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桂林山水园林的营造从理论到实践都已进入了成熟阶段。造园理论的确立,指导了造园活动;山水诗、山水文、山水画的繁盛,为造园理论提供了借鉴,使山水园林更具有愉悦性、文化性和艺术性。宋代桂林山水园林的景观理论、水景体系、人工造园等都具有自己明显的风貌和特征。 1、景观理论的确立 “景观营造”一词源于国外,中国学者将其翻译成“园林学”或“造园学”。它的内容十分广泛,除通常说的造园、园林;绿化之外,尚包括生态、土地利用、规划经营等。诚然,宋代对景观的理解不可能有现今的认识高度,但已比较系统,从景观的发现、构成、变  相似文献   

2.
桂林山水,自古诗人墨客留连吟咏,历代传世的诗文数以千计。名家如唐之社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宋之黄庭坚、范成大、米元章,元明清以降,更是举不胜举,真可谓曲尽其趣。但是实地对这秀美的桂林山水作丹青留影的却可谓屈指可数,北宋米元章(米芾)曾画过《漓江图》),只见画迹传世,今尚可见有米芾自画像刻于还珠洞石壁上。历代山水画大师就没有象韩愈只凭耳闻能写出“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这样的名句,而留下片纸寸素。即使中国绘画贵在“迁想妙得”,但是仍要根据一定的生活基础,才能产生意境任性挥写。  相似文献   

3.
风骨本是社会学与文艺学的概念,将其引入山水美学,是本文的一个尝试。魏晋时,“风骨”一词常出现在人物传记和画论文论中。刘勰的《文心雕龙》则有专篇论诗文的风骨。詹镇指出这些“评人物的风骨论,评书画的风骨论,评诗文的风骨论,都属于美学范畴……都有很大的类似性”。王运熙也说:“从人物品评到画论再到文论,三者的评论对象虽有不同,但风骨概念的基本特征却没有变。”正因各种风骨论都屈美学范畴,风骨概念从人物品评外延到画论、文论,也就有可能引进山水美学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4.
论桂林山水审美中的儒家文化蕴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林山水几乎集中了所有自然美,对桂林山水的游玩欣赏几乎囊括了人类的整个自然美观。桂林山水诗最集中反映出桂林山水的自然美状态和人类的自然美意识,最能体现出自然美的文化意味和人文色彩。欣赏桂林山水的同时,也在欣赏蕴藏于山水之中的文化意味和人文色彩,也在表现人类的自然美观和人的精神品质,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尤其儒家文化的精神。对桂林山水美的文化蕴涵的研究与发掘,有利于桂林山水美和现代桂林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论桂林山水摄影艺术的地方特色龙平桂林一带的岩溶地貌在世界上是独特的。秀美而又默默无语的群峰傍着千载流淌柔情似梦的漓江,构成了举世闻名的桂林山水。它像一颗闪烁着迷人光彩的明珠,在中国的大地上放射出璀灿的光芒。多年来,桂林的摄影家们经过长期、刻苦的艺术实...  相似文献   

6.
在对桂林山水风景美的研究中,仅仅着眼于所谓“纯自然美”而忽视了田园、园林及其它历史和人文景观在整体旅游环境中的审美作用是不全面的。从整体旅游环境上探寻桂林山水的美学特征,比较它与国内外其它风景名胜在旅游审美上的异同,研究隐藏于整体环境中深刻的美学规律,分析各组成元素的联系与变化,对于全面认识桂林的旅游资源,发挥旅游优势,建设既有历史文化层次又有时代风貌的现代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对桂林山水中田园环境的审美意义,它与桂林山水其他组成元素的关系与变化作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百年前,王正功在桂林写过两首七律,其中“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得到广为流传,对此,可从唐诗《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倒全唐”是因“宇宙意识”得到启发,“山水甲天下”的背后,也有与农业文化相关的天人合一观及相应的“山水比德”、“仁智之乐”。从韩愈到王正功,表现出理学文化的充分发展,就王正功的诗句结合其墓志铭,应看到“仁者”、“智者”的投影;也表现出自庄子以来对山水真赏之趣的发展,而对桂林兼有山水之胜的揭示,也表明了山水文化的成熟。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以下出自此书的引文,仅注页码)一书介绍了南斯拉夫“实践派”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一种社会辩证法,可是恩格斯却表现出了‘消极的科学主义和旧本体论主义’,发明出了‘自然辩证法’,这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本意的”,“必须坚决予以清算”(第53页)。之后,作者作出如下价值判断:“可以肯定:‘实践派’指出自然界本身没有辩证法是完全正确的”(第55页)。这里,提出了两个原则问题:一、客观自然界本身究竟有否辩证法?二、肯定自然辩证法有否违背马克思主义的本意?鉴于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不能不辨别清楚。  相似文献   

9.
谈到桂林山水,人们常称之秀美。秀美有很多形态、级次、隶属度,桂林山水为哪种形态、级次的秀美,属于秀美的哪一个隶属度,应该精确界定,不然,与同属秀美的西湖、黄山、蛾眉比较,就见不出个性的差异和审美特征的区别。科学研究的深入,既体现在从宏观角度概括不同事物间更高级次的共性、普遍性,揭示更高真理度,更广普适性的一般规律;也体现在从微观角度探求相同相似事物间的差异性,特殊性,揭示适应具体对象的更精确更细密更个别的特殊规律。我们发现了桂林山水更为精确的审美特性——俊秀美,它与媚秀的西湖、奇秀的黄山、雄秀的张家界、幽秀的蛾眉山有着明显的差别,具备独特的审美个性。  相似文献   

10.
传统,是个人文概念,指一定区域内世代相传的社会文化因素(经济的、政治的、心理的),再细一点,如风俗、道德、思想、作风、艺术、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各民族历史和文化创造的结晶。由于不同的社会因素的决定性作用,加上特殊的地理环境(宇宙的、地质的、气象的、水文的、人文的、生物的)的长期制约与影响,人世间存在的文化传统很不一致,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乃至一座城市,会凝固成一套区別于另一民族、另一地区、另一城市的独特的文化传统.或说“人文性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市场和计划都是经济手段。商品经济不分“楚河汉界”,作为发达商品经济的市场经济也没有国别与社界,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深入认识市场经济的本质。 市场经济的必然存在,源于人类的需要及满足这种需要的程度。人类的需要是无限的,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需要的满足形成消费,资源的配置形成生产。消费刺激生产,生产满足消费。消费欲望形成需求,生产能力形成供给。资源有限与需要无限的矛盾带来供给有限与需求无限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尽量使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一致,实现最大满足和最大盈利,就得处理好三个基本问题,即应该生产什么商品和劳务以及生产多少?在什么地方生产和怎样组  相似文献   

12.
古往今来,诗人墨客,曾从各个不同的审美角度,用各种别出心裁的表现手法,与精粹新奇的语言,写出了他们对桂林地区山水之间的倒影的独特体验,创造出各种美妙的意境,因而,能给人带来许多美的享受。例如:爱国诗人吴迈曾有句云:“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没有哪一处的水,没有哪一座山,不是达到了神妙的境界的)。”——这是用“虚实结合、真幻参半”的写法,描述桂林群峰倒影于水(真  相似文献   

13.
桂林山水,本来是宇宙自然的造化,地下水、地表水的鬼斧神工,无所谓人文性的;可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从宝积岩人(旧石器时代)到甑皮岩人(新石器时代)的时侯起,桂林这块山水宝地一直就是人们世世代代生息的场所。桂林山水的人文特性千万年来从来就没有断裂过。桂林的这种所谓的“自然景观”成为与海内外诸同类的悬殊点。桂林山水奇观,不纯粹是“自然景观”.本文拟把它归纳八个特点。  相似文献   

14.
唐代桂林山水园林,经过发现、修整、开扩三个历史时期的三个不同阶段,为桂林山水园林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桂林山水园林的奠基时期。可以说,没有唐代的山水园林,也就没有今天的桂林山水园林。本文试就唐代桂林山水园林的认识、形成及其特征作一简要论述。一、对桂林山水园林的认识桂林山水园林的发现、开发、拓展过程,亦即是对桂林山水园林的认识过程。也就是说,人们先发现桂林山水的自然美,由于它的自然美带有原始性,需加入人工的点染,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便合成了桂林  相似文献   

15.
桂林山水的结构美朱环新桂林山水如诗如画,如歌如梦。百里漓江烟雨迷朦,妙如仙境;千峰俊秀峭拔,欲竞峥嵘。千百年来,桂林山水的美令人赞叹、流连,吸引着人们去探寻、解知。其美其妙其神的一大缘由可归于结构的艺术化、审美化,天工造化正是创造如此仙境的“艺术大师...  相似文献   

16.
桂林山水以其秀美而闻名于天下,具有山青水秀洞奇石怪的特点,具体表现为秀、巧、小、雅、俊等审美特征。与庐山、泰山、华山、黄山的壮美型相对而言,桂林山水可概括为秀美型。当然,秀美型只是从这一总体特征出发来界定的,在其主导风格下也会兼容其他风格。就桂林山水本身来说,也有尧山之雄伟,候山之险峻;象山之玲珑;穿山之清拔……具有客体美所表现的不同风格形态。更何况作为欣赏者的主体结构不尽相同,在同一对象身  相似文献   

17.
<正>从事新疆考古、历史研究,迄今已历55年。掩卷沉思,成就不多,但感受不少。最大感受之一,就是:事古代新疆历史考古文化研究,求步入新境,关键之一,是必须十分认真、深入地关注新疆及周邻地区考古文化。古代中国与中亚西部、西南亚、非洲北部、欧洲广大地区交往、联系,新疆向为主要径道。这一历史地理背景,使新疆大地深蕴亚、欧历史文化交流的宝藏。考古,不时会呈现一幅多彩多  相似文献   

18.
戴韶华 《理论界》2006,(11):150-151
中国和西方对人性的认识的区别主要来源于两种社会制度及其意识形态的对立,而人性的发展和表现更主要的也是在不同文明发展中由社会制度塑造的结果。目前,我国对人性的关注主要是基于稳定的需要,但更表明我国与国际秩序间的紧密关系。我国对人性的认识和制度推进,主要是随着社会发展阶段和稳定的需要而进步。  相似文献   

19.
论认识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然而,究竟应当如何正确理解反映呢?反映本质上是两物(矛盾双方)相互作用时,各自在对方中反现自身的活动。或者说,反映是指矛盾的一方(一物)作用于另一方(另一物)并在另一方(另一物)中反现自己的活动。随着对认识论的进一步了解,我们有必要对认识及其本质进行深入化、层次化、准确化的研究,厘清这一范畴的根本内涵及其与意识和本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桂林山水有两大审美特性:秀美与和谐美。然而后者未象前者那样得到研究者的青睐,颇有“藏在深闺人未识”之憾。其实,二者虽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但却是桂林山水整体的审美特性不可或缺不可分割的两大构成因,忽视了任何一方,均难以精确地把握桂林山水整体的审美特征。和谐作为系统有序性的标志,它是系统关系、系统结构的最佳状态;它是有序系统才有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特质。和谐正是凭着它是有序系统才有的外部特征而成为形式美的最高形态;和谐正是凭着它是有序系统才有的外部特质而成为内容美的高级种类;并双双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仅凭此,桂林山水的和谐美也该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本文拟从桂林山水和谐美的形式、内容以及创造三方面,来作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