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是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得到介绍和研究的,一开始基本上局限在专业的哲学工作者队伍中.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发展很快,这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其一,相对于现代西方其他哲学流派,它的基本范畴、概念更容易为中国人了解和熟悉;其二,在极其庞大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队伍中,有一部分人对它有较大兴趣,不论是出于追求新知识的好奇心,还是"了解修正主义错误观点"的敌情观念;其三,极少数想对原有意识形态增添新鲜血液或在哲学思想方面大胆探索的人,也是将其作为参考借鉴的材料,此外,不少人将其作为了解当今西方社会和文化的窗口.  相似文献   

2.
我国新时期美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动力因素和结构因素,它们之间产生和渗透着某种或明显或潜隐的精神联系。因此,探讨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某些方法与研究视角,研究它的某些观念与思想背景,把握它的存在缘由与利弊得失,这对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进展,无疑是有借鉴意义的。这体现了当代中国美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在理论指向上的一致性。然而,也正是这种理论指向上的一致性,在相当程度上混淆了马克思主义美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本质区别,甚至大有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取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以"西马化"取代中国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康晨 《人文杂志》2012,(4):177-180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出现于欧洲国家,在现代西方国家中出现的重新阐释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激进的思潮,他的主张区别于"苏联式"("列宁式"和"斯大林式"),从学术流派而言,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有早期的西方人本马克思主义、以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科学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南斯拉夫实践派、匈牙利布达佩斯学派等为代表形成的以人本主义为特征的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它的不同流派在研究分析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政治经济现象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社会展开激烈批判。它的一些方法、结论对当下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由卢卡奇、柯尔施和葛兰西所开创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已流传了半个多世纪,它(尤其是它的创始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但是这股思潮从它的发展上来看与马克思主义有许多根本对立的方面。这些对立最突出的体现在哲学上。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归结为哲学。如果单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某些哲学概念来看,似乎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理解。有的人正是从这一点出发,认为西方马克恩主义者的哲学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补充和发展。但是如果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内容,从系统观的角度来看,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意相距甚远,因为他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一种“因素”哲学,而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系统哲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当代西方思潮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 ,作为理论形态和心理形态相统一的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精神折射 ,反映了特定社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其主要特征表现为着眼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 ,浓厚的非理性主义色彩 ,对全球问题、人类未来的关注。研究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应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认清其理论上根本性错误的同时 ,还必须看到它提出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新问题、新观念 ,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 ,反映了现代科学和人类文明的进展 ,包含着某些合理因素。研究当代西方思潮 ,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也是了解当代资本主义、利用其文明成果的需要。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对待当代西方思潮 ,也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对待马克思主义本身  相似文献   

6.
一、现状及问题我国传统的社会科学研究,大体上是在传统的文史经哲研究的基础上,随着近代西方较先进的思想传入后才开始发展起来的。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传入后,许多有识之士,开始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武器,观察研究中国的社会问题,社会科学才有了进一步发展。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领导的社会科学研究是作为党的理论事业的一部分,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解剖中国的社会实际问题,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解放后,组建了我们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队伍。它基本上是由我们民族的传统模式、近代从西方吸收来的社会科学模式以及五十年代学习苏联的社会科学研究模式所形成  相似文献   

7.
西方马克思主义不同于20世纪西方其他左派思潮的一般理论特征,它是本真马克思的诉求和工业现代性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其哲学逻辑经历了早期建构、人本主义转移和科学主义扭转,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已经终结。这一终结的理论特征表现为在全面批判工业文明的基础上否定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生产和人的解放逻辑。法国1968年的“红色五月风暴”,则标志着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走向衰落。终结之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语境中演化为后马克思思潮、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和晚期马克思主义三种理论形态。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逻辑终结并不意味着其理论效应和研究价值的弱化,对于其理论逻辑的反思与讨论是中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深化的表现和机遇。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实践论”的中国性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的"实践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产物,既有与作为外来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密切联系的一面,更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由外来哲学转化为中国哲学的一面。这两个方面,是与自19世纪末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相联系的:一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越出西欧演变为世界性哲学,把自己的批判精神和实践精神带给了非西方民族,唤起了东方前近代民族的觉醒;另一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在这一过程中与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革命实践相结合,融入到不同民族国家的思想世界之中。研究毛泽东"实践论"的中国性格,不能用其一面去遮蔽另一面,应当对这两个方面作历史的辩证的把握。  相似文献   

9.
人的问题是当代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各种学说层出不穷,包括对马克思主义中人的问题的研究,,也是歧见迭出。在西方,存在主义者萨特就曾断言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空白”;相反,法兰克福学派则把马克思主义宣布为“人的学说”或人本学。在我国,极“左”时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是片面突出阶级斗争理论,把人的发展问题完全抹去了。改革开放以后,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下,理论界也愈来愈加强了对马克思主义中人的问题的研究,有人甚至也把马克思主义归结为人道主义或人本学,似乎它和西方现代人本主义没有原则区别。这实际上都包含着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某种误读和误解。  相似文献   

10.
现代新儒学研究改变了以往将儒学简单归结为封建文化甚至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促使人们一分为二地“同情了解”儒学并认肯了它作为多元文化中之一元存在的合理性,以及现代新儒学作为中国现代三大思潮之一的历史地位。这一研究推进了对传统与现代化的辩证思考,使国人对必须树立民族文化精神主体性的问题有了更为明确的理性自觉,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文化理论的发展。广义的新儒学概念有其合理性,内地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决不能归结为是要搞意识形态的斗争,而是因为它是生命的学问。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良性互动及其与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比较研究是新儒学研究面向未来应当进一步探讨的两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人、人性、人道主义的问题,是现代西方哲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在研究中,不少西方学者把这些问题同马克思主义联系起来考察。有的学者把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等同起来,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反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则宣称马克思主义本来是“真正的人学”,马克思后来抛弃了对人的研究,出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的空场”,因而要用存在主义“补充”马克思主义。这些观点从不同方面歪曲了马克思主义,首先是歪曲了马克思对人的问题的研究和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学说。马克思在探索新世界观的过程中,同时展开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晚期中西之间的知识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多世纪以来,中西之间知识交流有一个基本模式:西方的兴趣主要在于了解中国,而中国则主要着眼于学习西方。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部分程度上是由于西方人自己的优越感,部分程度上是非西方人对这种情况的认可。到20世纪晚期,情况变得复杂:许多西方人自己对西方在文化、道德领域中的优越提出质疑,对于把“西方”和“中国”作为两个各自独立、划分明确的实体的观念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挑战;与此同时,中国人系统地输入海外的中学,通过西方人的研究来了解中国,以拓宽和深化关于中国自身的知识。总的说来,20世纪晚期中西之间的知识交流仍然处于不对称状态。  相似文献   

13.
为了厘清毛泽东实践观与现代西方哲学实践观之间的关系,我们首先必须从一般意义上明确毛泽东实践观的性质和基本观点。所谓毛泽东实践观主要是指毛泽东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对实践概念及其相关问题的诸种思想认识。它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经验的最高概括,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理论思想。毛泽东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中国化”,作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汇点”,毛泽东实践观既吸收了作为西方文化传统发展高峰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精华,又吸取…  相似文献   

14.
《大庆社会科学》2012,(4):101-101
殷华成撰文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作为西方最先进的“科学形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它适合了中国近代唯科学主义的需要,很快被国人所接受。另一方面,五四运动时期,传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度成为西方科学的代名词,得到了大众的普遍认可,被当作救国的不二法门。但是,传统中对马克思主义“近代科学”式的理解也造成了悖反的历史效果。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科学传人中国是一场启蒙运动,改变了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影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和挫折的文化根源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品彬 《理论界》2010,(11):20-23
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背景中的作用方面,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和挫折的文化根源。成功的文化根源有:对传统文化具有科学的评价和正确的态度;从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深层机制上使两种文化相融合;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挫折的文化根源有:以传统文化中形成的思维定势和心理积淀去解读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中的某些糟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消极影响;对西方思想文化的简单两级思维。在当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应该克服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极端态度,以冷静务实的心态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增强主体的理论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霍俊国 《学术界》2006,(3):251-257
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对中国文学理论建构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所以,考察中国新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状况,对全面了解并进而发展包括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内的中国美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世纪“西马”美学研究是上一时期“西马”美学研究的持续和拓展,不过,由于语境变异,新世纪“西马”美学研究呈现出独特的走向特征。  相似文献   

17.
王雨辰 《河北学刊》2004,24(2):61-67
本文分析了中国学术界引进和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历史语境与理论语境,以及对科尔施、佩里·安德森西方 马克思主义概念的误读与错误引申,分析了中国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新理解和研究当代西 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并对什么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和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侯潇潇 《理论界》2014,(4):70-72
西方女权主义把实现全人类范围内的男女平等作为目标,揭示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对传统的父权制统治进行颠覆,帮助女性摆脱受奴役的枷锁。西方女权主义作为系统研究女性解放和发展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及其妇女理论也有密切联系。马克思主义及其妇女理论对西方女权主义的研究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反过来,西方女权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及其妇女理论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和完善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西方女权主义虽然是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与本地区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现状联系在一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很强的本土性,但西方女权主义对研究中国女性现状及其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如果考虑到“西方”这一范畴在政治语境中与“资本主义”的重合性 ,那么 ,我们便会发现 :工业文明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长提供着最真实的物质基础 ,这个基础同样构成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基础。另外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的把握需要在它与马克思哲学的关系中进行。 80年代以来 ,国内学术界开始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持续关注并形成一批研究成果 ,但是在上述两个基础上进行的深度研究并不多见。我们在这里编发的一组笔谈 ,应该说较充分地照顾了上述两个基础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理论逻辑、历史线索及它的最新发展等基本问题上形成了具有原创性的成果。虽然它还是一种总体的讨论 ,但已经与国内外同类研究具有很大的差别 ,在某种程度上 ,它反映了从简单评述向深度研究的转向。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深入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深化 ,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参照体系必然地会越来越受到国内的重视。在这种背景下 ,站在新的起点上以新的视角开展研究就尤为重要。为此 ,虽然这组讨论并不代表本刊的观点 ,但我们愿意竭诚推出它 ,以期激起学术争鸣 ,推动国内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专题研究的深度模式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引进、吸收与话语建构是当代中国文论话语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文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译介与研究主要历经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界开始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进行批判性引进;20世纪90年代,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处于从文艺社会学到文化研究的转变;21世纪以来,学界开始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展开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