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敬 《河北学刊》2003,23(6):182
网络文化融集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精髓,在短短的数十年间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然而,人们在为网络的方便与快捷欢呼雀跃的同时,又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真正的网络已不再是一个纯粹的物理学概念,它已演变成一个心理概念,并对人的思想观念、价值选择等众多心理层面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复杂影响.  相似文献   

2.
论军校学员健全网络人格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社会的迅猛发展,一种新型人格——网络人格应运而生。作为现实人格的有机组成部分,网络人格对现实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着重论述军校学员这一特殊群体网络人格的形成、对现实人格的影响以及具体的培养措施,从而为培养军校学员健全的网络人格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网络人格异化是当前大学生群体存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自我认知迷失、道德判断弱化和社会交往封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有效解决该问题,要充分发挥价值观对人的实践行为的反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完善网络人格,帮助大学生筑牢理想信念,正确认识自我,倡导理性思考,学会明辨是非,投身社会实践,笃实做人干事。  相似文献   

4.
儒家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个思想流派,它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伦理.所谓伦理,“伦,犹类也;理,犹分也.” 后世引申为安排部署有秩序的意思.因此,所谓儒家伦理,即指儒家这个思想流派在理论上所安排部署的一种秩序.由于儒家立论的基点是现实的人间世界,对生前死后的彼岸世界持存而不论的态度,所以,在理论上安排部署的秩序则更多地倾向于人间秩序.要安排部署人间秩序,自然得有个标准.在儒家那里,这个标准是两重  相似文献   

5.
道德人格及其社会功能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道德人格的概念道德人格是表明一个人整体道德素质和道德面貌的概念,它标志着人的道德责任、道德标准和文明行为的水平和层次。“有人格”表明一个人不再仅仅是生物人、本能人、野蛮人,而是一个能够按照道德法则和道德标准合理调整自己与他人、与社会关系的文明人。...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培养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的培养,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受匿名性存在和虚拟状态的网络影响,大学生网民经常游离于现实与虚拟之间,道德认知模糊,道德情感匮乏,道德意志薄弱。为使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高等学校要多方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此,本文从提升大学生网民主体意识;提高教育工作者道德人格;强化校园网络教育阵地;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这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网络技术的发展导致了虚拟世界的出现,从现实世界到虚拟世界,这是我们时代所发生的巨大的历史性转换。人格具有多种特征,在网络化的虚拟世界中得以充分的发展。在虚拟世界,自由、独立、创新、宽容、自我实现成为更重要的人格特征。但虚拟世界也对人格塑造带来了一些消极作用,在这些消极作用中,有的初露端倪,有的已演变成社会问题。因此,对它们的归纳、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发展实际上是智能的发展,加强对智能的发掘,将关系到每一个个体、国家以至整个人类的未来。一、智能学正在产生与发展之中 一个世纪以来,不少心理学家研究人的智能,研究个体身上的智能差异问题。法国的比内与西蒙设计了第一个智能测试法。20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公众不仅承受了极大的心灵震撼,而且精神世界也经历了强烈冲击,内心深层次问题也以比较尖锐的形式暴露出来。积极探索解决和消除心理深层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加强对社会成员的心理素质教育,倡导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管理思想,实行人性化管理,促进社会利益分配的平衡,建立有效的社会网络支持系统,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儒家人格理想简论贺艳秋人格理想是指在特定的国度和时代里,人生目标的终极导向和人的价值的最高评价标准。它所揭示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高尚、完美的人生,怎样能够成为为统治阶级认可、接受,对社会有贡献、有价值的人。人格理想对社会个体的绝大多数都具有或潜在...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初期,欧美早已跨入了近代文明时期,但古老的中国大地上依旧风雨如晦。革命者一次又一次奋斗牺牲,成功了又失败。许多忧国忧民的思想家,对中国的命运和前途开始了深层次的思考,他们在批判客体的同时,日益重视对主体自身的批判、特别是国民素质的批判。国民性的问题,科学人生观和理想人格的问题等,都成了当时讨论的热点。 胡适不但参加了这些争鸣和论战,还常常是其中一方的领袖或主将。他在历次辩论中的一系列言论在当时发生过重大影响,成为他一生著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探讨他对人格问题的一些思想,疏理其基本内容和主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关于高校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建立一个适应网络环境的有效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信仰和道德追求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对高校大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分析,探索网络环境中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有利于建立高校绿色网络,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师德是一个民族文化和精神的集中反映 ,是历朝历代为人师者作为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公元前 549年 ,鲁国大夫叔孙豹就提出 :“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 ,其次有立言 ,虽久不废。此谓不朽。”[1] 从那以后 ,“三不朽”一直被人们当作人生追求的目标和人格评价的标准。紧随其后的先秦儒家还确立了一整套以道德为本位的人格学说。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时代局限 ,但孔孟提出的“君子人格”、“大丈夫人格”仍以其独特的魅力 ,对中华民族的深层次心理和人格构建产生强烈的影响。因此 ,全面深刻地把握儒家人格思想的内涵 ,积极发掘其对现代高校师德建…  相似文献   

14.
对文化的研究可以有多种角度,其中文化与人格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角度。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人格的影响?这是个庞大而复杂的问题,本文试以“人格三因素论”为参考构架,对这个问题作一点初步考察。一、讨论文化与人格的关系应分清的概念讨论文化与人格的关系,首先应分清的概念就是文化的概念。文化有多种定义,笔者采用这样一种说法,即把文化分为“狭义的文化”与“广义的文化”。与此相应,文化与  相似文献   

15.
典型化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核心,而传统的典型化理论,正在被现代主义解构。在现代西方文学艺术创作中已很难找到传统意义上的典型化、典型形象。今天的现实主义,已经走过了对现实被动模仿的古典阶段、追求理性和主动模仿的现代阶段。现实主义,正成为一种状态,一种表现过程的真实状态、一种追求、一种倾向。艺术的逼真与否、典型与否,不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普遍的规范。由于生活多元化、思维的多层次和人性的复杂化,造就了现实主义典型论的多元化。“古代人的性格描绘在今天是不再够用了”(恩格斯《致斐迪南·拉萨尔》),人格…  相似文献   

16.
韩愈是儒学发展史上新旧转捩之关键人物,其儒家道统论的提出不仅为宋儒开辟了理学的初源,而且深深地影响了以后中国哲学的发展。以儒家道统论为指导思想而形成的圣、贤、君子层次分明的理想人格论更是具体展现了韩愈道统论对时人在安身立命、接人待物方面所应有的精神状态、道德认识及行为准则的要求与标准。韩愈理想人格论中,作为万世标准之圣人是无过、无所不通的;而贤人是不贰过者、不遇时不得道时是独善其身者,而一旦遇时得道,就必兼济天下,而且贤与圣一样是"汲汲于富贵以救世为事者";君子则是好恶分明、任人如器且重于责己之人。韩愈所提出的理想人格论是其道统论的具体展现与现实要求,研究韩愈的理想人格论可以更好地理解其道统论提出的思想价值与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孔子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产生了无可估量的影响,研究孔子是我们的现实历史责任,但是,任何人的研究、学习都是局部性的,都只能是一个层面、一种视角的研究。本文旨在展示孔子关于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的永恒启示与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在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上,实践标准和经验标准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是一个没有得到很好解答的问题。关于这方面的许多著述,都着重强调实践标准之于检验真理问题的革命性意义,却忽略了实践标准对经验标准的继承和发展关系,从而影响我们对实践标准的深入探讨。本文将努力澄清这一点,并论证实践标准即特殊的经验标准,也就是实践经验标准。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作为网络生存中的一支主体力量,培养他们形成健康的网络道德人格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儒家伦理进行创造性、批判性借鉴,从其重德价值取向、诚信道德原则、修养理论、“慎独”境界与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的培养中找到共性和契合点,以此作为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培养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网络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大学生的人格塑造王玉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大学生努力学习,施展才华,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同时,也使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人格塑造方面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市场经济对大学生人格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是一个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