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农村经济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这对于山区农村尤为迫切。依靠科技进步对于发展山区农村经济,实现山区农村的现代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山区科技兴农的基本任务 1.通过深化改革,推进山区农村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向现代化转变,是科技兴农得以取得成效的一项社会性基础工程,在广大山区农村建立广泛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大力发展支柱产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90年代科技兴农的基础性任务。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边远山区中小学校由于地处偏远、经济基础差、信息闭塞,加上师资力量薄弱等原因严重影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如何支持农村教师发展,提高农村边远山区中小学教学质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此,本课题组以农村边远山区音乐教学为切入点,以问卷调研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农村边远山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教师专业情况以及教师培训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希望能对农村边远山区教师专业发展走出困境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 晋西山区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农业生态环境极为恶劣的地区,也是全国最贫困地区之一。面对生态恶化和经济贫困双重约束的严峻挑战,科学地选择农村经济的起步方式,确定山区开发的突破口和发展方向,是摆在面前的迫切任务。几十年的发展给人们以启示,大力发展果树园艺业,不失为晋西山区突破生态、贫困约束,起动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推进民族地区小城镇建设 ,对于处在西部大开发最前缘的全国最年轻的恩施自治州来说 ,是亟待解决的重大实践问题。在温饱已经基本解决的山区农村 ,大力开展以小城镇建设为中心的农村“二次创业” ,把发展民营经济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主战场摆在小城镇上 ,是民族经济得以迅速振兴、农村经济实现结构性转变的根本措施 ,是土苗儿女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改善的根本途径 ,也是保持农村稳定和山区经济繁荣的长远大计。  相似文献   

5.
根据我国山区经济发展战略与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对山区产业部门的经济要素进行合理地配置,使产业结构逐步趋于优化,是我国农村第二步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现阶段需要认真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拟对武陵山区农村产业结梅调整的基本思路与发展方向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6.
山区农村社会发展关系到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建设全局,完善山区农业投入机制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有力保障。目前,衢州市农业投入增长机制初步形成,农业投入项目逐年增加,农业资金使用逐步规范,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明显,但农业投入也存在投资主体为单一、结构不合理、资金整合困难、使用缺乏有效监督等诸多问题,亟需通过完善农业投入机制来加以解决。新时期,山区农村农业投入创新的主要路径是:扩大财政支农比重,创新政府投入引导机制;创新金融服务机制,改善山区农村投资环境;创新农业科技体系,健全山区农村人才投入机制;创新山区农业补贴政策,建立有效的农业支持机制。  相似文献   

7.
农村生态经济怎样发展,山区小康建设如何振兴,这无疑是新的时代所赋予的新任务。实践业已证明,在面广人多且条件落后的山区农村发展生态经济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条可行且有效之路。从农村整体协调与生态经济发展、贯彻以人为本与山区小康建设、落实科技兴农与推广机制创新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介绍了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与福建北部山区的南平市开展联合攻关的进展,以及示范推广的成效,提出了山区生态经济的发展战略与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8.
2009年,随着建国60周年的到来,历史揭开新的一页。新的一年,中国如何发展?中国大面积的农村如何发展?这些必将成为人们关注和思考的热点。而老区绝大部分在农村、山区。农村、山区的发展与老区的发展密切相关。抓好老区的发展,是切实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于是,在2009年,我们再一次将目光投向农村山区、老区,关注新形势下这片土地的改革、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9.
回顾农村改革十年的情况,我们不难发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凋动起来了,农村生产力空前提高,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山区农民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但是,山区农民仍不富裕,大量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挣回少量的“零用钱”,而放弃对家乡的建设。山区农民如何致富奔小康,国家非常重视,各级党政领导也在苦苦探索。山区农民的致富问题,理论界进行了多年的探索,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各级政府在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我们认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应分若干阶段。第一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任务是大力解放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0.
肖志雄 《源流》2012,(1):19
从近日在韶关召开的全省关工委山区创业青年培训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上获悉,全省山区市、县关工委从2002年12月开始连续9年,采取省市联办、市县联办的形式,牵头举办山区创业青年培训班866期,培训了7.2万名扎根农村创业的山区农村青年,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了一批致富奔康的带头人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领头人,为山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山区农村税务所税收征管模式新探成开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确立。在产品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传统的山区农村税收征管模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传统的山区税征办法,建立一个适应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的税收征管模式,是当前税收征管工作中的一个新课,...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是当前加快农村小康建设的重点之一。武陵山区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具有政策、区位和资源等优势,但在农村产业结构方面却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包括农村三次产业结构呈现低级结构状态,农村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以及农村各产业部门的生产结构和组织结构不合理等。如何来推进武陵山区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实现该地区农村小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武陵山区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及措施应立足于本区域,抓住产业结构整体调整与升级的机遇,充分考虑当地资源和环境条件,构建劳动技术密集型支柱农业产业体系。培植特色经济产业,壮大规模经济,加快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创新农村产业生产和组织结构,集中力量发展乡镇企业,提高农村工业化水平。同时还要坚持市场调节为主政府调控为辅的原则,不断推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3.
<正> 中国教育的发展,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山区。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突破狭隘的传统教育的办学模式,克服农村教育严重脱离农村实际和单纯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建立起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教育的发展道路,是农村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近年来,山西省方山县圪杈咀、长治县桥沟、柳林县前元庄等山区小学在这方面作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山区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所致,山区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比较缓慢。尽管农村改革以来,广大山区的面貌普遍都有较大的改变,各方面都有不小的进步,但是总的说来;山区农村迄今相当多一部分仍属贫困地区。所以,研究山区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山区经济开发,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对于实现我国九十年代的战略任务,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远目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农村生产力要进一步发展,一方面可着眼于规模经济,引导农民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组织各种经济联合体;另方面可从山区、后进地区责任制的不完善环节中挖潜力,调整农民在承包中田土山水搭配不合理部分,使家庭经营方式达到生产力诸因素在时间结合上和空间布局上的最优化,继续发展山区庭院经济。农村建立生产责任制时,农民的观念尚未得到更新,求温饱的小农经济思想占了支配地位,因而把平均主义和封建意识带进了责任制中,承包田土山水时,把每一项分为上、中、下三等,按照劳力和家庭人  相似文献   

16.
江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着,在六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座谈会上又强调:"现在,农民最盼望的是党和政府支持他们进一步搞活农村经营,引导他们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天地,尽快脱贫致富,达到小康水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山区农民有了经营自主权,可以按市场需求自主发展生产,同时也唤醒了山区农民的经商意识,摒弃了"热土难离"的陈旧观念,一批又一批的山区农民走出村寨、走出山区、走出田园,组织生产要素跨市跨县流动,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产生了严重的社会风险,对山区农村形成了一定冲击.地方政府如何化解风险是一个现实的课题.文章通过对新昌县城南乡创业就业的个案分析,提出了山区农村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促进农民就业创业的路径,即构建农民创业发展机制和农民就业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8.
请关注山区农村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农村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客观上决定了山区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最近,就山区农村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问题,笔者对50名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山区农村小学教师或多或少均存在着一定的心理负担,或焦虑、或抑郁、或彷徨、或困惑,甚或近乎麻木。  相似文献   

19.
如何解决西部山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难题,促进西部山区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是能否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发展两部山区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宁夏南部山区农村社会经济的变化和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是中国“西部大开发”宏大规划的一部分,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直接目的,但间接地促 进了经济相对落后的内陆从农业向工商业进行产业转换。通过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方式对宁夏南部山区农村富 余劳动向产业之间以及向地域之间的转移进行考察,发现宁夏南部山区农村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重大意 义:一是地域资源的利用趋于合理,就业务工机会增多,就业务工状况良好;二是农民收入的性质和结构发生较大 变化;三是对就业务工结构和收入结构产生较大影响,并且从地域资源利用情况来看,对农村社会的不同发展途径 和发展方向亦具有重大引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