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的本体基础是元伦理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我国学术界,一种颇为流行的观点是主张普世伦理与价值的后验性,并基于认识论、语义哲学等理论对其做了论证.然而,道德后验主义一个致命的缺陷是其最终将滑向道德相对主义,从而自我否定道德这一实在命题.道德规范性约束的合法性、道德对话的根本可能性、道德的非主观性最终都归因于道德本身的先验实在性.先验的道德实在主义强调客观的规范性事实的存在,承认一个价值承载的世界的存在.然而,这并不代表着一个反科学世界观的本体论观点.在根本意义上,道德先验实在主义并不意味着坚持一个冗余的本体论,相反,道德价值的先验实在性能够同时从亚里士多德与康德的主体性理论那里得到验证与辩护.  相似文献   

2.
道德良知问题在伦理学研究中意义重大,是伦理学史上讨论的重大问题之一。中西伦理学在这个问题的思考上,经常将"良知"等同于"良心",并不明确区分二者,这也反映了二者在概念内涵上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是非善恶的认识与判断,从道德心理上说,是"良心";从道德认识上说,是"良知"。中西伦理思想家们在良知(良心)的起源、构成、价值判断和本质问题上提出种种不同见解。作为能力的道德良知,是主体对道德知识、原则、规范等道德现象的辨识能力;是主体以自我道德认识贯穿于行动之中的行动能力;更是主体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都能坚持自我良知的同一能力。  相似文献   

3.
道德判断的性质问题是元伦理学中的最基本问题.它主要涉及真理性问题和可普遍化问题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真理性是道德判断的存在基础和前提,可普遍化性是道德判断所具有的最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4.
舍勒的伦理学奠基旨在寻求对道德标准和道德起源这两个元伦理学问题的一种综合,这种综合促成了一种"目的论的直观主义"立场.在道德标准问题上,舍勒不仅批判了一般目的论而且还指出康德义务论对前者的批判也必须建立在一种质料价值之中,为此舍勒区分目的和目标概念,并说明了从意欲到追求再到追求目标的关联过程,进而指出追求目标也奠基于价值之中,如此证成一门质料的价值伦理学.在道德起源问题上,舍勒肯定康德心向伦理学对成效伦理学的批判,但指出道德心向也只是道德行动的一个环节而已,前者必须奠基于后者.在后者的分析之中,舍勒说明了道德价值对道德起源的奠基作用.舍勒伦理学奠基其实是要在反对道德相对主义和(唯理论的)道德绝对主义的时候,建立起一门既具有质料多样性又具有价值先天性的伦理学.  相似文献   

5.
李志 《东岳论丛》2023,(9):125-130
迄今为止,马克思政治哲学的规范性基础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的回应分裂为道德主义与非道德主义两大阵营。马克思否定道德的独立性以及从意识形态维度所作的伦理学批判,使得从伦理学角度寻求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基础面临着巨大的理论困境,但另一方面,这一困境并不相反地意味着马克思政治哲学以非规范的事实为基础。从元伦理学而非规范伦理学的角度来看,马克思对道德原则的批判以及围绕着资本批判所形成的各类政治哲学讨论,展现了事实维度与规范性维度的相互缠绕,呼应了元伦理学对“是”与“应当”关系问题的探索。不仅如此,由于马克思借助实践原则超出了事实与规范的二元论,所以,其政治哲学不是建立在道德实在论或道德非实在论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超越事实与规范二分的元伦理学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6.
G.E.Moore提出了一个反对主观主义的论证,认为如果伦理陈述只是说话者态度、情感的表达,那么,一切道德主张上的争论就不涉及道德价值问题,但我们在道德价值上的确是有争论的,所以主观主义不成立.A.J.Ayer提出了自己在道德分歧问题上的看法作为对Moore的回应,试图坚持其逻辑经验主义立场和情感主义理论:(1)人们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在道德问题上形成分歧;(2)不存在不能归结为逻辑问题或经验事实问题的纯粹价值问题.但实际上,真正的道德分歧问题是有其存在的必要的,并且由其不存在也不会必然导向情感主义.另外,逻辑经验主义的立场和情感主义理论本身也有待完善.所以,一种既拒斥客观道德实在又承认道德生活的真实性的伦理学似乎更为可取.  相似文献   

7.
如何理解经济本质是关系到经济伦理学成立与否的基础性理论问题.只有从本体论意义上来解读经济的道德本质才能取得认识的实质性突破.但是,经济道德本质由于利益分化、阶级存在以及其他复杂的原因而遭到异化.因此,经济的道德本质的回归,不仅需要范式转换,更需要从道德资本、道德生产力和道德竞争力等三个层面进行实践性介入与展开.  相似文献   

8.
美德伦理学和道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建设从理论上讲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对我们日常道德判断进行哲学反思,以取得对行为正确性和错误性判断的理性共识,从而按照理性的要求,重建我们的道德观念。第二,进行美德伦理学研究,以确定我们究竟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美德或理想人格。第三,研究怎样进行道德教育,特别是美德教育,以建立一个理想和谐的社会。本文着重探讨第二个方面的内容,包括三个问题:第一,西方伦理学发展的启示;第二,美德伦理学对中国现代化的意义;第三,怎样研究美德伦理学。  相似文献   

9.
基于比较哲学视野的分析,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题的解释在传统中包含着三种不同路径的理解,即形而上学论题、知识论论题和元伦理学论题。致良知学说体现了知行合一的三种路径理解的统一,其中道德知识和道德动机的关系是把握知行合一与致良知学说的关键。本文把心学工夫论理解为道德意识的自我展开和实现,通过论证良知发用的功能,阐明阳明心学中包含着近似于内在主义道德动机的混合模型,并由此产生奠基于道德感知和道德情感交互性的美德伦理论述。  相似文献   

10.
生态伦理学作为伦理学的一个应用性分支,具备伦理学的所有基本属性.一方面,正如伦理学的使命不是提出道德要求,而是为道德要求提供道德理由一样,生态伦理学的使命也不在于提出"保护生态"这一道德要求,而在于为该要求赋予道德理由和依据.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正是生态伦理学为完成该使命而形成的两种基本论证方案:前者以"等差式的伦理关联"为理由,而后者以"一致性的伦理关联"为依据.另一方面,生态伦理学同样具有伦理学的根本局限,即,纵然提供了很好的道德理由或依据,也不能担保人们在实践上必然遵循道德要求.因此,针对生态问题的讨论必须突破伦理学层面,而去挖掘那些阻扰人们保护生态的政治症结.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关于普遍伦理的争论特别关系到人权和全球正义的问题。本文不是要直接处理这些问题,而是试图通过考察道德判断的本质,来探究与全球正义的道德基础相关的一些问题。对于人权和社会正义的承诺多少假设了存在着普遍的道德标准,按照那些标准,我们能够判断一种社会实践或制度的道德可接受性和政治合法性。但是一些人已经论证说,一个普遍主义的道德概念内在地不相容于文化传统的多样性,因为这种多样性据说有相对主义的含义。在其最精致的形式上,这个论点已经主要取决于对于道德判断的一个理解。  相似文献   

12.
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学采纳了一种明显的道德发展进步观念,这一观念直接取自认知发展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图式.同时,哈贝马斯用自己的交往资质的发展概念来批判改铸科尔伯格的理论,从经验角度证明了其承继于康德的道德普遍主义.如此,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之间便建立起一致性,从而既坚持了道德普遍主义,又避免了形式化的以知识为表征的道德判断流于虚无境地.  相似文献   

13.
金香花 《理论界》2010,(3):103-104
在当代,道德问题正在逐渐替代知识问题成为哲学的核心话题。伦理学在内涵与外延方面得到"扩展"的反面,道德标准却渐趋"弱化"——"强"道德标准或被"弱"道德标准代替,或成为中立化的叙述。似乎显得悖理的这两种信号实质上宣告着一种"焕新"的道德实践研究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4.
在对萨特伦理思想的探讨上,以往的研究者,一般是从非理性主义或相对主义的角度来展开的.笔者认为,单纯从非理性主义或相对主义角度分析萨特的伦理思想,并不能概括萨特伦理学的根本特征,也无法把萨特的伦理学与西方传统伦理学家的思想区别开来。为此,本文拟从一个新的视角,即非认识主义的角度,来重新观照萨特的存在主义伦理思想。这种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一种非认识主义,主张在道德问题上根本不存在某种客观性的知识,我们既不能确证道德,也不能认识道德,道德只是表达我们的一种态度或情感.  相似文献   

15.
席天扬 《东岳论丛》2006,27(5):30-43
本文分析了当代元伦理学的代表人物黑尔在《道德语言》中对道德论证体系的建构。正如黑尔本人所认可的那样,由黑尔开创的伦理学方法是现代逻辑语言方法和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传统的重新结合。本文第一部分展示了当代元伦理学发展的背景,并梳理了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主要看法。第二部分由三个小节组成,分别涉及黑尔的形式化道德论证体系的三个主要方面。第一节主要阐述黑尔对规定语言的分析;第二节分析黑尔对价值语词特别是“善”(好)的理解,以及他根据言语行为理论对“自然主义”的拒斥;第三节讨论黑尔如何在规定语言和实践三段论的基础上解释道德原则的生成。我们的分析将表明,由于黑尔采用了方法论的普遍主义而放弃了认识论的普遍主义,在《道德语言》中发展出来的形式化体系不能避免道德相对主义的困难。而这正是黑尔在其后的工作中着重加以弥补的。  相似文献   

16.
复杂整体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生态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理论完善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第一,包含人类的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适应的系统,具有整体突现性;人类与自然系统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因果网络关系.第二,自然具有一种系统价值,是生态系统在创造性的过程中实现的整体价值,人类价值是系统价值之网中的一个结点.第三,事实与价值缠结的厚事实概念或厚伦理概念和命题为理解生态事实与生态道德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整体论的方法论进路.走向生态整体主义也许是生态中心主义发展的一个趋向.  相似文献   

17.
道德相对主义与逻辑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现代人不会为道德相对主义而烦忧.道德相对主义问题的凸显与现代人类学研究有关,与全球交往的频繁有关,更与逻辑主义和独断理性主义的奢望有关.知识统一论的坍塌表明,信仰的多样化是人类思想的常态.多元主义不等于相对主义.道德诚然具有相对性,人们只能在特定历史文化情境中进行道德评价和判断,但道德相对主义是荒谬的.道德植根于人们共同生活的需要,植根于人的生活世界和文化,而非植根于逻辑.只需要论证人们可以就公共生活问题达成道德共识,即可摆脱道德相对主义,不能奢望把道德奠基于超验的逻辑之上.在全球交往时代,多数人认同人权原则,便表明道德相对主义是错误的.但人权原则不是什么先验真的原则,而只是靠法治维持的道德共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表明,仅有人权原则已不足以维系人类文明的续存,人类须就环境保护达成道德共识.伦理学须向生态学学习,才能获得更高程度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8.
道德悖论是悖论的一个特殊领域,是道德现象世界中一种特殊的矛盾,是一种出现在行为选择的结果、具有善恶绝对对立和对抗性质的自相矛盾。道德悖论是由道德价值实现的特殊性、人的道德价值判断能力的不足和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分离而造成的。可以从道德选择的角度,通过改造德性主义的道德传统,提高道德选择能力,用"道德智慧"消解道德悖论,以推动伦理学理论更趋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王海明 《阴山学刊》2010,23(3):5-11
伦理学,就其最重要和最完美的部分来说,是如何治国的科学,是治理社会的最高级、最重要、最关键的科学。伦理学,就其全部内容来说,则是关于道德价值的科学,是关于优良道德的科学。伦理学分为元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以及美德伦理学。元伦理学主要通过研究"是与应该"的关系而提出确立道德价值判断之真理和制定优良的道德规范之方法:元伦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规范制定方法的伦理学。规范伦理学主要通过社会制定道德的目的,从人的行为事实如何的客观本性中推导、制定出人的行为应该如何的优良道德规范:规范伦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规范制定过程的伦理学。美德伦理学主要研究优良道德如何由社会的外在规范转化为个人内在美德,从而使优良道德得到实现的途径:美德伦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实现途径的伦理学。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西方世界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英美学者提出了所谓马克思主义在伦理学上的"反道德论"问题."马克思主义的非道德论"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论"是两种主要的立场.道德评价的正当性、剥削与正义、革命与道德是三个主要的争议主题.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伦理学上不存在"反道德论"问题,经典作家对资产阶级道德的反动性的批判是与对无产阶级道德的进步性的颂扬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