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居正嘉靖、万历时期的归乡,与其人生及政治生涯紧密相连.嘉靖归乡,处于人生低谷的翰林院编修张居正的改革思想酝酿成型,而在此期间,张居正改革群体若干重要成员亦与张居正建立或加强了私谊.万历归乡,处于人生鼎峰的首辅张居正改革思想的雏形正逐渐变为现实,亦为其人生及政治生涯的转折点,暗流涌动,潜藏着种种危机和矛盾,改革事业在艰难中推进.张居正的多次归乡,与张居正心理变化以及改革思想的形成和改革实践的推进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他是明代著名的地主阶级政治家、理论家,一生经历了明朝中、后期的嘉靖、隆庆、万历三个朝代。嘉靖二十六年他中进士,隆庆初年入阁当大学士,万历初年作为首辅秉政,直到去世。在当国十年间,他雷厉风行地革除弊政,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推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张居正的著述编为《张文忠公全集》,凡四十六卷。  相似文献   

3.
朱文鸿 《中华魂》2010,(3):46-46
近读《明史》,发现在明代中晚期,以名家书画作为结交权贵、谋取私利“敲门砖”的“雅贿”之风在官场大为盛行。嘉靖四十四年(1565),权相严嵩家被籍没,共抄出墨刻法贴358轴(册),古今名画手卷册页3201轴(卷、册),可谓“以雅趣之名行贪残之实”。中兴名臣张居正不算贪官,下属所送的金银财物往往被他婉拒,但对于书画这种雅好之物并不拒绝。终究成为他的白圭之玷。  相似文献   

4.
王世贞文学思想论析汪正章王世贞(526—1590),字元美。号风洲,江苏太仓人,出身于官僚家庭,祖父王倬乃南京兵部侍郎,父王亦一名将,官至右都御史。王世贞一生经历明代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因才大气盛、憎恶奸佞,以致遭到三朝内阁首辅产嵩、高拱和张居正的...  相似文献   

5.
论及张居正,人们提得较多的是其财政经济方面的建树。实际上,政治改革才是张居正大政事业的中心内容。本文拟就张居正对于官僚体制改革的几个主要方面略陈己见。1明中叶以后,皇帝大多荒淫骄奢,疏于政事。嘉靖皇帝潜心修炼,隆庆皇帝纵情酒色。致使“国事靡定,纪纲倒...  相似文献   

6.
朱明王朝到了嘉靖、隆庆时期,已呈江河日下之势,内忧外患,百孔千疮,廷议汹汹,百姓嗷嗷。而隆庆六年,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数年之间,纪纲振举,百司奏职,海内之治,庶几小康。”①虽然,张居正的成功是暂时的,个别地主阶级的改革家岂能挽救其整个阶级没落的命运?我们感兴趣的是: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  相似文献   

7.
明嘉靖末年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平息后,戚继光于隆庆元年奉诏北调,镇守蓟镇十六年.北调之初,他的境遇相当艰难,幸赖顶头上司谭纶、刘应节及内阁大学士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的支持与协调,他才得以施行各种军事改革.特别是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后,对他完全信任,放手使用,他得以充分发挥其军事才能,使蓟镇的防线得到空前的巩固.但张居正死后不久,他便被调离蓟镇,最后竞郁郁而终.戚继光境遇的这种变化,既反映了当时政坛的剧烈变动,也折射出人治社会的痼疾.  相似文献   

8.
张居正(公元一五二五年——一五八二年)与海瑞(公元一五一四年——一五八七年)都是同一时代的人。他们在中国历史上都有很大的政治影响,而且都被后人誉为一代“名相”、“清官”和政治改革家。但是,自张居正在万历元年任内阁首辅以来,却对早已在沿海一带推行“一条鞭法”的政治改革家海瑞不起用。这是什么原因?这个迷至今在史学界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本文试就这个课题加以论述,不妥之处,恳请大家指正。据《明史·张居正传》记:“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日讨求国家典故”。此时张居正仅是一个取得进士而每天温习探研国  相似文献   

9.
张居正,字叔大(1525——1582)湖北江陵人。隆庆元年(1567)入阁,万历元年(1573)出任明朝政府首辅(相当宰相)。他一生经历了明末的嘉靖、隆庆和万历三朝。当时正是封建社会各种矛盾激化,阶级斗争空前激烈的时期。张居正针对明末社会的弊政,推行法家路线,实行变革,在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加强封建中央集权制的统治,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前七子及其外围成员的行踪和文学思想嬗变考察,并结合弘治、正德年间的文坛形势,确定前七子领导的复古运动应该始于弘治十一年(1498),从弘治十一年至弘治十五(1502)年是复古运动的酝酿期,弘治十五年(1502)至正德六年(1511)是复古运动的发展期,正德六年(1511)至嘉靖九年(1530)是复古运动的高潮期,嘉靖九年(1530)后处于衰微期。“李、康”与“李、何”两种说法都对,只不过是就不同文体和时间段而言。前七子中只有李梦阳与李东阳有师生之谊。  相似文献   

11.
清末天主教和耶稣教在华斗争初探赵树好天主教和耶稣教是基督教的两大宗派。①早在明世宗嘉靖31年(1552年),天主教就已传入中国.耶稣教入华的时间较晚,直至清仁宗嘉庆12年(1870年),第一个耶稣教士马扎逊才来到中国.清朝末期,来华天主教和耶稣教之间...  相似文献   

12.
张居正     
张居正(1525~1582),明代杰出政治家,神宗朝宰相。字叔大,号太岳,谥号“文忠”。湖广江陵人,出生于荆州城东草市,少名白圭。5岁入学,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为秀才。13岁时,文章受湖广巡抚顾夸奖。16岁中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入京会试、殿试,中二甲进士,  相似文献   

13.
闲读明史,给我印象颇深的,是言官们前仆后继,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万历年间,这群人活跃于官场,充分发挥其不畏权贵、不怕牺牲的"优良品质",心忧"国是"。首辅大人够位高权重了吧,然而,言官们不惧。对于时任首辅申时行的攻诘,即显现出这一政治群体的团结协作与不折不挠。万历十二年(1584年)三月,御史丁此吕借着朝廷批判张居正的"东风",上书朝廷"翻旧账",攻击张居正之子张嗣修当年科举中第,是走后门的关系户云云。此事本已得到处理,张居正死后,其子已被发配到边远山区充军。之所以旧事重提,关键在于含沙射影。原来,当年录取张嗣修的主考官,正是今天的首辅申时行。后经申时行为自己辩解,万历支持了自己的老师申时行,命令将丁此吕降职调任外地。  相似文献   

14.
隆庆二年发生的辽王朱宪?被废一案历来颇具争议.以往研究多从辽王信道或其与张居正之关系来讨论,却忽略了与案件有着直接利益关系的辽藩自身的因素.通过分析辽藩宗人对此案的态度及辽王与辽藩关系的变化可知,嘉靖时期辽藩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和以广元王为首的辽藩宗人在废辽一案中的推波助澜,共同构成了辽王被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徐光启治学方法初探姜观吾一、徐光启的生平和处境徐光启,号玄扈,上海人,生于明嘉靖41年(1562年)。万历25年(1597年),他35岁时考取第一名举人,七年后(1604年)又中进士,崇祯2年(1629年),任礼部左侍郎、尚书、内阁大学士。崇祯6年(...  相似文献   

16.
明朝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葡萄牙人占领澳门,西方传教士们随之在这里建立了传教点并据此向中国推行天主教,从此揭开了基督教第三次进入中国的序幕。基督教第一次进入中国,为唐朝贞观九年(公元635年)聂斯托利教派(景教)的传入。第二次,为元朝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也里可温教(或称十字教)的传入。这两次传人范围都不太广,为时也不长。这一次,经过罗明坚(MichaeleRugseri1543-1607)、利玛窦(MattoRcci1552-1610)、汤若望(J0hannAdamSchallvonBell1592一1666)等人的不懈努力——他们学习中国语言,潜心研…  相似文献   

17.
隆庆二年发生的辽王朱宪?被废一案历来颇具争议.以往研究多从辽王信道或其与张居正之关系来讨论,却忽略了与案件有着直接利益关系的辽藩自身的因素.通过分析辽藩宗人对此案的态度及辽王与辽藩关系的变化可知,嘉靖时期辽藩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和以广元王为首的辽藩宗人在废辽一案中的推波助澜,共同构成了辽王被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近五年来,出现了“张居正研究热”,有关论著明显增加,主要涉及到张居正改革、张居正的人生悲剧、学术思想及比较研究等。近年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也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
“壬寅宫变”与嘉靖朝政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嘉靖二十一年十月发生的宫婢之变,险些将嘉靖皇帝扼死。它是嘉靖皇帝专横暴躁,横施淫威所造成的,对嘉靖朝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开启了嘉靖皇帝怠政的时期;第二,狂热地崇信道教,专一奉道事玄;第三,直接导致严嵩专权乱政的出现。“壬寅宫变”是嘉靖朝政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20.
在中华民族的星空中,有一个人物,以其强悍的意志、强力的手腕、满腹的才华、出色的政绩,熠熠发光。这个人,就是明朝的张居正(1525--15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