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梨园”这个词,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京剧界追根溯源就到了“梨园”这个地方,于是.就用了“梨园”的名称,世代相传,称戏曲界叫“梨园界”,这一行业叫“梨园行”。戏曲演员们为“梨园弟子”,而有几代人从事这个事业的家庭为“梨园世家”。 相似文献
3.
迟乃鹏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
针对任半塘先生《唐戏弄》第八章《杂考》之《梨园考》谓“终唐之世,串演戏剧一事,实与‘梨园’二字无涉”一说,加以辩驳,指出:玄宗时之所谓“梨园”,实由武德初即已存在的隶属于太常寺之梨园新院解体而成,即蓬莱宫侧之左右教坊。此教坊亦习散乐,而唐代宫廷戏剧表演正隶属于散乐部。 相似文献
4.
刘谷城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31(1):33-35
“雷阳文化”以“雷阳”命名,有必要先对“雷阳”的概念加以梳理。
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刺史陈文玉疏请改东合州为雷州,雷州之名始于此。但海康之名出现比“雷州”要早。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南合州改为合州,并将由汉置徐闻县数次更名为齐(隋)康县,合州分置齐(隋)康县(今徐闻县)和海康县(今雷州市)。海康县名始于此。唐宋时期,海康县也曾叫过海康郡。那时县郡之称经常变换。直到元代以后才不称为郡。 相似文献
5.
6.
左汉林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2):87-89
梨园的乐官由梨园教坊使、梨园使、梨园判官、梨园供奉官、都都知与都知组成,其中梨园教坊使、梨园使、梨园判官是高级管理者,由宦官担任,不一定具备音乐才能。梨园供奉官、都都知与都知是低级乐官,不由宦官担任,具备较高的音乐才能,在梨园从事具体的音乐工作。 相似文献
7.
许友根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23(2):87-90
现存史料中关于唐代进士科状元的记载颇不一致 ,文章对唐玄宗开元年间有争议的六位进士科状元进行了考辨 ,澄清了《唐才子传》、《玉芝堂谈荟》以及《登科记考》等书的一些错误记载 相似文献
8.
咯论梨园行的招财习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曲在财神信仰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这可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一是看其如何“代”财神向俗民“送”财,一是作为财神信仰的信士之一,梨园行是如何招财的。梨园行的招财习俗较之其它俗民来说,更有行业性特点,方式也更为多样。其招财方式主要有:供财神为自己行业的保护神,迎财神、迎喜神等。 相似文献
9.
景遐东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3(1):70-73
先秦时期是中国文献目录分类的准备阶段 ,出现了重要的学科及学术分类观念 ;两汉时期是文献目录的创制阶段 ,刘向、刘歆、班固等人始创立具体实用的目录体制 ;魏晋至隋唐为文献目录研究与应用的兴盛发展阶段 ,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分类原则与方法 ,其中最重要的是西晋时期四部分类法的出现 ,其后经许多学者的不断调整与改进 ,最终完成了经、史、子、集之定制 相似文献
10.
陈富瑞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50-56
西方梨园是汤亭亭在小说《孙行者》中塑造的一种文化空间,将东方梨园融进美国文化语境,构建多元文化社群.惠特曼·阿新在美国的漫游中,汇集各方力量,逐步建构了西方梨园这一自由的后现代剧场.在西方梨园里,阿新力图恢复华裔美国人的梨园传统,并在这里上演美国戏剧;刷新传统的戏剧演出观念,倡导即兴创作与即兴演出的结合;在舞台上唱出自己的声音等.本文在论证梨园空间构建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空间理论,挖掘西方梨园的文化与政治意义,探讨其背后蕴藏的作家创作理想. 相似文献
11.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62-65
唐玄宗开元时期择吏尚清。作为择吏标准的清衍生政治清风,政治清风又营造了审美风尚的清,审美风尚的清进一步影响了盛唐诗风的清刚。盛唐诗的清刚风格发展了魏晋六朝的清而比之更积极进取,影响了大历诗风的清而比之更刚正。盛唐诗坛的清刚风格与开元鼎新、大唐盛世、三教共融的清明社会相互参证,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2.
唐代的梨园弟子是具有高超技艺的乐工,在宫廷主要从事乐器演奏和歌唱、舞蹈活动。他们具有不同的身份,地位高的相当于平民,低的则为官户和官奴婢。有人认为梨园弟子在某些方面甚至取得了和达官贵人、士大夫一样的权利,这与史实不合。梨园设有称为“部”的内部组织,并分为几处。梨园所演唱的歌词有时采自唐代诗人的诗歌,这种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诗人的诗歌创作,从而对诗歌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梨园行在我国民间的财神信仰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这可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一是看其如何"代"财神向俗民"送"财;二是作为财神信仰的信士之一,梨园行自己如何招财。梨园行的送财习俗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在舞台上搬演《跳财神》为广大俗民求财;上演例戏《天官赐福》等为广大俗民赐财;在演出时的一些仪式中为广大俗民招财;在"开财门""跳加官"等仪式中为俗民送财。而若细加考察,这一习俗的起意、形成及其实施,均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许友根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4,24(3):12-17
本文逐一考证唐代前期孙伏伽、颜康成、宋守节、弓嗣初、许旦、吴师道和姚仲豫等七位进士科状元的史料来源与身份真伪 ,澄清了《玉芝堂谈荟》《登科记考》等书的一些错误记载。 相似文献
15.
梨园行在我国民间的财神信仰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这可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一是看其如何"代"财神向俗民"送"财;二是作为财神信仰的信士之一,梨园行自己如何招财。梨园行的送财习俗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在舞台上搬演《跳财神》为广大俗民求财;上演例戏《天官赐福》等为广大俗民赐财;在演出时的一些仪式中为广大俗民招财;在"开财门""跳加官"等仪式中为俗民送财。而若细加考察,这一习俗的起意、形成及其实施,均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雷峰塔》的梨园本与方成培改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万曙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6(4):64-71
清代<雷峰塔>传奇除了黄图珌本外,还有梨园旧抄本和方成培改编本.黄本作为文人作品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梨园旧抄本在当时影响更大,为了适应民间的审美需要,增加了白娘子生子得第的情节,对白娘子形象给予了更多的同情,对许宣形象也有一定的改造.歙县戏曲家方成培对梨园本从结构、情节、细节、曲词、宾白等方面进行了加工改造,使之由粗糙变为精致,遂成为影响广泛的梨园本的写定本. 相似文献
17.
吴贡山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
文中论述了唐玄宗的音乐才能,以及对盛唐音乐发展所作的贡献,并阐述唐玄宗创作《霓裳羽衣曲》的过程、内容和意图,同时也将该曲的曲律结构作以介绍。 相似文献
18.
泉州市舶司的设置及其相关制度不断完善,保障了泉州地区海外贸易的正常开展.但明代盛行海禁,泉州虽作为一个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可限定只通琉球.同时出于现实需要,泉州市舶司由起初管理市舶贸易的独立经济机构转变成笼络海外诸国的政治手段.成化八年,随着市舶司衙门迁至福州,历时近400年的泉州市舶司时代宣告结束.探讨明代泉州市舶司的设置沿革、职能变化等情形,对深入研究中国对外贸易史,以及促进现代海关工作改革,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
承天军设于区位险要之处,既是关防体系,又是驻地名称,自唐到五代一直是兵家重地,宋以后,其军事地位下降。因历代社会形势的不同,该政区建制沿革情况也不断变化。界定承天军、承天寨、承天镇、承天都的设置情况不仅有利于加深对承天军政区性质的认识,还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形势的变化及区域开发的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