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指称转喻在文学语篇中的诗学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指称转喻在文学作品中很常见,很早就被人们注意和运用,但目前指称转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指称转喻在句子中的指称功能和语篇中的衔接功能,很少关注到指称转喻在文学语篇中的诗学功能.指称转喻不仅是一种简单的语言现象或修辞手段,而且还是文本建构者思考事物、认识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是读者理解和阐释文学语篇的一种思维方式.除了具有指称功能外,指称转喻还具有重要的诗学功能.  相似文献   

2.
在转喻是人类基本认知方式的理论前提下,我们从语篇语义学的角度对汉语指称转喻进行考察的过程中发现:指称转喻通常以谐音词、缩略语和解构汉字等形式实现意义参照;在语篇中,指称转喻不仅构成转喻链,还以转喻簇的形式群聚;指称转喻通常在词汇和语篇两个层面参与意义表达:在概念层面,指称转喻作为参照点可供使用者通达其目标意义;在语篇层面,指称转喻与句法结构互动构造语篇,转喻簇发挥参照点的功能通达语篇意义,前者是纵向参照的过程,后者是横向参照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上古汉语中有着丰富的原创隐喻和原创转喻,并用“比、兴、犹、喻”等术语来指称它们。这些原创隐喻和原创转喻涉及人体、动物、植物、山水、数量、时空、特征等诸多方面,反映了上古汉语“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原创隐喻反映了上古汉语认知的拓展方式,原创转喻反映了上古汉语认知的深化方式。作为汉语获得新认知的方式,原创隐喻和原创转喻对汉语的隐喻和转喻产生了系统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构式压制型指称性转喻和概念映射型指称性转喻构成了一个转喻连续统一体。在这个连续统一体上,一端是构式压制造成的转喻义,一端是概念映射生成的转喻义。构式压制型指称性转喻和概念映射型指称性转喻在词义永久性、功能转移和语用效果方面有差异。对转喻连续统一体分析表明,视角、突显和心理扫描识解方式是构式压制型指称性转喻和概念映射型指称性转喻产生的认知动因。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外一些学者主要从概念邻近性角度对指称转喻进行认知研究.这种认知转喻观是从认知角度对传统空间邻近性转喻观研究的拓展.但在认知框架下的概念邻近性转喻观研究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认知域概念模糊、概念邻近性的理解含混、影响常规转喻和新奇转喻形成的因素未加以探讨等.从认知图式角度并结合一些非语言因素对指称转喻进行研究,可以为指称转喻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隐喻指称是一种特殊的指称照应方式。以汉语中的隐喻指称为例,对隐喻指称的分类、构式和语用功能进行了探讨。研究显示:作为喻体的指称形式既可用于回指,也可用于下指;根据喻体和本体的相似程度,隐喻指称又可分为常规隐喻指称和新鲜隐喻指称,前者的使用频率远高于后者。隐喻指称的主要构式有P+NP、NP+NP、S(s)+NP、NP+P和NP+S(s),其核心功能是表达生动精炼,也具有增补信息、评价和委婉功能。  相似文献   

7.
隐喻与转喻的认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学界关于隐喻与转喻的认知研究已经有所探讨,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隐喻与转喻具有共同特征,但隐喻与转喻认知概念中存在的问题,是二者间的区别和互动问题。此外,隐喻和转喻研究中的“概念整合理论”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新趋势,这一理论对隐喻理论的映射单向说进行了合理的修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8.
转喻作为一种比隐喻更为基本的认知方式,近年来,其研究越来越成熟.报刊英语有时新性、简洁、生动等特点,是鲜活的语言文本.本文以报刊英语为语料,对报刊语言中包含的转喻现象、转喻的语义表征和语用功能进行较全面的分析,深化转喻的研究领域,更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解读报刊信息.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承认隐喻作为一种基本认知方式的基础上指出,认知语言学对隐喻和转喻的研究存在"厚此薄彼"的嫌疑。在详尽论述转喻的定位和隐喻之间的互动关系等问题基础上,结合认知发展知识,对二者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宏观和微观层面的思考,探究隐喻和转喻的甄别以及转喻本体研究等问题,认为转喻和隐喻一样作为人类基本认知方式,甚至比隐喻更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认知语言学视野中,转喻由一种普通的修辞格提升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方式,由此引发了国内外众多学者对转喻的关注,转喻功能的探讨成为研究的热点。从宏观层面来看,文章认为转喻不仅具有较强的修辞功能和语言学功能,更具有强大的认知功能、语用功能和语篇功能。  相似文献   

11.
同隐喻一样,借代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然而,长期以来,借代研究仍然拘泥于修辞范畴,其功能得不到充分体现.本文从认知角度出发,在引入理想化认知模型(ICM)的基础上对借代的工作机制进行重新探讨和认识,同时对其在语篇连贯和衔接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也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格,更是人们的一种认知思维方式,它基于人们的身体体验,触发人们的联想认知,使人们能够通过相关联的它事物来对该事物进行概念化。转喻在某种程度上是构成语篇的主要成分,它渗透于语篇的各个层面。概念功能是所有语言的基本功能,该功能在语言中得到体现是与说话者看待事物的角度和认知世界的程度密切相关的。以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为基础,从及物性和语态两个方面研究转喻在语言结构和语篇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概念功能,可以丰富语篇转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语言学中的理想化认知模型(Idealized Cogn itiveModels,简称ICM),尤其是典型理想化认知模式可以构建我们对转喻(M etonymy)生成的理解。从这一角度剖析唐人李白诗中出现的四种典型的转喻现象,能说明转喻不仅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也是一种认知方式,是基于人类经验之上的一种基本概念机制,对人们的思维能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能说明诗歌中转喻的运用不仅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形象、更巧妙,而且它也是诗人认识和思考事物的一种方式,所表现出的诗歌意象并非是超出常人想象、只有诗人才能意会的一种主观感悟。  相似文献   

14.
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人类认知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本文基于转喻的认知本质,以《现代大学英语精读》为语言素材,利用概念转喻来分析和理解文章中的词汇、语篇和文化,旨在帮助学生准确、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含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5.
转喻机制具有普遍性,也存在于翻译过程中。在回顾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翻译转喻现象进行了基本的分类,并从范畴化和认知语法角度分别对存在于词汇和句子层面的翻译转喻现象进行了分析。翻译转喻涉及音、形、意三个方面,研究发现:1)其主要实现途径包括整体代部分、部分代整体以及部分代部分;2)翻译转喻依托范畴化结构,尤其是当两种文化存在通用图式的情况下,翻译转喻就是对原语范畴之外其他级别范畴或同一级别其他范畴成员的凸显及在译语中的映射;3)增译、减译、转换等技巧是翻译转喻思维的具体方法论,其使用会导致译语概念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调整。研究成果对认知语言学、翻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转喻是人类感知客观世界的思维方式之一,比隐喻更普遍。作为转喻思维重要特征之一的突显性,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转喻思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转喻思维突显性的产生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心理基础。论文从Fauconnier&Turner的概念合成理论出发,分析了转喻源域和目标域中突显部分的映射和整合,阐述了英汉转喻思维突显性产生的方式,论证了概念合成理论的强大解释力。  相似文献   

17.
采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1999—2018年CNKI数据库中转喻认知研究核心期刊文献进行科学知识图谱剖析,探讨国内转喻认知研究的总体趋势、核心作者群、研究热点、研究前沿等问题。研究发现:1)国内转喻认知研究总体上呈现波浪形上升趋势;2)研究热点包括转喻本体研究、转喻与隐喻的关系研究、转喻在不同语言层面(词汇、语法、语用、语篇等)的应用研究等;3)研究前沿涵盖转喻与构式语法、语用推理、(概念)隐喻、范畴化、意象图式、转喻的本质与认知机制、语法转喻等;4)研究方法多为思辨研究,缺乏实证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传统词汇语义研究将词义扩展的原因更多地归咎于历史因素和社会因素。历史因素和社会因素是词义变化的重要因素,但它们只是外部因素。词汇语义认知研究认为,词汇在很大程度上是有理据的,而不是任意性的,也不可能独立于人类的认知和体验之外。词义发展和变化的内因来源于人类的认知思维,概念转喻是词汇意义扩展的认知机制之一。概念转喻涉及的是“邻近”和“突显”原则,“邻近”常常引发词义的转移,“突显”则会引起词义的扩大或缩小。  相似文献   

19.
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格,也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更是一种认知的思维方式,是人们了解世界和丰富语言的一个手段。 转喻理论为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通过实证研究,转喻体现在语言的各个方面,是一种与语言教学密切相关的语言运用能力。把转喻应用于词汇教学、语篇教学、文化教学等三方面教学中,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