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唯物主义,是新唯物主义,它吸收了人类一切优秀思想成果而产生,尤其是旧唯物主义所起的基础性作用.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历史见证,其蕴含的新思维是历史交界.  相似文献   

2.
1845年春,马克思在布鲁塞尔写下了被恩格斯誉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该文中,马克思以人类现实生活为出发点,对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根本性作用作了透彻的阐述,确立了新唯物主义的科学实践观,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日臻成熟奠定了思想基础,同时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彻底决裂。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 ,第一次提出了“实践”这一哲学范畴。马克思以实践为出发点和依据 ,对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作总体的批判 ;同时 ,马克思在实践观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系列唯物史观的重要思想 ,为新唯物主义即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建构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概念是马克思制定的新唯物主义的基本哲学范畴.马克思在<提纲>中指出,新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以社会实践为基本前提和根本出发点,这就是马克思在哲学领域中实现的变革之所在.是在对费尔巴哈下半截的唯物主义批判继承后具体地发展了能动方面的新唯物主义.同时,在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唯物史观思想.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的创立经过了“博士论文”、《莱茵报》、《德法年鉴》、《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提纲》和《形态》等几个时期。马克思克服了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抽象能动性原则后 ,又克服了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受动原则的错误 ,以实践为核心建构起了自己哲学的理论体系 ,确立了科学的实践主导性原则。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将实践作为人与世界统一的桥梁 ;突出了哲学参与现实生活、改造世界的功能 ;从而实现了对以往一切哲学的最根本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以实践为基础的马克思新唯物主义,既是对旧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超越,又是对旧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超越.旧唯物主义自然观把人与自然看成是互不相关的两极,这种自然观与资本逻辑联姻,业已成为近代社会生态恶化的重要根源.新唯物主义把人与自然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两者不可分割.深入领会新唯物主义自然观,既有助于在理论上完整地把握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重要贡献,也有助于在实践上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哲学革命实质研究的焦点问题在于新唯物主义的"实践"与"历史"形式之争.要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实现哲学革命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历程和内在逻辑进路.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经历了具有内在联结和深层递进的从实践的唯物主义革命到历史的唯物主义的复杂性过程.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哲学革命的对象是一切旧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革命的对象直接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是立足自身新哲学的内在性革命.从实践的唯物主义到历史的唯物主义的深层逻辑递进的革命实现了哲学与经济学内在融合,新哲学成为"历史科学",打通了通往现实实践的出口,成为彻底改造世界的哲学.实践的唯物主义虽然已经蕴含着深刻的哲学革命,但它只是马克思实现哲学革命总过程的一个阶段、一个组成部分和基础性环节,因而不能把实践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等同视之,从实践的唯物主义到历史的唯物主义的新哲学自身的内在革命才标志着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真正完成.这一复杂的思想历程表明了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革命的长期性、复杂性、深刻性、彻底性和深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体现了马克思哲学的彻底批判精神.我们应该在更宽广的视野中理解马克思所实现的经济学科学转向的哲学革命.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中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捂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观实、感性,只是从客观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他在指出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趵局限性(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分离)的基础上,通过对社会历史现象特别是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在唯物主义基础上,揭示人的主体性,注意了从主体活动、从主体方面去理解事物,现实和感性,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结合起来。从而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逐步确立起唯物主义历史观。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批判了旧唯物论,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强调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标准,从而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科学地回答“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在何种意义上属于旧唯物主义”的问题 ,不仅对于恢复费尔巴哈哲学的本来面目具有一般哲学史研究的意义 ,而且对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推翻了一个传统的认识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因其是形而上学的而归属于旧唯物主义。指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并不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而是辩证的唯物主义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不在其“形而上学性”而在于其“直观性”。因而 ,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深刻本质 ,不是克服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性”而创立辩证的唯物主义 ,而是在于克服其直观性 ,创立从实践出发的实践唯物主义 ,从人们的历史存在出发的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1.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制定了科学的实践概念,提出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科学论断,精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大成果——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阐明了自己新世界观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使命。《提纲》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之前的旧唯物主义把自然和社会历史割裂开来,以抽象化的、纯粹的自然界为立脚点,无论如何也实现不了唯物主义向上的发展。而马克思改变了传统哲学(包括旧唯物主义)把自然和历史截然二分的前提本身,站在人类社会的立场上,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来研究整个世界,从而建构起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以此为基础,马克思把哲学的聚焦点从整个世界转向了现存世界,从宇宙本体转向人类世界,从而使哲学的主体也发生了彻底的转换。  相似文献   

13.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唯物主义,是由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向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转化的中介环节。费尔巴哈为马克思的思想解放和哲学转换提供了一个唯物主义人本学的立场和方法,即从自然的、感性的、经验事实为基础的“现实的人”出发。但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没有真正领会实践的真正含意。以至在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上马克思和费尔巴哈有着很大的差异,更重要的是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对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雏方式有着巨大的超越。  相似文献   

14.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有马克思本人及恩格斯后来修订过的两个不同版本,其文字表述尽管大都相同,但也存在着些微差异。学术界以前主要根据恩格斯的版本去解读《提纲》而对这种差异关注不够,加上人们对文本整体思想理解上的不透彻甚至断章取义,从而造成在《提纲》的理解上存在诸多问题。笔者认为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对旧唯物主义内涵及其域限理解上的偏误;二是把《提纲》第二条仅局限于认识论领域,而无视其生成论、存在论的维度;三是把“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间的递进关系误认为是转折关系。  相似文献   

15.
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点是离开社会实践 ,把自然界和人仅看作感性直观的对象 ,并在历史观上陷于唯心主义。 184 5年到 184 6年 ,马克思和恩格斯制定了科学的实践范畴 ,用实践性原则代替了直观性原则 ,用“感性的活动”代替了“感性的对象” ,用唯物史观代替了唯心史观 ,从而实现了对旧唯物主义的超越。这种超越的实质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取代了直观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6.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中,马克思提出了两种唯物主义的区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从主观方面去理解”的唯物主义。前一种唯物主义,马克思称之为旧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文本为依据,重新审视马克思、思格斯之间的关系,指出:在对新旧唯物主义区别点的理解上,马克思与恩格斯存在着重大的差异。与恩格斯不同,马克思不是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关系的视野中来区别新旧唯物主义,而是从对感性对象的理解方式、从对实践的地位、意义的理解的视野中来区别新旧唯物主义的。正确认识恩格斯与马克思对新旧唯物主义区别点上的不同视野,对于确立正确的解释学观念、恢复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乃至一般哲学史研究中的实事求是的精神,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唯物主义,是由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向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转化的中介环节。费尔巴哈给马克思的思想解放和哲学转换首先提供了一个唯物主义人本学的立场和方法,即从自然的、感性的、经验事实为基础的"现实的人"出发。但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没有真正领会实践的真正含意。以至在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上马克思和费尔巴哈有着很大的差异,更重要的是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对费尔巴哈的人本思维方式有着巨大的超越。  相似文献   

19.
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列宁论述的中心是一般唯物主义,而对这个问题的论述是从实践出发,以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统一为基础来进行的。从论述的视角看,这本书超越了旧唯物主义,达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维方式和水平;从论述的问题看,它和旧唯物主义相同,和马恩有区别。它是一部研究一般唯物主义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我国哲学界对此书评价的几种观点,都未区分此书的问题和视角,因而都未把握它的实质。  相似文献   

20.
针对认为马克思哲学的真正本名应是"新唯物主义"的观点,文章从哲学史发展证明"新唯物主义"的命名不能成立;马克思称之为"新唯物主义"之"新",只有与"旧唯物主义"对立的意义,而不是对自己哲学的命名。"马克思哲学"应是对马克思所创建哲学唯一的、内涵确定的命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