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中國教会新报“中國教会新报”創刊于1868年9月5日,周刊;逢陰曆年終年初停刊兩次,每年出五十期,由上海八仙桥东林華書院刊發,用毛太紙照官板書式(按:为25开本)大小,每次計四張,印八面,約大小字六七千字,做成一書,在內刻一聖經圖画……既紀錄外國教会中事,也講論各科学問以及生意買賣諸色正經事情(第一期第四頁)。第二期起,并列登各洋行廣告(这些廣告就是中國近代經济史的資料),封面目錄且加譯英文,并介紹一点物理、化学的常識,也記載一些新聞以適应英美商人和致外人士的需  相似文献   

2.
中西教会报 1879年“万國公报”从第12年起改为單張,并有一条啟事說:“报中所登各件,教事政事兼而有之,論政事而輕視事者多不滿意,論教事而欲覌政事者难以悅心”(545期)。足証那时該报的政教紀載存在矛盾。1889年“万國公报”复刊,以政事为主,不能  相似文献   

3.
三十多年來,我注意搜集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旁及一般史料,1953年秋又从事中國近代教育史料的整理,始知已前为中華書局圖書館搜集的东西不够多,关于帝國主义侵略中國各方面的資料尤少。1955年初到基督教协進会圖書館,1956秋又到徐家匯天主堂藏書楼搜閱选錄資料,發現許多为外間所未見或少見的有关中國近代史的重要資料。它們記載了百余年來“列强”侵略中國和它們之間互相矛盾的史实。研究和运用它們,可以發現“列强”勾結封建統治使中國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一些陰謀手法及它們之間勾心斗角的一些事实,不独对中國近代史的研究有帮助,就是对今日全世界的反殖民主义运动,也有現实意义。“学術月刊”編者願給我“一席地”作簡要介紹,我很感  相似文献   

4.
王勤、武占坤两同志写的“現代汉語詞匯”一書,(1959年7月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引用原文只註明頁数。)在汉語詞匯学已有的基础上,吸收了先哲与吋賢們有关这方面研究的一些成果,并参考了国外一些学者的論著,在馬克思列宁主义、毛澤东  相似文献   

5.
“三國演义”是中國人民家喻戶曉的一部小說,書中的人物和故事情節,被千百万人民長期喜爱和傳誦着,書中对許多事件和人物的褒貶,对廣大人民有着相当大的教育意义,廣大人民在过去的長时期里,曾把「三國演义」做为待人处世和認  相似文献   

6.
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革命文献之一——“忠王李秀成自傳”,自經曾國蕃刪改后,虽曾發生过“真本”和“節本”的問题,卻沒有發生过“真伪”的問题。自从一九四三年冬廣西通志館向湘鄉曾家攝取了“李秀成自傳”原稿,一九五○年由罗尔綱先生撰成“忠王李秀成自傳原稿箋証”一書,对于前一問題。得到基本上的解决。一九五六年華东师大学报里發表了年子敏先生“評罗著忠王李秀成自傳原稿箋証”和束世激先生“評罗著忠王李秀成自傳原稿箋証讀后記”兩文,認为这个自傳“顯然是以曾國藩为首的一小撮反革命分子伪造的”,这可以說是提出了一个新的問題。这兩篇文章,經“人民日报”、“文匯报”等的介紹,頗引起研究太平天國歷史的人們的注意。最  相似文献   

7.
“中东战紀本末”与“文学兴国策”这兩种东西都于中日甲午战爭以后、庚子义和团反帝事起之前的五年間,由上海广学会出版。它們在介紹“西学”“西政”之中,細致地宣傳了殖民思想。当时“礼部奏議,乡会試第三場兼間时务,……学政經古場,准令兼試时务策論,考选优生”。这几部書是广学会“取会中尤切于近事、尤裨于华事、尤助于試事”(“中东战紀本末初編”“广学会記:附考試时务揣摩各新書紀要”第二頁)时务新書的重要著作,在当时的“士子”中流行很广。它們都是美国傳教士林乐知著譯,而由蔡尔康笔述,都在万国公报分期发表过。梁启超的“西学書目表”及蔡元培叙的“东西学書录”均經介紹为应讀之書;其中的文章也有一  相似文献   

8.
浙江师范学院图書館,頃自上海购得旧抄本“白石道人歌曲”一册,六卷,別集一卷,共四十九頁,半頁九行,行廿一字,書口下方刊“小玲瓏山館”五字,首頁有“小玲瓏山館”朱文方印,“馬佩兮家珍藏”朱文長方印。末頁赵与訔跋与陶宗仪跋之間,低数格有厉樊榭跋云: “白石歌曲世无足本。此冊予友符君幼魯得于松江楼君敬思家藏。积年怀慕,获睹忻慰无量。亟假手录。旁注音律譜,一时难解。故去之。(習見)其清妙秀远之詞可矣。时乾隆二年四月立夏日,錢唐兼葭里人厲鶚。  相似文献   

9.
李澤厚先生在一九五五年第二期“文史哲”雜志撰有“论康有为的‘大同書’”一文,对康有为的“大同書”予以評价;但个人有几点与李澤厚先生不同的意見,特提出來同李先生商榷,并向同志們請教! 一首先,李澤厚先生对“大同書”的时代背景及其思想來源未能作進一步的窥测。中國近代史,是从一八四○年鴉片战爭开始的。当鴉片战爭前后,由于清朝封建社会危机的加深和外國資本主义勢力的侵入,于是產生了林則徐、龚自珍、魏源等中國維新思想的先驅者;此后五十余年間,由于中國社会經济的演变以及民族資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整个語言学領域里,現代汉語詞匯著述較之語法、語音显得貧乏。在孙常敍先生的“汉語詞匯”、“汉語知識講話”有关汉語詞匯部分如“普通話詞匯”(张世祿著),“普通話詞义”(何靄人著)等,以及崔复爰先生的“現代汉語詞义講話”相繼出版之  相似文献   

11.
关于宁波《中外新报》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外新报》是宁波最早的中文报纸,也是近代中国早期主要中文报纸之一。但对于其创刊年代,一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中外新报》创刊于1854年。此说始于伟烈亚力(AlexanderWylie,1815~1887年),他曾写道:《中外新报》“1854年5月创刊,半月刊,每期4页,内容包括新闻,有关宗教、科学和文学的文章。每一卷(volume)共18期(number)。1855年出版第二卷,该年共出版了20期。”①后来,戈公振在其名作《中国报学史》也说:“《中外新报》(原名ChineseandFor eignGazette),为半月刊,于咸丰四年(一八五四年)发刊于宁波;每期四页,所载为新…  相似文献   

12.
杨代春 《船山学刊》2001,301(3):86-87
《万国公报》是美国监理会(American Southern Methodist Mission)传教士林乐知(young J·Allen)在华创办的一份刊物,1874年9月5日问世于上海。按其自身的特点及所属关系,《万国公报》可分为早期的《万国公报》和广学会时期的《万国公报》。早期的《万国公报》由林乐知负责经营,美华书馆印刷,时间自1874年9月5日至1883年7月28日,卷数自第301卷至第750卷。1883年7月28日,早期《万国公报》出至第750卷时停刊。关于早期《万国公报》停刊的原因,一种意见认为,“因为《万国公报》的出资者多为宣教士,这些报董对于《万国公报》的…  相似文献   

13.
釋笏     
(一) 引言人类在石器时代所用的工具,如石刀石斧一类的东西,先是在欧洲法国境内出土的。由这种石器,可以推知原始人类社会的生活情况。而中国“石史”时代的社会情况,无人注意。因此几个帝國主义國家的地質及考古学者,提出“中国无石器时代文化”的謬說。直到一九二六年,法国人在陝西榆林等地,發現了古石器时代的遗物,如石鑽石刮等等多种,于是一般治歷史的,也知道中國上古社会,曾經有过石器时代的一段歷史。其实石器时代的工具,早就見于典籍里,石器的發掘,也曾著于史書上,象“笏”这种东西,就是其中的一种。只因年久流傳,情况有了改变,不容易看出它的源委。若是推究“笏”的本始,从各方面加以研究,从声音  相似文献   

14.
苏联科学院經济研究所編寫的“政治經济学教科書”,第一次系統地闡述了政治經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它对于我國高等学校中政治經济学的講授,有很大的帮助。几年來,我們利用这本教科書作为教师講課和学生学習的主要参考書,比起教科書未出版以前,教学效果有顯著的提高。但是,在几年來的教学过程中,我們不論是在教师准备功課或对学生的答疑工作中,对于教科書的使用也發現了若干些理論上值得進一步研究的問題。这些問題的解决,將使政治經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講授質量進一步提高。現在把我們复旦大学政治經济学教师  相似文献   

15.
湯志鈞先生的“关于康有为的大同書”一文(“文史哲”57年第1期)对拙作“论康有为的大同書”的批評,其核心涉及有关“大同书”評价的根本問題。这就是:康有为的“大同書”基本上是進步的还是反动的問題。分歧在于:湯先生認为該書的思想基本上是反动的,是康氏晚年“麻痺群众”“反对革命”,“主張保皇复辟的理論基礎”(均湯先生原文)。我不能同意这种看法,而認为“大同書”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康有为早期主張資產階級只主、自由的進步思想。下面就湯先生的論断簡單提几点意見。  相似文献   

16.
王鄰苏先生的“史漢选讀”一九五六年一月,上海春明出版社出版。計选錄史記十二篇,漢書五篇科吮容^詳尽的注釋,并有逐段的“說明”和全篇的“題解”。王先生这种辛勤劳动的成果,“对于爱讀我國古代的傳記文学者,当有参考的阶值”(见本書內容提要)。关于該書的“說明”“題解”本文暫不論列,僅对注釋部分提出些膚淺而不成熟的意見,向王先生請教,并和大家討論。首先就注釋的体例說,令人感到蕪雜: 一、就使用語言說,一条文言,一条語体,甚  相似文献   

17.
《自贡师专学报》创刊于1986年,最初不定期,自1988年开始定为季刊,属于文理合刊的综合性内部学术刊物。截至1992年为止,共出刊22期,刊登文章481篇,总计250多万字(其中有两期是高教研究的专辑)。我校学报刊发的文章中,有100多篇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和《全国报刊索引》全文复印转载或收入了篇目索引,占学报所刊登的文章总数的1/5强。其中有一期“高教研究专辑”上发表的所有文章均被收入了人大复印资料的篇目索引。在去年由四川省教委和四川省高校学报研究会主持进行的我省首届高校优秀期刊的评比中,我校学报被评选为“四川省高  相似文献   

18.
陈平原 《学术研究》2003,(11):112-126
晚清传教士大规模参与报刊及出版事业,在引进西方宗教、哲学和科学知识的同时,也改变了中国书刊的面目,促成了以图像叙事的潮流。如果说《点石斋画报》代表了中国人“以图像为中心”的叙事策略正式确立,那么此前的《教会新报》、《天路历程土话》和《画图新报》则可看作是这场至今仍在上演的历史大剧的“序幕”。《教会新报》最具特色的图像是叙事性质的“圣书图画”,以图像为中心,讲述《圣经》故事; 《天路历程土话》的三十幅插图展示了天路历程的主要情节,如同中国“绣像小说”传统一样,这些图像本身具有某种独立性,客观上具有独立叙事的功能; 《画图新报》的连续性漫画,讲述趣事,以文配图,开创了图像叙事的新局面。从“图说”《圣经》故事到“绣像”《天路历程》,再到“漫画”日常生活的这一世俗化过程,不仅展现了具体图像本身的意义,更体现了图像制作者的心态变化。  相似文献   

19.
“臣舍人相如止臣”是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课中的一个句子,课文后的练习题中要求回答这句中的“止臣”是不是使动用法。教学参考书把“止臣”解释为使动用法。曾仲珊同的《古汉语使动用法》(见《中学语文教学》83年7期)一文中也把“止臣”解释为使动用法。笔者认为这种解释是正确的。但是,原《语文园地》(今《阅读与写作》)85年10期发表的杨立国同志《关于“臣舍人相如止臣”》一文则持相反意见。笔者认为杨立国同志对“止臣”的解释有其代表性,而且最容易被中学生接受,但这样的解释确实不妥当。  相似文献   

20.
为了正確的估价康有为的“大同書”——这个中國近代資產階級改良主义思想家的偉大著作,研究一下康氏“大同書”的寫作年代及其内容的前后發展变化,会能帮助我們很好的接受这份歷史遺產的。一 1955年“文史哲”第二期,李澤厚先生發表了“論康有为的‘大同書’”一文,認为“‘大同書’虽然成書極晚,虽然其中还夾雜着某些康氏晚年的思想;但是,其基本观点和中心思想却是產生得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