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世纪波斯文学中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世纪波斯文学名著《列王纪选》和《蕾莉与马杰农》为范例 ,从美学悲剧性的角度 ,分析了它们所表现的悲剧人物的美学特征及陷入悲剧的基本方式 ;论证了古代波斯的悲剧冲突和悲剧结局的美学特征 ;揭示出了古代波斯民族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2.
1983年我国史学界对世界中世纪史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年内出版中世纪史专著和与中世纪史有关的专著两部:陈小川、吕殿楼等编著《文艺复兴史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李春辉著《拉丁美洲史稿》(上、下册,商务印书馆),还出版了三部有重要意义的译著:波斯著名史学家拉施特主编的《史集》第一卷第一分册(余大钧、周建奇译,商务印书馆),德国威  相似文献   

3.
伊本·白图泰(Ibn Battutah,1304—1377)是摩洛哥丹吉尔人.全名穆罕默德·伊本·阿布杜拉·伊本·穆罕默德·伊本·伊布拉欣·赖瓦蒂·团哲,以伊本·白图泰之名著称于世.他是中世纪四大旅行家之一.他一生中曾三次外出旅行.1325年,当他22岁时为了进行朝觐,开始了第一次旅行.从摩洛哥出发.经阿尔及利亚、突尼斯、西的黎波里、埃及、巴基斯坦、黎巴嫩、叙利亚,到希贾兹,然后作初次朝觐.接着从麦加出发,抵伊拉克、波斯、小亚细亚;又回到麦加作第二次朝觐,此后留居麦加达两年之久.后又离开麦加赴也门,渡海至东非,返抵阿拉伯半岛南都至波斯湾,游历  相似文献   

4.
(一) 在本世纪初,列宁对世界形势作了如下的描述;“民主革命席卷整个亚洲——土耳其、波斯、中国,在英属印度,骚动也正在增长”;列宁特地指出:“值得注意的是,革命民主运动现在又遍及荷属印度,爪哇以及其他将近四千万人口的荷属殖民地。”列宁根据“几万万被压迫的,沉睡在中世纪停滞状态的人民觉醒起来”这一事实,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展开,标志着二十世  相似文献   

5.
纳瓦依是维吾尔等突厥语族诸民族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和思想家,他在文学上承前启后,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纳瓦依的世界观和创作思想源远流长,他受到中世纪东西方文化,即古代中国的中原文化、波斯—塔吉克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古代希腊文化的多元影响。诗人吸收了古代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从而深入、广泛而真实地再现了15世纪下半叶中亚地区"后期文艺复兴"。  相似文献   

6.
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写清末波斯文献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尤其文史领域的轰动 ,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学术风气的变化 ;第二部分分析了欧洲人对波斯文化研究的成就以及对中国新一代知识分子的间接影响 ;三、四两部分写波斯诗歌的巨大价值及对中国伊斯兰教、维吾尔文化形成的影响 ;最后一部分强调了必须加强对波斯文化的研究 ,以推动中国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西方中世纪宗教文化形态来源于希腊罗马的古典理性主义文化、基督教信仰主义文化和日耳曼蛮族文化。古典文化为中世纪文化提供了一份理性资源 ,运用理性去阐释或论证基督教教义构成了中世纪宗教文化的典型特征 ;基督教文化为中世纪文化规定了性质、方向和模式 ,使中世纪文化在本质上成为一种信仰文化 ;蛮族文化为中世纪习俗文化提供了重要成分 ,影响了中世纪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特质。回视中世纪信仰时代的文化形成 ,可以为当今科技时代的文化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8.
伊朗波斯湾战略是伊朗国家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伊朗的外交、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伊朗的波斯湾战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国际处境的变迁和国力的强弱变化而不尽相同,但具有顺势而为、因时而变的特点。两伊战争之后,伊朗开始基于以国家利益作为战略决策判断的首要依据。其波斯湾战略与时俱进的转变,促进了伊朗与波斯湾邻国关系的缓和与发展,也与域外国家在地缘政治博弈与妥协中实现共存。伊朗的波斯湾战略既具有历史延续性,也具有阶段创新性;既有实现的可行性,也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9.
现代公司制度有法人、合股、资本所有和资本经营相分离三大特征。这些元素在中世纪西欧就已得到初步培育。中世纪行会展现了团体认同意识、经济权力集中、合作与共享等公司“元素”;中世纪意大利商人有社会合伙、家族合伙和家族公司等现代公司的初级形态;中世纪英国出现的商人规约公司也具备了许多现代公司的特征,而且正是在规约公司的基础上开始了向合股公司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波斯(今伊朗)是古代亚洲西部的一个大国。关于她的疆界,《旧唐书·西域传》记载说:“波斯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北邻突厥之可萨部,西北距拂林,正西及南具临大海。”吐火罗,今阿富汗北部;康国,今萨马尔罕;可萨部,位今黑海里海之间一带;拂林,为大秦之别称,即东罗马;正西及南的大海为地中海、红海及波斯湾。波斯是有名的文明古国,两千多年前,中国就和波斯开始友好往来。特别是在公元四九一年至五二九年马资达克所领导的农民大起义之后,建立的萨珊王朝盛期,中波两国有了更加频繁的交往。因此,在唐王朝首都长安及其附近(今西安市及其附近)遗留下来不少和波  相似文献   

11.
希波战争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波斯帝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甚至是波斯帝国灭亡的直接原因。然而这种观点由于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而越来越无法使人信服。笔者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从希波战争对波斯的影响和波斯帝国衰落的原因两个方面上分析认为,希波战争并不是波斯帝国衰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图书是宋词传播的重要媒介,对宋词的即时传播特别是流传后世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别集、选本和词话是传播宋词的主要图书媒介。它们的传播方式不同,传播功能和传播效果也不同。别集传播宋词的数量最多,选本保存宋词精品及作者人数最多,词话则宣传宋词最力。  相似文献   

13.
农具诗产生于北宋,并且在当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北宋规模较大的农具诗创作主要有两次,其一是孙端、梅尧臣、王安石等人的组诗创作,其二是满执中与王令的组诗创作。北宋的农具诗中,吟咏水车的数量较多,诗中描摹水车形象、突显水车功用和引发对汉阴丈人的评价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代表了农具诗的基本特点。农具诗在北宋的产生和发展,跟"宋诗"的演化、中国咏物诗的发展以及"耕读传家"文化传统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北宋的农具诗不仅推动了"宋诗"的生活化,推动了后世农具诗的发展,即使对当代农具诗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王珂 《南都学坛》2002,22(3):59-65
2 0世纪 2 0年代是中国新诗最重要的建设时期 ,社会的相对稳定为新诗的文体建设提供了较好的环境 ,五四时期新诗的政治化革命向艺术化改良发展 ,使 2 0年代真正成为了中外诗歌大融合的时期。 2 0年代中期 ,特别是 1 92 6年是新诗文体建设最重要的年代 ,诗的建筑美和音乐美的确立标志着新诗文体由自发进入自觉。新诗在 2 0年代不但建设起诗的建筑美和音乐美两大诗形 ,还建立起小诗、长诗、新格律诗三大诗体 ,散文诗和自由体诗的建设也较有成就  相似文献   

15.
诗话诗经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清代诗学者,通常就虞山、神韵、格调、性灵、桐城、同光诸流派递衔而说其理论,很少注意到这些不同流派的论者几乎都对《诗经》有所探讨。研究《诗经》的学者,则只留心经学笺注考证之成果,集中讨论陈奂、姚际恒、胡承珙、方玉润一类经师之著作,而不知各诗话中存有着大量论《诗》之言论。本文考述《清诗话》、《续清诗话》所载资料中之论《诗经》文献,以补历来研究者之阙。观察清代诗话中数量惊人的《诗经》论述,我们发现它乃是宋明以文学角度解释《诗经》这个传统的强势发展。不但尊《诗》以为文学之本源、典范,亦以此破经生之迂执。强调《诗》须作诗读,应注意其比兴寄托,阐发诗语言的奥秘,亦由此深入处理了唐宋之分、诗文之辨、正与变、情与理、意与法等理论问题。许多观点足以与现代文学理论相印证,更是深入了解清代诗学不能不重新审视的一条线索。  相似文献   

16.
咏物诗是我国占代浩大的诗歌王同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历朝历代几乎都有咏物诗佳作。尽管咏物诗名称出现于唐代以后,但作为文学文体意义上的咏物诗则萌芽于先秦时期。《诗经》中虽然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咏物诗,但它在描摹物态、借物喻人、托物起兴等方面对后世咏物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可以说《诗经》在咏物诗的流变发展过程中的导源作用不可忽视,它开启了中国古代咏物诗发展的序幕。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结合波斯传统中的“酒”文化背景,梳理出波斯古典诗歌中的“酒”意象主要体现出五大层面的含蕴:爱情、美好事物、正义力量、及时行乐和排忧解愁,这反映了波斯文学的一种地域性,展现着波斯人独特的民族心理,彰显着有别于其他民族“酒”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处常子《续本事诗》是五代时期吴国出现的一部诗话体小说,为续补唐代孟启的《本事诗》而作。《续本事诗》全书已亡,但通过辑出的17条佚文,可以一窥该书的面貌。相对《本事诗》来说,《续本事诗》更加依赖于从较早书籍选取诗话材料。从《本事诗》到《续本事诗》,再到《续广本事诗》和《唐宋分门名贤诗话》、《诗话总龟》,唐五代的诗话体小说完成了向宋代诗话丛编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著名诗人臧克家是我国20世纪重要的新诗理论批评家之一.他的新诗形式美学观经历了20世纪30、40年代的滥觞期,50至70年代中期的发展期,粉碎"四人帮"以后的成熟期,先后提出了"不赞成要一定的形式"、"诗要三严"、"在民歌和古典诗歌的基础上发展新诗"、"诗要三顺"等新诗形式的主张.  相似文献   

20.
八景诗的意境美和审美价值开拓了旅游文化视野,为旅游文化创意带来契机。八景诗于旅游文化创意的启示:八景诗融于绘画,提升旅游艺术美;八景诗融于旅游行程,创造特色旅游。八景诗与旅游文化创意紧密相连,为旅游开发提供有益借鉴,促进八景诗的保存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