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娟  季凯 《学术论坛》2006,1(7):77-81
学术界基于对社会个体原有的分析范式,认为政府雇员就是单纯的“经济人”。文章通过对政府雇员制的当然主体———政府雇员进行角色定位与透视,得出其具有“公共人”和“经济人”双重角色,并由此具有“公利性”与“自利性”的双重内涵这一结论。而政府雇员的双重角色导致其职业道德二分性,也就是说政府雇员的双重角色是其职业道德的逻辑起点,在这一理论框架下,探究其职业道德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随着公共选择理论将“经济人”假说从经济领域带到了政治领域,政府也持有一种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观念,其行为目标具有“经济人”的特性。在这种政府经济人法则的潜在驱动下,政府为主体的农村公共产品投资往往忽视公共产品提供的可及性目标,而追求获取公共产品的个人或小团体的目的和利益,追求最大效益的公共产品物质符号价值。于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投资不是体现满足农村生产和生活实际需要和适应农村实际条件的公共产品实际价值,而是更多地体现出了政府“经济人”偏好的公共产品物质符号价值。解决农村公共产品的价值失配问题,要尽可能地在价值匹配上实现公共产品的多重价值评价标准建构和契合、设计完善农民对公共产品的偏好显示机制,从转化维度建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价值协同。  相似文献   

3.
政府与企业:利益博弈与道德博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当今中国社会的利益博弈中,政府与企业的博弈表现为第一部门与第二部门、权力与资本、公共人与经济人的三重博弈结构关系。在此基础上,政府与企业的现实博弈关系又具体体现为:“双轨博弈”、“多头博弈”与“利益联盟”。从理想的形态看,政府与企业的利益博弈必须进行道德建构。本文由此提出“道德博弈”的问题,以寻求政府与企业在利益与道德之间的有效互动。  相似文献   

4.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公务员是国家雇员,受政府机关雇佣行使公共权力并提供公共产品。激励公务员努力工作是政府人事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政府采取的措施一方面要有效刺激公务员努力工作,实现自身价值,另一方面又要实现社会净收益的最大化。基于公务员近似理性经济人的假设研究,政府人事部门采取激励措施应使公务员边际成本接近边际收益,此时达到了激励均衡点所对应均衡状态,即社会效益与公务员自身价值统一。  相似文献   

5.
应当从宏观的制度适应性及扩展性、中观的体制融合及身份转换、微观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和机制完善等三个方面对政府雇员制进行科学、辩证的分析,使其真正扎根于我国的政府改革及管理现实当中,充分实现其积极效应。合理认识政府雇员制的适应性,并审慎加以扩展;促进政府雇员制与公务员制度的融合,以政府雇员从“市场人”向“公共人”的转变为契机,放大政府雇员制的积极效应,发挥其对公共人事体制改革的助力作用;完善政府雇员制若干具体环节。  相似文献   

6.
聂磊 《兰州学刊》2008,(3):73-74
我国煤矿监管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少对“经济人”的制度安排造成的。由于缺乏对“经济人”的有效约束,至使煤矿经营者、政府官员、矿工在煤矿开采中会因为自己的利益和动力而忽视安全。为了保障煤矿安全生产,需要制定有效的约束机制来对相应“经济人”实施约束。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应该通过引导性的方案,来整合相关各方的利益要求,形成各方都有动力维护公共安全的制度空间和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7.
经济人是理性的自利主义者。本文以人的经济人特性为出发点,分析现实中的政府行为。“是什么样”。即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公共权力对社会进行管理和服务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谋取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行为。其次从政府的产生和性质出发分析政府行为“应该怎么样”,即政府行为应该是基于价值合理性之上的行为,这种价值合理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对公众负责、合法、合理、公正。而要保证政府行为的价值合理性,最主要的办法是使政府的公共权力受制于良性的约束机制之下。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方政府竞争:从产品、要素转向制度环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地方政府间竞争是当代中国经济与政治生活中的普遍现象。本文从时代背景、推动力、国家与区域竞争力评估等角度阐述了地方政府竞争关系产生的必然性 ,总结了地方政府竞争的内容、形式与特征 ;系统分析制约地方政府竞争优势的“瓶颈”因素 :政府职能的正确定位、有效信息的获得、受“经济人”利益驱使、缺乏创新型“公共企业家”、缺乏“蒂伯特模型”开放环境 ;指出要提升地方政府竞争优势 ,必须“软竞争力”和“硬竞争力”两手抓 ,从产品、要素转向制度环境 ,在利益协调与合作、信息服务、治理改革等三方面实施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经济人”假设的合理性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人”假设的合理性及其现实意义王新新一、“经济人”假设的合理性“经济人”假设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按照这种假设,人是通过深思熟虑的权衡和计算来追求最大利益的人,而“这种私利就其狭义而言是由预测或预期的纯财富状况来衡量的”(布坎南1983...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60年代公共选择学派提出政治行为人的“经济人”假定以来,经济学家们对于传统规制理论的市场纠正说不断提出质疑。一个新的规制理论,即利益集团理论逐渐兴起。该理论把政府看作为一个不完美的代理机构,并对不同利益集团的行为作出反应。在这种分析框架下,环境规制就是政府在污染者、环保主义者以及未组织起来的一般社会公众等各种利益群体的行为约束下对环境所有权的一个再分配过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宁波市为例,根据实际数据对转型社会中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与"信访"的功能演变及制度困境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认为政府主导的市场突进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是促使民众"信访"行为动机转变、利益表达需求激增,形成所谓的"倒逼"效应的重要根源。因此,信访制度舒困的根本对策在于"开源式"治理,推动发展战略的转型、制度的民主化法治化变革以及社会的组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云秀清 《阴山学刊》2007,20(5):102-107
构建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党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十分重要的执政理念,而和谐社会建立中最严重、最突出的社会矛盾是城乡失衡。欠发达地区更是在地区失衡前提下严重地城乡失衡,双重失衡中内显的民族地区农村医疗保障和农民生存权利更值得引起高度关注。这种现象被描述为"双重失衡中的失衡"。解决严重的"双重失衡中的失衡"问题,必须有各种可供选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论德里达与胡塞尔的符号学之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符号划分为“表述”与“指号”,这是胡塞尔符号学理论的第一个区分。德里达恰恰在这一点上与胡塞尔发生根本冲突。本文依据严格的文本学方法,在吸收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德里达与胡塞尔符号学之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对双方(尤其是德里达)的文思理路作出了中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理论与现实中存在着将自私、自利、利他行为不同程度的混同现象,尤其是没有正确认识自利行为;自利的实际内容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是变化的,合理、正当的自利要求只能依据具体社会制度、法律、道德规范加以规定并据以判断;没有人的自利意识就不会有人的自私、利他观念,没有人的自利要求也不会产生自私、利他行为;不论就个体还是就社会总体来看,人的自利行为是最普遍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伊利汗国法尔斯地区"宝"字钱币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伊利汗国时期伊朗法尔斯地区发行的"宝"字钱币的铭文进行释读,并结合相关的史料记载,同时与新疆发现的"宝"字钱币作对比,试图探究其发行带有汉字"宝"字钱币的缘由及其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际游资已经成为一种庞大的国际金融力量,它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也有巨大的破坏力。本文提示,应该关注国际游资运作中“自由与公平”的失衡,指出这是诱发金融危机的内在原因之一。该文剖析了国际游资运作中“自由与公平”的对立表现,揭示了二者的深层联系,阐明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游资“自由与公平”问题上的应有态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究“超 X”现代汉语中格式的句法特点、表义机制、语用功能等以及一些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依据."两课"教学改革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挥"两课"教学主阵地作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相似文献   

19.
We draw upon past research on gender and prosocial emotions in hypothesizing that empathy can help explain the gender gap in charitable giving. In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urvey, we found that men reported less willingness to give money or volunteer time to a poverty relief organization, gaps that were mediated by men’s lower reported feelings of empathy toward others. We also experimentally tested how effective a variety of different ways of framing poverty relief were for promoting giving. Framing poverty as an issue that negatively affects all Americans increased men’s willingness to donate to the cause, eliminating the gender gap. Mediat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is “aligned self-interest” framing worked by increasing men’s reported poverty concern, not by changing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causes of poverty. Thus, while men were generally less motivated by empathy, they responded to a framing that recast charitable giving as consistent with their self-interest. Exposure to the same framing, however, led women to report lower willingness to volunteer time for poverty relief, suggesting that framing giving as consistent with self-interest may discourage those who give because of an empathic response to poverty.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加入WTO,成功举办奥运会,经济文化发展日益全球化,我国将在更广阔的领域、更深的层次融入国际经济生活,我们在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内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相应地,英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突出,具有较强英语交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在我国的英语教育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从小学、中学,一直到考大学,英语的学习目的都是为了考试。因此,英语的"听、说"等交际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发展滞后。"哑巴英语"将会对我国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产生不利的消极影响。文章详细阐述了"哑巴英语"产生的根源,并且提出了如何避免以及治疗"哑巴英语"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