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而采用各种方式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政策的总称。1998年,我国中央银行为实现调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采取的主要政策工具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存款利率,对商业银行贷款、企业债券和股票实行总量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极度宽松的货币金融环境中,财政政策的抗冲击作用愈发突显。刺激性调控政策加剧了宏观经济未来发展路径的不确定性,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和中央银行的传统政策目标将经受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考验。分析全球政府债务风险的关键形成因素与风险外溢渠道机制的前沿研究进展,提出货币与财政政策应当紧密协同应对短期冲击引发的不确定性,共同维护宏观金融部门的稳定运行。从长期的角度,防范化解公共债务风险的根本方案是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健全政府债务的管理制度,并坚持以结构性改革提升经济增长潜力,增强社会对宏观经济稳健发展的预期。  相似文献   

3.
在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如何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这是个亟待研究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图就货币政策对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运行现状以及货币政策的选择取向等问题作如下探讨。一货币政策是指国家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政策。它的主旨是通过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调节投资和消费,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平衡。货币政策的内容包括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系列政策手段。现代经济实质上是一种货币经济或信用经济。货币信用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财政政策(包括税收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是进行宏观经济控制,尤其是从直接控制为主转为间接控制为主的三大手段。社会主义的财政分配、税收、信贷、价格、工资等,都是很重要的经济调节手段;运用它们调控宏观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如果对它们运用不当,也会产生一些消极因素。本文拟从奖金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来讨论税收政策的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5.
中央银行贷款,是目前我国实施信贷资金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央银行在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运用基础货币(即再贷款)调节社会货币供应量,在诸多调控手段中最重要、最有效的调控手段之一。 ——通过中央银行贷款的发放与收回,直接影响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增加或减少,制约金融机构的贷款规模,从而达到控制全国信贷总“笼子”。  相似文献   

6.
(一) “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是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的两个基本方面,并非应急措施。中央银行调节宏观经济的目的,是保证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在总量和构成上的平衡。因此,一方面中央银行需要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从而调节社会总需求,进而对产出、物价、就业及国际收支产生影响;另一方面,还必须通过信贷政策及利率杠杆调节信贷结构与市场融资结构,从而调节投资结构、消费结构、生产结构,进而对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产生影响。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中央银行的金融  相似文献   

7.
超额货币问题对于整个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和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关系到以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作为核心手段的货币调节工具是否有效.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超额货币的认识、测量以及成因的主要假说,在逐一进行评述后指出未来研究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重视经济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李新建在宏观经济调控方式由传统的以指令性计划为特征的直接调控向以经济手段为主的间接调控的转变中,人们已认识到经济杠杆作为经济调节手段的重要性,但对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作用却往往认识不足,存在着削弱经济政策的倾向。本文着重说明一...  相似文献   

9.
据新华社综合金融信息消息,中国人民银行最近将适当向社会投入一定的货币,但货币投放将采取中央银行向专业银行收购短期债券的方式,向企业提供短期流动资金,这与往年有所不同.这一投放货币方式的改变,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手段的一项新尝试,同时也是金融体制改革以来中央银行职能转换的一个重要标志.人民银行通过收购短期债券调控货币供应量,也是人民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一种方式.据悉,这也是发达国家中央银行目前经常采用的一种短期融资方式,当市场资金缺少时,中央银行买回债券,放出货币.  相似文献   

10.
1.不同经济体制决定了不同形式的货币运行机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货币的供给与需求,其主体是由中央银行和工商信贷部门来具体执行职能,并由国家银行及政府附属物之企业具体构成,货币运行政策通过一系列计划指标对经济活动发挥作用。作用的渠道是在单一指令性垂直指导下执行,其货币政策在运行机制中表现得简单而直接。货币供应中的数量及规模也由国家政府部门按计划及宏观经济目标进行直接规定。银行按指令性计划向经济部门提供货币,经济部门则将供应的货币直接转化为投资与消费,以此来影响总收入的变化。 市场经济体制下,货币运行机制基本上全依托市场经济规律以及供求变化来调节其供求。货币供求的主体是由超脱的中央银行、  相似文献   

11.
在金融风险的处置过程中,道德风险的存在不仅使金融风险错过了最佳处置时机,增加了风险处置的成本,也使得援助资金无法得到及时和有效的配置.当前,我国在金融风险处置过程中对道德风险的防范还存在过度依赖最后贷款人职能、信息披露制度有待完善、道德风险的违法成本较低等问题.通过介绍国外美、英、瑞典、日本、新西兰等国在防范金融道德风险方面采取的主要做法,为完善我国的金融风险处置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阮铮  孙淳 《理论界》2000,(5):30-31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 ,中央银行通过制定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 ,货币政策已经成为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重要经济手段之一 ,但作为制定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并不能任意控制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制定及其效应 ,是政策制定者 (中央银行 )与政策调节对象 (公众 )在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下进行理性决策的结果 ,这种理性决策是双方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一种博弈行为。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 ,尽管是由央行作出的 ,但却不是由央行单方面主观作出的 ,它是在央行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 ,特别是政策调节对象可能作出的反应及其对货币政策目标实现的影响的…  相似文献   

13.
李泉 《兰州学刊》2014,(2):124-129
随着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以电子信息为传递媒介的电子货币不仅对传统的货币理论形成了严峻的挑战,而且使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以及在把控政策效果上更加复杂困难.围绕电子货币理论及其对传统货币乘数在现金漏损率(k)、准备金率(r)和定期存款率(t)等的影响,基于中国1993-2011年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电子货币的发展在增强 了货币乘数的内生性的同时,对货币乘数具有放大效应,这降低了货币政策的可控性和有效性,增加了新的金融风险.为在适应信息社会发展中促进金融现代化,中央银行就必须主动调整传统的政策手段,积极防范电子货币给现行金融体系带来的冲击和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4.
货币虚拟化是各种虚拟活动从思想、技术、社会关系等维度对货币的运行理念、技术方法和组织形式在使用和运行中不断创化、结合和发展,进而不断形成货币虚拟创新的动态过程。它是基于货币内在特性与外在诱因双重作用不断催化的历史过程,其产生有着强烈的实践动因。对其现实思考不仅有助于更加深刻的把握货币内在虚拟特性,也对调控金融运行、防范金融风险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的要求需要深入分析影响货币创造、货币供应的不同渠道,充分发挥各渠道的调控作用。通过研究我国财政部门在货币创造中“被动参与”与“主动影响”的二元特征,我们发现:第一,在我国财政金融工作实践中,形成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由财政部门履行对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的制度安排,赋予了财政部门对货币创造产生实质影响的能力。第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具有的“集中”与“隔离”功能,决定了财政部门通过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政府债务等渠道从货币流通市场抽取或注入的货币规模是巨大的,并通过货币循环的作用引起商业银行信贷收缩或扩张。但因为我国财政部门不具有通过控制预算执行影响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货币创造渠道的法理基础,所以财政部门通过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只能被动影响货币创造。第三,由财政部门履行对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的制度安排,调节了国有商业银行货币创造的能力和方向,并且财政部门可以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主动指导和约束影响其信贷规模和结构。  相似文献   

16.
单薇 《中州学刊》2002,(4):21-22
财政政策是一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也是对经济周期实施反周期调节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财政收支及其波动既可能促进 ,也可能损害宏观经济稳定 ,从而产生优化或恶化效应。从直接意义上讲 ,产生优化还是恶化效应 ,取决于财政收支及其波动是否形成逆周期操作 ,即是否在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高涨时期形成财政紧缩 ,在经济衰退时期形成财政扩张。适当的财政稳定政策要求对经济进行反周期调节 ,在经济已经或将要“过热”时实施财政紧缩 ,在经济已经或将要“过冷”时实施财政扩张。GDP增长率达到或即将达到波峰的年份 ,财政支出增长率…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以建立二级银行体制为基本模式.中央银行的建立,意味着我国经济调控机制从直接控制向间接控制转化,即通过控制货币供应,以实现币值、汇率和物价的稳定,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促进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地增长.但是,在经济转换时期,建立了中央银行体系,并不意味着间接调控手段能顺利实现.因此,有必要研究二元经济机制下发挥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外部环境问题.我认为,在中央银行调控的外部环境中,目前尚有许多关系没有理顺.  相似文献   

18.
政府对经济可以采取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控两种方式。宏观调控的方式主要有银行利率、税收水平、财政支出、收入分配和关税等政策。但这种方式要解决的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供求状态,或者说是大范围的、所有市场的商品价格,即是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实施宏观调控的主体一般是中央政府或中央银行。微观调控的对象一般涉及的是某种商品的供给方(企业)或需求方(消费者),采取的调控手段较多,主要的经济手段有限价、最低保护价、明补、暗补和税收等方式。此外还可以对产量、利润率和工资率等方面加以调控。实施微观调控的主体一般是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与亚当·斯密在经济思想的诸多领域,如肯定人的物质欲望、宏观经济调节机制、分工思想、价格思想、对资本积累的认识、财政思想以及货币思想等方面均存在着相似或接近的认识.笔者认为,二者能够达成诸多共识的主要原因在于其经济理论基于相似的经济哲学和经济伦理学基础.因此,必须重视经济学的哲学传统和经济社会中的伦理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20.
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对于国家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恶性的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今后保障中国经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主要是灵活运用有效的经济手段和规范的法律手段:一方面深化规划、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完善调控手段和协调机制,着重体现调控力度;另一方面是要依法加强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包括证券市场的监管,规范和维护金融市场秩序,有效地理性防范和化解市场经济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