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桥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现有回、满、蒙古、藏、朝鲜等18个少数民族,回族居多.几年来,他们按照市委、市政府“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基本思路,切实为少数氏族解决实际问题. 该区回族大多居住在春德街、大伙巷街等地区.这里住房拥挤、简陋.他们在全区旧平房多、旧城改造任务很重的情况下,优先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的住房条件.几年来,先后改造了春德街500多户的“三级跳坑”住宅,在回民聚居的西北角一带建了“欢庆”、“民族”、“团结”住宅楼.1989年,对“三角地”一带祖祖辈辈居住在简陋矮小的“老篱笆灯”的少数民族居住区进行了彻底翻建,970多户少数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运用民族学中的田野调查法,对我国现有穆斯林聚居区进行深入调查后,总结出我国现有穆斯林聚居区形成的原因及宗教、民族迁徙、民族之间的交融、自然灾害、战争等因素对我国现有穆斯林聚居区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并且进一步探讨我国现有穆斯林聚居区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3.
化隆地区多元民族类型和多种宗教信仰决定了当地民族关系的历史复杂性;当地的多民族杂居特点是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民族杂居形态的一个缩影,将化隆县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民族交往的调查研究个案,有助于我们比较准确地把握青藏地区民族交往的特点与规律.  相似文献   

4.
杨军 《青海民族研究》2012,23(1):155-160
青海回族在漫长的历史形成、发展进程中,在坚守主流伊斯兰文化的同时,不断吸收、融摄周围各民族的文化,包括周围少数民族历史上信仰的萨满文化。萨满文化遗俗至今仍在青海回族,尤其是农村回族聚居区较为流行。这一现象可视为青海各民族文化交流与互融的典型。  相似文献   

5.
云南商人与近代滇藏商贸交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源远流长的滇藏商贸交流在近代历史条件下迅速发展 ,成为维系近代滇藏往来的主要内容 ,同时也是历史上商贸交往最密切 ,对彼此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最显著的历史时期。这其中 ,云南商人持续活跃在近代滇藏商贸舞台上 ,为促进滇藏商贸交往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 ,同时也对汉、藏、纳西、白、彝、普米等民族聚居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文献记载和考古学资料都证明,有史以来,壮族先民就已在今壮族聚居区劳动、生息。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壮族先民在创造物质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的精神文化。这种精神文化不仅包括了音乐、舞蹈、美术等原始艺术,而且还包括了与之密切相关的,虔诚而强烈的宗教意识和宗教活动。远古,原始宗教几乎成了氏族、部落重要的精神支柱,它对民族心理、民族意识、民族  相似文献   

7.
马率帅  李良品 《民族学刊》2021,12(3):21-28, 96
乌江流域民族地区作为我国西部少数民族重要聚居区,其“边地”的文化属性具有典型的征候意义。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等长时段纵向讨论该地区的“边地”内涵,借由“边地”相关理论并围绕这一地区的“边地”历史、“一体化”进程与策略、“一体化”格局与状态等方面探究乌江流域各民族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进程,能为“各民族共创中华”等主题提供参考,从而有利于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乌江流域各民族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各民族诞生、发展、交融以及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从“自为”“自在”实体走向“自立自强”实体并且凝聚力、向心力日益增强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东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肃慎、东胡、氵岁貊等各族系的人民互相融合,并不断发展与中原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最终共同铸造了独具特色的东北古代民族文化.这一文化的突出特征表现为剽悍的民族性格,勇于进取的民族精神,开放的文化体系.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格局中,东北古代民族文化以刚劲质朴、雄健豪迈、清新自然的风格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西南部的西盟、沧源、澜沧、孟连四县,均与缅甸直接接壤,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五分之四以上,是云南境内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这个地区在人口的民族构成、文化教育的历史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地理环境等方面,都典型地反映出少数民族地区普及初等教育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和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利用实地调查的资  相似文献   

10.
略谈我区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静 《回族研究》2006,(2):111-113
宁夏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回族人口占全国回族总人数的1/5,号称“中国的穆斯林省”。宁夏回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吸收伊斯兰文化和汉文化等多种文化因素,形成了一整套本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回族的宗教信仰、礼仪、饮食、服饰、居住、婚姻、节日、游艺、语言文字、工艺  相似文献   

11.
孝感市的孝南区,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区,居住着汉、回、维吾尔等30个民族的居民,常住人口2698人.在这里,各民族群众和睦相处,亲如一家.  相似文献   

12.
优化民族人口空间布局是推动构建民族互嵌社会格局的重要抓手。在各民族人口大流动大融居时代背景下,全面深化认识民族人口地域分布与互嵌格局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必然要求。本文立足各民族比较视角,从离散分布、地域扩散、族际接触等维度,对民族人口地域分布与空间互嵌进行分析。发现少数民族人口地域扩散趋势明显,同时各民族人口地域扩散模式差异显著,并遵循向心移动规律。在此过程中,各民族人口居住空间内聚性进一步减弱,族际空间互嵌程度不断深化,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民族种类与民族多样性指数快速提升。借助各民族人口地域扩散期,统筹协调推进农村与城市、东部与西部、民族聚居区与非民族聚居区等地区民族工作,是再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共同地域是一个民族得以形成并赖以发展的基础,对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因而是民族构成的第一要素.然而要素和特征既有联系,更有区别,不能混用.在各民族既有聚居,还有散居、杂居现象的情况下,地域不能完全作为民族识别的依据,也就不能视之为民族的基本特征.只有反映一个民族从历史的发祥地到现实中的聚居区的演变过程和轨...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族聚居地区民族问题特点和发展趋向金炳镐中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每个少数民族都具有或大或小的聚居区。中国在各民族聚居区已建立了159个民族自治地方,其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3%,其人口占全国总人I了的13.5%,其少数民族人口占...  相似文献   

15.
藏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民族,汉文化和本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较早,民族古籍文献十分丰富,藏文古籍文献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图书馆馆藏纳格拉洞藏经的发现与修复,掀开迪庆古籍保护事业新篇章,民族文化古籍不仅是雪域高原的文化瑰宝,同时也是藏传佛教互鉴交流的重要见证,加强民族古籍保护工作,打造云南藏族聚居区文化旅游体验区新名片,在新的历史机遇期,顺势而谋,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6.
我国有56个民族,少数民族有一亿多人口,分布在全国各地,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面积的64%,西部和边疆绝大部分地区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民族地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党实现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民族和谐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华北回族聚居区在形态上相互分散,没有统一的组织,但又共同保持着本民族的特性,表现出民族的统一性和与周围汉族居民不同的社会、文化特点。聚居区内部依靠一套以清真寺为中心的组织管理运作体系,固守和维系自身民族特色。与此同时,聚居区又与其所在的汉族主流社会发生各种关系,通过与国家、主流社会的交往和调适,达到与地方社会协调发展的效果。本文以清代沧州城回族聚居区为个案,探讨了聚居区在坚守本身特色与融通内外社会方面所作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现有5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有1亿多人,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面积的64%,西部和边疆绝大部分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中华各民族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光辉灿烂的文化,都是古代民族在中国几千年历史的大环境中,经过长期的相互吸收、演化、发展而形成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华各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长河中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为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的统一,振兴中…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以共生互补的经济文化联系和根本趋同的政治利益为纽带,通过悠久的频繁交往,各民族之间形成了亲密的文化、血统关系和深厚情谊,形成了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和依赖感。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与其他55个民族一起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西藏是我国藏族的主要聚居区之一,是我们伟大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四川是一个多民族大省,境内有55种少数民族成份,有3个民族自治州(凉山、甘孜、阿坝)和4个民族自治县(木里、马边、峨边、北川),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第二大藏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长期以来,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是四川省基础教育的难点和重点。到上世纪末,全省尚有12个县未普及小学教育,45个县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7个县未扫除青壮年文盲;7个县小学入学率不到70%(最低的仅为41.7%);个别县的初中入学率还不到10%,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依然很低,与全国、全省的差距越拉越大。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问题成了省委、省政府和民族地区各级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