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影响城市化模式选择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地理因素、经济因素以及政策和制度因素。廊坊区位、地形、环境、资源、交通等自然因素对城市化目标定位提出了独特要求;廊坊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水平、产业结构对城市化模式有深刻影响;国家发展理念、城市化战略、相关行政管理制度以及经济制度是影响廊坊城市化模式选择的制度和政策因素。  相似文献   

2.
谈锦钊 《城市》2008,(11):66-70
一、城市化与“三农” (一)城市化目标再认识 城市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通过城市化发展工商业.增加就业岗位.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变.从而使我同经济社会走上现代化大道。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为我国农民提供了相对自由的就业环境.同时也提高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其生活条件。在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集中资金、人才、信息等资源建设城镇.使改革开放30年来城镇的数量和规模都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王平  肖文 《城市观察》2011,(5):15-21
文章分析了以要素、环境和政策竞争为主的地方政府发展竞争对我国城市化的影响,并就如何积极稳妥推进城市化提出几点构想。研究发现:积极作用方面。要素竞争夯实了城市化基础;环境竞争改善了城市风貌;政策竞争加快了城市化步伐。消极作用方面,政府竞争导致城市用地扩张过快,户籍改革相对滞后和城市特色逐渐消逝等问题。为实现城市化进程的健康有序,需要增强城市“两规”的协调性、坚持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良性互动和加快土地与户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4.
罗勇 《城市观察》2016,(3):137-143
中国快速的城市化带来了许多资源环境交织的矛盾与问题,其中与城市地质环境相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工程经济活动已成为城市地质环境的重大影响因素。城市绿色转型将带动中国城市化向更高的水平推进,也为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从理性与适度增长、转变城市化的推进模式、系统地建设生态环境、优化经济布局、转变建设和管理模式和城乡地质环境的统筹等绿色战略方面出发,可以提高城市地质环境政策制定的立意高度,在未来城市的地质环境发展中充分地显示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的绿色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5.
梳理世界城市化的一般规律与中国城市化的演进历程,中国探索式城市化道路成就瞩目,但依然出现许多诟病,究其原因是缺乏稳定的检验城市化质量的标准,提出人居环境是检验城市化质量的重要标准。从城市问题现状论述其必要性: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缓慢;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空气污染尤为严重。从人居环境的学科基础论述其充分性:现有城市化衡量标准,忽略城市化的主体与本质;人才队伍、学科基础使其具备了理论与实践上的充分性。从城市本质及城市功能论述其重要性:聚居点是城市的本质;人是城市的主体,而非本质,衡量城市化需要以人为本,但不能把"人"当作城市的本质,更不能当作城市化的衡量标准;居住功能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居住区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科学发展观能够统领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前提是必须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衡量城市化质量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王会芝 《城市》2016,(9):15-18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资源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对我国实现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对城市化发展进程与资源环境特征的分析研究,探讨城市化发展与资源环境消耗的关联性,进而提出推动我国绿色城市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韩继征 《城市》2010,(8):37-39
伴随着18世纪的工业化进程,城市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浪潮。而快速的城市化也带来了诸如交通拥挤、环境恶化、布局混乱等一系列城市问题,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危机和“城市病”问题的出现也促成了控制城市规模膨胀理论的提出。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探索,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城乡结合控制合理的城市规模,形成一种有机平衡的发展模式——建立城乡融合、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世界各国的城市化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的发展也势头迅猛,大都市急剧膨胀,小城镇也日益扩大。城市化的进程是形势所趋,它的产生是经济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但是在这个进程中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这些环境问题已经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城市水土流失便是其中一种,它的影响已不容忽视。 一、城市水土流失的形  相似文献   

9.
付云鹏  李燕伟  徐琛  王毅 《城市》2016,(4):26-29
笔者在对城市化和资源环境耦合的指标体系进行构建的基础上,利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应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4年~2013年辽宁省的城市化和资源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显示,辽宁省的城市化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侯勇军  沈锐 《城市》2007,(9):33-36
在人类的物质财富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增长的同时,城市化也带来了城市人口激增、城市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恶化、城市地域不断扩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城市化进程正在更加紧密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城市化表现为人口密度的增加以及工商业的发展。它是一个生态学变更的全球动因,是除了南极洲以外的每个大洲所面临的问题,并贯穿了整个生态系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们的生活环境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但是值得欣喜的事就是人们对于庭院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在提高,如凡私人建房者必留有1/3的空地作为草地或种花种树。重视庭园植物景观设计亦是提高人民生态意识的一种方式,从而达到改善人类生活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乡村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的过程,还指社会、经济、科技、生产、生活。环境乃至管理机构和思想观念等种种因素向乡村地区逐步渗透的过程。在城市化发展的不同阶段,乡村城市化的特征及表现形式不同,在相同阶段,也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大城市郊区作为中心城市的扩展空间,以及中心城市对其腹地产生集聚和扩散作用的过渡地带,其乡村城市化进程受到来自城市和乡村的双向促进,与一般农村的乡村城市化相比,其条件更加优越,并且在进一步推进乡村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途径选择上也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  相似文献   

13.
孙全胜 《城市》2018,(3):59-68
城市化道路是城市化模式、城市化动力机制、城市化类型和城市化发展方式等的选择,城市化道路决定城市化成败,需要选择合适的城市化道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持续发展.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道路的形成机制、具体类型、提升路径等做了研究.国外学者主要考察了城市化道路的发展特征、城乡融合的路径和理想城市的规划等问题.国内学者注重考察城市化道路的特点、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和未来的城市化路径等问题.这些相关研究为分析我国城市化道路的转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杨帆  颜晖 《城市观察》2011,12(2):179-185
城市化对于城市环境的一个重要影响是热岛效应。为了研究上海市2007年来城市化进程对热岛效应的影响,采用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方法来定量的分析城市热环境的时空变化。根据2007年的LandsatTM影像提取了研究区的土地覆盖以及亮温信息,在此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和GIS的缓冲区分析对上海地区的热岛空间变化及其与土地覆盖变化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热岛与城区的空间分布之间存在明显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王晓玲 《城市》2016,(7):20-24
准确、全面地把握城市化内涵是推进我国新型城市化的理论起点。长期以来,由于对城市化内涵的片面理解,导致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笔者分析了城市化的内涵、城市化时代的特征,对饶会林先生的城市化和城市化时代思想进行阐释,并对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超过50%,城镇化率赶上了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已经进入城市型社会,但还处在城市社会的初级阶段。这是构建新时期、新阶段中国城市化道路、方针、政策和战略框架的基本依据。从世界历史看,城市化是通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也与大量失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自由劳动者的出现紧密相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迅速,成功避免了其他国家高速城镇化过程中时常遇到的大规模城镇失业和贫困,但累积了诸多矛盾和问题。与其他国家相比,未来的城市化道路必须把握四大战略基点:城市社会的城市化、大国的城市化、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以及直面历史问题和化解累积风险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7.
英国城乡统筹政策对我国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革命后,英国迅速开启了城市化进程,在经历了早期城市化带来的城乡失衡、城市居住环境恶化和生态系统破坏的教训后,英国政府开始了对城乡统筹政策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成果,为世界的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宝贵经验。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快速推进,城乡之间长期存在的二元结构矛盾逐渐凸显,这些矛盾的解决需要我们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统筹、联动发展的城乡一体化道路。当前处于工业化后期的中国,面临着与工业化时期的英国几乎相同的城市化问题,因此,有必要学习英国的城乡统筹经验,以为我国的城乡一体化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18.
柴文佳  王立会 《现代交际》2011,(3):49+48-49,48
对于城市化质量问题在国外研究中并没有直接的提法,但是相关的研究非常丰富。主要有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以环境、资源为侧重点的生态城市研究,以人为侧重点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研究等方面,这些研究都体现了城市化质量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彭文英  胡乐心 《城市》2012,(2):10-15
城市化的重要特征之一表现为规模扩大和人口激增,而不论是规模扩展还是人口增加,都对城市边缘区的冲击最大.城市边缘区是城市空间扩展和蔓延的主要地区,其范围和环境面貌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而迅速变化,因而较长时间以来备受研究者关注.早期对城市边缘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范围界定、空间格局及区域划分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大量产业、人口快速进入边缘区,给其相对较落后的基础设施带来巨大压力,也相应产生了很多环境和社会问题.同时,人居环境水平、生态环境质量要求日益提高,大城市郊区化现象日趋普遍,城市边缘区环境及其建设也更受关注,已有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开展了相关研究,例如,探讨大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系统演变及其动力机制,通过揭示边缘区空间环境现状探讨绿色城市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20.
黄之全 《城市》2002,(2):47
提到城市人们并不陌生,因为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中心。人类活动当然也离不开城市的空间艺术及环境景观,使人类活动更有意义的是城市人为环境和自然环境,改善人们的空间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质量以及与之相关的科学技术研究,推进了城市现代化进程。而推进城市化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应把加快城市化进程作为推动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