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金融业全面开放与金融科技的加速发展,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与发展在迎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遭受到严峻挑战,市场竞争加剧迫使各商业银行不得不放弃原来的外延式扩张经营方式,而将经营目标着眼于效率提升和产品创新,相应人力资本尤其是异质性人力资本已成为决定其经营效率高低与市场竞争力强弱的第一要素,为此各商业银行日益加大对人力资本尤其是异质性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在对已有相关研究加以综述基础上,首先分析了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路径,发现其通过技术外溢、知识存量提高等路径能够有效提升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但这种正向提升作用受到产权性质、资产规模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在不同产权性质、资产规模的商业银行中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然后,通过使用技术人员数占全体员工之比作为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指数,测度得出中国商业银行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源投资指数以12.0为基准呈现出波浪式小幅提高态势。进而,通过构建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和GMM估计模型,实证检验了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作用关系,具体为商业银行在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上每增加1个单位则...  相似文献   

2.
2011年4月银监会正式发布了被业界认为"中国版巴塞尔Ⅲ"的《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推出四大监管工具,全面提升资本充足率、拨备率等各项监管指标。资本充足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的核心内容,资本监管新政对银行业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资本要求,因此建议中小银行采取加强资本约束管理、加快业务结构转型等应对措施,建议监管政策对地方性银行进行差异化监管、对中小银行实现二次升级给予政策支持等。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学术界,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已是共识,但对于人力资本如何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仍存在较大争议。基于异质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和分类效应的分析,提出理论假说并用全国30个省份的人口统计数据建立空间计量模型,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分析得出结论:不是人力资本存量水平越高技术创新作用就越大,而是高级人力资本存量水平越高,其技术创新的作用还会显著影响到其周边区域发挥其创新和模仿的外溢效应,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从而带来收益递增的持续经济增长。在全国范围内,各大区域之间技术模仿的路径并没有唯一模式,有可能只模仿领先地区,也有可能是多边模仿地区,但不拘泥于趋同或者趋异。因此,要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分地区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比例,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同时,应加强地区经济互动,提升人力资本外溢效应,使技术扩散效应发挥更为全面和深远。  相似文献   

4.
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转型国家的一个很大困境是经济转型过程中伴随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错配。研究指出,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错配是抑制人力资本效用得以充分发挥与产业结构转型困难的一个关键因素,其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错配阻碍产业人力资本升级、制约产业技术创新以及抑制产业劳动生产率提升,从而使得产业比较优势动态演进过程受阻。当前,中国生产性、非生产性行业之间存在人力资本错配现象。政策建议:深化市场化导向的制度变革、改善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局面以及通过提高人力资本定价的市场化程度等方式,将专业化人力资本形成过程与产业结构调整过程相结合,以形成产业比较优势的动态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数字经济对劳动生产率影响的理论分析,利用我国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路径。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作用路径上,数字经济可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进而提升劳动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东部地区而言,数字经济的发展对中西部地区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是显著的;在2015年数字经济上升到国家战略以后,其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显著增强;在不同的人力资本水平下,数字经济均对劳动生产率提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对高人力资本的作用力度更大。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一体化、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兼并之风愈演愈烈,特大型银行和企业不断涌现,业务范围和竞争能力大为提高,中小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承受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大。然而,中小商业银行并未失去生存的空间,它们依靠各自的经营特色,可以和中小企业携手合作,谋求共同发展的道路。 一、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的现状 1.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现状。中小商业银行是指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外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以1987年交通银行成立为标志,我国中…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我国银行业市场准入制度改革对银行市场进入决策机制的影响和检验银行间差异化竞争战略的实施成效,本文基于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分支数据构建静态离散博弈的均衡结构模型还原银行市场进入过程中的战略互动,并重点考察不同垄断地位银行间非对称的竞争壁垒效应。鉴于多重Nash均衡引起的估计不一致问题,分别使用条件矩不等式和子样本模拟技术识别与估计模型参数的置信区间,并进一步设计反事实分析和分类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银行业准入制度放松显著推动了市场进入决策机制升级,使其不仅取决于银行内部优势和市场区位,也受制于对手决策及其构建的品牌、规模经济等非对称竞争壁垒;银行边际利润实现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当前银行业的“壁龛市场”战略占优于“跟随”战略。  相似文献   

8.
胡忠 《统计研究》2007,24(2):66-70
摘  要:商业银行无形资产是形成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产生超额收益的源泉,加强商业银行无形资产统计工作,有利于充分揭示商业银行无形资产基本内容和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无形资产统计指标体系设置不完整,统计制度不健全,统计内容不全面,统计分析不深入,影响经济决策。笔者认为,完善商业银行无形资产统计制度时,应从组织结构类、客户关系类、知识创新类和人力资本类等四个方面对无形资产进行统计,逐步细化统计指标,明确具体的统计内容,建立、健全无形资产价值信息系统,深化无形资产统计分析工作,以此为基础,提出提高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中国1978~2010年的相关统计数据作为实证分析的样本数据,通过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测定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各因素的产出弹性及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和贡献率。得出以下结论:技术进步、资本投入、产业结构调整、人力资本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是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泉;劳动力投入、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不显著。最后根据实证结果,结合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本文从提高资本利用率、重视人力资本积累、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推进制度创新等角度提出保持中国经济未来持续快速增长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结合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内生增长模型,文章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探究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晰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投资的相关关系,基于相关性分析原理和灰色关联度建模机制,结合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构建了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投资的关联度模型,对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出发,基于卢卡斯人力资本模型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以分解为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为了说明该理论,从人力资本要素角度,以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上海与北京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各种要素在不同时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分解,发现上海与北京经济快速增长有其内生性原因,其中人力资本的作用明显,尤其是人力资本的间接贡献作用大于直接贡献,而北京的间接贡献作用比上海更为显著。通过带约束的回归检验,验证了两个城市人力资本间接贡献都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2.
通过构建绿色经济增长核算模型,测算中国省区经济增长的源泉,并利用虚拟增长分布法和状态空间模型分析要素投入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构成对中国省际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认为:绿色技术效率对中国省际经济差距影响最大,其次为资本深化和绿色技术进步的作用,而人力资本对中国省际经济差距的影响最小;围绕加快绿色技术进步和提升绿色技术效率,提出改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以缩小中国省际经济差距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资本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较大,根据中国各地经济增长的统计数据综合分析各地区资本流动风险水平,利用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综合反映地区资本流动性,可以通过GDP来反映区域经济差异化。因此,可以采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分析地区经济差异的资本流动因素。研究发现:固定资本投资和银行储蓄并不是造成地区引资能力差异的重要因素,各省银行存贷差和财政转移支付是各个地区间资本流动风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8—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并充分收集和整理先验信息,运用贝叶斯面板模型分析和研究了扩展的C-D生产函数,有效地处理了短期时序造成的小样本问题以及误差项之间的相关性问题,实现参数的适时修正和更新。研究发现:目前中国物质资本份额的后验均值为55%,明显低于中国学者估计的60%;人力资本所占份额仅为5%~6%,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中国应增大人力资本投入;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人均产出弹性的后验均值为1.37;地理位置等个体差异依旧是造成中国发展不平衡问题逐年扩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构建了由预付资本规模和预付资本社会再生产组织效率决定的市场经济社会再生产理论模型。基于理论模型,借助LMDI乘法分解对以信贷为代表的货币预付资本的规模、效率和结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认为:中国以信贷为主要代表的货币预付资本增加对经济增长存在驱动力,以信贷规模为代表的信贷投入是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信贷效率在没有外部扰动年份对经济增长呈现正向贡献,信贷的区域结构变化对中国当前经济增长不具备驱动力。  相似文献   

16.
GCRM模型与ASRF模型相比,能给出与经济资本测度目标相一致的资本数量,而现有文献对GCRM模型的到期收益率没有给出明确的刻画,本文则通过假设资产的到期收益率与其信用经济资本相关,得出了基于GCRM模型的信用经济资本测度和贷款定价方法,它能够刻画借款者的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以及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目标支付概率)和资本融资成本对经济资本和贷款定价的影响,为商业银行相关领域的决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焕明 《统计研究》2008,25(11):9-17
 目前一些学者对于发展战略与经济收敛的研究结论存在较大分歧。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动态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与地区经济收敛的分析框架,给出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新解释。本文的主要论点是:落后地区代表性生产部门加大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投入,引进或研发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加快工业化进程,实行赶超战略有利于缩小本地区与领先地区间的经济差距增长的速度,甚至于实现经济收敛。并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省区的经济增长现实验证了理论假说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内容是针对新巴塞尔协议把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纳入风险量化和监管领域,应用极值Copula函数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各类操作风险之间的相依结构,将操作风险度量从一维拓展到多维。目前对所有的事件类型值简单加总求得操作风险的总资本要求,没有考虑事件类型之间的相关性,这与实际情况是不符合的。为此本文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各类操作风险之间的相依性的基础上,运用极值Copula函数建立实际操作风险的相依结构,构建计算操作风险总VaR值的极值Copula模型。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两种方法估计中国GDP的潜在增长率,用传统方法估计了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这个增长率在9.1%-9.5%之间,但是这个潜在增长率在近年来低于实际增长率。在资本驱动的假设下,用中国的经济数据建立了相应的模型,对模型的各个参数进行了确定与检验,用估计方程计算出了在资本驱动假设下的潜在增长率,发现中国近年来的潜在增长率高于实际增长率,对之的解释是由于过多的投资所致。  相似文献   

20.
本文考虑巴塞尔协议Ⅲ对银行行为调整的影响,选用国内40家资本充足率达标的商业银行作为研究样本,以2007—2015年为样本期,建立联立方程组检验资本监管硬约束对银行资本、风险和绩效调整的短期效果。实证结果表明:资本监管要求的提高未能降低银行的实际风险,当面对资本监管压力时银行的主要应对策略是增加资本而非降低资产风险,资本充足的银行有更强的风险承担激励。超额贷款损失准备记入二级资本导致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表现出不同的调整特征。经济下行期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控有助于银行通过增加“分母”平缓信贷风险的顺周期波动,但同时也增加了银行资本调整的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