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罗艳华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0(3):213-219
人权问题是很长时间以来影响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中美人权之争之所以长时间存在并且在某些特定时期左右中美关系的发展,其根源主要在于:中美两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不同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同的人权观;中美两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以及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两个国家所强调的不同侧重点;中美文化传统的不同以及文化传统对人权观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中美不同的历史经历的深刻烙印。这些因素使得中美人权之争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不可避免的。此外,中美人权之争还具有三方面的特性,即长期性、复杂性和矛盾性。从中美人权之争的历史来看,两国的政策和做法完全不同。从目前来看,解决中美人权之争的关键在于美国方面。 相似文献
2.
郭代嫦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4,(1):41-44
二战以后,随着国际人权法的逐步确立,人权的国际保护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同时,人权国际保护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为了保证人权国际保护的实施,它不仅要求国际社会普遍合作,从国际层面上采取一定的措施实现对人权的国际保护,同时也要求缔约国从国内层面上通过履行条约义务保证人权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贺鉴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1):144-149
国际人权宪章是国际人权保护体系中最基本的人权文件,是现代国际人权法的核心.国际人权宪章既确认了基本人权,也确立了相关人权保护机构和制度.根据国际人权宪章设立的基本人权保护之执行机构主要是人权事务委员会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委员会.国际人权宪章确立的基本人权保护制度主要包括个人申诉制度、国家指控制度、国家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4.
人权的国际保护问题是二战以来国际法领域中引人注目的问题。由于人权本身的特殊性,在人权国际保护中存在着政治化倾向,一些国家利用人权实现自身的政治利益,以保护人权为名干涉别国的内政,导致人权的政治化。人权的政治化主要表现为“人权外交”和“新干涉主义”。文章指出人权政治化的原因主要在于国际力量对比的差异,而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应成为人权国际保护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5.
自TRIPS协定生效以来,其确定了以动态贸易保护模式为主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体系。然而,TRIPS协定对知识产权人权性质的忽视严重影响甚至冲击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人权,为此国际人权组织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努力和呼吁;但由于诸努力仍停留在知识产权私权保护的视野之下,故不足以真正建立公正、开放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秩序,惟有清楚地认识到知识产权是知识经济时代本共同体人权视野下的人权要求,才能构建出符合我国宪政实情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秩序。 相似文献
6.
论人权的国际法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建明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5)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人权问题开始从国内法领域进入国际法领域。1945年《联合国宪章》第一次将人权规定在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文件中;1948 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是国际社会第一次就人权问题发布的国际宣言。人权的国际保护是主权国家以公认的国际法原则或国际公约为行为规范承担国际义务的结果。国家之间签订的有关人权公约,是人权的国际保护的法律依据,国家相互承担这些条约的义务,是实现人权的国际保护的基本方式。人权国际保护活动应遵循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人权高于主权”和“人道主义干涉”等论调都是与《联合国宪章》的基本精神背道而驰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回顾了非洲人权法院出现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比较了非洲人权法院与欧洲人权法院、美洲人权法院之间的主要不同之处 ,并分析了可能制约非洲人权法院有效运作的八个主要因素。本文认为 ,如果非洲联盟能够克服这八个主要因素 ,非洲人权法院将成为非洲大陆保护和促进人权的有效监督机构 ,它将成为国际人权法中区域人权保护机制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8.
邓静雯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3):62-64
"人权"是当今世界人们最频繁使用的词语之一,也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妇女人权也是人权,理应同样受到重视,并也可以通过国际公约对妇女人权予以保护,但是这些公约所规定内容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并未能有效地保护妇女人权。因此,应完善国际人权公约中有关妇女人权的规定,从而消除对妇女的歧视,有利于保障国际人权中平等原则和尊重人格尊严原则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论跨国公司的国际人权责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易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7(3):403-407
跨国公司承担人权责任的依据包括国内法(东道国法律和母国法律)、国际法、非正式的规制(非政府组织的监督和跨国公司的自律)等。在人权保护领域,东道国对跨国公司的规制心有余而力不足,母国虽有能力却大多不愿积极地规制跨国公司在海外的行为。来自非政府组织的监督和跨国公司的自律尚不足以成为其承担人权责任的有效保障。强化跨国公司国际人权责任的措施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国际条约强化母国对跨国公司的规制责任,二是制定有约束力的直接适用的国际法规则以规制跨国公司侵犯人权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冯彬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Z1)
本文针对当今世界上存在不同的阶级和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存在着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在人权问题上存在着分歧。而种族主义、新老殖民主义、霸权主义是造成大规模严重侵犯人权的主要根源,目前存在的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贫富国家差距的日益扩大依然是危害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生存和发展权利的障碍之一,根据国际刑法和国际人权保护的类似和相重合之处,即国际刑法的一些重要法律文件同时又是国际对人权保护的法律依据,国际刑法所规定的某些国际罪行同时也是侵犯国际社会所保护的人权,从人权的直接国际保护和人权的间接国际保护两方面阐明国际刑法与国际人权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班文战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1):3-9,27
建立普遍的人权文化,促进人权的普遍尊重和实现,是联合国许多文件宣示的人权教育目标,也是所有国家和人民共同肩负的使命。普遍人权文化的建立有助于促进人权的普遍尊重和遵行,也具有重要的道义、法律和文化基础。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全体成员应当积极开展人权教育,并借助其他必要措施,促进普遍人权文化的建立。在这一领域,中国政府和民间力量应该也能够作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谢振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32-35
人权理论和人权保障运动的冲击,是劳动权得以兴起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劳动权入宪在一定意义上是对人权理论的落实。劳动权是现代法治国家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国际社会保护的一项基本人权。但是从劳动权形成来看,劳动权与人权所行使的轨迹在漫长的历史中是平行的甚至很少相遇,甚至在权利概念出现以后,劳动权也长期无人提起。劳动权具有人权属性应是资本主义早期的工人运动和国际劳工组织的推动下,国际立法和国内立法为劳动权的确立和保障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3.
朱广东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1,21(4):10-13
人权的司法保障是人权保障体系的核心,它是公民法律权利最终实现的关键.我国的司法原则、司法要求、具体的司法制度以及司法实践都从不同层面证实了我国人权司法保障的现实性、可靠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国人权的司法保障必将日臻科学、完美. 相似文献
14.
陈佑武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5):15-18,32
创新人权的人本理念是创新人权理论的关键所在,当代中国"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则为人权人本内涵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以人为本视野下的人权的人本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人是人权之本,具体的人与社会的人是人权的立足点,人的价值高于一切,从人的应有权利向法定权利发展,人人和谐共处,人人参与人权实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三代人权论"谈起,指出人权学说有一个发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人权"虽然是一个近代西方的概念,但是人权作为一种实存和理念无论在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即已存在.中西人权观具有共同的特点,即都是建立在人性论、"自然论"基础之上,都反对君权专制和暴政.不过,中西人权观也有明显的区别,即西方人权观是与民主政治相结合的,而中国的人权观是与"王道"相结合的;西方人权观的核心是"人",而中国人权观的核心是"民";西方人权观与法制相结合,中国的人权观与人治相结合.具有现代性的第三代人权观则强调"人类人1权",它既吸收了中西人权观的合理因素,又超越了传统的中西人权观. 相似文献
16.
从自然权利、法律权利或宗教权利来建构人权内容都缺少生活性内容和民众性主体,而习惯权利与人权在本质、内容与产生方式上存在着契合的可能性。二者契合的方式是习惯权利的人权推定。它包括立法程序中的立法直接推定与习惯法法源地位的间接推定,以及司法程序的司法解释推定与司法判例推定。习惯权利的人权推定应遵循合法性、正当性、合理性、价值性与程序性原则。 相似文献
17.
刘旭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2):26-30
创新现行司法保障人权机制是“人权入宪”提出的一项迫切要求。为了贯彻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司法审判应该推动宪法人权条款的司法化,加大公民基本权利全面保障力度.在刑事司法中改变人权保障现状。任何公民在整个司法过程均享有接近司法正义的权利、获得公正审判的权利以及正当程序权利。 相似文献
18.
同情弱者,维护弱者的权益,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从弱者人权思想的提出及孕育过程以及法律保护的历史演进来看,弱者的内涵很偏狭。尤其以弱势群体来称谓或定义弱者概念,表明以往弱者人权思想均存在一些欠缺,难于把弱者人权保护落实到对弱者个体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
尊重和保护人权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一项事业。我们国家自从 90年代以来 ,政府也大力加强了人权的法律保障工作。对人权法律保障的内容规定的更加广泛 ,制度也更加完备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 ,中国人权法律保障的内容与国际标准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围绕了人权法律保障的内容这一核心 ,从人身人格权利、政治权利与自由及经济文化和社会权利方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人权法律保障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20.
论公物在中国人权保障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肖泽晟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3,40(3)
公物是大陆法系国家行政法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其范围正在逐步变化与扩张之中。公有的公物与私有的公物都是保障公民人权的重要物质基础。离开了它,不仅公民的平等权难以实现,公民的其他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实现也将面临困难。这对于弱势人群来说尤其如此。我国目前在公物领域的立法采取的是分散立法模式,且有关公物的一般规则并没有在现有立法中得到体现,以致在设置、管理与利用公物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削弱了公物在人权保障方面的作用,因此尽快制定《公物管理基本法》就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