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过二十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已经在推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了举世嘱目的成就。1995年,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降到2.0,达到更替水平,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降至17.43‰和10.95‰,人口数量增长已由过去的高生育率导致的人口过快增长。转变为由人口年龄结构导致的人口惯性增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使我国人口发展面临着新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外部环境。过去在高生育率条件下,以计划经济为模式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以降低妇女生育率、控制人口数量增长为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的人口年龄结构已成为典型的老年型人口 ,人口老龄化程度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未来老年人正向中、高龄发展 ,老龄化速度快。老龄化程度在城乡及地区间分布不平衡 ,老龄化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生育率下降是导致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因素。在 1970— 1990年实行计划生育的 2 0年里 ,生育率的迅速下降是人口年龄构成变化的主导因素。对未来人口年龄结构影响最大的是年龄构成的作用并使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生育率降得越低越好是一个观念误区 ,而应把优化人口结构和控制人口总量放在同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出生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相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人口普查数据,根据粗出生率与总和生育率的关系与特征,构建了人口年龄结构系数及其对粗出生率变动影响的贡献率指标,分析了建国以来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出生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949—1979年,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出生率的影响很小;1980—1993年,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出生率的影响迅速上升,年龄结构的贡献率增大;1994—2008年,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出生率的影响趋于下降,人口惯性势能在减弱;2009—2011年,受80—90年代出生高峰的影响,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出生率的影响再次凸显,年龄结构的贡献率迅速增大。从年龄别生育率逐年下降的特点,也可以证明近年推动我国人口增长的力量主要是由于年龄结构带来的惯性增长。  相似文献   

4.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政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转变,人口年龄结构类型也从年轻型转变为成年型。由于生育率和死亡率下降的曲折性和不同步性,使得我国人口年龄金字塔表现出兼有草垛型和波浪型的特征(图1)。由于不同年龄的人具有不同的社会经济作用,使我国复杂的年龄结构在某种意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到下个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我国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而世纪之交的社会经济重组、体制关系理顺时期(亦称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社会经济生活更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在社会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市场经济体制到来之际,计划生育工作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应采取何种对策抓好新时期的计生工作?这是计划生育工作者首先应该思考与解答的问题。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将为人口控制提供新的机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为了…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控制的对策与措施周洪芳,陈国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并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这一深刻的变革,不仅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而且也同样影响到人口控制工作。笔者试通过对市场经济与人口控制的...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下生育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经济活动为中心,以经济杠杆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为主要调节手段,按照价值规律进行生产和交换,通过市场使资源达到最佳的配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体系的形成和完善,人口控制工作会出现新的问题,其中有可喜的一面,也有可忧的一面。首先,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能够增强生育率下降的物质基础,可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普遍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人们的生育观  相似文献   

8.
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模式孙治国计划生育工作模式必须与社会经济和人口发展相适应,不能脱离现实,超越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口学界和计划生育部门,都在积极探求和思考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在原有人口控制模式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社区发展和社区层次人口控制问题的研究,引起了国内人口学界和各地计划生育部门的浓厚兴趣和广泛关注。这一方面是由于国际上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有了利用社区发展来降低生育率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背景下,行政型的人口控制机制需要逐渐转变到以经济、法律、行政等多方面结合的全面服务型人口控制新机制,从而适应社会的变革来有效的控制人口发展。同时,我国各地区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与不同地区的社区特征紧密联系。这一切都使人口与社区综合发展的研究与实践应运而生,由生育率的宏观和微观领域的研究转向中观领域——社区研究也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0.
人口年龄结构是指总人口中不同年龄人口的比例关系。由于不同年龄的人具有不同的“社会经济”意义,因此不同类型的人口年龄结构对人口再生产类型、速度、劳动年龄与非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很大不同的影响。本文以三次人口普查与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以及联合国1982年《世界人口展望》的预测结果为主要资料,分析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转变、特点及其对我国目前及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我国将会逐步形成一系列有利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逐步形成一个有利于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落实的社会舆论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的发展,将有力地促进人们传统生育观念的转变。这一是因为它可以使广大群众把兴奋点转移到发家致富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涉及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也直接影响着我国的人口发展和人口控制工作。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可以加速经济发展,加快经济建设的现代化步伐,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同时也有利于转变人们的生育观,对计划生育工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涉及到整个社会的经济体制,将影响社会  相似文献   

13.
由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4名研究人员组成的中国高等学校人口学考察组,于1983年10月21日至12月2日,赴日本和新加坡进行考察访问。 这次考察的主题是,两国在控制人口增长、降低生育率方面取得的经验,出现的问题和采取的对策。围绕这一主题,着重了解了实现生育率转变的各种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年龄结构转变与人口老  相似文献   

14.
自 1 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 ,全国的社会经济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伴随着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不仅仅是经济的高速增长 ,而且还带来各种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劳动力市场上的优胜劣汰 ,农民向城镇的大规模迁流 ,急剧的城镇化浪潮 ,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嬗变。与此同时 ,计划生育工作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总体来讲已经走完了发达国家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人口转变。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 ,在已基本实现低生育率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的…  相似文献   

15.
生育率是人口学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它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人口年龄结构,从而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影响生育率的既有生理的自然因素,又有社会和经济的因素,如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城市化等等,本文仅论述教育对生育率的影响。国外许多历史人口学家认为,文化教育影响生育率,即使不是直接的因素,至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关于欧洲国家生育率下降过程中,Ansleg Coal写道:“在欧洲的各民族,  相似文献   

16.
我国快速经历的人口转变所引起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一直为人们所观注。其中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趋势最为引人注目,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为研究中国人口的变化提供了最新信息,在此基础上学术界和有关部门进一步展开了对我国人口老化的研究。本文作为其中之一,旨在考察我国生育率转变与人口老化的趋势,包括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对这一趋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和整个社会生活都会产生深刻影响,计划生育工作也不例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要求迅速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口调控机制,对计划生育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部农村人口控制与社会养老保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部地区是中国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农村人口生育率居高不下,人口控制举步维艰,形成了人口多─经济落后─生育率高─人口多的怪圈。本文以川、黔、桂、陕为代表,通过对四省区人口控制和老年供养现状的研究,认为人口控制应从社会养老保障入手,实行由国家、集体个人共同承担的养老体制,从而改变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降低生育率,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生育指标与人口年龄构成有关。作生育指标的动态分析或者比较不同地方的生育指标时要考虑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 一、人口年龄结构对出生率的影响 出生率说明人口出生水平,结合死亡率可分析人口自然变动情况,但用出生率说明生育水平时要考虑年龄结构的影响。出生率=育龄妇女(普通)生育率×育龄妇女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出生率受普通生育率和育龄妇女比例两个因素的影响。因此用出生率分析生育水平时要考虑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以上海市卢湾区资料为例,育龄妇女占总人口的比例1960年最低(21.37%),1980年高达29.76%。用1951年人口构成算得的1960年校正出生率为28.63‰,比1960年实际出生率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中国低生育率问题进行分析和再认识。研究发现长表数据和短表数据对总和生育率的估计结果基本一致,全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292,处于较低水平;采用去进度效应的总和递进生育率指标对递进生育的孩次结构进行分解,一孩递进生育率明显下降;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年龄提高到28.98岁,峰值生育年龄推迟到28岁,一孩、二孩平均生育间隔时间由4年缩短到3.11年。年龄别育龄妇女有配偶比例迅速下降,育龄妇女年龄结构迅速老化,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育龄妇女未婚比例快速上升,育龄人群受教育程度不同对子女的受教育预期明显不同,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育龄妇女比例迅速提高,进一步强化生育率的下降和生育水平的受教育“梯度”差别,从而导致低生育率的人口学和社会学机制的形成且保持稳定。为应对我国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低生育率或超低生育率陷阱这一突出问题,需要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科学分析超低生育率的社会危害性,全面把握传统生育文化精髓,营造适宜生育的良好社会环境;二是结合各地具体实际,着力解决生育相关重点难点问题,探索解决人口问题的新方法和新路径;三是全面、系统和前瞻性研判中国人口发展新趋势,积极应对低生育率问题,促进全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