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二十世纪屈原人格研究述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06年王国维第一次将西方心理学“人格”概念导入屈原研究,开心理学意义上屈原人格研究的先河。一批现代学者踵武王氏,使屈原人格研究摆脱了古典屈学伦理价值取向的一元局面。建国以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当代学者纷纷用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更深入细致的微观研究和宏观审视,并在90年代以后向纵深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以心理学意义上屈原人格研究成果为对象,对二十世纪大陆屈原人格研究进行梳理,进而作扼要的审视与检讨,有助于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身体美学是目前国际美学界关注的一个前沿问题,介绍到中国后,中国美学研究界结合外来理论资源和自身特殊的学术背景对此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成为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的一个新兴领域。近四年来,中国美学界的相关研究者们围绕着有关身体美学的西方理论资源和学术观点的译介、身体美学兴起的原因、身体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中西方身体美学史的建构及身体美学研究和当代审美文化研究的互动等五个方面开展研究,努力推进着身体美学在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对百年来郑和下西洋研究的状况作了学术综述 ,包括国内研究起始年代、研究阶段、研究成果数量的初步估计、内容、特点等。同时 ,对新世纪郑和研究的新特点作了介绍。重点评述了孟席斯新著出版后国内外的反响 ,并结合西方经济学史的最新成果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在继承和反拨清代批评的艰难行进中,20世纪明代散文研究获得了独立的学术地位,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但存在的问题和失误亦不容忽视.20世纪明代散文研究可分为发轫期、兴盛期、萧条期、繁荣期四个不同的发展时期,每个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研究特征.其中关于明代散文流派的研究几乎贯穿明代散文研究的百年历程.对七子派的研究大抵围绕复古的兴起和动因、复古的价值和局限等方面展开;对唐宋派的研究则较系统地揭示了唐宋派的思想渊源、散文理论、审美意趣和艺术特色;对公安派的研究大抵围绕公安派的兴衰历史、小品艺术、性灵说等重心展开;对竟陵派的研究一直在抨击与肯定的矛盾中进行;相比之下,对台阁派、茶陵派的研究则显得冷寂. 相似文献
5.
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和持续繁荣,政府重视与扶植文教事业的政策,以及贩运商业的发达与物质层面商品市场的成熟,是汉代图书市场得以存在与发展的三大因素。当时的图书市场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图书市场虽由"图"与"书"两大门类组成,但并不均衡,而以后者占据主导地位;符合图书市场交易规则的直接贸易形式虽已出现,但间接交易活动仍很普遍;图书市场受政府干预较多,且市场辐射力相对弱小,仅局限于经济发达、文化昌明的地域。尽管如此,汉代图书市场依然作用重大,在促进学术繁荣、文教事业兴盛的同时,带动了与之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了书写材料的改进,对社会习尚也产生了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由于礼书及其他先秦文献记载零星、散乱,使两周时期宗法制度下的贵族马车驾马数问题成为千年讼案。自汉至清,经学家各自依据不同的文献而提出两种不同的驾马制度:一是《王度记》中的"天子驾六,诸侯与卿驾四,大夫驾三,士驾二,庶人驾一";二是古《毛诗》中"天子至大夫同驾四,士驾二"。研究者围绕两周贵族的驾马问题、特别是"天子驾数",从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中为自己的立论寻找依据。两千年来,先儒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和气力,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近代以来史学家考古家虽然在研究方法上有所进步,但是仍然没有走出经学研究的巢臼。综观二千年来的研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对有关文献记载把握和认识的差异,以至于影响到对考古发现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近十年乡村社会史研究成果作了介绍,包括综述类和专题类成果两大类。在梳理近十年乡村社会史领域出现的一系列丰硕成果的同时,指出新史料的挖掘与利用,研究视野的下放以及多种研究方法的应用,是乡村社会史研究中取得的突出成绩。文章同时指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重视个案的研究,注重当代乡村社会史的研究,更多地运用横向比较的研究方法以及更多地运用口述资料,使研究更加生动,更接近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汉乐府研究突破了古典诗学的研究范式,研究材料得到了拓展,开始利用出土文物;引进了西方文艺观念和现代文艺理论,运用神话学、民俗学和叙事学理论来研究汉乐府;突破了诗学范畴的评价体系,还原了汉乐府作为歌诗文本和表演文学底本的特质;从效果史和影响史的角度对汉乐府进行比较研究;解决了研究史上的一些难题,其中尤以对汉乐府曲调的考证和《巾舞公莫舞辞》的破译为胜。 相似文献
9.
周志燕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3,(6):9-13
藏文的创制方便了藏族文化的记录和传承,推动了藏族社会的发展.藏文得以记录和保存得益于书写载体.本文从藏文书写载体出现的背景着手,梳理汇总书写载体种类,对书写载体存在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力图呈现藏文书写载体基本概况.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汉乐府研究述论(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汉乐府研究呈现出近代学术形态。“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涌现了一批编写乐府诗史和笺注汉乐府的学术精品;50年代以后在马克思主义文学原理主导下进行研究,有得有失,但“文革”时期学术争鸣扩大为阶级斗争,留下了深刻的教训;80年代以后在现代学术思潮影响下出现了多元化研究态势,并开始对汉乐府学术史进行研究、整理。海外学者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文心雕龙·乐府篇》的笺注和研究也颇资借鉴。 相似文献
11.
闻一多楚辞研究的新思维。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思维的独立性。既敢于怀疑,又能自变。二是思维的连动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既有纵向连动、横向连动,又有逆向连动。三是思维的多向性。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四是思维的跨越性。对事物的本质和结论进行思考,讲究速度和效率。五是思维的综合性,利用他人成果,经过综合思维、提炼,提出己见。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目前对钟嵘创立的“品第”的批评方法在理解上存在偏差。钟嵘的“品第”法实际上包含有“分三品以定高下”和“显优劣以证品第”两个方面的内容,文章结合钟嵘的批评实践对“品第”法的基本理论内涵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进一步阐发了“品第”法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独特的理论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许霆案已经尘埃落定,但对于该案的反思才刚刚开始。就重审法院对许霆的量刑而言,判决书中对许霆减轻处罚的理由显得苍白乏力,根据司法实践和我国的刑法理论,许霆并不具备减轻处罚的情节。基于此,为了让重审法院对许霆的减轻处罚更具说服力,部分学者转而借助于期待可能性理论为许霆减轻罪责。可是,事实表明,原审法院对许霆量刑过重的根源在于定性有误,许霆案根本不具备运用期待可能性理论进行解释的条件,用这一理论来解释许逵的行为是一个假命题。因此,试图通过期待可能性理论为许霆减轻罪责属于该理论的滥用,今后的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当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后,我国外国文学研究在取得"有目共睹"的成就的同时,也至少暴露出五大缺失,即"没有语言的语言"、"思想苍白"、"歧视翻译"、"科研与教学脱节"和"言必称欧美文学"。弥补这五大缺失,有赖于体制的变革和学者们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16.
近三十年来政治与社会的重大转型带来了文学观念的巨大变化,关于当代乡村小说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研究大体上在两个层面上展开,一个是传统的政治意识形态层面上的,一个是学术文化层面上的。学术文化层面上,在乡村小说概念的甄别、50-70年代乡村小说的再解读、九十年代以来乡村小说的文化意义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研究的思维方式上仍然未能突破长期以来形成的二元对立式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论希罗多德史学研究中的民族平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具有“世界眼光”,胸襟开阔,从民族的观点出发,对各民族不分大小、强弱都一视同仁、把人类看成是统一的整体,即使是野蛮民族,在他的《历史》一书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8.
吴福辉研究现代文学史的学术小品,显示出他对研究对象新旧驳杂特质的把握能力与体察同情;其在海派文学研究领域内的沉潜与拓展历程,展示出一位学人如何“寻找自我”的经历,吴福辉的个案为深入了解20世纪80年代学者这一特定时代中特定一群的独特价值提供了一个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19.
“折衷”作为《文心雕龙》的主要论文方法,其运用模式较典型地体现于《辨骚》篇。就“辨《骚》”而言,刘勰在对汉代诸家关于经、《骚》关系所持论点进行梳理,以及对于“骚经”(概指《楚辞》)本身进行“擘肌分理”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了关于这一问题的“势”和“理”,即《辨骚》中《楚辞》“四同”、“四异”于经书的结论。关于这一点,在《楚辞》文本中是有迹可寻的。 相似文献
20.
文艺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文艺如何经由一系列的文化实践活动而得以形成;文化研究的宗旨是研究作为意义主体的个人或群体,如何更有效地自我敞开以获得更多有意味的精神体验."文艺研究"和"文化研究"可以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