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性爱文学在新时期文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评论界敏感而热门的话题。对此文学现象的评说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主要选择了从《爱是不能忘记的》到《废都》这一时段的性爱文学,从性爱与文学的关系切入,加以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冲波传>不见历代史志和书目著录,其佚失条目散见于梁代<殷芸小说>、唐初<艺文类聚>、宋初<太平御览>等书,多记有关孔子及其弟子的怪异故事,特色鲜明,不妨看作一部关于孔子及其弟子的志怪小说,然今人小说书目不加著录.本文考论了<冲波传>的性质、成书年代,并辑录了其相关佚文.  相似文献   

3.
王安忆在1980年代中期以性爱叙事为主题的小说是中国新时期小说具有开创性的重要文本之一.首先她通过文本中情爱与理性的缺席以及对性本身的发展和对性快乐的追求而让性爱叙事从政治叙述转为人欲自身;二是张扬女性主义,将男性晦暗化.这表现为将男人叙述成弱者,被女人主宰掌控,并且在苦难中不被拯救;从而表现出女性的力量存在以及对于世界的重要性呈现.  相似文献   

4.
明清性爱小说的序跋及评点对小说本文的主旨、形象塑造、情节结构、艺术技巧等问题作了探讨,丰富了古代小说批评的内容。同时,它们还保存了许多文学的、社会的、思想的资料,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值得从多层面挖掘。所谓性爱小说是指反映、描述、展现人的性属性的作品,它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可以包括性活动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与性相关的一切活动和意识;狭义则专指以性欲表现为中心内容,在具体描写性行为和交媾关系或带有官能刺激和挑逗意味的性感和情欲的基础上,反映人的性心理、性意识、性观念、性情感等性文化内容的小说作品。本文所论只就性爱小说的狭义概念而言,不涉及广义概念的作品。与绝大多数其他明清小说的序跋与评点一样,明清性爱小说的序跋及评点在小说本文批评和小说理论建设方面,都不能与名著批评的建树相比肩。但作为中国小说批评发展长河中的一员,即便是模仿,也丰沛了这条大河的水量,何况它还有一定的理论贡献,更有保存史料,反映时代风潮和性文化特征的成绩。  相似文献   

5.
在上海这片古旧的传统伦理道德的土壤上,我们既可以看到五四启蒙理性的影子,又可以看到崭新的都市所承载的前卫现代的性伦理观念的身影,同时随着革命文学逐渐火爆,还不时有革命理性的身影在文本中闪现。从五四时期人们对爱情的渴望,到海派作家对爱情的解构,到革命文学中作家对"灵与肉"的弃绝,再到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部分作家性的放纵,对爱情的冷落来看,我国文学领域中的灵与肉的张力关系经历了此消彼长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6.
7.
<三遂平妖传>在王则起义的历史框架下,填充了大量灵怪片段,使小说主题显得模糊不清.这种组合妖术、灵怪等短篇小说话本的写作方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小说的讲史框架性质,使<三遂平妖传>成为早期讲史小说向其它类型小说转变的过渡作品.由此可以看出,自<水浒传>之后,神怪类话本故事的组合,客观上对小说的纯讲史主题有了进一步的改变,并为神怪小说以及其它类型小说的最终出现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五四"小说对"个性解放"与"人性自由"的时代精神的反映,主要是通过对爱情题材的表现来实现的,作为对封建文化的叛逆,同时也是受到外来文学的影响,出现了许多以爱情与性自由为主要诉求的性爱小说,其在叙事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以爱情为叙事基点的叙事模式;叙事视点的多元化;人物形象的变化;叙事技巧的自然主义倾向、心理学及精神分析学说的引入。  相似文献   

9.
通过考证《隋唐志传》与《唐书志传》成书年代的先后 ,可以确认《隋唐志传》“罗氏原本”的存在 ,从而为《隋唐志传》“书成远在正德之际”说提供有力的证据。《隋唐志传》在正式刊刻之前的正德、嘉靖年间 ,曾以“抄本”的形式流传于世。这类“抄本小说”的存在 ,说明明代前期并非长篇小说创作的“空白期” ,明代前期实际上是长篇小说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准备阶段 ,它为明代中后期长篇小说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迄今为止,《穆天子传》的撰者、成书年代、文本性质等,均可谓学术疑案。从叙事动机出发,依据战国初期前后相关文献的巨大差异,可以认同此书源出赵国后嗣对祖先的追崇。《穆天子传》体式近似起居注,风格却呈现恍惚无征之态,它既非信史著作,亦非上古神话抑或次神话之类。基于社会风尚和读学心理来审视,穆王故实在虚实相生中形成的小说境界,曾一度受到战国末期神仙思维、汉晋时世造仙运动先后影响,最终在历史误读中造就了后人所谓的神话品格。  相似文献   

11.
12.
《窥视者》是法国新小说派领袖阿兰·罗布—格里耶的代表作。它典型地反映了新小说派反传统的特点。这部作品在艺术方面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第一,以“物本主义”代替“人本主义”:第二,巴尔扎克式小说的终结——故事、人物的瓦解;第三,迷宫般的结构形式——重复法、反射法、时空交错法等。这些特征既体现了新小说派反传统的一面,又体现了新小说派创新的一面。  相似文献   

13.
论《呼兰河传》的空间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萧红小说《呼兰河传》空间形式的创造对于传统小说诗学的突破。作为一部典型的空间形式小说,其主旨并非“追寻失去的时间”;分析了整一的空间情境、并置的空间结构、时间流动的中止是其空间形式建构的主要体现,并因此使得《呼兰河传》具有了现代品格,最终成为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4.
朝鲜古代小说的滥觞,是9至10世纪的《新罗殊异传》中的志怪、传奇一类的作品,如《竹筒美女》《首插石楠》《虎愿》《仙女红袋》(又名《崔致远》或《双女坟)》等。在这些作品中,《仙女红袋》和《金现感虎》(又名《虎愿)》中的女性形象在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善良、宽容的品质和忍辱负重、坚韧持守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醒世姻缘传>一书在因果报应的整体框架下,主要围绕"财"和"色"两条线索叙述故事,非常明了清晰.读者倘能参照本文阅读原著,必能渐入佳境,获得极大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6.
张资平的性爱小说运用自然主义手法对性爱进行了自然真实的描写。他要表现的是异性之间灵肉一致的性爱才是真正的性爱道德,提倡的应是灵肉一致的新的性道德观。这种新的性道德观对后来的市民小说作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析了包括《恰特莱夫人的情人》在内的20世纪英国作家D·H·劳伦斯的4部长篇小说,结合作家对“性”和“爱”的论述,认为劳伦斯小说中的性爱描写的本意,是作家认为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以男女性关系最为重要,并对它进行多角度探讨,对国内学术界劳伦斯研究的一些看法,提出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19.
西晋皇甫谧是继刘向之后又一个大量创作杂传的作家 ,其杂传作品包括《高士传》、《逸士传》、《达士传》、《列女传》、《玄晏春秋》、《韦氏家传》。皇甫谧的杂传创作是小说式的 ,这不仅体现在其为传的旨趣与心态、选材态度与方式方面 ,更体现在其以杂传述志写心 ,而小说式的创作 ,使他的杂传作品呈现出鲜明的小说品格。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性意识的角度出发分析张资平性爱题材小说的特色,那个时代的性意识具有新旧杂糅的特点,在小说中主要表现为对处女情结的执著、对女性充满矛盾的想象以及在性爱描写上大胆与含蓄并存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