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始于 2 0世纪初的中国近代佛教复兴运动 ,并没有带来中国近代佛教的复兴。近代佛学研究的兴盛 ,佛教的近代化革新 ,只是给人以“佛教复兴”的外在表象 ,佛教僧伽这一主体 ,无论内外都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  相似文献   

2.
史革新 《河北学刊》2004,24(5):146-154
作为一位“有学问的革命家” ,章太炎不仅积极赞助民族民主革命 ,提倡国学 ,而且还有不凡的习佛经历。章太炎的佛学思想内容丰富 ,影响广泛。他不仅把佛学思想作为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 ,为“作民声”而“作佛声” ,而且还从学理上阐发佛教哲学的基本观点 ,评判中国佛教流派 ,考辨佛教历史 ,呼吁佛教改革 ,为佛教在近代中国的复兴而奔走呼号。章太炎的佛学思想始终与他的政治思想、文化学术思想的发展变化交织在一起 ,是近代中国宗教思想与社会思想互动离合关系的一个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佛教思想界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就是如何调整传统思想以应时代要求。太虚以“法界圆觉”思想为根本,对中国佛学持维护立场,并试图将之综合纳入适应新时代的佛学体系;印顺从“性空唯名”的角度出发对中国佛学持严厉的批判态度。二者对中国传统佛学态度的差异有各自的时代考量,他们探讨的佛教理论与实践问题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略论梁启超的"应用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的"应用佛学"是近代中国佛学思潮的前身,作为梁启超思想的一个部分,体现了他本人的思想特色.根据梁启超的思想变化,本文把他的佛学思想分为启蒙、佛理与经世思想冲突、以佛学为国教的尝试、作为学术与人生的佛教四个阶段.从佛学与经世、佛学与政治、佛学与学术、佛学与西学四个方面,分析了"应用佛学"几个基本的向度.最后把他的"应用佛学"放到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中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在与其它的佛学思想做比照之后,肯定了"应用佛学"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杨维中杨维中,1966年生,陕西千阳人,哲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如来藏经典与中国佛教”(04CZJ002)。如来藏思想是中国佛学的核心。然而,近代以来的日本和中国佛学研究,在引进西方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诠释方式之后,对中国所流行的如来藏重要经典产生了怀疑,并且由此形成了“如来藏思想批判”思潮。其实,无论是中国本土的反传统阵营,还是日本的“批判佛教”的干将,对于如来藏经典的“疑伪”以及对于“本觉思想”非佛教的判定,都是“言之有自”、“查无实据”的。近代以来针对如来藏经典的反思或“…  相似文献   

6.
近代学术界,佛学的伏流扬波而起,当时学界、僧界弥漫着佛教义理探究的热烈气氛,或穷究三藏,作哲学沉思;或进退佛说,为经世武器。哲学和应用,分两途并进,形成了近代佛学主流中的两条支脉。杨度,由一个以“帝师王佐”自居,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纵横捭阖的政治人物,一变而为谈禅说偈、学佛论佛的“虎头陀”、“虎禅师”,在流浪挂单和寓公清客的生活中,利用佛经平衡由于政治地位的落差所造成的不平衡心理,表现了与近代佛学主流完全不同的色调。鉴于多力面考察近代佛学的需要,对杨度学佛的心理变化和佛学特征进行探讨,还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太虚大师 ( 1889- 194 7年 )是中国近代佛教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他提倡并推行的把佛学和做人统一起来的“人生佛教”、建设人间净土的“人间佛教”的佛教革新运动 ,致使与“五·四”时期“新青年”人生观相应的“佛化新青年”人生观应运而生 ,也激励后继者努力使人生佛教思想付诸实现人间净土的践行中。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把中国佛教注重人生、积极入世的特征发挥得淋漓尽致 ,并以其注重践行、契机契理的风格倡导了融大乘精神与“国民性的道德精神”于一体的佛教人生观 ,其流风遗韵普被僧俗两界  相似文献   

8.
一、近代佛教学术传统的建立 佛学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是近代中国佛教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一时期的佛学研究,既承继"解行相应"的传统,又放眼日西、兼容并蓄,佛教义学空前繁荣,并在高僧、学者、居士三个层面得到开展.近代中国佛教不仅注重学术研究,且在方法上有了新的突破,在传统的考据学基础上,广泛运用文献学、史学、思想史、哲学等学科的方法,开展佛学研究.新的研究方法,造就了大批佛学研究成果.新的研究方法的运用,使近现代佛学研究在僧俗两界均取得了累累硕果,佛教一片复兴气象.  相似文献   

9.
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发展史上有深远影响的一个宗派,是佛教中国化的最早模式。早期中国佛学受印度宗教思想渗透很深,自天台宗问世后,在融合儒道两派思想和印度佛学基础上,自我革新,自我完善,形成具有明显中国特点的佛宗思想体系;标志着儒、佛、道三大哲学流派的融汇贯通,是中国思想界的一次重大变革。从此,佛学作为一种专门学问和佛教作为一种重要宗派的地位,在我国日益巩固和确立。天台宗堪称中华佛教第一宗。五世法统共创台宗天台宗形成和完善过程,是经过五代高僧共同努力的结果。天台宗佛学思想渊源于龙树,初创于慧文,理顺手慧…  相似文献   

10.
巨赞法师爱国爱教思想的形成始终以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条件。抗战时期,巨赞法师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革命与抗日救亡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法师在党的领导下投身到新中国的佛教建设事业中;晚年“历劫”后,法师在党的帮助下领导新时期中国佛教建设。同时,巨赞法师还通过主编佛教学术期刊、撰写佛学文章推进佛教“学术化”发展。在我国宗教界扎实推进新时代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中,巨赞法师爱国爱教思想具有重要的启示:加强佛教徒的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学者型僧才,创办学术性佛教期刊,创建具有佛教性质的文化产业,加强国际学术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