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验视角下故宫解说牌示优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说牌示作为游客体验的重要组成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我国旅游目的地在设计解说牌示的过程中多从设计师的角度出发,很少参考游客的体验需求.以故宫为例,通过文献和实证研究,发现故宫解说牌示系统存在的问题.从体验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故宫游客行为特征,利用IPA法分析游客对故宫解说牌示设计相关因素的评价,发现故宫解说牌示亟待优化的3个方面并提出相关建议.从设计师和游客共创的角度出发,构建了体验视角下解说牌示规划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2.
4月的沙尘暴使北京人晕头转向,睁不开眼;五一的七天长假,各地游客蜂拥而至,又让北京人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5月2日,故宫的午门广场人满为患,广场西门,只许出不许进,游客与执勤武警一度发生争执,最后强行关  相似文献   

3.
蒋彦鑫 《社区》2012,(2):31-33
故宫之所以让普通人流连.因它是一座藏宝巨库,它超越了普通人对于世上奇珍的想像:故宫之所以让收藏家迷恋,因它是一座精品殿堂,它包容了收藏家对于稀有文物的向往。每个来到故宫的人.都会为这里的国宝而着迷。在这座中国最大的博物馆里。有文物100多万件,仅一级文物就有万件之多。  相似文献   

4.
故宫纪行     
怀着一种朝圣般的心情从广场走上天安门,再从天安门进入故宫。高高的宫墙下,一扇大拱门敞开着,里面是一条长长的大道,直通向故宫内部。无可比拟的兴奋促使我们不顾身旁蚁群般的游客和身上大大小小数只包裹,赛跑似地冲了进去。我分明听到了心在扑通扑通不安地跳动。终于冲到了太和门前,我试图一脚跨两个台阶直上太和门,但立即意识到这不可能。走到两扇大铜门前,伸出手在硕大的铜钉上使劲蹭了几下,感受岁月无情的力量。它已不知经过多少双手祈福式的抚摩,亮得能清楚地映出身旁的人影。跨过足有课桌椅高的门槛,眼前呈现的是一幅宽及天边的画卷:…  相似文献   

5.
关于鞋饰起源虽然是众说纷纭,但是毫无疑问,鞋饰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本文研究了鞋饰从“兽皮袜”到“皮鞋”的演进过程,重点探讨了中国鞋文化,包括鞋、靴、草鞋与木履、布鞋等不同种类的鞋饰文化和少数民族鞋饰文化,并从时代更替角度研究了鞋饰文化的不同。总之,本文将呈献给读者一幅五彩斑斓的鞋饰文化的画面。  相似文献   

6.
如雪 《女人世界》2006,(10):82-83
鞋是足装,是人们的服饰之一,中国民间流行“没有好鞋穷半截”、“足下生辉”等谚语。便足以说明,鞋是衣饰搭配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一双别致考究的鞋子给你带来的不只是自信和舒适,更是美丽和品味。为了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审美需求,鞋商们不仅在鞋的材质、色泽、款式上绞尽脑汁.下足了功夫,还在鞋面上缀上各种精巧的饰物,以达到锦上添花的艺术效果。使鞋变得更加精美绝伦,简直奢华得让人不忍心穿在脚上。但令人烦恼的是,这些精巧的鞋饰大都是易损件,一旦穿着稍有不慎,就会脱落或损坏。偏偏又没有哪家鞋商承诺包修饰件。而有一位名叫陈雪妍大学生从中发现了巨大商机。  相似文献   

7.
初美 《北京纪事》2011,(7):40-45
故宫“会所门”事件回顾 有着600年历史的金碧辉煌的紫禁城先后住过明清两朝24个封建皇帝。从古至今,它都是至高无上的权力与地位的象征。虽然如今老百姓可以进人故宫参观,但事实上这种参观和隔靴搔痒没什么两样,真正能踏进宫门甚至在故宫吃一顿御膳那才叫殊荣。建福宫就是这样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8.
张盛秋 《社区》2008,(23):30-32
近二十年的光阴里她那双灵巧的手不知使多少破损文物恢复如初,而故宫高墙里的一切却似乎并没有什么改变,一切都和她第一次走进故宫时没什么不同。从西华门进入故宫后,在高大的红墙间左转右转几遭,又通过一个密码防盗大门之后,便进入一座遍植着柿子树、丝瓜藤等各类植物的古旧院落,这里就是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  相似文献   

9.
关键字     
故宫品牌故宫所有经营网点今后将悬挂统一标识,所有商品将打上"紫禁城"或"故宫"的品牌。此前经营网点中的37家企业,目前还剩约17家留守故宫。星巴克也因不接受该规划,已于合同到期后撤出故宫。之前一篇名为"请星巴克从故宫里出去"的博客文章,曾引发社会各方对星巴克在故宫存废与否的争议。  相似文献   

10.
单一字面上的"故宫"并不专指北京紫禁城,而是泛指古代王朝遗留的宫殿。不仅中国有故宫,外国也有故宫。中国的故宫也不只是北京紫禁城一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故宫学"有广义、狭义之分。郑欣淼先生倡导的"故宫学"是一门以明清紫禁城和故宫博物院为研究核心的学问和学科,由故宫学原理、故宫建筑学、故宫文献学、故宫文物学、故宫历史学、故宫博物馆学组成学科体系。而通过讨论故宫学研究的对象与体系,来回答"故宫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或特征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路琰 《山西老年》2011,(3):24-25
我这大半辈子,都是为李家上下的吃穿忙乎。可染的脚和常人不同,有畸形,脚底下有块突出来的地方,走路会痛。自我们结婚后,他的鞋都是我来改的,在鞋底挖一个洞,刚好合他的脚形,然后再加一层鞋底。这辈子我做了多少双这样的鞋真记不清了,因为他总要出去走路。  相似文献   

12.
儿子看见老伴的鞋已经很旧了,便说:"爸,我给您买了双鞋,下次带来。"过了大约半月,儿子果然提着一双新鞋,说是给老伴买的鞋。儿子工作总是很忙,把鞋放下就走了。当天晚上,老伴满心欢喜地把鞋盒打开,把里面新鞋拿出来,放在手里仔细端详,鞋的样式很漂亮,鞋面锃亮,一看就是上等牛皮做的,可是穿在脚上一试,感觉有  相似文献   

13.
家住皇城根,在"怪兽"身边长大 常怡是满族,1979年出生于北京北池子.小时候她和爷爷住在距离故宫不到200米的四合院里.从家门口走3分钟,就到了故宫东华门.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之一,在这里发生了许多扣人心弦的故事.当时好多从故宫退休的老人住在那一带,闲来无事在胡同口下棋,讲故宫鬼故事,其中一部分就是大怪兽的神话故事,孩子们经常凑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14.
2012年第5期《北京纪事》的封面中,北海团城、故宫角楼旁边,不起眼露头的现代建筑是新北京的商业地标国贸大楼。倒退40年,让人印象深刻的高楼也就是北京饭店新楼。据说,当时有专家对它的高度很纠结,认为关系到一个古城的天际线,站在故宫太和殿看见它就是一种痛苦。后来,建国门外有了巧克力状的中信大楼,再后来限高的事更不好说了,因此在北海桥头看国贸就成为无法回避的事实。  相似文献   

15.
常言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所穿的鞋是否合适,将直接关系到身体健康状况。因而,在此特别为老人选鞋提供如下建议:一、不要只根据鞋号选鞋老年人在选购鞋的  相似文献   

16.
自2003年提出"故宫学"以来,一些学者致力于故宫价值发掘与故宫学的探索。"他们从不同方面述说故宫、研究故宫、认识故宫。故宫是个学术宝库,故宫文化的核心是以皇帝、皇权、皇宫为中心的皇家文化,是多门知识和学问的集合;紫禁城宫殿建筑群、文物典藏、宫廷历史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17.
根据Mcluhan的媒介理论,建筑物作为一种媒介,是人类表现自我的一种延伸,能影响并重塑人类群体生活模式。故宫建筑自身成为一个媒介,传递着维护皇权统治之下的社会格局的信息。它体现并实施皇权统治模式,是建构和维护社会等级制度的手段。故宫建筑的视觉效应影响着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心理,其空间布局具有行为规范效应。故宫建筑作为一种宏大背景,突出了统治者的中心形象。  相似文献   

18.
一、如何构思?怎样写?这是一类想象作文,可充分想象,写出生动、有趣的作文。1.结合生活实践,思考你想发明的东西想发明的东西要有科学性、合理性,不能凭空想象。2.要写清时间、地点、人、物,发明的原因经过、结果。3.写出自己的发明体验和收获。二、他这样写他想发明的鞋神奇的鞋图画课上,老师叫我们画一幅鞋的联想画。我画了一双神奇的鞋,鞋可以当摇篮,可以睡小孩,我感到非常有趣。晚上,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我要到一个很远的亲戚家去,路上没有汽车。我穿上了那双鞋,说了一声“变汽车”,话音刚落,那双鞋变成了汽车。我坐在车里面,汽车自…  相似文献   

19.
可乐照片     
《可乐》2007,(10)
r美女的烦恼,不是穿什么鞋好看,而是在众多好看的鞋中L选哪双穿。J ...,叫叫耳口...可乐照片~~  相似文献   

20.
《北方人》2006,(1)
故宫陶瓷鉴赏专家耿宝昌先生对记者说:“故宫过去称孙瀛洲、陈万里和韩淮准是‘三希堂’,意思是,这三位大师就像故宫三希堂的珍宝一样宝贵。”一代代故宫专家,正是守护并收集故宫珍品的核心力量。他们中间有13岁时脑袋上还扎着辫子就来到故宫、搞古建筑的单士元院长;有曾经作为私人业主、后来捐赠大量文物给故宫的孙瀛洲先生。故宫80年来文物收藏的日见丰富、文物的逐步发掘,都离不开这些故宫薪火传承者。正是他们一代一代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香火,延续着故宫博物院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