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方齐云教授新作《工业化进程中的农业》(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一书与张培刚教授“农业国工业化理论”一脉相承,是张先生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该书从工业化进程这一背景出发,抓住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大国工业化过程中农业应具有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农业应如何发展这一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理论分析、历史考察和比较研究,进而构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农业国工业化理论体系。 《工业化进程中的农业》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为什么需要工业化以及工业化为什么必须包括农业发展在内这两个重大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
《农业与工业化》一书,是张培刚40年代的一部名著,英文原本乃他1945年底在美国哈佛大学撰写成的博士论文,曾获该校1946-47年度最佳论文奖和"威尔士奖金".被列为《哈佛经济丛书》第85卷,于1949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1951年译成西班牙文,在墨西哥出版;1969年,英文本又在美国再版.1984年,中译本以《农业国工业化问题初  相似文献   

3.
最近,华中工学院出版社出版了著名经济学家张培刚先生所著《农业国工业化问题初探》(以下简称《初探》)一书的中文本。该书是作者于1945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院所写的博士论文,曾获该校1946~1947年度最佳论文奖和“威尔士奖金”,  相似文献   

4.
农业国工业化理论的回顾与再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就是研究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如何实现经济起飞和经济发展。四十年代中后期,张培刚教授在留美期间所著《农业与工业化》(此书中译本直到1984年才由华中工学院出版社出版)一书,是最早比较系统和比较全面研究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的专著。四十多年过去了,重读张先生的著作,并把他当时提出的农业国工业化理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现在的西方发展经济学一些成熟观点相互比较和印证,就会发现:经过不断演进的西方发展经济学,在许多方面是张先  相似文献   

5.
正当国人远渡重洋到西方学习发展经济学时,一位来华讲学的世界银行学者告诉我们:“发展经济学的创始者是你们中国人——张培刚。”现任华中理工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的张培刚教授早年在哈佛大学学习时以他的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为东方人第一次赢得了威尔士奖,并在1949年作为“哈佛经济丛书”之一出版。尽管这本书在国外享有盛誉,但我们是在1984年才看到中译本的(《农业与工业化》的上卷《农业国工亚化问题初探》,以下简称《初探》)。  相似文献   

6.
我们通过重温、梳理、归纳和提炼《农业与工业化》关于工业化进程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问题的有关论述,发现张培刚先生在农业国工业化理论的早期研究中,有许多前瞻性研究成果和结论,这些前瞻性研究,对理解和分析当前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工业化的任务不完成 ,现代化就难以实现。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过程中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努力将马列主义的工业化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系统论述了为什么要实现中国工业化和如何实现中国工业化的问题 ,形成了完整的工业化思想体系。毛泽东工业化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集中回答了中国如何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的历史性课题。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今天 ,我们重新回顾毛泽东关于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重要思想 ,对中国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完成工业化的艰巨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发达国家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国际经验看,任何国家在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中,或者说在加速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农村工业化的发展。本文着重论述了发达国家在推进农村工业化发展进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并总结了其取得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达国家推进农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9.
工业化道路类型的比较与我国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是指一个国家的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建立起了一个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由落后的农业国向先进的工业国转变,并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的过程.其主要标志是工业生产机械化和电器化;工业结构重工业化和高加工度化;农业基本工业化,农村人口城镇化;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小康化等.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正向“后工业社会”转变,而中国的工业化正在进行着,且遇到了许多问题,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分析其它国家的工业化道路,为我国工业化道路提供借鉴,以期为工业化的最终完成探索一条可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为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实现国家的工业化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把国家的工业化作为革命的最高目的和为之奋斗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在总结经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的工业化道路问题,其主要含义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思想.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艰辛探索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迄今是否已完成了工业化?如果没有.中国的工业化正处在什么阶段上?现阶段中国工业化的特性如何?如何加快中国工业化的步伐?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去探索.本文拟对这些问题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回答"中国迄今是否已完成工业化.的问题,不得不使我们对工业化的内涵和标志作一番考察.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问题,最有影响最有权威的解释恐怕是斯大林的论述.斯大林指出一个国家如果工业总产值达到或超过工农业总产值的70%,那么这个国家就意味着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现在我们的教科书仍然沿用这样的概念.我认为,斯大林关于工业化的概念是不准确的,因为它并没有概括出工业化的本质和内涵.那么,工业化的内涵应是什么呢?我认为,工业化的实质是使一个国家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统治地位.工业化过程也就是一个国家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过程,或者,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发展并成为占统治地位的过程.从更抽象更本质的意义上讲,工业化实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李世家同志文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第三部份,摘刊如下,以飨读者。——编者) 新民主主义社会,本来应是一个相当长的社会历史阶段,这是为其重大的艰巨而复杂的社会历史任务决定的。因为,且不说变农业国为工业国、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长期性,就是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具长期性。尤其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发展经济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研究农业国家或经济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实现经济起飞和经济发展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因此,发展经济学(尤其是以发展中大国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新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必将涉及发展中国家经济进步的各个方面。诸如,经济增长的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变、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完善,以及以提高生活水平、消除贫困、减少失业和实现收入分配均等化等目标为具体内容的社会福利的提高和改善等等方面。而农业工业化则是贯穿经济起飞的经济发展,影响全局,决定上述诸方面转变成败的关键。因此,农业国工业化问题就成了经济发展初期全部问题的核心,从而农业国工业化理论也就构成了发展经济学早期研究的全部内容,乃至今天也仍然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最基本的问  相似文献   

14.
李波  刘锐 《理论界》2008,5(5):16-17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为了使中国稳步地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苏联因素极大地影响着毛泽东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毛泽东为了探索中国自己的工业化道路,联系本国的实践,对苏联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在认识和实践上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思想.这一思想成了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产生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5.
广大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如何走向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大量实践证明,发展乡镇企业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辽宁省朝阳地区是欠发达地区,主要是农村落后。只有把这个农业比重大的地区建设成为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才能彻底改变朝阳的落后面貌,跨入比较先进地区的行列。而实现农村“三化”的根本出路则在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第一,只有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才能加快朝阳市农村工业化进程。工业化是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工业国的过程,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现代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为了改  相似文献   

16.
论工业化的理论依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国的工业化问题是发展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作为经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工业化的理论依据主要有规模收益递增、结构调整和资源再配置、需求规律和贸易条件理论。由于这些理论与政府经济发展政策有着十分复杂和紧密的关系,正确认识和掌握这些理论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业份额下降是各国工业化的共同趋势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表明,随着农业国的工业化,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总量迅速地增长,农业所占的份额却相对地下降。在西欧,1971年与1950年相比,法国的农业产值份额由15%下降到9%,下降60%;其它国家也一样,西德、英国、意大利、荷兰、丹麦、瑞士等国分别下降73%、52%、50%、64%和63%。农业产值份额都已降至10%以下。  相似文献   

18.
《重庆社会科学》2005,(4):126-127
中国西部工业化进程研究(专著)廖元和主编重庆出版社2000年出版《中国西部工业化进程研究》一书是国家社科基金“九五”项目成果,是《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研究》丛书中的一部力作。该项目于1996年立项,2000年9月由重庆出版社出版,2001年结题,2003年获重庆市人民政府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该书中的第五章曾以单独论文形式《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总体战略探讨》发表于《改革》2000年第4期,获重庆市2001年度五个一工程奖。这部专著的主要内容是系统地阐述、评价了国内外关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理论,全面地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特殊实践经验,概括…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事业 ,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生产力落后 ,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 ,不仅要实现资源配置方式由主要由计划来实现转向主要由市场来实现的经济体制的转变 ,而且另一方面也要实现由一个以二元经济为主的落后的农业国向一个先进的现代工业化国家的转变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变 ,“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江泽民 ,1 997)。转型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收入分配问题则是其中之一。虽说收入分配问题是一个从属于生产问题的社会生产关系的侧面问题 ,但在改革力度不断加大 ,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20.
张培刚发展经济学思想的第一次飞跃,其标志就是农业国工业化理论的提出;第二次思想的飞跃则是从扩大研究范围、改进研究方法入手全面改造西方发展经济学,创建我国新型发展经济学。农业国的工业化问题始终是发展经济学不变的主题,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则是新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中之重。张培刚关于中国问题研究的"六论",即"猴子变人论"、"历史幽灵论"、"多元经济中国——历史教科书论"、"人多好种田、人少好过年论"、"武汉小康论"和"牛肚子理论"等意蕴深远,对拓展新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视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