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女性生命周期的内容与特点 (一)生命周期。对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生命过程的某一侧面或区域的追踪研究,便构成了一个序列——生命序列。生命序列所经历的不同阶段,对每一个不同个体是重复出现的,我们称之为“生命周期”。从人口学的角度来看,该周期的理论模型包括出生、婚姻、生育、迁移、丧偶和死亡等若干个阶段。生命周期是一种研究方法。通过对周期各阶段出现的时间、内容、模式的研究,用以剖析我们欲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2.
一项彭博新闻社的报道称,调查显示,中国老年人受到抑郁、疾病和贫困折磨。该调查发现,在年龄为60岁及以上的人中间,有22.9%(4240万)的人年收人不足3200元人民币,而年龄在45至59岁的人中间,年收人不足3200元的人占15.1%。来自中国、美国和世界锒行的学者团队于2011至2012年对中国各地17708人进行了这项调查。  相似文献   

3.
生命周期理论及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两阶段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人均消费、储蓄和财产的转移和变化,并针对中国未来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建立了一个以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为输入的交叠时代(OLG)模型。作者将此模型与生产方程、政府收入及养老金给付体系共同作用,生成满足Walras均衡条件的一般均衡模型,从而从数量上说明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引起的社会产出、人均消费和政府收入的变化,并针对这种变化提出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4.
5.
张硕  陈功 《南方人口》2013,28(4):64-72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检验在北京朝阳区哪些老年人在使用新媒体(包括电脑和手机在内),以及通过定量分析找出这些老年人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本文的数据来自2010年北京市朝阳区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调查问卷,共有1963个样本(年龄在60岁-92岁之间)参与了调查。本文根据多元线性回归建立了一个分析模型,数据结果显示,在北京市朝阳区,使用新媒体最积极的老年人通常年龄较低、视力较好、教育水平较高并且经济状况较好。文章最后就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也是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表明,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数为972百万,占世界60岁及以上老人总数的19.9%;中国65岁及以上老人数为63.l百万,占世界65岁以上老人总数的19.3%。那么,在这样一个老年人口大国中,如何建立比较合理的养老模式,妥善解决未来老人的生活照顾问题呢?本文将结合近年来中国一些调查资料对比作较深入的探索。一、未来中国老龄化的主要特点1.在未来半个世纪中人口老龄化的速度相当快。目前中国老龄化的水平较低。1990年,60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8.6%,65岁…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老年人社会隔离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硕  陈功 《人口学刊》2015,37(4):66-76
老年人一生的经历对老年时期的生活状况有着深刻的影响,生命历程中的一些重大改变使老年人成为社会群体中社会隔离高风险人群。本文对中国城市老年人社会隔离的比例做出初步评估,在我国,城市老年人社会隔离的比例为21.4%。不同生命事件对城市老年人的社会隔离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城市老年人生活中所经历的负向效应事件会增大社会隔离的风险,这些事件包括抑郁、丧失亲人、生活不能自理、独居;而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上、参与隔代抚育、社会参与三个正向效应事件则会降低城市老年人社会隔离的风险;在个体特征中,女性、年龄在70岁及以上、经济困难亦会增加城市老年人社会隔离的风险。在这些变量中,影响最大的几个因素依次为:独居、年龄在80岁及以上、女性、小学及以下教育程度、没有社会参与活动。  相似文献   

8.
作者通过对北京市海淀区三个居民区,175位55岁以上的老人所做的老年人心理社会状况(对生活满意程度)的调查,得到如下结果: 生活的满意程度方面,相当满意的84人(52.9%),还满意的69人(43.4%),不满意的极少。工人和家庭妇女中对生活很满意的比例高于干部和科技人员。女性中很满意和不满意比例高于男性。收入与生活满意程度竟然是反向关系,收入越高,满意程度越低,家庭人均收入在40元以下的满意程度反而最高。  相似文献   

9.
中国老年人身份认同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鹏  伍小兰 《人口研究》2008,32(2):67-7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老年人越来越成为21世纪公共讨论、学术研究和政府政策的关注点.那么如何界定"老年人"的年龄起点呢,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而复杂的问题.在个体发展的早期阶段,如青春期的开始,有明确的生理现象,可以作为建立年龄类别的基础,然而,我们却很难找到相似的生理基础来合理界定老年的起点(Janet Roebuck,1979).因此,政府的"养老金年龄"或者"退休年龄"成为通行的划分成年和老年的界线.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最早所统计的人口数自然要通过对人口的调查。可以肯定有什么时期的人口数据,自然在当时就应该有一定规模的人口调查。这里很可能存在后人对以往人口数据的推测,但是任何推测都不是无根据的,必定要依据当时的某些局部人口线索进行估计,而这些局部人口也一定来自于某种调查。在我国何时有最早的人口统计数据,何时便有了最早的人口调查。 一、中国最早的人口调查 目前国现存的最早的人口统计数字是记载在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书中,数字引自《禹贡》所记载的公元前2200年左右的夏禹时代,“禹平水土,还为九州”,九州之地的人口为 13 553 923人。由于历史久远,大禹时代不可能有统一的、全国性的人口调查,所载数据也不可能是全面调查数据。所以也只能属于对部分人口的调查。 我们能够发现的我国首次人口调查则始于周宣王39年,即公元前789年,是当时的太原(现在的甘肃镇原、固原和环县一带)进行的规模较大的人口调查。《周礼》一书记载了周代的人口调查制度和体制。整个制度极为缜密:天官冢宰、地官司徒,秋官司寇、夏官司马。潘光旦先生曾对此进行分析整理,绘制出周礼中人口调查制度表。在周代不仅人口调查制度比较完善,人口调查的内容也是相当完整和丰富的,在很多具体项目上与现代人口普查极为  相似文献   

11.
《人口学刊》2018,(4):59-71
生活自理能力是影响老年人健康及生活质量的最为普遍性的问题。本文利用"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十年追踪数据对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ADL和IADL)的发展轨迹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发现老年人的ADL自理能力发展轨迹呈现出低起点快速下降型、高起点急速下降型、高起点平稳下降型三种类型,老年人的IADL自理能力发展轨迹则分为低起点快速下降型和高起点缓慢下降型两种类型。不同社会经济特征老年群体在生活自理能力发展轨迹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老年妇女、少数民族老年人、低教育程度者、老年农民和城市从未正式工作过的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发展轨迹属于较差模式的可能性更高。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发展轨迹形态受人口社会学特征、健康状况、社会交往、家庭支持等多方面的影响。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文章认为应加强社会政策的公平性导向,积极扩展社会经济地位对健康的正向作用;广泛调动家庭和社会力量的介入,通过增加老年人与家人、邻里和朋友的联络、交流和支持来改善健康状况;同时应基于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动态发展的模式和特点,构建适合的社会预防照护和长期照护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老年人住房与环境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 ,老年人住房状况有了较大的变化 ,他们对住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希望住宅、环境的设计更能人性化 ,更适合他们身心健康的特殊需要。本文分析了老年人居住的环境、住宅内外空间以及设备的选配 ,应该从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的角度 ,充分照顾到老年人特点 ,为老年人创造一个舒适、安全、方便的居住和生活的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民养老生命周期补偿理论及补偿水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的难点是农民。文章提出"二元农业福利差"理论并将其运用于解决中国农民养老生命周期的福利补偿问题。文中选取"均衡与偏斜务农收入差异"作为核心指标,构建了中国工农二元经济结构条件下的"二元农业福利差"数理模型,并结合1953~2009年数据对其进行检验,发现中国二元农业福利差总体上在0.4~0.6区间内波动。同时依据中国农民自然生命周期、政策生命周期和体制生命周期的特点,提出将二元农业福利差补偿到农民基础养老金中的路径、水平及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红 《西北人口》2015,(1):62-66
文章对国内三十年来关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首先梳理了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测量、研究领域、研究对象、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接着重点梳理了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人口学因素、社会因素、子女因素、经济因素、人格因素及其他因素等;最后指出已有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应加强的几个方面。本研究旨在对以往研究进行梳理和评述,以期对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国老年人虚弱指数及其与痛苦死亡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基于2002~2005年中国老年人口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收集的39个健康多个维度的变量生成了一个综合反映我国老年人口个体健康累计损失的虚弱指数,并基于死亡老人临终前的生活自理能力、卧床不起天数、死亡老人家属回答的死亡老人临终前痛苦表情数据设计了3个不同的测量痛苦死亡的变量。分析结果表明年龄越高,虚弱指数越高;男性虚弱指数比女性低。经济地位较高的老人的虚弱指数较低,但社会地位较高的老人的虚弱指数较高。虚弱指数越高,死亡风险越高。研究进而表明,在控制众多干扰因素下,虚弱指数越高,基于客观测量所反映的痛苦死亡的可能性越大。但虚弱指数与死者家属回答的基于主观测量的痛苦死亡之间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老龄化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本文在厦门老年人口调查的基础上,借用社会分层指标体系中的经济标准和主观评价标准,结合人口特征变量,探究性别、年龄、上学年数、经济分层和主观分层是否对老年人幸福度具有显著影响。结果显示,经济分层对老年人幸福度具有更大的影响。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中,我国老年人分层研究对于更好地关注老年人幸福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调查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前,我国农村的老年人主要存在三大需求,即养老保障需求、医疗保障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其中精神文化需求处于农村老年人生命需求的最高层次。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浙江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做出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从制度安排、社会支持、自身设计和现实基础等四个方面提出具体对策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老龄化社会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世界趋势,如何改善老年人的言语交际质量已经成为全世界面临的共同课题。笔者针对当前我国老年群体的言语交际障碍成因和现状进行了系统的社会调研。研究发现,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产生显著的功能性听力下降。在60岁以上老人中,听力减退者占68%;在4060岁期间,女性听力减退的速度高于男性。在进入老年阶段后,很多老年人心理状态产生变化:主动和他人交际的意愿降低;不喜欢和不同的交际对象交流;日均与他人沟通的时间减少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乡家庭生命周期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庭生命周期研究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正日益受到各国人口学家和社会学家的重视,成为家庭人口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生命周期方法最适合于研究正规的核心家庭。在其测度过程中,根据研究的目的和所能得到的数据,既可选择同批人,也可  相似文献   

20.
张立龙  韩润霖 《人口学刊》2020,42(3):102-112
文章基于2008年、2011年、2014年北京大学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追踪调查的死亡数据对中国老年人临终地点、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居住在城镇、年龄较小、社会经济地位高、拥有医疗保险、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更可能"临终于医院";临终照护者为配偶、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更可能"临终在家"。从变化趋势看,中国老年人"临终于医院"的比例有所上升,但仍以"临终在家"为主。研究认为其主要原因为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城镇化发展背景下中国大多数老年人依然生活在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如村卫生室)的发展增强了其临终医疗服务能力。在亲人的关心和注视下离开,在自己的家中接受临终关怀是多数老年人的临终心愿,也是临终的最佳选择。基于此,文章建议在中国老年人临终地点仍以"临终在家"为主的背景下,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临终医疗服务能力,支持"家庭照护+上门医疗服务"的居家临终照护模式,这不仅能够满足多数老年人"临终在家"的意愿,减轻临终老年人的家庭经济负担,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临终于医院"所带来的医院床位资源紧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