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国时期东北北部民族资本工商业是该地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东北近现代史、东北经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民族工商业对东北北部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推动了东北北部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其自身发展的严重局限性也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一、东北北部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及其政治经济活动笔者认为,东北北部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大约在辛亥革命之后至ZO年代初这一段时间。在此之前,虽已经出现了若干民族资本机器工厂和…  相似文献   

2.
论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民族文化的关系范桂萍本文就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民族文化的关系作以理论探讨,旨在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向纵深方面拓展。一、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1.企业文化属于社会文化中的亚文化。每个社会都继承和发展了一种独特的生活、学习、劳动和生存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上海总商会1920年的一次历史性改组,标志着上海工商界一代新人开始登上社会活动舞台,取代昔日由绅商包揽商会权力的地位,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比前辈绅商更有成效地推动近代化的作用。本文先对改组前后上海总商会的结构变化进行了具体剖析和比较,论证这次改组是当时上海新旧两代民族资本家地位升降、权力转移的信号。继以较多篇幅从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三个侧面对上海新旧两代民族资本家的基本素质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引出三类历史启示:(一)经济近代化是层次演进的历史过程,在不同层次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时代内容和时代要求,企业经营者必须及时更新观念、知识和经营手段,以免被时代淘汰;(二)在近代化潮流中,改革是一切经济行为的主题。时代的紧迫感催人奋发,催逼着人们强化改革意识;(三)适当配置人才,优化企业素质,是企业转入经济近代化轨道的当务之急。二、三十年代大批科技人才和专业管理人才进入企业界,使当时上海一度呈现出一个为近代化浪涛卷起的企业人才济用的高潮。  相似文献   

4.
南京政府时期独立工业团体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勇军 《浙江学刊》2007,5(4):72-76
南京政府前期的十年,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和新兴工业资本家群体的崛起,工业界开始谋求建立独立于商会之外的工业团体,以更好地代表工业资本家的利益,维护其权利。抗战爆发后,由于内迁厂商团结力量以图生存的需要,加之国民政府对民族工业大力扶植的政策,后方出现了很多区域性工业团体。四十年代全国工业协会的成立是工业界团体组织的一次有效整合与动员。工业协会以建立独立于商会之外的法定工业职业团体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努力推动《工业会法》的颁布,使工业界长期以来对商会的离心力发展到极至。而种种迹象也表明,此时的商会除在立法上占有优势外,其在工业界的影响已渐呈颓势。  相似文献   

5.
上海机器织布局是清季洋务派创办的中国第一个民用纺织企业,是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项目。这个企业,作为“官督商办”企业,具有当时民用企业在发展生产中的一些共同特点。解剖和分析这些特点,对于我们认识洋务运动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评判洋务派经济活动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作用,首先要看它对民族资本的态度,是促  相似文献   

6.
李卫东  何未艾 《探求》2000,(Z1):86-87
一、街道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一)产权模糊 街道集体企业基于历史与政策的原因,产权情况比较复杂。有的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对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实施“赎买”政策而形成的,有的是追求“一大二公”时代对民营企业、合营企业、合作制企业和个体手工业企业的“升级”政策而形成的,有的是为了解决职工家属或返城知青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变革与现代中国的伦理转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现代伦理变革有三个值得注意的特点:伦理变革与儒学在中国的历史命运构成相互诠释的关系;与民族危机、文化冲突相关联;与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相同一。战争年代形成的是“军事共产主义”的伦理精神,“文革”以前的伦理则在相当程度上是前者的延续,它以“一大二公”的经济制度和特殊的政治体制为保障。民族生存发展的压力、革命时期的伦理、反封建与反资本主义的双重任务、苏联模式的移植,构成中国伦理现代转换的重要背景。如何处理伦理与经济的关系、批判与继承的关系、伦理与政治的关系,构成现代伦理转换必须解决的三大难题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后至清末,到东北北部地区的关内移民日益增多,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族人民筚路篮缕、胼手胝足的艰辛劳动,改变了这里极其落后的面貌。农业生产有了较快发展,增进了与关内地区的经济联系,为工商业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商品市场。清末东北北部民族资本工商业的兴起奠定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积累了资本和经验,形成了民国时期民族资本工商业发展的格局。民族资本、华侨资本开始投资于近代工业,在若干行业出现了民族资本厂家。东北北部地区民族资本是在东北北部近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既区别于外国资本、又区别军阀官僚资本的一种资本形态,是不具有垄断性的自由资本。所谓“商办”企业就是民族资本,其  相似文献   

9.
一70年代后半期,美国学术界出现了一种被称之为“后帝国主义”(Postimperialism)的理论。其代表人物R.斯克拉和D.贝克认为,“后帝国主义是一种关于国际资本主义的政治和社会组织形式的观点”。60年代中期,斯克拉应邀在赞比亚大学任教。他在实地调查和学术研究中发现:跨国公司与赞比亚等非洲国家的民族资本和国家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前者并不具有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儒家思想与日本企业文化裴毅强日本是一个孤悬在北太平洋上的岛国,四面环海,国土狭小,资源贫乏;其又处于亚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火山、地震、台风、潮汐灾害甚多。贫乏艰险、孤立无援的地理环境使日本民族心理上产生了生存的危机感。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  相似文献   

11.
生存意识──日本民族的一个精神支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存意识──日本民族的一个精神支柱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崔新京所谓生存意识,指的是一种为生存而抗争的社会意识,它强调主体精神和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改善和优化外部生存环境,以谋求自身的存在与发展。一般而言,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都具有这种生存意识,只是显露的...  相似文献   

12.
爱国主义是人们忠诚、热爱、报效祖国的一种集情感、思想和意识行为于一体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前进程中形成、发展、巩固起来的一种团结凝聚国家和民族,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调节个人与国家、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道德和人生价值规范。目前,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动力,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也是整个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和深入,既给高等教育提供了新的发…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人类为了继续生存而将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传授给新生一代的一种活动。教育一般有三种形式:(1)家庭教育,(2)社会教育,(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又分为初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初等教育往往与家庭教育联系在一起,高等教育往往与社会教育联系在一起。各民族都有自已的传统教育方式,都按照各自的方法培养新生一代,使自己的民族得以繁衍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九十年代上海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研究陈宝荣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整个90年代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合理配置经济结构,加快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对推动上海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作者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概括了90年代初期个体私营经...  相似文献   

15.
印度对华棉纱输出及其工厂棉纺织业的早期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厂棉纺织业是印度近代民族资本的摇篮。当工业革命的浪潮自宗主国传来时,在印度出现的第一批新式工厂工业中,棉纺织厂占居了引人注目的地位。在随后的年代里,该行业不仅以其发展迅速、规模庞大,并且以其资本中民族资本对外国资本占压倒优势而著称。在某种意义上,它可以说是近代印度民族工业的基础和动力。  相似文献   

16.
论沦陷区殖民社会的亚权力结构─—汉奸帮会史会来,夏潮帮会与土匪,本不属社会政治权力的范畴。不仅如此,因帮会团体对社会正常统治秩序的反动,历来便是社会统治者所治理的对象。但在沦陷区殖民社会里,帮会团体的相当部分,在侵华日军的军事威逼和政治利诱下先后汉奸...  相似文献   

17.
从群体主体向个体主体的嬗变──对市场经济的哲学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当代经济的发展正在走向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虽然是一种经济的活动方式和运行机制,但它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却不仅仅囿于经济的层面,因为任何一种经济活动方式都不过是人的社会交往形式,是人的生存方式的表现。所以,经济的发展说到底是人的发展.是主体不断跃升自己、不断解放自己的努力。社会发展以人为中心的性质要求我们确立主体的坐标体系,并以此出发来说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意义。马克思曾从主体发展的角度把社会历史的演进划分为三种形态,即人的依赖关系形态、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形态和自由个性全面发展的形…  相似文献   

18.
农民:供孩子上大学又有什么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们不会忘记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我国广大 农村曾有一股强劲的“读书无用”论调,当时农村中的中小学生辍学经商成为一种比较严重的社会现象。但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种论调趋于沉寂,农民们也曾以一种他们从没有过的热情关注自己子女的教育问题。对此,接受我们访谈调查的农村教育工作者都表示了认同。 按照社会发展的一般逻辑,随着我国农村和农民现代性的增强,对教育的重视应该更加深化,但在世纪末的中国农村,我们却痛心地听到了回潮的“读书无用”论调。为了对这一直接关系到农村儿童成长和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  相似文献   

19.
廖杨  蒙丽 《创新》2009,3(3):55-59
我国民族社会发展思想理论经历了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两个离不开”到20世纪90年代“三个离不开”的发展与演变。基于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民族交往国际视野关照的“五个离不开”思想,丰富和完善了全球化场景下的我国民族社会发展“谁也离不开谁”思想理论,是对我国民族关系思想理论的新诠释。  相似文献   

20.
一所谓企业精神,特别是中国企业精神,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如哲学、企业管理学、文化学和社会学,可以给它下不同的定义。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不同企业也有各不相同的企业精神。一般来说,企业精神,是一种能动反映企业经营管理和生产发展特点的社会群体意识,是一种被企业全体成员奉行的共同价值观念,是一种能够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思想体系和精神力量。企业精神也是企业家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又是创造和弘扬企业家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场所与途径。因此,树立和发扬企业精神,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