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论禅宗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诗学美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芬 《船山学刊》2004,(2):126-129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尤其是唐宋时期,禅宗与诗学、美学的交融互渗现象极为突出.其中的奥秘,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说:"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从思维方式这个角度,揭示了诗禅相通的根本.本文依此为契机,拟通过考察禅宗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诗学美学的影响,寻绎出传统诗学、美学某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诗为禅客添花锦 ,禅是诗家切玉刀”,诗人元遗山的这两句诗因其对诗禅交融互渗现象的生动揭示 ,而被广为引述。其实早在宋代 ,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就指明了诗禅相通的根本 ,他说 ,“禅道惟在妙悟 ,诗道亦在妙悟”,这句话虽用语俭朴 ,却一语切中要害。如果说“禅是诗家切玉刀”的话 ,那么 ,禅学之悟就是这把“刀”的刀锋。正是这刀锋的切入使原本玄奥的诗思更加玄妙深邃、快捷机智 ,原本含蕴丰富的诗歌更趋向于追求空灵澄莹、自然澹泊而又韵味无穷的意蕴。展现出诗歌史上的别一景观 ,意境说才脱颖而出。本文拟就此展开论说 ,企图寻绎…  相似文献   

3.
一、掌握妙悟说诗道的过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第一节即论掌握妙悟诗的艺术特质的过程,实际是讲诗的艺术鉴赏也在于妙悟.他认为诗的艺术特质、诗的创作方法不像哲学命题可以以逻辑思维来解决,是要靠学诗人的直觉思维去观照好诗而一旦豁然贯通的,并且要靠自觉.这就是悟入.好诗指李杜、盛唐诗,上溯汉魏古诗以至《楚词》,以熟读深思悟入为方法取得真识.文学发展到《楚词》,言情备至,声色大开,思想意义又高,虽还不是诗,而是开辟了  相似文献   

4.
支运波 《船山学刊》2011,(3):129-133
《沧浪诗话.诗辨》"以禅喻诗",用禅道之悟类喻诗之优劣,此论受到明清及近代诗学之士质疑。以冯班为代表提出的"小乘禅之外,又有声闻辟支"和"临济、曹洞有何高下"两个疑问。版本之误和严羽受宗杲禅学思想影响是当代学界所贡献的解决策略。以"妙悟"说为根基和核心,则是开启临济、曹洞高下论疑团的钥匙。  相似文献   

5.
严羽的诗歌理论存在这样一种矛盾现象:一方面标榜“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大抵禅道准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另一方面又鼓吹“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①”一般说来,前者每每强调一空依傍,独出己心,后者则常不免导致因袭固守、步趋前人。这是文学历史上习见的现象。但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我们细加考察就会发现,这两种理论观点虽然泾渭各异。但是源头同归。它们都是严羽诗歌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妙悟论     
妙悟论吴建民(复旦大学博士生)“妙悟”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范畴。它实际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形式,作为艺术思维活动,它的功能在于创造审美意象。在古代文论中,“妙悟”包括两方面内容:创作之悟和欣赏之悟。如严羽《沧浪诗话})云:“大抵禅道惟...  相似文献   

7.
当行,就字义而言,即内行。宋赵令   《侯鲭录》有:“黄鲁直间为小词,固高妙,然不是当行家语,是著腔子唱好诗。”来严羽《沧浪诗话·诗辨》谓:“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这是拿“当行”一词论词、论诗;拿“当行”论曲的最早当属明初的朱权,朱权《太和正音谱》云:杂剧,俳优所扮者,谓之“娼戏”,故曰“勾栏”。子昂赵先生曰:“良家子弟所扮杂剧,谓之‘行家生活’,娼优所扮者,谓之‘戾家把戏’。良人贵其耻,故扮者寡,今少矣,反以娼优扮者谓之‘行家’;失之远也。”或问其何故哉?…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由以禅入诗、以禅喻诗到妙悟之说,其间创造了中国古代诗歌与批评史上一次双赢的沟通。  相似文献   

9.
一、《沧浪诗话》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意蕴从北宋的文坛来看,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轻视文学艺术创作的形象思维、形象特征,提出“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文学理论。严羽的“妙悟说”是针对江西诗派而发的。他说:“近代诸公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以是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且其作多务使事,不  相似文献   

10.
严羽兴趣说与唐诗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羽重视诗歌的艺术特点,这一点已为世公认。他的“以禅喻诗”,强调“妙悟”和“兴趣”,则招来许多批评,被说成是“唯心主义”和引导诗歌创作脱离现实。其实,“以禅喻诗”、“妙悟”等等,仅是借助于禅理作比喻而已,并非象有些人  相似文献   

11.
禅与诗的共通之处是“悟”或“妙悟”。但由于参禅与作诗毕竟是两种迥然不同的活动 ,因而 ,禅之悟与诗之悟也就不会完全相同。这主要表现在“悟”的途径 (“如何悟”)不同 ;“悟”的凭借 (要不要文字 )不同 ;“悟”的结果 (“悟到了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12.
"妙悟"论的诗学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羽“妙悟”论有着丰富的诗学根源,其中以皎然、司空图的诗论为代表的唐代诗境论的贡献在于完成了援禅境入诗境的转折,宋代诗家论“悟”重“活”法的审美取向使严羽“妙悟”论走向了成熟与圆融。  相似文献   

13.
《沧浪诗话》是南宋诗坛上一部自成体系的理论著作。它所涉及的范围很广,而要着重讨论并解决的基本问题只有两个:一是什么样的诗才算好诗,二是怎样才能产生出这样的好诗来。对前者的答案是“兴趣”说,它构成了《诗话》鉴赏论的核心;对后者的答案是“妙悟”说,它形成了严羽诗歌创作论的基础。关于“兴趣”说,我已撰文论述,这里想进一步探讨其“妙悟”说及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除中国古典诗学的"载道"、"言志"、"缘情"传统,还应重视对"妙悟"传统的揭橥和阐发。"妙悟"说萌芽于先秦诗学,成型于唐宋诗学,并浸润在元明清诗学的中心地带,成为影响中国古典诗学千年历史走向的一种重要观念。从古代诗歌的创作、鉴赏与批评的总体倾向看,其中包含的妙悟思想可以划分出感性之悟(直觉)、非理性之悟(灵感)和神性之悟(彻悟)等三种理论形态。古典诗学妙悟观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本体思维,力求超越知识,摒弃"理障"(理性判断),回到以心传心、单刀直入的本质直观,妙悟的终极旨趣在于通过对意象的直观来显现世界的本来面目("妙悟在于即真")。妙悟也是一种非对象性思维,通过妙悟可以打破主观与客观之界割,摒除心物之间的藩篱,回到真实的生命世界本身。  相似文献   

15.
李庆瑶 《理论界》2012,(2):118-119
"不用禅语,而时得禅理",可说是王维山水田园诗中"入禅"之作的艺术特征。这种"诗禅结合"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一是以禅入诗,以清静之心"妙悟自然"的艺术思维;二是以禅境写诗境,将禅理融于万物万象的感性形式之中,从具体生动的形象画面里自然流露出自己的思想倾向,达到"物我两忘",诗情画意与禅理融为一体的艺术境界。可以说,禅宗思想为王维提供了诗歌创作的新境界,并促使其用一种新思维方式来观照、反映世界。  相似文献   

16.
明初僧诗承元代之绪,呈现兴盛的局面.明初诗僧身份、心态、创作与元末相比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他们参与颂圣,注重用世,但欲归隐不得,由此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明初诗僧论诗不喜专谈“妙悟”,而好言世运、性情,独具时代特色,所作也很难以蔬笋气来衡量,大抵味趋大全,兼有方外与方内之致.宗泐、来复、道衍、妙声诸衲为一时诗坛“龙象”,对明清僧诗多有开启风气之功.  相似文献   

17.
严羽的辨体批评理论主要在《诗辨》和《答吴景仙书》两章中构建和运用,而辨体理念则贯穿于他的整个理论体系之中,从而使辨体批评成为理解诸如"熟参、妙悟、兴趣、以盛唐为法、以禅喻诗"等范畴命题的关键。在论述其辨体批评的过程中,我们对"以禅喻诗"、"诗之宗旨"以及严羽的"自负、自矜"等论题的界定与传统主流学术观点出现了歧异,其目的在于从一种新的视角阐释古老的文学命题。  相似文献   

18.
在宋代禅宗美学思想的转型历程中,严羽提出了一个“妙悟—兴趣—入神”的活法美学思想体系.“妙悟”强调活法悟入,以心为法;“兴趣”化理为趣,达到兴象、意趣的玲珑融会,不落言筌;“入神”则要求风骨与气象的统一,神化无迹,无法可求,都贯穿着灵动的活法审美精神.严羽这种妙悟入神的美学思想,是对江西诗派的活法悟入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他的“说江西诗病”,实质就是用江西诗派的活法美学思想来纠正江西诗派的创作之失与批判江西诗派的创作流弊.因此,严羽是宋代禅宗活法美学思想的总结者,他用活法美学思想“说江西诗病”,宣告了宋代江西诗派的历史终结.  相似文献   

19.
船山先生的诗学思想研究成果颇丰,但是"诗以道性情,道性之情"作为其区别其他诗学理论家的一个重要方面却探讨和研究得不够深入。本文认为他的"诗以道性情,道性之情"诗学思想有着其特殊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古诗的艺术思维特征,批评史上历来青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好诗产生于冥思苦想,一种则认为好诗来自偶然感发或直观顿悟。前者可称为“苦思”派,后者可称为“妙悟”派。两派见仁见智,各从不同角度充实和丰富了我国古代关于艺术思维的理论。身处明清之际的大哲学家、文艺批评家王船山则提出“现量”说,有针对性地对传统理论加以矫正和改造,使之更加完备,丰富了我国的美学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