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老年世界》2010,(16):42-42
这一讲讲纪游诗。骚人墨客,游踪所及,多有吟咏,从古至今皆如此。纪游诗可记所见的山水物象,泛言之也就是山水诗。诗无定法,全写景者有之,写景兼情者有之。切入点各有不同,诗给读者留下的印象也不同。写诗的时候,作者是有充分的自由。  相似文献   

2.
肇庆七星岩摩崖石刻,集诗词歌赋、游记史实、对联题咏与崖刻画于一炉,其中以诗词歌赋为最,故又有!千年诗廊”之美称。我怀着爱诗、读诗的心境,走进千年诗廊寻梦。  相似文献   

3.
汉字意韵丰富,一字得当,便可使全涛意境为之一变,进而满篇生辉。对全诗有如此妙用的字,古人称之为“字眼”,赞其画龙点睛之功。后宋人在评论唐诗时,始用“诗眼”一说,认为:一首好诗必有佳句,而佳句之I{1必有奇字为眼。接下来,目.让我们品读以下几组诗句。  相似文献   

4.
《老年世界》2010,(12):42-42
言为心声。诗言志。言志也即抒情,写景诗要有情在里面,抒情诗更不能例外,本节讲讲抒情诗。大凡为诗,对景生情,起兴,那在诗的字里行间就能表现出来。成功的诗家,自然懂得那些道理,而我们初学者很容易误入歧途,讲写情的诗变成空泛的不着情调的其他形式,所以,有必要剖析成功的诗大家的成功之作,来启发我们在写抒情诗的时候该注意些什么。  相似文献   

5.
笑汀 《老年人》2007,(4):46-46
以自然风物相品评.长沙既乏苏杭园林之雅,亦无西北丘壑之奇;以风月繁华而论.长沙更远逊北京、上海、深圳诸城。然而长沙所具之人文优势,却足以笑傲诸州。清人左宗植有题同人妙高峰雅集一诗,其中“人与江山争气候.天留风月待诗家”两旬.也许道出了此中道理。  相似文献   

6.
乡愁诗是余光中诗歌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更深刻、更广泛的角度看.余光中的乡愁作为一个游历海外的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乡愁.不仅仅只是一种故国家园之思,更有对源远流长的精致文化传统的依恋。爱而生愁,爱而有期待。诗人的乡愁最后升华为一种对中华民族崛起的强烈期望。这使得余光中的乡愁诗超越了传统乡愁诗的情感局限,闪烁着现代理性思考的光芒。  相似文献   

7.
张鹄 《老年人》2003,(10):43-44
时下有的诗没有诗味,或诗味不足,我以为症结在于缺乏意境。缺乏意境就不是诗,至少不是好诗。什么是意境?诗歌理论家李元洛在《诗美学》中作过概括:“所谓意境,即诗人主观的美好之‘意’和现实生活鲜明之‘境’在艺术形象中的水乳交融、辩证统一。”是的,意境是诗歌创作中重要的美学概念,是文学“典型化”原则在诗歌创作中的具体运用,是诗美的最高体现。诗歌一旦具有意境,就会有诗味、诗情、诗意、诗魂,使人“骤读之如在耳目之前,久诵之而得隽永之趣”,具有无穷的美感力量。例如元祯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  相似文献   

8.
在诗歌的王国中,能留存于典籍的,除“诗三百”之外,平民所作之诗可说少之又少。即使有少数平民之诗收入于典籍之中,其作者之署名也以“无名氏”统而言之。其中之原委固然与封建社会对平民的轻视有关,也有平民所作之诗多以口耳相传之方式流传于后世,传来传去竟不知为何人所作的缘故。  相似文献   

9.
张公善 《现代妇女》2010,(8):107-109
《错误》是一首汲取古典诗词营养,意境婉约情韵悠长,且又充满现代情怀的伟大之诗。《错误》之妙在于反衬法的运用、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以及言简意丰,韵味无穷。理解这首诗,至少有三个层次。第—个层次便是游子思归与思妇盼归。第二个层次是对两岸团聚统一的企盼。第三个层次便是“无家可归”的现代人对“精神家园”的回归。  相似文献   

10.
老韦子 《老年世界》2014,(20):44-44
《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韩愈则讲得更具体,道:“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  相似文献   

11.
笑尘 《老年人》2008,(9):46-46
在西方文化中,诗是女性的象征,所以由女神缪斯管领。而中国诗歌的园圃,则基本上成为男权的领地,数千载雄风吹拂之处,造成诗的万绿丛中,不过李易安、朱淑贞、沈祖菜数点红英而已,难免使人生出男女太不平等之憾。  相似文献   

12.
笑尘 《老年人》2008,(4):52-52
好诗,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那么,写出好诗的好诗人,则应是民族文化的精英。可惜多年来,不少学者专家,评选好诗时每每十分到位,而评选好诗人时,却为社会地位、平生业绩、历史影响甚至阶级阵营所拘所误,以至虽未所选非人,但沧海遗珠之叹,不能不说是对“选秀”活动的评委们一分委婉的拷问。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诗歌文化源远流长,向有诗国之称;而我国的古诗文与绘画的关系向来密切。诗和画是密不可分的艺术,画因诗存,诗因画传,自古以来都是如此。诗歌与绘画可以相互补充,互相启发。  相似文献   

14.
《社会学家茶座》2008,(3):157-158
万维新闻网最近刊载马悲鸣的同题文章说,周作人1949年有一首诗作:“儒冠一着误生平,多谢杨生示做情。若使逃儒还入墨,此中歧路本分明。”(《老虎桥杂诗·忠舍杂诗》)此诗写得很直白,不难看懂,一般人也不大注意。但如果知道些先秦诸子之辩者,能从中获得些有用的信息。此诗中第一句“儒冠一着误生平”应该是自指,我周作人人了儒家而误平生。“多谢杨生示做情”,此杨生就是周作人此诗所赠之人。  相似文献   

15.
笑汀 《老年人》2007,(10):48-48
三面环武陵、雪峰二山,全境滨沅、澧、洞庭之水,常德可谓尽得山川之雄奇灵秀。然常德赢得千秋之誉、迎来四海之宾的魅力,绝非单纯得之于造化之功。追本溯源,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应是开启常德“深闺之门”的第一把人文钥匙:在中国大地上,因一诗一文而得以开发、发展的城市或景点应该不少,但都远不及常德之如此典型。  相似文献   

16.
伍振戈 《老年人》2004,(9):46-47
“词家先要辨得情字”,“所贵于情者,为得其正也”(刘熙载)。当代诗词作者,也不可能无情而发,但叹老嗟卑者有之,沉溺昔日心灵创伤者有之。何则的《水调歌头·清风》,可谓“得其正也”。其诗日:“暖气绿江草,春意闹枝头。熏花梳柳烘月.芦荡起沙鸥。巧绘湖光烟屿,扫去  相似文献   

17.
巧补错句     
《老年人》1994,(6)
巧补错句即席挥毫,难免有时错写字句,如能巧补趣填,却也可收奇妙之效。费新我先生有一次对客挥写孟浩然《过故人庄》诗,当写到“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时,不留神漏掉一个“话”字,旁观者都面呈惋惜之色。只见他略思片刻,便坦然自若地在诗后用小字补了“酒后失话...  相似文献   

18.
让往事随风     
让往事随风□刘逝毕业纪念册上,你的所谓“让往事随风”之说格外醒目,显而易见的位置,与众不同的笔迹,令我每次翻开它,都会别有一种滋味在心头。让往事随风,我惊诧于你的潇洒。你真的那么超然吗?的确,在那逝去的如诗如幻的日子里,我们曾有过多少催人泪下、扣人心...  相似文献   

19.
史军爽 《公关世界》2010,(11):46-47
中国是酒的王国。酒,形态万千,色泽纷呈;品种之多,产量之丰,皆堪称世界之冠。中国又是酒人的乐土,地无分南北,人无分男女老少,饮酒之风,历经数千年而不衰。中国更是酒文化的极盛地,饮酒的意义远不止生理性消费,远不止口腹之乐:在许多场合,它都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一种文化消费,用来表示一种礼仪,一种气氛,一种情趣,一种心境;酒与诗,  相似文献   

20.
明末竟陵派钟惺、谭元春的诗论中多有以禅论诗的现象,而学界一般认为两人的诗禅理论源于南宋严羽,然而此论实有可商之处。钟惺、谭元春诗论中所谓的“冥悟”或“静悟”,其禅学渊源出于曹洞宗默照禅,与严羽“妙悟说”主临济而下曹洞正成相反;而其目的,一在反对江西诗派的“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一在矫正公安派的“矜其小慧,破律而坏度”,两者持论虽近却殊途异道。故不可以说竟陵以此继承沧浪,不可以说钟谭所论之“悟”来源于严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