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学界对于司法改革的动因以及司法改革终极目标的研究,都还停留在制度层面。笔者提出,最有效地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中国司法改革的根本目标,公正和效率是司法改革的直接目标;根本目标包含直接目标,而直接目标是根本目标的一部分,两者是包涵与被包涵的关系。在司法改革的不同阶段中,直接目标的确立取决于实现根本目标的需要,根本目标的实现又有赖于直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观念性法律文化与制度性法律文化应协调,在司法改革进程中,我国引进了一些当事人主义的合理制度,但观念上仍存在很大差距。无罪推定原则作为现代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它的确立不仅有助于执法人员的诉讼法律意识的转变,树立权利观念,而且有助于司法改革新制度的实施,为新制度的确立与运行提供观念上的支持与制度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5,(10):168-174
通过实行司法公开,产生一种"倒逼机制",即倒逼司法公正、倒逼办案质量和效率、倒逼权责统一、倒逼改进司法作风和提升司法公信力,是司法改革的基本目标。司法公信力是司法机关与社会公众之间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价值判断,其核心是司法机关对社会公众的信用与社会公众对司法机关的信任,其前提是司法的公正与公平。从十八届四中全会文件有关司法改革的内容来看,旨在通过司法体制改革和司法权运行机制改革,加强司法民主、司法监督及保障人权,逐步提升司法公信力。司法改革的内在逻辑清晰可辨,其目标是提升司法公信力,而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前提是实现司法正义,实现司法正义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司法公开,司法公开可倒逼司法正义,司法公开是目前司法改革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4.
司法改革是近年来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这与中国司法改革的现实需要密切相关。司法腐败现象比较突出;法院审理案件效率低下,甚至有些已经到了使案件当事人无法容忍的地步;简单裁判的现象严重,案结而事不了,申诉案件激增,人民群众对法院的不信任日渐加深。适应中国实情的司法改革应注意要正确认识司法在社会中的地位;要慎重运用司法裁判权;推行"阳光司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司法改革之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江凌 《兰州学刊》2005,(5):207-210
我国的司法改革是以广阔的社会背景为依托的,改革的目标是司法公正、司法效益和司法独立.在司法改革过程中,我们要抓住核心问题,理清基本思路,围绕这些思路采取相应的手段和措施,这样才能在司法改革上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6.
我国司法改革面临四大核心问题 :司法权是中央化还是地方化 ,是制度改革还是技术改革 ,是立足国情还是强调接轨 ,是统一推进还是各自为政。根据我国司法改革所处的历史社会背景和现有的社会体制 ,以及我国司法体制的现状 ,笔者认为 :我国司法改革的必然选择是 ,在全国统一规划和领导的前提下 ,有计划、分阶段地实行自上而下的渐进式改革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有限独立的司法体制和制度  相似文献   

7.
WTO对中国的司法制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应适应WTO所确立的司法审查制度、透明度原则以及WTO蕴含的法律文化 ,以推进中国司法改革  相似文献   

8.
1952年6月至1953年2月开展的司法改革运动,是新中国法制建设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它不仅确立了新中国初期的司法运作机制,更为重要的是奠定了新中国的司法传统。司法改革运动所奠定的司法传统对建国50多年来的司法体制和司法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历史影响、历史评价等四个方面,对司法改革运动进行较深入的考察。  相似文献   

9.
越南经济革新的发展迫切要求加强法制建设,为实行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营造法理环境.越共中央制定了《司法改革战略》,成为指导司法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据此,越南采取了一系列司法改革措施,包括建立中央司法改革指导委员会,改革司法系统、诉讼程序、庭审方式,完善司法辅助机构,加强对法官队伍的培训,等等.司法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法律体系尚不完备,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缺乏有效机制,法官队伍素质有待提高.越南司法改革任重道远,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权国家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0.
司法改革与司法理念的革新(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法改革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 ,是当前实行法治、建设法治国家的重点 ,也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切入点。从我国法治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来看 ,扬弃旧的国家主义的司法观 ,树立新的现代化的司法观 ,是司法改革的首要目标和成败关键。  相似文献   

11.
司法调解是一种重要的纠纷解决机制,民间规范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它在法官与当事人之间建立了沟通的平台,有助于法官把握案情、拟定调解方案以及促进调解协议的履行。民间规范的这些作用方式又与司法调解中各参与者的社会心理密切相关,这些社会心理机制具体包括个体决策、"和为贵"以及服从权威三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论司法改革中的检察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确评价我国现行的检察制度和检察权,是我国司法改革必须首先解决的前提性问 题,我国的检察改革是对现行检察制度的自我完善。要坚持我国宪法对检察权性质的基本定位, 就要澄清种种模糊认识。在此基础上,按照“扩大公诉权,强化侦查监督权、民事检察监督权和 职务犯罪侦查权”的思路,进一步强化法律监督,以实现健全和完善检察权的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以国家权力为视角研究司法存在的局限性,故有必要发现并承认体现司法平等、公开、公平、廉洁、观念更新等诉求的司法商品属性,这对于深化对司法运行规律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司法价值取决于法院制度机制是否健全及法官是否专业清廉高效,其交换价值受供求关系、诉讼当事人主观意愿、司法产品实际效用的影响。而司法使用价值的大小则受制于诉讼当事人收入水平、人们对司法评价的扩散效应以及司法与相对物的比较情况。  相似文献   

14.
通过程序实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龙宗智 《社会科学》2007,(5):94-101
刑法的适用,刑事政策的贯彻,需要通过一定的程序.为实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当增强程序柔性;应当提高程序的个体参与性;应当增强程序的独立性;应当增强程序的多样性;应当提高内部工作程序制度的合理性;应当增强最严重犯罪案件司法程序的严格性.  相似文献   

15.
在任何一个国家,司法制度并不一定都是十分健全的,即使原来制定的时候是健全的,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司法制度落后于现实需要,也就会出现不健全的问题.因此,司法改革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必须进行的,但改革的关键是要依法进行.中国的司法改革应坚持激进与保守的协调第一,要坚定司法改革的信心;第二,司法改革必须依法进行,必须遵循法治的轨道;第三,要开展广泛、深入、无拘无束的司法改革讨论.  相似文献   

16.
诉因具有衔接实体法和程序法、规范公诉权和审判权、解答司法实践中的问题等方面的理论价值;具有引领、指导公诉行为,保障被告人抗辩权行使,决定起诉状表述和要求,分解复杂犯罪等方面的应用价值.诉因制度符合检察制度改革的要求,切合法院司法制度改革的方向.我国已经具备借鉴诉因理论和制度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孟亮 《学术探索》2013,(8):39-43
近年来,司法实践中虚假诉讼现象的大量出现,是《民事诉讼法》增加112和113条的直接原因。但《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并未完全解决虚假诉讼人的法律责任承担问题,为了全面遏制虚假诉讼的出现,立法必须清楚地界定虚假诉讼行为的违法和侵权的性质,并对虚假诉讼人施以相应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8.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制度和司法鉴定制度均存在诸多弊端,两种制度并行的状况更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为此,应取消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在司法鉴定体制基础上进行改革。通过建立全国统一的医学专家库,设立“首席”鉴定人制度,完善鉴定人准入机制,改革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询及专家辅助人制度,以此达到构建统一的新型医疗鉴定制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陶婷 《学术探索》2014,(8):46-49
判后答疑是一定历史条件下解决大量涉诉信访案件的司法政策,在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中,短期内有助于降低申诉、上访率。自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在全国法院系统大力推行判后答疑制度之后,判后答疑制度已在全国各级法院陆续试行。但是因其固有的缺陷和功能弊端,长期坚持判后答疑会有损于司法权威。司法机关应将司法制度创新的重心由诉讼外的司法政策转移到诉讼内的制度完善上来,通过充分利用判前说理制度、心证公开制度等来增强判决的可接受性,才能真正使当事人服判息讼,案结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