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政府利益的非公共性倾向的特征主要在于:合理性、非主流性、隐匿性、膨胀性。政府利益非公共性倾向的回应及其矫正路径:满足政府的自身正当利益;抑制政府利益非公共性倾向中.不正当的部分。  相似文献   

2.
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及政府代理费用表明,政府利益是客观存在的.合理形态的政府利益结构体现了委托人利益与代理人利益的良性互动,在不侵害公共利益的前提下,保障了政府及其公务人员的合理自利,实现了委托人利益与代理人利益的双赢,是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因此,对政府利益结构合理形态的度量与界定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公共工程建设项目存在的"质量短缺"和"质量剩余"现象及危害,指出项目质量合理性的含义。阐述了公共工程项目非合理质量与地方政府行为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政府利益是人类社会当中存在的各种团体利益形式中的一种,是政府这个共同体的特殊利益。本文对政府利益的存在的客观性、政府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政府利益的内容、结构以及对政府利益的调控等基本理论问题加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我国政府利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利益群体的分化,在多元利益群体中,政府是一个特定的利益主体.政府利益问题直接影响到政府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的管理行为和管理方式.尽管我国政府与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由于现实生活中政府利益的错位,往往会导致政府在政策制定和政策实施过程中发生偏离,以致影响政策效率.必须规范和约束政府自身特殊的利益行为,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使之与公共利益更趋一致.  相似文献   

6.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政府利益是客观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府没有任何自身利益的论断应被理解为一个目标而非现实。政府利益是一柄“双刃剑”,其基本利益和角色利益是政府制定公共政策、增进公共利益的前提与基础,其失常利益则冲破了必要的约束和界限,扭曲变形为部门利益、地方利益与个人利益。因此,应该确保政府基本利益和角色利益的实现,遏制失常利益的竞逐,在此基础上处理好政府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民非制度化利益表达的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表达是政治过程的开始,是民众影响公共政策的有效渠道.当前我国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影响了农民的利益表达.在制度化层面行不通的前提下,农民诉求非制度化的利益表达事件层出.本文从利益表达的界定出发,阐释我国农民非制度化利益表达成因并探索解决的路径.希望通过这方面内容的探讨,对提高农民的有序政治参与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
政府利益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它可能促进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增强政府信用,也可能背离、侵犯公共利益,破坏政府信用.当政府利益内在性倾向缺乏有效约束和规范时,就会为权力腐败提供恶性膨胀的空间,导致对政府经济信用、政治信用以及社会信用的破坏,制约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因此,需要创新政府管理方式、监督机制以及政府官员的绩效评估体制,有效抑制政府利益内在性倾向,使政府保持良好信用.  相似文献   

9.
政府作为公共行政的主体,其存在的基本价值在于维护和发展社会公共利益.但公共利益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把握,这就给政府行为偏离正确的轨道提供了可能.同时,根据现代经济学理论,政府作为市场的主体之一,也是"经济人",有自身的利益追求.当政府利益与公共利益相悖时,政府就可能为谋求其自身利益而侵犯公共利益,背离政府行为的最初目标.因此,处理好政府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规范政府行为,明确政府行为的目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环境行政过程中面临种种利益冲突和裁量失衡,如何实现环境行政裁量的合理性这一问题因而倍受关注。由于环境行政裁量过程中将面对主体层次种类各异的利益冲突,环境行政裁量中的利益衡量在所难免。面对利益衡量过程中固有的理性阻碍和信息阻碍,以及来自对利益评价标准的质疑,裁量者需扩大信息基础,促进公众参与,建立开放性的利益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电子化公共服务的过渡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是电子政务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反映电子政务应用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认为,适合中国现实国情的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发展模式是以“前台人工方式-后台电子化方式”为特征的“过渡模式”。在过渡模式下,政府门户网站的发展应该集成化发展,开发不可替代性的服务,按照渐进方式实现政府公共服务向网络的转移。  相似文献   

12.
政府机构的膨胀与低效已成为社会的重负并扭曲了这个社会的结构与运行模式。我们力求理解机构改革为什么总在恶性循环中辗转反复 ,我们在文化中找到了答案 ,即文化影响政府机构改革。因此 ,应当针对阻碍政府机构良性运行与发展的文化因素 ,就“能做什么促使其改变”的问题全面地给出关于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行之有效的行政文化调整思路。  相似文献   

13.
自由贸易原则要求我们的社会是法治社会 ,非歧视原则要求树立法的权威 ,透明度原则是法治的重要保障。“自由贸易”、“透明度”、“非歧视”三原则要求我们的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必须秉承“有限政府”、“责任政府”、“透明政府”、“超然政府”等行政法治理念 ,加快行政法治建设 ,转变政府职能 ,同时充分利用WTO原则、规则体系中的优惠条款维护中华民族的正当权益。政府应当扮演引导员、信息员、服务员、警卫员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传统计划经济模式逐渐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所取代,社会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政府作为管理经济事务和社会事务的传统角色,也受到社会转型的冲击与挑战,全能型政府权力将向有效型政府权力过渡,政府权力在转型期的重新定位将是有限与有效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消除社会中不和谐的因素,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在我国当前时期具有迫切性和重要性。在此过程中,政府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新公共管理”模式,应以建立“服务型政府”作为政府管理改革的目标,要建立“有限型”政府,正确依法行使行政职能,以此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金鸡滩镇一农户建立的生态农业模式产生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总结提出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解决农业生产中长期存在的种养分离、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分离造成的农业效益低、农民收入低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对开源节流,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当地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政府行为文明的本质是政府的现代化,政府现代化的本质则是政府发展和行政发展。作为一种抽象的政府行为,行政权力扩张有良性扩张和恶性扩张之分,分别体现着行政权力扩张的必然性与人为性。提出行政权力良性扩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本质是政府发展和行政发展,其结果是政府行政能力的提升、行政能量的增强。无论是从良性扩张产生的原因还是实现的结果来看,行政权力良性扩张都体现着政府行为文明本质要求,是对政府行为文明内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行政监督主体责、权、利相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监督主体职责不分、地位不高、利益保障不完善是行政监督效能较低的主要原因。要改变这种现象 ,就必须坚持监督主体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建立行政监督主体职责分明的制度 ,保障行政监督主体权力独立 ,保护行政监督主体的利益。只有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调动监督主体力量 ,促进廉政勤政 ,提高行政监督效能。  相似文献   

19.
对政府干预经济发展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政府的干预有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在市场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政府干预的存在是可能而且是必要的。发展中国家应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双重作用,形成全面协调的双手机制,以促进市场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