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正> 继唐代海上对外贸易蓬勃发展之后,在宋重商政策的推动下,两宋的市舶贸易尤盛于唐.这时的市舶贸易,中国方面有无出口税的问题,迄今未见认真研究.本文就此作一初步探索.一、两宋市舶贸易征出口税中国的对外海上贸易,自汉至唐,均未见中外商船在中国通商港口缴纳货物出口税的记载.北宋开宝四年(971)始置广州市舶司,对中外商船征市舶进口货物税,抽分实物,名曰抽解.接着又置杭、明二市舶司,制度同广州.关于市舶贸易是否征货物出口税,今所见最早的是广州置市舶司45年后的如下一则记载: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东南沿海的城市中,广州的历史地位是十分独特的。比较来说,有些古代贸易港虽然曾经煊赫一时,到近代就一蹶不振了;反之,若干近代崛起的名城,则在古代历史上默默无闻。只有南海之滨的广州,自汉、唐、明、清延续到现代,上下两千年,历久不衰。这个现象,不仅  相似文献   

3.
唐杨贵妃嗜食荔枝,乃置驿传驰,此人所皆知也。且人多以为南海所贡。李肇《唐国史补》云:“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杜甫《病橘》诗曰:“忆昔南海使,奔腾献荔枝,百马死山谷,到今耆旧悲。”乐史《杨妃外传》亦以贡自南海为言。然余常疑之。以为南海者,属岭南道,大言之,则谓今五岭南之两广地;小言之,即今广州市郊。其之于唐都长安,不啻数千里之遥。荔枝极易败坏,白居易有《荔枝图序》云:“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况南海之于唐都长安,犹有汉、湘、大江,以驿马之力,虽“飞驰以进”,亦已色香味尽去矣!《本草》有言:“荔枝生岭南及巴。”又云:“初惟出岭南,后出蜀中。”然以左思《蜀都赋》“旁挺龙目,侧生荔  相似文献   

4.
一、导言1、问题提出位于珠江中下游出海口的珠三角地区,是一个包括广州,香港,澳门,佛山,中山,珠海,深圳等大城市在内的地理区域。珠三角地区是我国最先改革开放的地区之一,至今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依然走在中国大  相似文献   

5.
刘圣宜 《学术研究》2001,(1):107-108
20 0 0年 9月 ,接到珠海市委宣传部邀请函 ,邀请我于 10月 19— 2 0日参加“《淇澳白石街与鸦片战争》史实考证座谈会” ,与会专家学者有来自北京、上海、福建、武汉、广州的研究员、教授共 12人。淇澳岛是珠江口伶仃洋上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岛屿 ,面积 17 8平方公里 ,人口约为 2 0 0 0人 ,位于珠江出海口的西侧 ,扼珠江口之咽喉。其东面与香港隔海相望 ,西面是金星门水道。自古以来它就是海上交通和军事战略要地。 2 0世纪 90年代 ,珠海市制订东部发展战略时 ,一个建设“珠海—香港的伶仃洋跨海大桥”的宏伟计划提出 ,使得淇澳岛的开发和建设…  相似文献   

6.
<正> 一 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源远流长的水运传统广东背倚五岭,面临南海,有珠江水系纵横其间.地势北高南低,河道南趋,河海互相沟通.中南部的珠江三角洲,河涌密织如网,湖沼星罗,一派水乡泽国;东南西三面濒海.海岸线曲折,全长二千五百多公里,居全国各省之首位.沿海湾澳众多,可充良港,岛屿星列,其数目仅次于浙江、福建.以广州为中枢,有水道通向四方:向西,有西江通广西、云贵,经灵渠可通长江水系;向北,有北江通湖南、江西,进赣水亦可通长江;向东,有东江转韩江,可通闽西;向南,出虎口门后,沿东海岸可抵闽浙,沿西海岸可达高、雷、琼,以及南海诸国.  相似文献   

7.
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和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组织编写的《珠江文化丛书》(含黄伟宗著《珠江文化系论》、朱崇山编《珠江文化的历史定位》、周义编《海上丝路的研究开发》、司徒尚纪著《泛珠三角与珠江文化》、黄启臣著《海上丝路与广东古港》、罗康宁著《粤语与珠江文化》、张镇洪著《岭南文化珠江来》、洪三泰著《珠江诗雨》、谭元亨著《珠江远眺》和戴胜德著《珠江流韵》十部),已由香港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出版,于3月22日在广州首发。该丛书作者和有关专家学者怀着弘扬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广东文化大省的历史使命,在两广接壤…  相似文献   

8.
陈泽泓 《学术研究》2002,(5):105-108
盛唐时期 ,佛教密宗(纯密)传入广东 ,在岭南佛教界得以与禅宗争一席位 ,值得岭南佛教史、思想史的研究者所注意。以往有关岭南佛教沿革著述对密宗唐代入粤及有关文物较少述及 ,本文因此略作勾沉稽考 ,以为补充。将密宗传入唐地的被称为“开元三大士”的三位印度高僧中 ,就有金刚智及不空等二人来过广州 ,他们在广州都有传播密宗的佛事活动 ,反映了广州是密宗自海上东传入唐的重要口岸。今存于广州光孝寺及潮州开元寺的唐代陀罗尼经幢 ,是密宗在粤地佛事活动的重要文物。不仅可以作为密教传入粤地之物证 ,还可以作为密教在东南沿海传播路线之重要线索。前者年代确切 ,后者建造时间已有方家考证 ,本文有所商榷。  相似文献   

9.
李玉 《天府新论》1997,(3):27-31,68
中外合资公司是清末中国的一种重要的企业制度形式,它的经营、运作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然而,学术界对此却少有专文。笔者不揣浅陋,钩沉史料,作此拙文,求教于方家。(一)本文所谓中外合资公司系指资本来自于中外双方商人或政府的公司,即不论双方出资比例如何,只要是由中外双方共同出资或以实物形态、所有权、专利权等折抵股份而组成的公司,均系中外合资公司。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外合资公司源于19世纪外国侵华企业中的华商地股活动。19世纪初,随着外国对华商品输出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外国商人也来到中国,在广州、香…  相似文献   

10.
汉唐时代,我国从南海诸国进口了沉香、檀香、龙脑香等大量名贵香药.这些香药入华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通过南海诸国的朝贡贸易进入中土;二是南海诸国的商人通过驾船到广州等港口城市进行民间贸易的方式输入中土;三是波斯和阿拉伯的中介商人也常常把沉香、檀香、龙脑香等南海名贵香药贩卖到中土.这些被贩卖到中土的南海香药不仅被用于佛教、道教的礼拜仪式和儒家的祭祀仪式中,而且被应用到汉唐人民的世俗生活中,在诸如日常家居薰香、饮食加香、美容香体熏衣、疗病用香中,均可窥到南海名贵香药的踪迹.  相似文献   

11.
世界商业扩张时代的广州贸易(1750~184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1 8世纪全球商业扩张时代南海贸易格局所发生的变化,广州“独口通商”的由来和广州贸易的特点。着重探讨广州华商资本的发展及其卷入世界市场的情况。指出以十三行商人为代表的豪商,已同其印度、美国商人伙伴一样,成为国际性的商人。广州华南的商业网络不仅越过传统的南海水域伸展到欧、美各地,而且与国际的贸易网络相交织,甚至已经直接投资于欧、美各地。  相似文献   

12.
<正>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秘书处与各国专家学者组成的“海上丝绸之路”考察队,于1991年2月9日到达广州,受到我广州地区专家学者的热烈欢迎.在广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的主持下,中外专家学者一起共同举行了三天有关“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学术活动,其中包括参观、考察、座谈等等,丰富多采,气氛活跃.中外专家学者认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丝绸之路”综合研究项目,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国际性研究项目.考察研究“丝绸之路”及其历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地理角度看,基于水土资源优势,文化多发源于海岸或河谷平原盆地,并形成文化传播的主要通道。珠江—西江干支流一带早在秦汉及以前时代就通过其支流延伸的交通走廊,可能从西南陆路和东南海路与印度有着文化交流,成为南北和中外文化的交汇带,并融合创造和传播新文化。珠江—西江流域形成内部具有同质性的文化带,而且是与北方主流文化有所区别的具有佛禅特色和民俗文化或氏族文化底色的综合文化带。随着交通格局的变化和经济开发规模的扩大,岭南文化活动中心也随之发生变化,即沿珠江—西江带由西向东转移。  相似文献   

14.
易雁翎 《南方论刊》2010,(9):I0035-I0037
在辽阔的珠江东岸、南海之滨,有一片神奇的土地,相传,古时候这里山中有宝,人民得宝而安。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宝安。  相似文献   

15.
今天的广州北京路在清代由北至南依次称水清街、雄镇直街、双门底和承宣直街,是由珠江上岸进入广州城的官道。新任总督、巡抚都少不了在"官用码头"——天字码头乘舆张盖,经过这条路抵达位于越华路的两广总督署。1918年,广州南关发生火灾,  相似文献   

16.
研究繁复记载于旧史而疏淡于当今史学界的岐秦政权与李茂贞,探究存在于唐末五代近60载的岐秦政权成败兴衰的奥妙以及李茂贞的功过是非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岐秦政权兴衰存亡不仅能够反映出唐亡的直接缘由和唐末地方与中央、中央内部南衙北司斗争实情,亦能折射出唐末五代社会嬗变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种状貌与流变.  相似文献   

17.
在义净时期,中国同南海的海上交通重心已经实现了南移。昔日的海上帝国——扶南已经没落,室利佛逝正在迅速崛起,为中国同南海海上交通重心的南移奠定了政治基础。中外的航海技术交流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和阿拉伯在航海术上的相互交流、相互吸收,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为中国南海海上交通重心的南移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广州紧随沪、京跨入"万亿元俱乐部",惊人的经济"硬实力"在握,广州全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广州要打造"世界文化名城"。广州有2000多年历史文化沉淀的南粤航海文化,重要标志是南海神庙文化,黄埔古村和西关的传奇是清代限定广州为唯一通商口岸和十三行的设立。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世界著名港口和商贸中心,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广州打造世界文化名城应彰显航海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9.
广州自古即为著名商业都会,近代的开放通商为其带来新的契机,近代小说从文学视角为我们全面生动地展现了当时广州都市经济的面貌。其一,介绍广州城区市面商业之繁华,尤其是对珠江这一城市地标着墨最多;其二,描写广州与外界的商贸往来,凸显海关对广州经济的作用,更主要的是反映了广州与新崛起的香港之间密切的商贸往来;其三,展现广州金融业发展的现状,既披露当时金融市场多种货币并存的混乱局面,也描画了广州与香港之间的金融联系。  相似文献   

20.
晚清广州邮政三足鼎立,传统民信局?各国开设的“客邮”和大清邮政并存,但邮政管理统一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肇兴于中外交涉频繁?战火连绵的晚清广州电报业,极大地提高了通信效率,得到了迅速发展?近代邮政在广州商民生活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伴随电报的开设而兴办的电报学堂是广州早期现代化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梳理广州近代邮政电报的开设情况及其特点,有利于较为全面地了解近代邮政电报的兴办对晚清广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国防以及社会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