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人转是远古创世神话原型的变形,这种神话原型的变形经历了多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创世神话直接演化为祭祀舞;第二个阶段是原始生殖仪式舞变形为东北大秧歌。但二人转不单是原型的变形,还有对原型的回归:二人转从大秧歌中分离出来的单独演出,是对二人转原始意象回归的第一个阶段;把大秧歌的“三场舞”变为二人转的“走三场”,是二人转原型意象回归的第二个阶段;把萨满跳神跳进跳出的演剧方式转换为二人转的跳进跳出,是二人转原型意象回归的第三个阶段;二人转“女爱男”的故事和丑旦戏谑化的说口等也是对“二人转”原始意象的另类方式回归。对原型的逆返回归,使二人转成了一种“永恒回归的神话”。  相似文献   

2.
中国哲学范式之为中国哲学范式,与中国哲学范式建构的文化模式密切相关。“天人合一”乃中国哲学范式建构的文化模式,其思想内涵主要有二:其一是“万物一体”的思想内涵和思维架构;其二是“以德配天”的核心价值和实践路径。而“天人合一”文化模式,对于中国哲学范式建构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体现在对“道”的理解上和如何“得道”的路径和方法的选择上,而且体现在对“道”的言说方式上。  相似文献   

3.
二人转的野性空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人心中的二人转绝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技艺杂耍,绝不仅仅是无意味的笑,它是东北民众自然而然的人生体验表达,它是苦寒东北人的“开心钥匙”。民间艺人与民间观众在二人转观演时空里无拘无束地大胆创造,尽情释放着自己的情感。它是博大的,自由的,野性的。在这个“市场时代”里,二人转发生了种种变异,面对二人转的当代存在状况,追述其厚实的文化艺术传统,我们发现二人转这种“间性”艺术品格源于二人转“二”的形态。  相似文献   

4.
中国日月神话的象征原型考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的日月神话中,蕴涵了一个由象征原型建构起来的民族精神模式:一是太阳神话的象征原型,由日神帝俊转化而成的三足"踆乌",熔铸了父神创造万物的理性进取精神;二是月亮神话的象征原型,由月神常羲转化而成的母神嫦娥以及作为生殖神的蟾蜍、兔子,整合了母神通过生育而实现的种族不死的永恒精神,汉魏六朝之际形成的桂与吴刚神话,则把这种追求永恒的精神落实到了个体之上;三是日月和合的象征原型,它代表了刚刚摆脱无意识之"水"后所形成的对永恒之进取的文化新人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原型”概念,一是侧重于文化心理和集体无意识范畴的“原型”(Archetype);二是侧重于认知过程和创造心理方面的“原型”(Prototype)。“Archetype”的原型是一种原始意象,是集体无意识的内容的构成要素。“prototype”的原型是人们对世界进行范畴化的认知参照点。基于Archetype,原型理论(Archetype Theory)成了荣格心理美学的中心议题;基于prototype,Roch等建立了认知心理范畴的原型理论(Prototype Theory)。这两种“原型”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在很大程度上有其相似性,都是人类思维和解释现象的一种心智模式。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文学中,存在着一类非常古老、重复出现而又形态多样的文学原型——神圣植物意象,它的代表性原型是“宇宙树”。之所以谓之神圣,乃是因为它们常常反映出对人类而言极为重要的意义,如宇宙的创造,世界的结构,人类的诞生,生命的由来,甚至精神和文化的价值等。这些原初的文学意象,具有“原型”的典型特征,表现出远超出文学作品本身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7.
作为二十世纪当代文学研究的四大方法之一、文学批评的五种模式之一,原型批评在当代中西方文论中都发生了很大的影响。它试图从宏观的、整体的和系统的原则出发,把“单篇诗作放回到作为一个整体的诗歌系统中去”,加以研究,从而构造自己的理论体系。在此,我试图从它的理论中汲取一些合理的因素,来观照《红楼梦》。由此看到:《红楼梦》在爱情文学的这一系统中,创造了一种新的“范式”。“范式”,从理论上讲,是一个具有巨大解释力的词。但在本文中,“范式”只具有原型的意义。原型或原型意象,本是原型批评的重要概念和核心术语,它…  相似文献   

8.
荣格对中国的“道”极有兴趣,试图将之纳入到原型批评的理论框架,刘勰“原道”说就是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关于文学本原的探究,与荣格着眼于求索人类文化心理大体相似性的原型批评有相通之处。然而,荣格的原型说立足于宗教观念,从神的形象中归纳出原型;而原道说则是在人与自然的诗意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人类精神文化的基本形态。原道说对自然的亲和中所蕴含的生态论美学思想不失为拯救陷入困境的原型批评的良方。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文化生活中,水是一个重要的原型意象,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其中女性、生命和道是三种基本的象征义。从共时的角度看,三种原型意义实际上是三位一体的关系,通过“混沌”这一中介统一于水原型,形成一个牢固的意义实体。从历时的角度看,水的原型意义植根于史前宗教的大母神崇拜,女性意义居推原性的地位,生命意义和道的意义不过是它的置换变形。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后现代宗教学理论视角分析老子的“道”世界观。发现“道”表征了至上神的非人格化趋向;它本身具有泛活力主义和泛体验主义的特征;它采用诱导的方式来创造世界秩序。“道”的后现代品格对于破除一元神的狭隘偏执,提倡民族平等、博爱、互相尊重有现实性价值,也为现代宗教论证恶与神的共存事实提供了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