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各地对如何加快国有资本有序退出进行了许多尝试,各自的做法及经验有所不同。我市采取的主要做法有:由政府部门主导进行承担债务式的整体出售;对企业进行公司制改建;政府部门或企业自身将有效资产出租、承包、出售(包括出售给外方)而留下空壳企业背着巨额银行债务;政府部门对部分资不抵债企业实施破产等。  相似文献   

2.
问题之一:债转股的目的是什么 ?   债转股就是资产管理公司将其对企业的债权 (原属于银行的债权 )转换为对企业的股权。明确债转股的目的是确保其成功实施的前提。根据世界各国进行债务重组的经验,按照不良资产的预期回收率,债务重组可以采取催收、一般性重组、债务延期或减免、债转股、破产诉讼等方式。一般在资产预期回收可能性较低时才采用债转股这一方式。而我国大量采取债转股来处置不良资产,则更多地是一项政府行为而非市场行为。长期以来,较多的观点认为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率过高,负担过重,使得企业效益不好…  相似文献   

3.
在国外有关破产的法律中,关于破产企业财产的范围,主要有两种立法模式。一种是膨胀主义模式,一种是固定主义模式。我国破产立法对破产财产的范围规定倾向于膨胀主义模式。依照我国破产法律规定,在处理破产财产时应遵循破产财产的整体出售原则和对限制流转物、禁止流通物实行收购的原则。处理破产财产的方式,可以采取变卖和拍卖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企业遇到财务困难时的狭义债务重整。在了解债务重整的几种方式的基础上,来进一步探讨债务重整的策略问题。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债务重整策略探讨;1.重整对象的选择;2.破产还是债务重整的选择;3.选择合适的重整时机和方式。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必须遵循损失最小化原则。提出了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的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5.
产权改革是国有资本实现战略性重组的核心,也是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重点。研究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关键是对这一问题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国有资产体制性流失与交易性流失不可混为一谈;需要对国有资产本身进行合理定价;需要解决国有企业退出市场过程中的效率和公平问题;探索目前中国国有企业退出市场的基本方式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国有企业退出市场的国际经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国有企业退出市场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公众具有充分的权利对国有企业的退出进行监督;国家有必要进行单独立法,规范国有企业的处置行为;证券市场仍是中国未来国有资本退出竞争性行业的根本途径;国有资产的定价必须逐渐走向单一化,附加的非价格因素,完全可以通过实现了国有资产的最大价值之后另行解决。  相似文献   

6.
具有破产能力是将破产效力合法化的前提条件。非法人企业虽然不具有法律人格,投资人对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但非法人企业与有限责任并非一对必然矛盾。从法律上讲,非法人企业同样具备独立性,拥有民事权利能力,并不存在破产能力障碍;从现实性来说,非法人企业破产制度有利于市场退出机制的完备,维护企业之间竞争的公平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刺激有效投资。正反两方面的论述都证明了一点:非法人企业具有破产能力,该制度的建立具有现实必要性和理论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王金友 《天府新论》2008,28(2):57-59
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一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退民进所带来的并不仅仅是行业中存量资本所有权性质的变更,从产业市场竞争的进入与退出来看,它为社会资本的进入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吸引了更多的社会资本的进入.但国有资本的退出对社会福利的影响依赖于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生产效率.在退出方式上,当退出的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生产效率无差异时,完全退出和部分退出是无差异的;在国有资本退出的企业选择上,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国有资本应该首先从生产效率较低的国有企业退出.  相似文献   

8.
刘砚平 《东岳论丛》2000,21(2):59-61
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改组的关键之一在于债务重组 ,债权转股权是国有企业债务重组最现实、最有效的方式选择 ,可以实现银行和企业的“双赢”效应 ,有利于国有企业提高资本金、减轻利息支出 ,同时也有利于化解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 ,可使国有企业和银行轻装上阵 ,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但在具体运作过程中 ,应严格界定实施债转股企业的条件 ,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债转股运作方式 ,努力提高股权的流动性。在享受政府部门政策支持的同时 ,实施债转股的企业应当努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以防止不良债权、债务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退市成本由企业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构成它们对股东退出机制产生根本性影响降低企业退市成本的主要途径是采取上市企业登记制推进国有资本的相对控股实现国有股、法人股的全额流通。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的企业破产法目前规定了两种破产无效行为制度,即为逃避债务而隐匿、转移财产和虚构债务或者承认不真实的债务的破产行为无效,对这两种制度进行具体分析有助于我们领会新企业破产法的真谛.同时,根据传统民法的原理,在意思表示有缺陷的情况下,企业的破产行为似也应认定为无效.  相似文献   

11.
本溪市是全国50个“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之一。为了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推动企业债务重组、资产重组,着力搞好国有经济,加速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和国务院《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破产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本溪市政府对该市的国有企业实施了改组、改造、兼并、破产等  相似文献   

12.
王小军  马健 《理论界》2004,(1):28-29
企业重组过程中涉及问题较多的是债务重组。企业债务重组过程中,由于某些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性文件缺乏可操作性,再加上地方保护主义,结果债务重组往往成为一些企业逃债的缺口。有些企业借债务重组之机,利用各种条件和手段,逃避债务,既损害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又侵犯了国家的利益,阻碍了企业重组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债务重组过程中,必须认清企业逃债的表现形式,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规避恶意逃债行为给企业带来的风险,走出企业债务重组的误区。一、企业重组中逃避债务的表现形式1郾恶意制造破产,实施逃债破产法本是一部保障债权人合法利益的…  相似文献   

13.
新疆国有经济比重虽然很高,但绩效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国有资本分布面广、过于分散,使得有限的国有资本不能有效集中使用,严重削弱了国有经济的素质和竞争力,使之难以真正起到主导作用,同时也限制了社会资本和非国有企业的发展空间。只有通过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继续对国有企业进行必要的改造、重组,使国有资本有计划地退出,非国有资本逐步进入,将国有资产在资本市场上盘活变现,政府才有可能获取大量资金,才有可能把有限的国有资金用在“刀刃”上。  相似文献   

14.
也谈破产整顿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也谈破产整顿制度房宇辉(南京大学法学院南京210093)一、破产整顿制度:现代破产法意义上的又一次革命破产整顿制度,是指企业因财务困难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或债务总额超过资产总额,因而出现破产原因或有破产原因出现的危险时,由利害关系人申请,经法院裁定,对其...  相似文献   

15.
存款保险制度一般是国家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和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通过法律形式建立的一种在银行因意外事故破产时进行债务清偿的制度。它是一把防范金融风险的双刃剑,本文从存款保险制度可以防止存款人对银行的“挤兑传染”、建立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构建银行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防止非国有银行体系“搭便车”行为、处理银行破产时明确各方责任方面阐述其利,而从道德风险、逆向选择、代理成本、经营成本、市场约束等方面阐述其弊。  相似文献   

16.
国有资本减持是优化国有资本配置 ,增强国有资本控制力的必由之路。而减持国有资本的财务运作与风险控制尤为重要 ,在财务运作上可通过国有股配售、回购、股转债、向投资者转让及减持方式组合与国有资本重组等方式进行国有股减持。在风险控制上要注意国有股权定价及国有资本控制权等问题 ,在国有股减持步骤上应实施分阶段战略  相似文献   

17.
<刑法修正案(六)>规定的虚假破产罪,积极回应了对假破产的债务欺诈行为予以刑事救济的立法诉求.基于逃避债务、为自己谋利益的目的,本罪的实行行为是复合行为,包括虚构破产原因的手段行为和虚假的破产申请的目的行为;行为主体仅限于具有破产主体资格的公司、企业;法定结果的发生是入罪的必备要素,也是成立犯罪既遂的标志,但刑法不处罚本罪的未遂形态;行为是否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是本罪与妨害清算罪区别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决定在若干城市进行“优化资本结构”的试点。这是针对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中面临的资本结构日趋恶化的状况而采取的一项新举措。优化资本结构试点的主要内容是:“在整体推进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前提下,在补充资本金、加快技术改造、减轻债务负担、分流富余人员、分离社会职能、实施破产方面实现重点突破。”这一新举措,对于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优化资本结构既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要求,又是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前提的,两者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9.
金融机构破产程序性规则修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普通企业破产相比,金融机构破产有其特殊性,传统企业破产法中的许多程序性规定无法完全应用到金融机构破产过程之中.无论是采用普通立法的国家,还是采用特别立法的国家,都或多或少地对金融机构破产程序进行修正.通过对破产启动程序、重整程序、债权人会议和债务清偿程序等的适应性调整,使得其更切合金融机构破产的特点和立法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东岳论丛》2016,(4):23-29
破产从伦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去解释是追求正义、公平、效益;产权的不同归属,对企业破产有不同的选择;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破产边缘,采取债务重组,主要是为了维护国有资产不流失,维护社会稳定;面临破产,能够寻求破产保护,破产保护是有条件的,有特定的法律规范;关注金融机构破产的特殊性,在当代,金融这一范畴已经大大超出了"货币资金融通"的含义,是以货币和有价证券为载体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体系,法律就是要使该体系能够在法律的框架下建设、运行并得到保护;有了破产法,要致力于法治,还必须建立利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