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卜正民  孙竞昊 《中国学术》2004,5(1):174-198
徐光启(1562-1633年)被认为是晚明时代为耶稣会所改变信仰的最显赫的人物。他的故事已广为人知。徐于1562年生于上海,他一步步通过各级科举考试,直至在1604年考中进士,并进入翰林院。他在1630年被拔擢为礼部尚书,并于1632年,也即他去世的前一年,转升内阁大学士。徐是在1595年开始了解基督教的,这时他已身为生员,正在为考取举人而用功。在取得举人而再向进士努力的阶段,他于1600年遇到利玛窦,进而于  相似文献   

2.
徽州有个洪坑村,自北宋景德二年(1005)至清代嘉庆十四年(1849)的八百多年中,出过17位进士和4位榜眼、举人,被誉徽州名符其实的“进士村”。  相似文献   

3.
清朝蒙古族进士科名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科举,大多因袭朱明,“进士”很为一般知识分子所重视,成为当代士人扬名立业,登进仕途的重要途径。按清制,进士考试每隔二年举行一次,即逢丑、辰、未、戌年大比一次,参加者是在各省区中过的举人,考试地点在北京。这种考试,名曰“会试”,三年一次,是为正科。此外,有时由于朝廷遇到什么吉祥庆典,表示祝贺,便临时增加一科,在翌年举行“会试”,是为恩科。“会试”中式称贡士,然后再经过复试、殿试,合格者分甲放榜,勒定名次。至此,所谓“考进士”的程序便大体完成了,再有就是朝考、授职,正式走上仕途了。 清人入关不久,便正式设科取土。清世祖福临二年(1645年)始开科,分全国为十五个“试”地区,选录举人。顺治三年,进士科首榜。但是蒙古族知识分子的参加科举,却远在顺乡治设科之前。据清人福格《听雨丛谈》卷七八旗科目条记载,天聪八年(1634年)皇太极在关外开八旗科,当时便取中“蒙古习蒙书者博特(或作俄博特)、石岱、苏鲁木三人”,  相似文献   

4.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的具有开创性和平等性的官吏选拔制度.它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衰退于清末.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正式废除,科举制度延续存在了1300年,其中产生了700多名状元,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  相似文献   

5.
鲍超与霆军     
在太平天国史研究中,对有关清方人员和事件的研究还是薄弱环节。本文对湘军的重要将领鲍超和他率领的霆军试作初步探讨,不揣浅陋,奉请同志们指正。一鲍超其人湘军的高级将领有两大特点:一、大多数是湖南人;二、大多数是书生出身。湘军创始人、主帅曾国藩是湖南湘乡人,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湘军的三位统帅:江忠源是举人,湖南新宁人;胡林翼是进士,湖南益阳人;左宗棠是举人,湖南湘阴人。湘军的四个最高层领导人不仅都是湖南人,而且都是书生出身。在十三名统领中,罗泽南、曾国荃等八人是书生出身,鲍超、塔齐布、多隆阿等五人是行伍出身;罗泽南等十人是湖南人,只有三人不是湖南人:鲍超是四川人,塔齐布出身于满族镶黄旗,多隆阿出身于满族正白旗。在湘军主  相似文献   

6.
富川县西北峰峦峭丽、绿水萦回、景色多姿的秀峰,素有“小桂林”之称。正所谓毓秀钟灵,地灵人杰。自唐代开元至明代万历年,约九百多年间,富川毛氏科第连绵,长盛不衰,成为有名的官宦世家。计一共出了进士二十六人,举人二十七人。其中以状元毛自知所在的宋代最为昌盛,计有进士二十一人,  相似文献   

7.
明代东莞共考出举人529名、进士76名,在广东各州、县排名中皆为第四;考出庶吉士6名,与南海县并列第三;六次摘取解元桂冠,在各州县名列第五;还出现了18个三代之内至少产生了两个以上举人的科举家族,排名第四;另外,东莞举人在明代初期、中期和后期广东举人总数中所占比例也呈持续上升趋势,反映了科举实力的不断加强。明代东莞科举群体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在任官行政、教书育人和著书立说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8.
清代福建共有解元106名,在附郭县、沿海县、驿站经过的县集结现象明显.清代福建解元考中进士的比例迭29.25%,是普通举人中进士比例的2.17倍.三举以内而中进士的解元占清代福建解元总数的74.19%,福建解元在仕途上并不显达.清代福建解元既有来自科举大族的士子,也有来自贫寒家庭的读书种子,其中不乏林旭、朱仕琇、郑孝胥、张腾蛟等名人.  相似文献   

9.
我编辑部1992年暑期派往俄罗斯犹太自治州比罗比詹师范学院的第一批留学生一行5人已于今年7月毕业返国,1992年秋派往彼得格勒、赤塔的11名留学生陆续返回国内,第三批派往比罗比詹医务中专的35名和第四批派比罗比詹中级师范的27名留学生明  相似文献   

10.
汤化龙立宪活动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颇负盛名的政坛人物汤化龙,是湖北立宪派首领;因而要勾勒清季湖北的立宪运动轨迹,对汤化龙进行个案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了.一汤化龙(1874年-1918),字济武,湖北蕲水(今浠水)人,1902年中举人,1904年参加清朝最后一次会试,考完后应山西学使宝熙之聘,任山西大学堂国文教习,旋获二甲进士,授法部主事.晚清秕政迭出,国事日非,汤化龙对豪  相似文献   

11.
杨增新在甘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增新在甘肃朱允兴,刘喜堂督新之前的杨增新,曾有一段在甘之间历.光绪十四年(1888)杨增新考中举人,次年进京参加会试,殿试,成为进士。同年九月以知县签分甘肃,先后署任中卫县知县、后补渭源县知县等职.后来又在宁夏将军钟泰的全军营务处任职。1696年8...  相似文献   

12.
贾熟村 《学术研究》2002,5(3):69-73
陈兰彬,广东吴川人,出身进士,“夙抱伟志,以用世自命,挹其容貌,则粥粥若无能,绝不矜才使气,与之讨论时事,皆能洞烛几微,盖有远略而具内心者。” 由他带领中国第一批留学生赴美国留学。接着,又出任中国首任驻美国、西班牙、秘鲁使节。在中国外交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杨巨川,字楫舟(也写作吉舟、济舟),榆中青城人。1901年庚子、辛丑并科举人,甲辰科进士,官授刑部主事。1905年赴日本考察法政,1907年归国。又任湖北麻城县知县。辛亥革命后,他便返回故乡。1922年被选为甘肃省议会议员。此后历任敦煌,固原二县县长。在敦煌有政声,自吟有“一载清劳酬锦伞,万家遗爱在沙  相似文献   

14.
许国     
许国(1527~1596),字维桢,号颍阳。歙县东门人。少年时代在当地求学,先后在歙县斗山书院、黄山符祥寺、齐云山朗灵书院读过书。18岁考中秀才,然后往灵金山(今徽州区呈坎乡灵金山)石山精舍开馆讲学。明嘉靖二十五(1546年),赴应天府(今南京)参加乡试,没有考中,此后又五次参加举人考试,嘉靖四十年,第六次应考,考中第一名举人,俗称解元。嘉靖四十四年,考中第七名进士,按例授翰林院庶吉士。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是淮河流域环境负向变迁时期.受黄河南泛的影响,地处淮河中游的皖北地区自然灾害频仍,该地社会生活与习俗也由此发生相应变化.作为环境变迁的一种社会应对形式和手段,崇尚武功在皖北滋蔓并成为普遍风习.与明清以来皖北地区武功盛郁风习相对应的,则是文事的日渐衰微.本文从科举士入手,通过对皖北明、清两代文举与武举数量及其进士、举人结构的前后变化,对其社会变迁加以考察.研究表明:文举方面,清代皖北进士、举人数额较明代大为减少,高层人才萎缩,教育下滑,学人及其著述减少;武举方面,清初以来,皖北尚武之风颇炽,社会热衷于武举,武举人数因此猛增;学额与举士数额间的比较,则反映了皖北社会明清时期经历了一个从文到武的变化,清代尚武风习颇盛.  相似文献   

16.
赖际熙(1865-1937年),字焕文,号荔坨,广东增城市(现广州市增城区)增江街光辉村湖塘埔人.传说其祖父道光癸卯年(1853年)葬于广州郊外龙洞一座小山坡时,曾有相上预言60年后此家当出贵人,并刻写入墓碑铭文.此后12年,赖际熙出生,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攻读于广东广雅书院.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举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参加中国最后一次科举试考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此年正是癸卯年.后授翰林院编修、国史馆纂修、总纂.  相似文献   

17.
崇绮,字文山,阿鲁特氏,原隶蒙古正蓝旗。同治三年(1864年),崇绮参加会试。这时清王朝已入关二百多年,蒙古学子与满洲学子一样,都长期受汉文化的熏陶,熟请儒家经典,赋诗为文,不下汉人。所以崇绮尽管与汉人同题参加考试,仍以其出色的答卷而中一甲一名进士,成了状元。在此之前,还没有任何一名满人、蒙人在汉文考试中夺魁,因此崇绮得登金榜一事,轰动了朝野,成为时人议论的中心。崇绮之父赛尚阿是鼎鼎有名的大学士。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参加翻译科乡试,得中举人,授理藩院笔帖式。道光三年(1823年),充军机章京,七年升…  相似文献   

18.
何景明简论     
何景明(1483年9月——1521年9月)字仲默,号大复,信阳市西郊梅溪村人。十六岁中举人,二十岁中进士,青年时期,颇负才名。李攀龙《赋得何仲默》诗有:“仲默自天秀,弱龄负遐瞩。十六游京邑,艺苑策高足。”顾磷称他:“少有神解,弱冠入京,身不胜衣,驰才长赋,便凌作者”。后被推为明代文学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  相似文献   

19.
旌德江村,人杰地灵,名人辈出,自然风光,秀丽神韵,是皖南千年古村中的一颗明珠。明、清时期就有进士、文武举人、明经126人。近代有博士、教授、学者、专家等知名人士数十位.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文化名村。更以原为中共总书记江泽民总书记的祖籍地名扬国内外。  相似文献   

20.
以雍正<浙江通志>的明代举人名录为基本史料,在厘定明代浙江举人的具体人数和科年覆盖情况的基础上,根据举人之乡试、会试以及殿试中式年份,梳理了浙江举人重复会试的发生情形.并在确定资料处理原则的前提下,分别以地区和科次为统计口径探讨了举人的重复会试现象,且对重复会试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