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 淮遇先生撰文于《西游记研究》(江苏淮安《西游记》研究会)第一辑,认为《西游记》第七十回孙悟空“杯酒化雨”的情节是从晋葛洪《神仙传·栾巴》移植而来,并转引《太平广记·卷十一·栾巴》为证。这个结论还值得商榷。因为这类故事在古代流传是颇为广泛的。就笔者所知,淮遇先生与其引用《太平广记》还不如引用唐李贤等注释的《后汉书·卷五十七·栾巴传》。据传载,栾巴字叔元,汉顺帝汉安元年(一四二年)与杜乔、周举等八人奉旨巡行天下,“班宣风化,举实臧否。”(《后汉书·顺帝纪》)是当时著名的“八俊”之一。唐李贤等注引葛洪《神仙传》说:  相似文献   

2.
《西游记》中的许多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随身武器或法器,这些武器或法器,各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其中最受作者喜爱、最有艺术魅力、最具文化内涵的随身武器,是孙悟空的金箍棒。《西游记》不但把金箍棒称作"拄杖"、"灵光"、"神珍",还写了金箍棒的种种神通变化。金箍棒的这些特点,也是人的"心性"所特有的。所以说,孙悟空的金箍棒,就是其"心"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一、《西游记》和《红楼梦》中都写到两块顽石 ,《红楼梦》是从《西游记》的描写中演化出来的。曹雪芹把孙悟空的血液大量注入到贾宝玉血管里去。孙悟空和贾宝玉在强或弱之点上 ,基本是相似的。他们反抗、斗争 ,有似石头 ;他们又一齐归于佛 ,在宗教的牢宠下无能为力。吴承恩和曹雪芹都是石头的歌颂者 ,孙悟空和贾宝玉的被塑造 ,便是明证。二、《西游记》写到的人间国度及地方行政区域凡十余 ,大都是吴承恩凭空结撰的。似西梁女国、车迟国据平话《西游记》、杂剧《西游记》而扩大渲染的是少数。三、散见于明代其他小说、戏曲中片断的、不同于吴承恩《西游记》的孙悟空故事主要有 :1 孙悟空有儿有女 ;2 孙悟空的金箍棒系得自南海龙王敖钦处 ,名“如意棍” ;3 孙悟空一个筋斗打八万四千里。四、《西游记》以邵雍象数学宇宙发生论开头。  相似文献   

4.
一我们在阅读古代书籍时,常常可能碰到字词变换、字词空缺、字形残废、词语怪异等等情况。字词变换的,如《尚书·尧典》中的“协和万邦”,在《史记·五帝本纪》里为“合和万国”;《诗经·大雅·荡》中的“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而在《晋书萧子恪传》里引用这句话时则为“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代”;《后汉书·班超传》中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而在  相似文献   

5.
关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原型,已经有不少学说和成果,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鲁迅先生提出的国产说,认为来自《古岳渎经》中的无支祁;胡适先生提出的进口说,认为悟空原型来自印度《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奴曼;萧兵、蔡国梁等先生提出的混血说。还有不少学者认为《穆天子传》中的君子化身的猿猴、唐传奇《补江总白猿传》中的白猿、《柳毅传》中的钱塘君等均对孙悟空形象产生了影响。有学者对近年来孙悟空原型的研究成果状况进  相似文献   

6.
《诗经·周南·螽斯》主题辨龙建春《诗经·周南·螽斯》的主题,至今尚无一致的看法,概而言之,主要有三:韩诗认为是歌颂贵族子孙贤良(《韩诗外传》卷9),齐诗认为是歌颂贵族的子孙众多(《后汉书·苟爽传》),毛诗则认为后妃“若蠢斯不妒忌,则子孙众多也’(《毛...  相似文献   

7.
一、《诗品》正名《梁书·钟嵘传》云:“嵘尝评汉、魏、六朝五言诗,名曰《诗评》。”《南史·钟嵘传》则称此著作为《诗品》。《隋书·经籍志》有著录,云:“《诗评》三卷、梁钟嵘撰。”注云:“或作《诗品》。”《新旧唐书·艺文志》则承《隋志》之旧。南宋以还,官私书目著录则仅署《诗品》之名,不复有《诗评》之称。是书名称沿革,大致如此。《梁书》作者姚思廉、《隋书》作者魏征等,均初唐间人,而此两书同时在唐贞观三年  相似文献   

8.
<正>在中国文学史上,《庄子·秋水》中望洋兴叹的河伯故事更是众所周知,先秦人们对于海洋的无限已经开始了欣赏与赞叹。投射于诗歌领域亦不例外。粗略言之,中国自有诗歌始,便发展出海洋的意象:《诗经·小雅·沔水》"沔彼流水,朝宗于海"正是海纳百川之流的印象,《楚辞·九歌·云中君》言及云神享祭完后离开,于空中处"览冀州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然而这意象是如此的简单乃至单调、平面,好像除了浩淼无边,我们也  相似文献   

9.
不知道你看没看过《西游记》,但你肯定知道孙悟空,是孙悟空用金箍棒降妖伏魔,保护唐僧去西天取到了真经。无论你知不知道乔布斯,但你肯定认得iPhone或iPad,是乔布斯把"苹果"带给了整个世界。不管在此之前你是不是了解职业教育和职业学校,接下来我会跟你谈谈你的未来、你的选择和属于你的成功。孙悟空的三次选择先来说说《西游记》中的老孙。孙悟空原来是一只石头里蹦出的猴子,在山里东游西荡,逍遥自在。有一天,他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于是立下志愿,要改变生活方式和人生轨迹。于是,孙悟空开始了第一次选择——他拜菩提  相似文献   

10.
王臻 《延边大学学报》2001,34(2):111-112
1  《三国志·东夷传》的原题为《三国志·魏书· 乌丸鲜卑东夷传》 ,虽然表面为乌丸、鲜卑以及东夷诸族的合传 ,但是在写作时却明显地分出了《乌丸鲜卑传》和《东夷传》 ,无论是内容还是体系 ,都有其独立之特点。因此 ,我们单称《三国志·东夷传》还是很合适的。其实 ,《东夷传》亦是合传 ,故而我们在叙述问题时有时再称《夫馀传》、《高句丽传》等。所谓东夷 ,也称九夷 ,是我国古代华夏族对东方诸族的泛称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其具体所指并不相同。据古本《竹书纪年》载 ,与夏朝发生关系的九夷有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  相似文献   

11.
《西游记》中从花果山到灵山的故事情节,虽由西天取经的题旨决定,但也由作者的艺术匠心所致。作者可能汲取了《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桃花源记》、《水浒传》等前代文学作品的营养,从而成功地创造出花果山——孙悟空的自由家园这一理想境界。花果山是嫁接了多种文学因素而构成的一个独特的存在。孙悟空后来却离弃了花果山,走向了灵山,其人生追求的历程,生动地体现出儒释道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在《西游记》中,花果山和孙悟空的形象最富有中华文化的意蕴。  相似文献   

12.
杨戬是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里一个非常活跃的人物。这个人物与孙悟空形象有诸多相似之处,应是借鉴了孙悟空形象的某些因素。更为重要的是,杨戬是在众多二郎神传说基础上塑造出来的一个形象,而二郎神与取经故事里的那只猴子在早期演化过程中就已颇有渊源关系,所以杨戬与孙悟空的相似,也可以说是这个演化过程的自然结果。总之,杨戬形象的塑造体现了《封神演义》作者处理各种先行素材的高超艺术手腕。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无疑是最具哲学意味的。它通过孙悟空形象的塑造直接从本体论的高度对人进行了哲学思考。从中可以发现,小说文本既与陆王心学有某种联系,又不尽如前人所论是一部所谓"收放心"之作。孙悟空的诞生及其与生俱来的带有原始野性特征的个性自由精神,实际上就是人类童蒙时代珍视个体生命价值的形象化体现。作者在肯定人类这种个性自由精神的同时,也看到了它对文明社会秩序的颠覆性和破坏性,因而在以"普渡众生"为目标的取经事业中,让孙悟空完成了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超越,成了正果,即实现了自我完善,实现了人的价值———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而这也正是作者本人心路历程的对象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先后有报道称泰山周边县市发现所谓祭祀孙悟空的院、寺、庙等达七处之多,但是都在《西游记》成书之后,直接由于《西游记》的影响,而不能作为《西游记》成书与泰山关系的证明。但是,此一风俗作为《西游记》与泰山文化关系的一部分,其源头却是早在《西游记》成书之前泰山与"西游"故事的"联姻",是泰山文化背景下"西游"故事成书为《西游记》后的一个延展。清代泰山周边孙悟空崇祀之俗的揭蔽,使泰山文化在这一方面与福建、浙江等多省份自古及今都有的齐天大圣信仰之俗有了呼应的联系。从而,这一发现也成为全国性"孙悟空崇祀"或曰"齐天大圣信仰"研究的一个部分,是"泰山学"中一个涉及古代文学、宗教、民俗等多学科研究的新课题,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引入"考古"或曰"田野调查"方法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是我国文坛上焕发着瑰丽色彩的神魔小说。它所塑造的孙悟空形象体现了人类普遍的文化精神——追求人性的自由。当然,这种自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从“自然的自由”过渡到“理性的自由”的过程。“自然的自由”体现了自由的本真状态,也可以说是人类对自由设定的理想状态,而“理性的自由”才是现实生活中的自由的归属。  相似文献   

16.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名号有一个美猴王-孙悟空-弼马温-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胜佛的变化,亦可称之为心与魔之间相交的变化。二者相交反映着孙悟空的心路历程,即求心-束心-放心-收心-正心的过程,而这也正是小说的主旨。且心魔相交之说在《西游记》主旨探求过程中始终是一条重要支脉而延绵不断,这与晚明大行其道的心学思潮有着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17.
<芸斋小说>是小说家孙犁的绝唱.在<芸斋小说>中,孙犁勇于直面现实,终于以深邃的思想,把浮世百态从容地熔铸在一系列完全崭新的形象之中,充分显示出伟大的现实主义的力量.同时,<芸斋小说>的语言也相应地达到了一种具有典范意义的境界,表现出了独有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18.
对孙悟空被称做英雄或好汉形象的特征要从《西游记》文本形成的历史文化条件去做考察。小说中英雄立象文脉与当时文化思潮发展,特别是心学新进流派代表人物评议英雄的价值取向有关系。原情论势与接近百姓日用等思路在寓言小说里英雄特色形成中起着推动作用。紧箍作为金色头箍同棒上金箍、金睛火眼及总体上金猴与心猿一体兼象等因素紧密呼应,为孙悟空形象内外相应、气骨相成提供关键因素,起着贯穿寓言题旨的作用。作为体现全书寓意的主要角色,孙悟空从称号到事迹都显示了重心行的可贵。心猿成佛作为"五众成真"的代表,显示向上精神的教益。  相似文献   

19.
中西方文学作品中塑造的英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民族的英雄主义价值观。文章以中西著名魔幻故事-吴承恩的《西游记》和J.K.罗琳的《哈利波特》作为研究文本,对其主要人物孙悟空和哈利波特的英雄形象塑造进行对比,分别从出生背景,成长阶段和英雄结局三个方面探讨了中西方英雄主义价值观的差异,以期对当今全球化下的文化共融起到桥梁式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孙方友的小小说以奇动人,一篇一千多字的小说含着曲折的情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