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资本论》概念结构规定性初探———兼论生产劳动概念的全面理解杨平《资本论》研究方法的一大特色,是对一定概念范畴具有严格的结构规定性,这种概念范畴的规定性又由一般、特殊和个别三个层次结构使之形成逻辑严密的体系。学习《资本论》若不注意潜心研究马克思的这种...  相似文献   

2.
《资本论》的方法论,是无产阶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集中体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创立的新哲学和辩证逻辑,在《资本论》中达到了自己发展的高度水平。深入研究《资本论》的方法论,具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抽象到具体,是《资本论》的重要方法,形成《资本论》的基本逻辑结构。这里,对它作一扼要的论述。《资本论》全三卷自始至终贯穿着从抽象到具体《资本论》全三卷是运用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建立起来的四大范畴结构。第一卷第一篇考察头两个范畴——商品和货币。第一卷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到第三卷第五  相似文献   

3.
作者依据《资本论》方法结构的总体和思维的整体性原则立论,通过分析《资本论》方法的唯物主义基础和理论逻辑的反映论基础,阐述了范畴的历史性原则和商品范畴应有的资本主义历史性质,认为《资本论》起点商品的性质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产品作为商品的性质或资本主义商品的简单规定性;起点商品反映并包括着前资本主义商品的规定性,但不是前资本主义商品。  相似文献   

4.
抽象和具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对重要范畴,在《资本论》的逻辑中具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它们是一对具有内在联系的矛盾统一的范畴。本文着重论述《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关于具体范畴的两种含义(实在具体和思维具体),以及它们和抽象范畴的辩证关系,这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辩证逻辑方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对《资木论》中范畴的逻辑顺序和历史顺序问题,人们的看法是有分歧的.一种认为,逻辑和历史相一致是贯串《资本论》首尾的一个原则.另一种认为,逻辑和历史不相一致才是《资木论》方法中的一个原则;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的观点,实质上就是逻辑等于历史,是对马克思的方法作了黑格尔主义的歪曲。《中国社会科学》一九八一年第二期发表的沈佩林的《〈资本论〉中范畴的逻辑顺序和历史顺序问题》一文,就是后一种观点的最新论著。笔者对沈文的基本观点是不赞成的,特作此文与沈佩林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6.
从马克思《资本论》由简单劳动过程的观点得出的一般生产劳动概念的中介性,生产劳动范畴的社会本质,一般生产劳动概念的普遍适用性及一般生产劳动概念的方法论意义阐释了对《资本论》一般生产劳动概念本意的理解。其逻辑结论是:马克思《资本论》的一般生产劳动概念不含有只限于物质生产的意义,把一般生产劳动概念限于物质生产的传统理解不符合马克思《资本论》的本意。  相似文献   

7.
数年前,沈佩林同志在论述《资本论》中范畴的逻辑顺序和历史顺序的问题时认为,马克思并没有在这部著作中把黑格尔所提出的逻辑顺序和历史顺序相一致“当作一条原则原封不动地加以贯彻”,认为那种主张它们相一致的人们“忽略了《资本论》中同这种观点相反的、大量存在的逻辑和历史并不一致的地方”他的重要论据之一是:在《资本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资本论》的方法论是马克思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在《资本论》中蕴含的方法论,是一个巨大的科学宝藏。深入地发掘这一巨大的科学宝藏,是正确理解和掌握《资本论》的范畴、理论、逻辑结构和理论体系的需要;是研究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揭示现代资本主义运动规律和回答资产阶级经济学者的挑战的需要;是阐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范畴、理论和建立科学的逻辑结  相似文献   

9.
《资本论》标志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体系的形成。这一体系的形成离不开马克思诠释政治经济学范畴的特殊方法。本文通过对《资本论》及其手稿的深入研究,从逻辑起点、辩证方法、哲学基础三个方面对马克思创作《资本论》方法的科学性和独特性进行梳理,阐明了马克思的方法对于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性,揭示了马克思的方法不同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特点,指出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的方法对于构建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的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有的同志认为:"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中马克思着重考察了商品的价值,而把商品的使用价值,作为物品的有用性抽象掉了.然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并没有在马克思的视野中消失,随着《资本论》的逻辑进程,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提出了社会使用价值这一经济范畴,而这一范畴长期以来被经济学界忽视了."并提出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的含义有三点:"一是社会的使用价值和单个商品的使用价值一样,指的也是物的有用性,即能否满足社会需要."二是社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资本论》的概念辩证法是批判继承黑格尔《逻辑学》的成果,它既以经济范畴的内涵式发展为知识外观,又自觉把范畴发展的真实动力奠基于历史活动之上——以非概念的历史来规定概念,因此是历史的内涵逻辑。探讨这种逻辑的真实意义,决不能机械地与黑格尔的范畴运动进行对比,而应是带着对内涵逻辑的深刻自觉,沉入到经济运动的固有节奏之中来进行。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的理论遗产中,《资本论》是一个巨大的理论宝库。正如列宁所讲的:“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当前的问题。”(《哲学笔记》第357页)今天,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逻辑,对于指导当前的工作,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辩证法是《资本论》这项"伟大艺术品"的"建筑术"。以批判性和革命性为本质的《资本论》的辩证法是人的存在方式的理论表征,它谱写的是"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两座城市"的变奏。辩证法的存在论意蕴不仅洞见了"第一座城市"即"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危机,而且还预见了"第二座城市"即"共产主义"的到来。这是马克思《资本论》辩证法的理论旨趣和理论使命,也是探讨马克思辩证法"合理形态"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资本论》的辩证法是通往共产主义的"接生术",是人类范畴文明的大逻辑。  相似文献   

14.
《资本论》中的一些经济范畴,不仅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而且也存在于社会主义经济中。我们不应该轻易抛弃这些范畴。这是《资本论》研究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斯大林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曾经揭示了社会主义经济中不少的真理,但是,他对《资本论》中某些范畴和某些原理所作的论断,是值得讨论的。例如,他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不仅必须抛弃剩余价值、平均利润率范畴,“也必须抛弃从马克思专门分析资本主义的《资本论》中取来  相似文献   

15.
丁燃 《浙江社会科学》2022,(12):106-112+159
新辩证法学派提出“体系辩证法”,不仅以黑格尔的《逻辑学》中纯粹形式逻辑对《资本论》做出切合性的互文解读,而且以其严密的纯粹逻辑探寻了《资本论》中各种经济学范畴的内在关系,揭示出资本逻辑是一种具有自我规范的社会力量,提出这种独特的社会力量能够发挥更好的协调市场经济发展的作用,它与任何社会制度无关,以此拒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但实质上,新辩证法学派与马克思使用辩证法产生了认识论断裂,新辩证法学派以本体论看待资本逻辑,背离了马克思把资本逻辑纳入辩证法的方法论中进行认知的初衷,鉴于新辩证法学派对辩证法的误读,需要澄清马克思辩证法的本真意蕴。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时候,本文拟对马克思的不朽巨著《资本论》的逻辑进行简略探索。马克思《资本论》的问世,不仅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革命,而且也使逻辑学这门古老的科学赋予了新的生机。列宁说:“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字母),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资本论》的逻辑在逻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思维形式思维是通过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概念、判断、推理是逻辑思  相似文献   

17.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运用科学抽象法,从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本质,并以本质的规定,说明了它的各种现象。这个过程,是《资本论》逻辑的主体。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逻辑,也就是要依据这个过程,掌握马克思的科学抽象法。  相似文献   

18.
如何以《资本论》为指导,来建立社会土义政治经济学?《资本论》虽未给我们提供一个现象模式,却留下了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留下了《资本论》的逻辑。  相似文献   

19.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第二卷,自1885年问世迄今,整整一百周年了。一百年来,它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始终闪烁着真理的光辉,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资本论》第二卷同整部《资本论》其它各卷一样,是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逻辑写成的一部伟大著作,在结构上具有严谨的逻辑联系。列宁曾经指出,不研究逻辑学,从而不研究《资本论》的逻辑,“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在纪念《资本论》第二卷出版一百周年之际,本文拟就这一卷的逻辑结构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谢震  高晓红 《东岳论丛》2019,40(9):119-128
马克思《资本论》透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规律。同时相对于言之过多的"生产领域",作为科学著作的《资本论》"极富争议"地对工人的"生活"进行了细致考察。《资本论》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全部生活过程即是生产过程,因而从生活境遇中现实的个人的解放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成为解放的必然逻辑。然而《资本论》并没有停留于物质生活本身,而是以重构生活的精神家园作为其生活哲学的主旨,这也是《资本论》的解放逻辑所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