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论商品的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有用性 ,这是传统政治经济学早已阐明和深入论证过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随着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化和社会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商品的另一种价值属性———文化价值 ,又从商品的使用价值中分离出来 ,逐步发展成为同作为一般人类劳动凝结的价值和作为商品效用性的使用价值一样的价值。一  商品的文化价值主要是指商品的花色品种、样式风格、包装装饰以及商标等外在形式所承载和传递的反映人们精神文化观念和心理等信息的…  相似文献   

2.
陈越、林菲同志在《论技术贸易》一文中提出:技术知识是一种无形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这种特殊商品使用价值,“可以创造价值”,且可以创造出高于技术知识自身价值的价值。而(见《社会科学研究》1985年第1期。以下简称陈文)魏杰同志对后一种观点提出了不同意见,并运用劳动价值理论,分析说明只有劳动创造价值,技术知识不能创造价值。(见魏杰《技术知识也是价值的源泉吗?》一文,《社会科学研究》1985年第4期。以下简称魏文。)我同意这一看法。但是,魏文有一点同陈文的观点是一致的,即承认技术知识是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他说:不赞同技术知识创造价值,“不是认为研究技术知识的价值及使用价值这个问题不重要。恰恰相反,搞清楚技术知识的价值问题,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估计技术知识的价值,以便使技术知识作为商品能顺利地经过技术市场,尽快地进入生产领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我认为这一观点是不能成立的。技术知识本身不是商品,也无法成为商品。  相似文献   

3.
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研究重点是商品价值。在社会主义社会 ,虽然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已发生新变化 ,但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研究重点还是应从研究商品价值转化为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社会主义社会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社会属性 :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是靠商品的使用价值而非价值去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社会主义国家的商品要赢得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 ,也是靠商品的使用价值而非价值 ;国与国之间经济实力的较量 ,更是取决于商品的使用价值而非价值  相似文献   

4.
陈征 《东南学术》2004,(5):68-72
本文对技术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以及创造其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特殊性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5.
一、什么是商品 什么是商品?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一直认为,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没有经过人类劳动的物品,即使对人类有用,也不能成为商品;是人类劳动产品,但如果不是用于交换的,也不能为商品。2、凡是商品,都具有二重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的东西,不能成为商品;有价值而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不能成为商品。  相似文献   

6.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发生了一场深刻的变化,正在从以生产型为主的社会转变成一个以消费型为主的社会,消费文化开始在美国蓬勃兴起.消费文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包括人们在消费行为中体现的消费价值取向、消费道德、消费习惯、消费时尚及消费审美等.美国消费文化的重要特征就是企图赋予商品以意义,商品成了一个意义不定的指谓,对于不同的消费者意味着不同的所指.消费行为被强化成一种符号:消费不再是目的,它背离了需要和商品的使用价值,成了满足欲求的一种手段,其结果是消费品的符号价值超越使用价值,成为身份、成功、社会地位的象征以及消费者自我价值的确证.这时的消费行为"已经变成文化行为,成为具有意识形态功能的社会主流文化,并使物的符号价值变成消费社会的伦理标准和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7.
商品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叫商品。马克思说:“能同别的产品交换的产品就是商品。”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重属性。一种劳动产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或者有使用价值而不进行交换就不是商品。一般未经人类加工的东西(如空气、原始森林等)和用于满足自己需要而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虽然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商品。 商品是在社会分工和私有制出现以后才产生的,在不同的社会体现着不同的生产关系。在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是商品?大家的意见还很不一致.要弄清什么是商品,首先应该看什么是商品的质.各种事物都有不同的质的规定性.什么是商品,什么不是商品,就看这个事物是否具有商品的质,抓住商品的质就能把它和其它的事物区别开来.我认为商品的质就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不具有这两种属性的事物,就不能叫做商品.如产品(指直接分配的劳动产品)它只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由于质的不同,才有可能把商品与产品区别开来.但有的同志认为,商品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要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的有计划的商品市场,逐步完善市场体系。”为此,妥善处理好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但近年来国内出版的一些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和辞典都只提使用价值的自然属性,而否认其社会属性。这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实践上也是有害的。商品的使用价值有两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使用价值的自然属性即由物的物理、化学等性能决定的天然属性。正如马克思所说:“每一种这样的物都是多种属性的总和,因此可以在不同的方面有用”。使用价值的社会属性,即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物的属性。本文侧重谈使用价值的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10.
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有的同志认为:"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中马克思着重考察了商品的价值,而把商品的使用价值,作为物品的有用性抽象掉了.然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并没有在马克思的视野中消失,随着《资本论》的逻辑进程,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提出了社会使用价值这一经济范畴,而这一范畴长期以来被经济学界忽视了."并提出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的含义有三点:"一是社会的使用价值和单个商品的使用价值一样,指的也是物的有用性,即能否满足社会需要."二是社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消费主义文化的符号学解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肖显静 《人文杂志》2004,(1):170-175
消费社会是通过生产消费主义文化来生产消费的。消费主义文化的核心是商品符号意义的生产。它使得商品具有符号象征性 :不仅是一种能指 ,也是一种所指 ;不仅具有使用价值、交换价值 ,也具有符号价值、象征价值。如此 ,人们对商品的消费就具有了符号象征性 :一是消费符号 ;二是符号的消费。而所有这一切必然导致消费的异化 ,引发资源和环境危机 ,需要我们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2.
王学文同志最近以《关于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几个问题》为题,对武汉经济学界作了两次学术讲演。摘要如下:一、关于商品和商品生产王学文同志首先对经济学界有人提出的几种商品定义,提出了商榷意见。这几种商品定义是:(一)商品是不同所有者之间进行交换的产品。(二)凡是按等价交换原则进行交换的产品都是商品。(三)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四)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是通过等价原则在不同生产者之间进行  相似文献   

13.
(一)对于文化艺术产品(包括文化艺术创作与文化艺术研究),在过去较长的时期里,我们多只研究它的意识形态属性(或社会政治性),审美属性(或学术性),很少甚至没有去揭示它的商品属性,这是很不全面的.文化艺术生产也要耗费人类劳动因而具有价值,产品也要满足人们的需要因而具有使用价值,一般也要通过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才能供人消费因而具有交换价值.文化艺术产品也和物质产品一样,是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统一,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其使用价值也一般是在流通过程中按照商品交换的方式,在满足了他人的社会需要之后实现的.所以,文艺产品在流通和交换过程中也具有商品属性与商品形式,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商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在实践中,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条件下,过去长期被人为掩盖着的文艺产品的商品属性已经骤然大显,不正视之必受惩罚.因而,文艺产品不能无视市场的存在,它们之中的某些产品也应该进入市场,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受到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的制约.比如,也要讲求经济效益以维持文艺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也要通过市场调节和公平竞争,引导文艺生产适应与满足社会需要;也要善于运用多种经济手段来经营、管理文艺,改变产品流通渠道的单一、狭窄等状况……总之,要实行改革以解放文艺生产  相似文献   

14.
<正> 社会主义商品和资本主义商品是有区别的,价值是资本主义商品内部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使用价值则是社会主义商品内部矛盾的主要方面。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运动的辩证统一体商品是一个矛盾体,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互相对立、互为条件的对立统一体。马克思辩证地研究了商品内部矛盾的运动和发展,这种研究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一致性。在简单的价值形态中,原始公社末期商品还不发达,商品内部矛盾并不尖锐,对不同的商品生产者而言,  相似文献   

15.
一切商品都具有两个因素: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国内外经济理论界对商品的价值已作了大量研究,但对使用价值的研究却很不够。使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弄清马克思经济理论中的使用价值范畴对于深入研究使用价值,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就马克思经济理论中的使用价值范畴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基本矛盾的特殊性马克思曾经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作过这样的分析——商品所内含的劳动二重性决定了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二重性,价值与使用价值矛盾的进一步演变,必然表现为商品与货币外部对立的形式.在商品经济的上述矛盾中,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是其它矛盾产生和存在的基础.在私有制条件下,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这对矛盾就表现为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了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在私有制条件下,由于商品生产是私人生产,商品是  相似文献   

17.
农业科技成果生命周期经济变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科技成果生命周期是指农业科技成果从研制完成投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退出农业市场所经历的时间。以荷兰经济学家冯.丹音为代表的人士认为,任何一种技术都经历技术介绍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农业技术的表现形式——农业科技成果的生命周期也由这四个阶段构成。农业科技成果不同于工业产品,它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是一种可以交换的知识性产品,它具有一般物质商品的共性,但也具有独自的特征,例如内容的生物性,生成的一次性,价值的模糊性,使用价值的特殊性,流通的风险性及其很强的地域性和季节性,这些都影响并决定了农业科技…  相似文献   

18.
苏星同志在《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交换的生产资料也是商品》一文中,对商品交换与商品所有权的转移之间的关系,作了如下的阐述:商品交换“并不会发生所有权的转移。在交换过程中,双方按照价值用对自己没有使用价值的商品,换回对自己有使用价值的商品。作为使用价值,他们是放弃了一种使用价值,取得了另一种使用价值,……作为价值,他们谁都没有失去什么(当然是在等价交换的情况下),相反地,他们是牢牢地保持着所有权。果真失去商品的所有权,那就不是交换,而是赠送或者被抢劫了。”这就是说,商品交换与商品所有权的转移没有任何关系,不论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  相似文献   

19.
银行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体制必须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必须实行计划经济,但是,我国现实的社会主义经济乃是存在着商品、货币的计划经济。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重性,因此,反映在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中必须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形态之间的平衡。商品生产要求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如果使用价值和价值脱节,那么,就不可能组织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国民经济就不可能协调地发展;如果生产不讲究价值,只重视使用价值,就不可能节约社会劳动,不可能提高经济效益,最后,生产使用价值的目的也是达不到的。过去,我们在这方面是有深刻教训的。  相似文献   

20.
搞活大中型企业,转化企业经营机制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劳动力要素的配置问题。本文试图从经济理论角度对劳动力要素配置问题略作探讨。笔者的基本判断是: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情况下劳动力要素必须通过市场配置。1、商品经济与市场机制的内在联系要求劳动力要素必须通过市场配置。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说明只有在自然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