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汉族姓氏的起源很早,大约在四、五千年之前,一些主要的姓氏就已经出现。姓氏究竟有多少,有关这方面的文献史料很多,具说不一。 现存较早记载古代姓氏的文献,是东汉时期应劭撰写的《风俗通义·姓氏篇》,里面列举的姓氏约有500多个。北宋时期的《百家姓》起初收集494个姓氏,其中单姓434个,复姓60个。后增补到500多个姓氏。明朝初期的《千家姓》,收有姓氏1968个。从那以后,明、清两朝还有人编写出了《古今万姓统谱》和《御制百家姓》。《中国人名大辞典》收集姓氏4129个,其中单姓2288个,复姓1689个,三字姓143个,四字姓7个,五字姓2个。 有关专家认为,汉族见于历史文献的姓氏约有5662个,其中单姓3484个,复姓2032个,三字姓146个。这些姓不包括四姓和蒙古族、满族译改的姓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姓氏。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姓氏主要来源于周代中原地区的古国分封。分封在河南东南部汝颖流域的古国姓氏,如周、胡、袁、蒋、傅、陈、徐、朱、潘、丁、郑等,在汉魏六朝时期扩展到长江流域,再逐步扩散到东南沿海,成为现代中国东南姓氏的主要来源。分封在河南西南部汉水流域的古国姓氏,如罗、唐、邓等,逐步扩散到中国西南地区,分封在黄河以北的古国姓氏如宋、范、石、申、商、温、卫等,现在多分布在中国北方。中国东南、西南、华北的姓氏,就是中原地区姓氏的扩展。  相似文献   

3.
华夏娃氏起源可上溯炎黄及夏、商、周三代,而世界文明古国埃及、巴比伦、印度,人们都只有名而无姓。至公元19世纪意大利各城邦国家始用姓氏;英国至11世纪贵族始有固定好姓氏,16世纪乎民才普遍使用姓氏;日本明治维新后,于1870年、1875年政府两次颁令平民也必须使用姓氏;泰国1912年,土耳其1934年始用姓氏。①人类社会由原始群而进入母系氏族社会,其血统与财产之继承权皆以母系计。每一氏族,即以每个老祖母为代表的一个公有制母系大家族;每一氏族,各有标志与徽号,即图腾,具有宗教崇拜色彩。进而产生更直接表明氏族世系的称号与标…  相似文献   

4.
姓氏起源与河南谢钧祥中华姓氏源远流长,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一个社会成员。河南是中华姓氏的主要发源地,在中华姓氏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因此,探讨姓氏起源与河南的关系,不仅是整个姓氏研究中的关键课题,而且有助于海外华人实现寻根敬祖的夙愿,促进省内外、...  相似文献   

5.
华夏姓氏滥觞于远古神话时代,其主要源头是神话中的始祖赐姓与图腾为姓,中国第一古姓风就是图腾崇拜的结果.神话时代的姓与氏是一种血缘与地缘的标志,同姓不婚是姓氏的最基本功能.随着炎帝黄帝及其后裔的繁衍壮大,中华姓氏不断衍生,姓氏文化趋于丰富.当今华夏姓氏前100大姓其祖姓都出自神话时代的古姓,神话帝王及其后裔为当今华夏子孙的血缘祖先.<山海经>为我们提供了华夏古姓的史前资料.  相似文献   

6.
由于坐落在天水市秦安县的大地湾原始遗址孕育了最早的中华文明成果,人文初祖伏羲、女娲、轩辕黄帝都出生在天水,人文初祖炎帝神农氏也在天水生息过,在天水为人类走向文明作出许多贡献,所以天水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  相似文献   

7.
8.
中共三大召开前的远东会议、广州会议、中共二大、西湖特别会议,不同程度地将国共合作探索推进了一步。中共二大虽然提出了民主联合战线的统战政策,但并未解决国共合作的形式问题,统一战线并未发端。广州有国共合作得天独厚的条件,按照共产国际的指示,中共中央从上海迁往广州并在广州召开中共三大。中共三大成功解决了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这一“非常纠结”的难题,正式作出国共党内合作的决策。国民党改组大会在广州召开,解决了国共合作亟待解决的共同纲领和组织形式问题。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由此发端。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发源地是广州而不是上海。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的渊源——华夏先民在原始的母系氏族社会已有了图腾崇拜。夏族以"龙"为图腾,夷族以"凤"为图腾。"龙、凤"在当时是先民部落的"神",以后成了氏族名。"神话传说"至文字时代,被记录于先秦史籍传诵至今。如夏族的祖先神为"黄能、黄龙、轩辕、黄帝",有"董、姜、姬、姚"诸姓,夷族祖先神为"凤",有"风、斟、子"诸姓。考证"龙"的原始物征为"鳄","凤"为孔雀。只是古音转化使然。说明母系向父系社会过渡时期产生了"氏"。这是中国特色的"姓氏学",在全世界的古文明史国为独一无二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11.
在矛盾错综复杂的清初,究竟是哪种矛盾“规定和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呢?我认为正是当时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的阶级矛盾。下面仅就清初两个阶段的情况做简要论述。第一阶段,即清军入关至南明弘光政权覆灭之前。清军入关后,尽管推行了一系列民族压迫的政令,民族矛盾有所激化,但阶级矛盾仍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颠覆了大顺农民政权的清王朝,恢复了被农民革命所推翻的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它加紧拢络汉族地主而把矛头对准了农民军。它一再宣称入关进京是为故明臣子报君父之仇,“念累世之宿好”的大义行动。它全面继承明制,以明的后继者自居。宣布典章制度“一如前  相似文献   

12.
我认为,清初顺治年间,满汉民族矛盾曾经一度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是由于清政府强制推行民族高压政策引起的。诸如剃发、易服、圈地、投充、逃人等政策,都严重地侵犯了广大汉族人民(包括一部分汉族地主阶级)的利益,因而引起了比较广泛的反抗。汉族大学士陈明夏曾说:“留发复衣冠,天下即太平”,表明剃发、易服是引起天下不太平的重要原因。然而,与剃发、易服相比,圈地、投充、逃人等法令,对汉族人民身家性命的危害则更大。下面仅就顺治年间和康熙初年逃人法的演变略作分析,以便从中了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消长情况。  相似文献   

13.
姓氏,黎语称为“番茂”(fan53ma:u55)或“茂”,是最能体现黎族父系血缘关系的一种文化现象。黎族的姓氏和名字是分开的。名字只是限于个人,而姓氏则体现出整个具有父系血缘关系的氏族乃至部落。一般情况下,黎族只叫唤人的名字,待要了解这个人的各种社会背景时,才涉及到这个人的姓氏。对于黎族姓名的这种复杂关系,外族人一般很难观察到,以致有不少研究者认为黎族没有姓氏,甚至认为构成黎族名字的声母是姓、韵母是名。这都是对黎族社会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太深入的原故。黎族姓氏,据目前所调查,约上千个,几乎都以动植物、所居住的地名和偶…  相似文献   

14.
容易读错的姓氏主要有下面三种情况: 一是有些汉字一字多音。如:  相似文献   

15.
安徽──道家炼丹术的发源地祝亚平江淮流域是道家文化的发源地。先秦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及庄子都是古代安徽人,这是人所共知的。然而,安徽也是道家炼丹术的发源地,却鲜为人知。本文通过对早期炼丹术起源与发展过程的分析,论证安徽是道家炼丹术的发源地。关于炼丹术...  相似文献   

16.
关于亚洲传统造纸的发源地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在对云南6个少数民族手工造纸的调研基础上,对亚洲传统造纸的起源进行了研究.认为亚洲传统造纸有不同的发源地,抄纸法源于中国内地,浇纸法可能源于印巴次大陆,由于中国传统抄纸法造纸曾产生世界性的影响,故中国是造纸技术的发明国度.  相似文献   

17.
云南不是亚洲栽培稻的发源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云南不是亚洲栽培稻的发源地李晓岑宾川白羊村和元谋大墩子等云南新石器时代遗址都发现了炭化稻谷或稻的痕迹,这是新石器时代云南坝区的先民在农业上最显著的特征。据C14法测定,它们的年代分别是:宾川白羊村为1820±85年BC[1],元谋大墩子为1200±9...  相似文献   

18.
陈耿之 《学术研究》2004,2(10):112-119
畲族发源于闽粤赣边区 ,早有定论 ;但发源于潮州凤凰山 ,未见有专论。本文根据史料分析畲族从潮州迁出的时间 ,概据畲族与凤凰山相关的民俗和史诗、歌谣 ,确定畲族发源于潮洲凤凰山 ,并且梳理畲族历史上一些人物、大事的相互关系 ,考察了目前潮州文化受畲族文化影响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9.
在义战中形成的华夏民族逐步产生了"与邻和"的思想;又在改造自然的劳动中争得自然界给予的生存和发展权利,故形成了"天人和"的思想;而由于一踏进文明的门坎就是一个与神权合一的君权社会,"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威,自我民明威"的观念随之而生,因而"君民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三和"思想是中国人民的重要思想传统,并对今日之现实,亦有重要的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20.
黎元洪的祖籍在哪里?他究竟姓什么?自从武昌起义以来,一直存在不同的说法。武昌起义后七天,即1911年10月16日,《神州日报》发表的署名鄂中武士的《革命军总统黎元洪小史》一文,即说“其先世为皖之宿松人,自其祖与父商于湖北,遂改入黄州府黄冈县籍,故今为湖北人”。同年10月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