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进入市场,这些产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舒适与便利,而同时缺陷产品致人损害所带来的问题也与日剧增。在当今全球重视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大环境中,我国原有的有关产品责任的法律制度存在的弊端和不足也彰显出来。笔者认为,应对我国产品缺陷法律制度加以完善,在产品责任案件中适用举证责任倒置规则,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和产品责任风险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电子商务的概念和特点入手,论述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必要性;剖析我国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借鉴有关国家的立法成果和司法实践经验;对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法律保护体系及相关法律保护机制的完善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对我国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日益严重的家庭暴力危害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侵犯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此我们必须建立法律、社会等全方面的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加入WTO的背景下,经济领域中商标权的保护难度也有所增加。随着法律经济学分析的出现,法律体系和市场经济体制相对完善的国家逐渐运用经济分析方法开展研究,寻找保护商标合法权益的有效方法,以保护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本文阐述了商标侵权的现状、商标承载的信誉基础和经济功能,利用经济学的相关方法剖析了商标侵权的本质,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为完善我国商标保护制度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消费者知情权是消费者权利体系中的基础性权利。知情权的保护对于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缓解社会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已初步形成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基础法的消费者知情权法律保护体系,虽然仍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的合理适用、降低诉讼成本、提供便捷的司法途径以及设立集团诉讼等措施的有效实施,笔者相信我国消费者知情权法律保护体系会更加完善、全面。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销售者在向受害者承担直接产品责任后,自己不存在过错,不是最终责任人,又由于各种事由无从转嫁最终责任的时候,通过扩大生产者责任和对生产者免责条件适用对象的扩大,来平衡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之间利益关系,如此,既符合侵权责任法对生产者责任要求的扩大和对消费者利益保护的立法意图,也不会造成法条之间实质性的冲突。  相似文献   

7.
<正> 产品责任法是现代工业高度发展的产物。依照产品责任法的规定,经科学技术手段生产或加工的产品,由于存在缺陷而导致他人人身或财产受到损害,应由该产品生产与销售环节中的诸多相关的人对受害者所遭受的损害承担法律责任。在产品责任纠纷中,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企业是产品责任的主要承担者。因为产品缺陷多数是由生产者造成的,而销售者是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最后关口。这种有缺陷的产品通过销售渠道到达消费者和使用者手里,可能给消费者和使用者造成损害,这种损害按法律规定应由导致产品缺陷的人承担责任。因此,由于缺陷产品引发的产品责任,会给企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企业也因此面临着法律风险。为了减少和避免产品责任对企业的负面影响,可以从事先预防和事后应对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劳动者是社会的主体,是创造社会价值的核心。在我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了国家与社会的关注。我国制定了许多法律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等一些相关的法律文献。让法律作为劳动者保护自己权益的有力武器。劳动者权益得到保护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稳定社会秩序。在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当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制度: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但是,由于我国的法律还尚未完善,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就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进行研究,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处于弱势的地位致使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的经济法对消费者的保护在很多层面上存在缺陷,消费者在受到欺诈后很难寻求一个正当保护自身权益的渠道。要在经济法基础上真正实现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需要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加强各方面的监督和执行能力,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杨光辉 《经营管理者》2009,(14):266-266
本文从相关法律缺失,缺乏专门保护机构,举报案件层层流转,重奖励轻补偿,举报方式陈旧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对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实施有效保护的困境,并提出了加强和完善举报人权益保障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陈昊博 《经营管理者》2013,(20):233-233
代言人侵权责任在《食品安全法》中首次被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定下来后就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关注,总体而言支持大于反对。面对这样一种新型的侵权类型,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均表现的不是很成熟,原因在于对于该种侵权模式尚缺乏一定的研究,尤其是对应当与其一起配套实施的法律制度很少有涉及,这大大阻碍了代言人侵权法律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故而有必要对代言人侵权责任配套的法律制度进行研究。本文从广告立法、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保险立法、刑事立法等即个方面对代言人侵权责任配套的法律体系展开论述,为完善代言人侵权责任制度提供一点可借鉴的素材。  相似文献   

13.
张建东 《经营管理者》2013,(28):253-253
侵权责任法在产品责任中规定惩罚性赔偿制度,这对于完善我国产品责任,维护产品使用者合法权益具有重大意义。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具有严格的条件。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仅限于产品缺陷造成的责任,在主观要件上要求"明知",即故意和重大过失,在损害要件上要求具有"严重的人身损害",即死亡和健康严重受损,从而排除了财产损害;责任承担上仅要求承担"相应的"惩罚性赔偿金,对于惩罚性赔偿金的确定应当考量受害人的实际损失、加害人的主观过错、获利情况、财产状况以及其他受处罚情况等因素。  相似文献   

14.
梁荣 《决策与信息》2011,(12):133-134
消费者知情权是目前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消费者有知悉商品真实情况和售后情况的权利。随着现代社会体制和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我国消费者的知情权虽然基本上满足了消费者的基本权益受到保护的要求,但是,依然还存在保护不到位的情况,知情权体系尚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在对消费者知情权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完善我国消费者的知情权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当代经济的跌宕起伏,让各国都不得不对国内乃至国际的经济动向予以重视,面对我国庞大的消费群体,有着刺激经济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近年来消费者的权益难以保护,造成大量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的流失,给经济链中消费一节带来了严重的危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已经不仅是法律在简单的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而是保证一个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保障,就此对保障措施之一强制说明制度做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称《合同法》)第185条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由于赠与合同具有无偿性的特点,赠与人仅负担给付赠与财产的义务及责任,不从受赠人处获得任何对价。所以本法赋予了赠与人撤销赠与合同的权利以优遇赠与人。但是,笔者认为法律在赠与人撤销权立法方面还多少存在着法律条文笼统不清,法律名词定义发生歧义等不完善之处。为了明确赠与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更好的保护赠与人的合法权益,本文抛砖引玉拟结合《合同法》有关赠与合同撤销权部分的法律规定,评析其撤销权有待明确之处,并借鉴外国和台湾的相关法律以期完善本制度。  相似文献   

17.
姜晨 《经营管理者》2013,(17):249-249
我国是一个商标大国,商标作为产品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标识,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然而对于商标的保护,我国现有的法律却仅停留在对"注册商标"的保护。因我国单一的采取"注册取得商标"模式,导致很多已使用但未注册的商标受到各种非法侵害,这均与我国法律对于未注册商标的保护的缺失有关,所以,从这一点切入,借鉴国外对其保护模式,提出我国的制度选择方向和完善相关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8.
食品安全问题的政府监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政府监管体制庞杂、消费者监督乏力等造成了国家食品安全控制系统能力的欠缺。在比较"多部门分工监管、单部门主导监管、专设部门独立监管"等食品监管模式的基础上,可通过引导企业诚信建设、健全监管法律体系、完善政府及部门间的协同体制、搭建消费者反馈平台等来构建我国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监管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郭通 《经营管理者》2009,(15):216-216
侵权责任法的归责原则是指由于行为人的行为或物件致他人损害的情况下,确定行为人侵权责任的标准和原则。归责原则是侵权责任法的核心,是确定一切侵权责任的法律依据。我国侵权法的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产品侵权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责任,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本文通过一个典型的产品侵权案例,从产品侵权责任、产品侵权责任的主体、产品责任的免责事由等方面加在分析论述,使消费者从更全面的角度了解遇到产品侵害时的法律适用和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20.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消费需求的存在,预付卡消费得到了空前发展。然而,经营者为谋取最犬利益,又加之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使得消费者权益得不到切实保护。本文试图从预付式消费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这一视角切入,探讨我国预付卡消费现存的问题及其完善,以有效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