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克罗齐直觉主义美学的提出与摆脱包括文类规范、规则在内的概念主义泥淖关系紧密,艺术直觉品的特性、心灵活动四阶段说构成了对文类划分、文类等级、缺类现象、文类规则及“三一律”的否定式批判.文类概念经验层面的实践效用主要表现为:借助文类概念来采集、限制和管理实践中的直觉外射物;实践中的各类文学作品,可作为备忘刺激物服务于直觉品再造.克罗齐的直觉主义美学堪称康德美学的意大利修订版.克罗齐在西方文类理论史上显然是一位承前启后的枢纽式人物,他以一种不免极端的姿态化喧嚣为虚无,彻底终结了古典主义文类理论的最后气息,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西方文化批评的舞台上,英国学者特里·伊格尔顿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原则和政治批评立场,表现了明显的文化政治诗学特色,引起了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他的文化政治批评强化了审美话语的现实介入功能和美学批判的现代意义,并对当代美学批判精神的赓续和弘扬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从而影响了他的文学批评理论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美学界很少介绍科林伍德的美学思想。在一些附带谈到科林伍德的文章中,一种倾向是将其与克罗齐简单地等同起来,一种倾向是对他的表现说作出了肤浅的解说。这两种倾向都与科林伍德的本来面目相去甚远。本文拟对科林伍德的美学思想作一较全面的介绍和评论。 在西方美学史上,科林伍德的名字是与克罗齐联系在一起的,美学史家们将他们的学说称为克罗齐一科林伍德表现说。不过,科林伍德不仅仅是克罗齐的追随者,他也有着可贵的独创性。 罗宾·乔治·科林伍德(Robin George Collingwood,1889—1943),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美学家。他是新格尔主义者,在本体论上认为离开精神就没有实在,在历史学上认为全部历史都是思想史。他的一生是研究、教学和著述的一生。其主要美学著作有《艺术哲学大纲》(1925)和《艺  相似文献   

4.
朱光潜和艾青是中国现代诗美学的两位奠基者。意大利汉学院院长沙巴提尼教授认为朱光潜的美学“是移西方文化之花接中国文化传统之木”,这个见解是符合实际的。 朱光潜在他的《诗论》和其它论著中,宣称他的诗美学是融贯中西的意象——意境说,他采撷了西方的意大利克罗齐《美学原理》的“艺术即直觉”(“直觉”的“意象”)说和中国的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意境”(“境界”)说,把二者沟通起来,作为他的诗美学的基  相似文献   

5.
<正> 维柯(Vico 1668-1744)是启蒙运动时期意大利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法学家、历史学家、语言学家、美学家.克罗齐认为:维柯是"以一种新方法理解幻想,洞察诗和艺术的真正本性,并在这种意义上讲发现了美学科学的革命者".韦勒克在《近代文学批评史》中虽不同意克罗齐把维柯视为西方美学奠基人的看法,但他仍认为维柯在他的《新科学》  相似文献   

6.
康德的美学著作《判断力批判》,用判断力沟通了理性与感情,用情感填平了认识和意志之间的鸿沟,完成了他的思想体系的最后工程;黑格尔的《美学》,是他的绝对理念发展的一个不可忽缺的环节。同样,席勒的美学思想附属于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克罗齐的美学是他的理论大厦的第一层……与所有这些哲学家兼美学家们不一样,尼采最精深的美学思想,就存在于他的哲学本体中。在尼采的身上,“抒情的风格与批判的风格不仅同样得到  相似文献   

7.
西方文化在本质上是理性主义文化,即以“逻各斯”精神和“努斯”精神的对立为重要规定的文化,现代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思潮就是对这一文化及其矛盾的现代理论表征、反思和批判。现代人本主义批判传统理性主义的“逻各斯”精神,要求理性回归人的生活,以丰富的人性取代“冷酷的理性”;现代科学主义则批判传统理性的“努斯”精神,要求理性回归经验世界,以谦虚的理性取代“狂妄的理性”;马克思主义思潮从总体性的实践活动出发,对传统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8.
朱光潜很早就注意到西方现代绘画的美学原则和中国传统画论有相通之处,并从审美的“距离”阐述了这种形式化特征.对于中国传统的“诗画融合”观点,朱光潜改造西方移情说,提出具有中国特色“情趣与意象”契合的审美定义.对于元明清中国绘画偏向山水一途,朱光潜则认为从美学观看,艺术美在价值上高于自然美,因此没有理由只注重自然画而不注重人物画.对中国传统“意在笔先”的绘画原则,朱光潜在改造克罗齐的意言一致观基础上提出“意到笔随”的创作理论.凡此种种,朱光潜通过“批判的综合”中西方艺术理论,以中国文化熏陶下的“心灵”“化”西方理论,所以说朱光潜的艺术观本位是中国的立场.  相似文献   

9.
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西方文论的重要流派之一。与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法国结构主义的文本形式中心论不同,法兰克福学派强化了文学的意识形态批判功能,因而成为一种广义的社会文化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主要指向两个方面一是对苏联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批判性考察,二是对发达资本主义文化工业的批判,这两个方面都对中国当代美学和文艺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西方悲剧美学的现代发展与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社会科学》2017,(1):125-131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西方文化的转型期,在新的文化视野中,现代悲剧美学表现出对传统悲剧美学的颠覆与反叛。现代悲剧在以下方面呈现了对传统悲剧的发展与变异:悲剧人物由英雄人物转向日常普通人;悲剧冲突由从关注外在社会转向人类内心关照,由情节冲突转向精神冲突;悲剧旨归由道德教育和社会批判转向文化批判和人类的终极关怀;悲剧效果由审美教育走向反审美;悲剧精神由悲剧精神降格为悲剧感;悲剧实质由外在实体悲剧走向内在哲学悲剧,体现出现代悲剧现代主义色彩的嬗变。  相似文献   

11.
论审美否定     
传统美学行走一条以肯定逻辑为思维工具的精神道路,并巨获得居于主导地位的话语权力。近代西方表现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克罗齐对此予以强烈的思辨抗衡,寻找富有独创性“直觉理论”的精神话语,开始之于美之存在的否定性阐释的哲学努力并形成较完备的美学体系,以致影响到当代西方美学的重要人物之一阿多诺的一系列关于审美否定的思想内核。然而,令我们颇为惊异的是,中国先秦时期的庄子,他的诗性哲学所内蕴的美学思想恰恰是以否定逻辑为先导的。庄周凭借富有想象力的哲学思辨和美学智慧赋予审美怀疑论美学汲取庄子美学的天人合一、主客不…  相似文献   

12.
沃尔佩的《趣味批判》这本美学论著的重要性在于,作者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位著名理论家,它的这一著作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在“语言学转向”中的一种代表之作,从中可以窥见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在“语言学转向”中的某些认识和作为。  相似文献   

13.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范式转换及其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新世纪初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突出进展是研究视域的拓宽,目前存在的一个重要缺陷是缺乏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所代表的哲学范式转换的意义的认识。在西方哲学发展中思辨理论哲学范式长期占据主导地位。19世纪下半叶西方许多哲学流派开始向实践哲学或文化哲学范式回归,其中,卢卡奇所开创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转向”一方面具有深刻的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根源,另一方面体现了西方哲学理性和文化精神演进的重要趋势,通过把关于人的自由和创造性的文化价值的形而上的思考和关于人的生存境遇的现实的文化批判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实践哲学和文化哲学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14.
价值关怀体现的是一种对人的价值实践活动的理性批判与反思,关切到美学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它作为人类理想承载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它包括现实关怀与终极关怀两个向度,能使人们的实践活动在理性精神的关照下,既立足于现实,又面向未来,既关注个体,又着眼于人类整体。  相似文献   

15.
章辉 《江西社会科学》2005,4(4):209-216
实践美学的思想资源是德国古典美学,西方现当代美学是对西方传统美学的扬弃,借助当代西方美学的视阈就可以辨析实践美学的精神要旨和价值取向。从现象学美学看,实践美学忽视了存在,抹杀了接受主体性;从分析美学视角看,实践美学把审美活动认识论化,忽视了审美的体验性和超语言性。  相似文献   

16.
吴炫 《河北学刊》2005,25(3):166-173
综观近二十年来国内哲学界、美学界和文艺理论界的学术现状,在阐释西方理论与创造中国自己的理论之间, 我们还缺乏中介性的“批判”环节和对西方基本原理的“问题意识”,从而使得我们的理论研究只具有“传播性”,而不具有“生产性”。而理论所要求的“批判与创造的统一”,又是与时代发展所要求的“变化”、“选择”、“新的认同”有着重要的区别。至于如何面对“特定问题”将对西方现代美学的批判与对中国传统理论改造统一起来的“方法论”,关键在于解决延续中国文化的精神与具体改造中国传统文论范畴并行不悖、汲取西方理论材料和剥离西方理论的文化特性并行不悖这两个问题。这就需要研究者持一种“阐释-批判-创造”的一体化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审美人类学是在对中国美学的反思中诞生的,有着鲜明的“民间意识”、“语境意识”和“田野意识”。它主张借鉴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关注中国民族民间丰富独特的审美创造活动和艺术,以改造传统美学的西方中心主义、精英主义倾向,恢复和激活美学对民族审美传统和当代文化发展的思考,增强美学解决本土问题和现实问题的能力,并使美学的抽象思考建立在扎实的人类学的实证调查和丰富材料上,使美学研究既具有超越品格,又具有现实情怀和实践精神。  相似文献   

18.
考察中国新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状况,对全面了解并进而发展包括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内的中国美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注重与中国当代美学建设紧密结合,并从中国社会现实性出发,主要研究了艺术和美学的人道主义、艺术的文化研究、艺术的批判与拯救功能、后现代语境及现代性和文化全球化等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审美泛化"几乎遍及日常生活每一个方面的情况下,美学研究必须立足于明确"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从对这种活动的严格的学术定位入手,通过概括阐述进行这种学术定位的原因、方式和结果,根据"社会个体生成论"的基本立场、研究模式和方法论视角,强调必须从严格的学术批判反思精神出发,通过既把审美活动与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严格区别开来、又有机统一起来,真正确定审美活动在日常生活之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为今天仍然能够存在并健康发展的美学研究,奠定坚实可靠的理论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0.
乌托邦一词产生以来,不同政治倾向的人利用它的词义二重性,分别采取了赞赏和反对的态度,从而形成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乌托邦、反乌托邦、后乌托邦等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既批判了乌托邦的空想主义,又继承了它的理想主义。因此,新实践美学应该批判继承乌托邦的批判和创新精神。美学和文艺的本质就是意识形态的创造,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理想国》和《诗学》《政治学》都从美学和文艺方面开启了乌托邦的批判和创新精神,席勒的"审美王国"最为完善地以乌托邦精神描绘了审美教育的美好理想王国——人性完整的人类自由王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以革命和创新的实践观点创建了共产主义审美王国和艺术世界,为培养自由全面发展的人,建立自由人联合体而努力奋斗。新实践美学应该在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发扬乌托邦精神,批判旧世界,建设新世界,以融合真善美的审美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