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满族说部的称谓与国内其他少数民族的长篇口传叙事故事不同,不是本民族语言而是汉语,但它并非来自汉语文献分类中的"说部",而是由满语称谓汉译形成,并不因此而影响其鲜明而珍贵的民族历史内容;主要被作为文学研究对象加以研究的满族说部,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价值,是具有一定"史诗"性质的满族民间长篇口传故事。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满族说部与东北民族历史关系的探析,阐释了满族说部的传承情况,以及满族说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生、发展渊源。满族说部因其讲唱内容迥然,在漫长的社会演进中已逐渐形成一些严格的不同传播形态,构成满族说部现实特有的传承与保护特征。  相似文献   

3.
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满族说部指的是满族及其先民口耳相传的一种古老的民间长篇说唱艺术形式。2006年至今,学界一直在讨论其命名问题,先是主要针对“满族说部”这一命名本身是否符合实际,后来则主要围绕是否应当以“乌勒本”取代“满族说部”展开。  相似文献   

4.
满族说部是北方民族的史诗,说部艺术深深地根植于民众之中,它是有着长期流传历史的优秀文化遗产,通过代代口耳相传,颂扬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鞭挞了假、恶、丑的行为,讲述了氏族盛衰兴亡的历史,极大地激励、鼓舞、教育了满族后代,满族说部是文化记忆中最古老的形式。  相似文献   

5.
满族及其先世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是一个数度走向辉煌、两度入主中原的伟大民族。满族说部这一艺术形式,乃是满族以及包括女真人在内的满族先民彪炳史册的可贵创造,是这个伟大民族民族精神、民族智慧升华的结晶。满族说部通过口头传承而涵养孕育、勃发崛起,代表着满族及其先民口头文学的最高成就。满族说部在21世纪之初彰显于世,乃是人类文化史上的重大发现,给多元一体、气象万千的中化文化增添了无限的光彩。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在新的世纪的确立,已经把口传文化推向历史的前台,使其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不可或缺、备受瞩目。  相似文献   

6.
我们亲历20余年满族说部田野调查,接触到大量蕴涵着独特民族文化精神的满族说部作品,其中傅英仁所传承的满族说部《老将军八十一件事》、《红罗女三打契丹》与马亚川所传承的满族说部《女真谱评》、《阿骨打传奇》为典型个案,从中可以探究满族说部形成、传承、传播的规律,剖析满族说部寓含的独特的历史文化与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满族说部关联的历史"本文"与衍生的叙事"文本"之间关系的探析,阐释了历史本文怎样经由满族说部的创作者创化为艺术叙事,以及满族说部叙事如何在与族群历史语境的互动中彰显出多元的文化史意义。文章认为,满族说部作为历史本文的投影与边缘性记忆,对其解读与剖析,有助于推动我们走出以往单向度建构的宏大历史,构建起复线性的多元化历史。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满族仿佛已经为人熟知,而源自西方的现代教育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体系,实际上却使对于满族及其文化的研究过多地受制于书面资料,加上作为已经充分汉化或者说在近现代以后与汉族等其他中华民族的成员一道在生活方式、经济形态、政治制度、教育体系等等方面日益现代化,日渐远离本民族固有文化传统的满族而言,自周之肃慎、汉之挹娄、南北朝之勿吉、唐之靺鞨、宋金元明之女真、清之满洲,绵延数千年生生不息的文化血脉,是否真的已经中断;文化记忆,是否真的已经湮灭?事实上满族的历史与文化不仅仅在典籍中,也在民间;不仅仅在关内,也在关外。由于能够滋养包括满族在内的肃慎族系文化的自然地理区域,在近代沙俄对东北土地的侵吞后,在现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殖民统治中,被破坏殆尽,肃慎族系的文化再也不可能像在古代史上那样一次次地复生;随着中国现代化程度的加深、速度的加快,满族各类活态的文化也在越来越快地淡化和消失。然而,作为满族文化记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篇口承叙事作品——“满族说部”,仍顽强地在民间遗存至今。随着其传承人的年长和故去,有的确已“中断”,有的即将消失。幸有富育光先生这样具有家学渊源并受过高等教育的专家,满怀深情,不舍不弃,用大半生的时间,几十年如一日,克服各种艰难困苦,记录并抢救下一大批“满族说部”作品;幸有佟冬先生这样有远见的科研决策者,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支持和组织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的一部分专业科研力量对之进行调查采集,使得这一极富价值的工作得以更大规模地展开,并开始由富先生等人的个人行为正式纳入科研体系之中。珍贵的满族说部遗存文化虽然久已为国内外深知其价值的学者所瞩目,但因其文本只有少部分被公布,其历史的、文化的、民族的、民俗的、文学的等等,诸多方面的价值皆有待于更为深入地认识与挖掘。2001年,吉林省重新启动“满族说部”工程,并成立了吉林省中国满族说部艺术集成编委会;2006年5月,“满族说部”被批准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阶段性成果——包括11部文本、700多万字的《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即将面世。本刊特开辟“满族说部”专栏,刊发相关采录、整理及研究文章,以使其珍贵价值得以更多呈现。  相似文献   

9.
皮影戏,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表演艺术形式,在中外都得到了传承。它有一套完整的制作与表演程式,是地方民俗文化艺术化表现的重要内容,也是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氏家族的皮影传承,有其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由皮影箱子的源起与传承,到唱本的传承、表演艺术的传承,再现了贺兰皮影艺术的独特性,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上,更是显示了它的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时,至少应准确把握住以下几个要素:第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不是由阶级或阶层决定的,而是以掌握传统知识、传统技能与传统技艺的多寡决定的;第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是历史的产物,但同时又必须以活态的方式传承至今;第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具有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第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分布在民间文学、表演艺术、传统工艺、传统节日、传统仪式、生产知识、生活知识及文化空间八大方面。而那些与此有关的各种"工具"、"实物"、"制成品"即或对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特殊意义,也不能视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1.
满族民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萨满神歌作为满族人民特有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反映了满族人民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是满族人民生活和劳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满语萨满神歌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是我国少数民族音乐艺术中非常珍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2.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统治中国近三百年,其统治民族为满族(清代称满洲)。满族是女真(亦为女直)的后裔,而女真的前身为肃慎、挹娄、勿吉、靺辐等。满族在清代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称满语满文。满语由女真语演变而来,系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满文属拼音文字,已有400年历史,初创于1599  相似文献   

13.
被誉为"中华第一扇"的自贡"龚扇"是我国珍贵的民间艺术品,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龚扇"是盐业经济和盐文化发展的产物。其多以盐史古迹、盐商会馆、"盐都"风土人情为主题,是盐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自贡"龚扇"工艺技术在世界竹编工艺技术中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内也是首屈一指,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但是,"龚扇"在其整个发展历史中始终以龚氏家族子承父业的方式嫡传,以家族作坊式制作为主,重技术轻产业,导致其传承与保护、开发与利用面临诸多困境。转变观念,加强保护,促进"龚扇"与其它盐文化的整合,整体打造盐文化产业,提高企业营运能力是实现"龚扇"保护与传承,促进盐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满汉合璧的《清文启蒙》是清代的满语教材,反映了清代前期满族旗人使用汉语的情况。从书中的汉语释义来看,雍正时期,满族人已进入使用满汉双语阶段,其作者是一个精通满语和汉语的双语人,普通的满族旗人也已经具有一定的汉语水平。但这一时期双语旗人的汉语水平并不能超越其母语,满族人所使用的汉语带有鲜明的满语特征,同时有些满语成分也被汉语所接纳,经过汉语内部语言规则的打磨,这些满语成分成为了汉语家族的新成员。  相似文献   

15.
《恩切布库》是一个满族部落的创世传说,在恩切布库这位满族创世女神的教化和帮助下,满族先民战胜了野兽、恶魔,改变了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满族的先民由蒙昧逐渐步人文明,写出了满族先民同自然抗争的艰辛历程,也基本上浓缩了广袤的东北地区各族先民共同的发展历程。《恩切布库》等满族说部传递着满族先民社会形态发展的信息,在讲述和传承祖先与英雄的神绩、伟业时,满族先民由母权社会步入父权社会,由野蛮、愚昧走向文明的踪迹依稀可寻,满族先民早期的生产、生活、信仰,以及生存状况等真实的场景依稀可见,对于东北民族早期社会的研究而言是丰富的、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库。  相似文献   

16.
民间艺术是留存民间的艺术瑰宝,民间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是社会和时代的要求。新和县的维吾尔族民间歌舞音乐艺术和民族乐器手工制作技艺,具有共生的文化内涵和悠久的历史。文章对如何做好优秀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如何惠及民生服务于社会的一些思路和做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家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变迁中,承载着厚重历史积淀的家族文化满足了人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需要,今天依然具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助推社会经济发展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虽然中国传统家族文化具有极强的历史穿透性,新时代也需要传承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家族文化,但在现代社会中,出现了传统家族文化传承主体逐渐缺失、传承过程发生改变的现象,而且有进一步加剧的态势,致使中国传统家族文化日趋衰弱。要传承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家族文化,应当在遵循中国传统家族文化变迁规律的基础上继续发扬其现代社会价值,让优秀的中国传统家族文化成为人们心灵和精神的家园。  相似文献   

18.
热贡“六月会”祭神仪式的民俗功能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贡"六月会"祭神仪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包容了宗教、神话、艺术、生产、生活、习俗等诸多文化内容,是我们解读民族生活历史的形象资料。用相应的学术理论和方法分析这一传统的民俗事项,就是为了发掘传统风俗中文化的遗存和传承。在这里,我们对热贡"六月会"作为民间传统祭神仪式在当代语境下的民俗功能进行一些探讨,以期寻找更好的继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新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活着的民俗活动是民间文化传承的根本,保护和传承好各个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首先要保证有这些文化艺术赖以生长发育发展的土壤和环境,即"文化生境"。社区民众的"文化自觉"至关重要,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再教育,提高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自识、自重、自尊意识,才能避免目前蔓延的"破坏性建设"、文化"自生自灭"等问题。从实践看,民间文化的保护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进行,诸如政府扶持、私营企业和个人等扶持培训、民间人士自发进行办班培训、家庭传承、"不离本土"的传承与强化教授传承方式的结合等。各地还可制定一些保护和传承本地民族传统文化的地方性法规、条例,从法律的角度来保障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20.
满文为繁荣中华民族的文化起过重要作用,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随着历史的发展,满族逐渐改用汉语、汉文,到清末已基本放弃满语满文.而奉命西迁至新疆伊犁的锡伯族军民一直将满语满文作为其交际工具使用到解放前夕.1947年锡伯族学者将满文改革为锡伯文,锡伯文即满文的继续.清代"国语骑射"政策的实施,对锡伯族继续使用满语满文起到了促进作用;清代新疆锡伯族所处的社会组织和地理环境为他们继承和发展满语满文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