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 ,有一个论断引起学界的极大关注 ,这就是从生产力的代表到“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对于这种关系 ,舆论界概括为 :在中国历史上 ,由于坚持“三个代表” ,毛泽东使中国站起来 ,邓小平使中国富起来 ,江泽民使中国强起来。这个强起来的内在原因是什么呢 ?从唯物史观的理论看来 ,就是发展生产力 ;在现代的历史条件下 ,要使社会主义中国强大起来 ,就是要使我国的生产力跨越发展。本文力图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和人类历史上生产力跨越发展的经验 ,阐述“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在建设有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3.
生产力标准和价值标准都是唯物史观的应有之义,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唯物主义标准。价值标准既有相对性又有绝对性,从价值标准的相对性来看,社会主义以前的社会制度的价值标准与生产力标准是相统一的;从价值标准的绝对性来看,社会主义以前的社会制度无法把生产力标准与价值标准统一起来,只有到了社会主义社会,才具备了把绝对的价值标准与生产力标准相统一的条件。因此,要摒弃"唯生产力标准论",坚持社会主义生产力标准与价值标准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5.
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首先要搞清楚发展生产力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地位.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的思想,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使我国建成“够格”的社会主义.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 相似文献
6.
刘云山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7(10):14-16
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历史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就其出发点来说,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调整,但就其实质而言,则是对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下的人与人之间异化的一种反思和一定程度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否定。它为人类社会发展、为社会主义的全面实现提供了一个变革的契机。 相似文献
7.
杨宗建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
科学发展观,其第一要义是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决定理论的新贡献,它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对生产力蕴涵的深刻认识,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上,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它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对生产力重要地位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8.
以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为理论指导 ,分析全球化给社会主义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从而明确全球化背景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10.
蒲鲁东主张通过消灭货币,保留小私有制和商品生产与流通的途径实现社会主义。马克思指出这是空想,并从哲学与经济学的结合上批判了蒲鲁东的货币哲学。在实践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列宁的货币观发生了重大变化,最为典型的就是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消灭货币,转变到“新经济政策”的以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为主要杠杆。货币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历就更为坎坷曲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当进一步健康发挥货币的经济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1.
浅论马克思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一妍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2):212-214
唯物史观是一般形态的历史哲学,剩余价值理论是资本主义这一特殊历史形态的历史哲学,它们相伴而生,唯物史观对剩余价值理论的发现有指导作用,剩余价值理论又证明了一般形态的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又从各自的角度论证了共产主义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王新强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9):3-6
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指导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与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在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而且还指导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体来说,历史唯物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中国梦等五个方面的理论创新,这些理论创新是尊重历史与研究现状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3.
深入认识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首先要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 ,因为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继承和改造 ,认识资本主义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可分为萌芽、初级、中级、高级四个阶段 ,到了当代 ,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因素在逐渐增长 ;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可分为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现实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四个阶段。社会主义自觉借鉴资本主义的一些经验 ,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不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两大发现,而是唯物史观与科学社会主义一体化的伟大成果.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成熟发展的标志.澄清理论界长期熟知的观点,有助于我们更加贴近马克思的自身发展逻辑,恢复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本来面目.按照马克思的逻辑解读马克思,它的理论价值在于澄明:社会主义不是在既定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基础上由空想变为科学的,而是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的创立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同步的.唯物史观从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指明了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必然性,科学社会主义则从基本原理和内容上对这一趋势、必然性作了深刻的展开. 相似文献
15.
苏淑民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8(12):1-4
全球化为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社会主义的发展只有契合全球化进程,才能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具有一致性,全球化发展的未来结果必然是全球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要总体布局,循序渐进.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布局.它的形成是四代领导核心集体智慧的结晶.经历了初步探索、基本形成和发展完善的过程,实现了从邓小平“两位一体”到江泽民“三位一体”,再到胡锦涛“四位一体”和“五位一体”的创新.这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思想力是文化生产力的核心成分,人的思想决定人的行为,引导着人们前进的步伐。社会主义文化视域下人的思想力的发展是一个崭新的问题,所以要深入了解文化与思想力二者之间的基本关系;人的思想力释放的生动阐释;社会主义文化视域下人的思想力发展的提升理路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于毛,成于邓”。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0年艰辛探索的经验和教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理论先导。其理论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思想;第二,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和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第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两阶段”思想;第四,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体制的思想;第五,关于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思想;第六,关于社会主义文化体制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七一”前夕召开的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等四个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在全党进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教育的新要求。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对于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极大地调动全国人民参与改革开放的积极性,激励全国人民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粉碎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西化”、“分化”的图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