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朱兴勤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7):71-73
从宏观角度看,信用衍生产品的使用,为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风险管理模式,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工具,但由于其杠杆化的特性,又使得信用衍生产品的使用在降低信用风险的同时,也会增加定价风险以及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就证明了其"双刃剑"的特性。系统地研究信用衍生产品的风险及其功能,并从中找出防范风险的措施,对于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的开发与创新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秋石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2):64-66
立足现实情况,系统地研究了金融衍生产品及其市场。同时,在分析当前国际金融衍生市场发展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发展金融衍生产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莉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4):85-89
回顾和总结了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历史及背景,对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走向及新品种开发进行了探讨。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正处于蓄势待发阶段,机会与风险并存,建议有关金融管理部门能把握时机,适时推出新的金融衍生产品及其管理办法,以促进我国金融产品的创新和金融业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金融衍生产品从发展到繁荣的过程潜藏着金融危机从区域性演变到全球性这一现象,即金融衍生产品在金融危机与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双重角色.我国这一新兴市场国家而言,应结合我国的金融市场现状,为形成一个健康有序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和谐稳定的金融体系做好准备,使金融衍生产品这柄双刃剑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美国房屋市场投机泡沫破裂引发的信用危机在各个领域各个国家与地区蔓延, 从全球的金融恶化、信贷紧缩进而影响到实体经济, 从而演变成经济危机.本文研究与总结了危机形成的机理与金融创新的关系, 分析了金融产品的创新形式与过度创新所积聚的金融风险.结论是任何的金融创新都不是完备有效的, 超越阶段的过度创新以及相应的政策监管与风险管理机制的功能缺失是危机扩散的动因.还从金融创新本质的视角阐述了机制控制缺失下的金融风险, 并针对中国经济给出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非对称金融全球化意味着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要承担更高的成本和更大的风险,它是次贷危机和全球新型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全球制度性原因,是中国未来和平崛起过程中面临的国际体系框架。借助实现机制和途径,中国可在非对称金融全球化中进行角色转换,从被动风险承担者转变为主动分散者,成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大国。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在我国大量涌现,使得我国现行金融税收制度出现了大量空白点.在准确理解金融衍生产品特性和其对传统税收制度影响的基础上,应当设计一套既鼓励市场发育和中外资金融机构公平竞争,又避免税收流失、增加财政收入的合理适当的衍生产品税收制度.这一税收制度应涵盖签发、交易、收益三个环节,并在初期设定较低税率或制定较多减免规定以促进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志惠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6):200-202
我国房地产金融创新发展缓慢,住房信贷过分依赖商业银行,不利于我国金融体系和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住有所居”。这对房地产金融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文章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对如何发展我国房地产金融创新,提出了可资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燕芝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6(2):46-48
随着金融衍生产品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加深 ,就如何加强对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 ,维护一个稳定的金融体系已被各国政府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通过对金融衍生产品的特点、功能的论述 ,强调对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监管的必要性及其依据的基础上 ,提出了对其实行监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次贷危机是由于过度发展资产证券化、滥用衍生工具和监管缺失而引发,自爆发以来已经引发了全球经济震荡。试图从行为金融的视角解读次贷危机的成因,对各个市场主体的行为进行分析,得出次贷危机爆发的相关原因以及对我国监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显示了金融监管的重要性。为防范金融危机,减少其对经济的冲击,必须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建立健全完善的、系统的、可操作性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2.
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的金融海啸,在流动性过剩的时代,出现流动性紧缺,从而导致。华尔街为首的全球共振。汇率不再是海啸的罪魁祸首,文章重新审视当代金融的杠杆效应,揭示自我膨胀的风险逃避机制,金融产品过度衍生传递信用风险,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冲突是次贷危机全球快速蔓延并形成传染效应的重要原因。使得我国金融的系统风险显现,对境外市场、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李国安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资产证券化作为结构性融资模式有效运行的关键在于完善其风险隔离机制.然而,美国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表明,证券化风险隔离机制并不能有效阻止次债危机的爆发、扩张及向全球的蔓延.细析其中原由可知,美国次债危机的爆发与蔓延,蕴含着立法的欠缺、政策运用的失当、金融机构的贪婪等错综复杂因素交互作用的内在机理,而资产证券化则在其中起了推波助澜和把危机向全球传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光贵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4)
资本的流动性大、金融监管不力、金融衍生产品泛滥以及房地产泡沫破灭,这些只是美国金融危机直接的、引发性的、操作层面的原因,其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理论、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以主权纸币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储备体系。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启示是:在改革开放的大历史背景下,中国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必须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以公有制为主体,分配制度上坚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防止严重的两极分化;必须坚持政府对市场经济进行科学而有效的宏观调控;必须严防主权纸币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负作用,并力推改革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控制房地产市场,谨防重蹈美国次贷危机的覆辙。 相似文献
15.
由金融危机反思当前中外金融衍生品监管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衍生品市场以市场机构自律为主,缺乏有效的实质监管。次贷危机是其金融自由化和证券化走到极端的必然结果,使西方金融制度的弊端暴露无遗。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缺乏发达的基础市场、监管制度建设不健全,法律法规严重滞后,导致市场机制不成熟和监管无序并存。我国应从这次危机中吸取教训,立足国情,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信息披露责任制度、限制零和交易工具,避免过度投机。 相似文献
16.
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松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7(1):141-145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反映了美国金融政策和监管法制的重大缺陷及其背后的秩序失范。美国的金融调控政策不能很好制约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带有分业特征的混业监管体系存在监管重叠和监管真空。金融全球化与全球经济失衡显现的国际金融无序进一步加深了危机。中国金融法制要汲取教训,注重金融调控的法制化、金融安全的价值诉求、金融责任规范性.增强金融国内法在国际金融秩序重建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由于能够成功实现贷款风险的转移,为金融机构放松风险控制提供了条件,由此产生了极其严重的道德风险.次级贷款证券化、金融机构以市定价的会计记帐方法和以在险价值为基础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导致危机从信贷市场传导至资本市场,而资产价格泡沫破灭通过负向财富效应对居民消费的抑制,通过托宾Q效应和金融加速器效应影响企业投资,使得危机从金融市场传导至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8.
王洁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2):26-31
任何一个国家的房地产业在危机前都会本能地异化为利益博弈的焦点。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一个罕见的长周期繁荣的“尾部时刻”已经渐行渐近。每个泡沫后面都有一根针在等着,而房地产的泡沫一旦破灭,数额巨大的地方政府债务也就失去了还款的基础,金融高杠杆催生的房地产泡沫与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风险已经成为威胁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美国的次贷危机足以对这种潜在风险产生重要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金融衍生工具与金融危机——基于风险偏好的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增强,金融衍生市场也取得了飞快发展,这同时加剧了我们在全球化时代所面临的金融风险。该文旨在对金融衍生工具和金融危机之间的联系予以探讨,通过对两组基于风险偏好的投资案例分析发现,尽管每一次金融危机都在一定程度上与金融衍生工具具有某种联系,但是每一次危机的引发原因和爆发形式都不相同;人们在使用金融工具时对风险的认识不够,并且不能正确使用风险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