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史学界对商周政体问题的讨论已延续了数年之久,结果是形成了两种影响最大的对立的观点:一是认为我国商周与古希腊一样,实行的是城市国家的贵族民主政体;一是认为从夏王朝创建、君主制形成开始就确立了君主专制的国家政体。我们认为,这两种观点,都会抹煞商周政体的本质特点而使之严重扭曲。事实上,无论是在中国历史发展的前商周和后商周时期,还是在世界其他民族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都找不到与商周政体雷同的政体模式,而只能找到某些方面的相似点或相同点。商周政体的形成、它的结构形态和鲜明特点,都是由我国商周时期社会发展的特定历史环境和社会内部机制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封建君主专制是封建国家政体的一种形式,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曾实行过,而且专制的本质也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这种政体在有些国家十分稳固,历经沧桑而不衰;在有些国家则风雨飘摇,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仅留下短暂的篇章。英国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就是属于后一种类型。它自1485年建立至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前前后后不过一百五十余春  相似文献   

3.
王剑 《北方论丛》2004,(6):75-79
明代是中国君主专制政治发展的顶峰时期,明代君主专制政治的加强,除了一些传统的措施外,明代还大行密疏政治,由于皇帝在处理密疏时,既不需内阁的票拟,又不必司礼监太监的代为批红,批答后也不必经过六科的驳正发抄,完全是皇帝个人意志的体现,与正常的题奏本相比,明代的密疏是强化君主专制的特殊手段.  相似文献   

4.
贾庆军 《兰州学刊》2007,(11):161-165,133
黑格尔对西方封建政体和君主政体的区分,使我们认识到西方君主政体不是封建政体的延续,而是与之发生的决裂.这一君主政体为近代理性国家奠定了基础.以黑格尔的区分来反观中国,可以看到,中国在经历了类似西方领主封建制的西周时期之后,进入了一个长久的君主专制时期.这一君主专制既不同于领主封建制,也难说是"地主封建制",也不同于黑格尔的理性君主制,勉强为之的话,可以说它是"具有东方特色的封建制".  相似文献   

5.
云南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成功是清末政局演进的逻辑结果。清末宪政改革时,中央政府以改革之名行收权之实,客观上造成督抚-州县体制趋于瓦解。锡良和李经羲举办新政,试图挽救摇摇欲坠的统治,却恰恰为清朝地方统治集团培养了"掘墓人",只能归咎为清朝君主专制政体积重难返的结果。地方统治集团出现了明显的分化,顽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人越来越少。云南辛亥革命时期,地方统治集团基本上未作拼死抵抗,而是以逃跑和投降为主,不再充当清政府的"殉葬品"。  相似文献   

6.
密疏的非常制参与与明代的皇权决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君主专制政治发展到顶峰的时期。决策权是君主专制的最主要的表现方式之一。明代皇帝的决策,通常是在内阁和司礼监的协作下来完成的,内阁和司礼监的协作机制是明代的正常体制,而在这些常制之外,明代还大行密疏政治。密疏政治的非常制参与,更加有利于皇帝对决策权的专断,从而强化了明代的专制皇权。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封建社会,小农存在的方式和客观需要必然会产生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政体形式,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政府又依赖于小农而存在。两者在社会机体中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对此,我们在《论小农经济与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一文中,已作了论述。现在,我们需要进而探讨的是,两者在社会机体内的运动发展,是趋于什么样的方向?形成什么样的力?其运动发展的过程和结果对社会产生着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至晚从秦始皇的统一全国开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就基本确立了,以后历代相承,不断完善,延续二千一百多年之久。这种政体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学界已有多方面的分析,但中国为什么选择了君主专制政体,又为何能历时久远,却未见有令人折服的解释。作者不揣鄙薄,拟从文化史的角度作些分析,以求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9.
吴啸飞  杨曦希 《理论界》2006,(8):174-175
先秦儒家的人治思想从西周后期脱离神权法思想的束缚到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并逐渐成为官方的主流统治哲学,为以后漫长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虽然早期人治主义思想在施政过程中的应用达到了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效果,但是在以后的长期历史过程中却逐渐体现出种种的弊端,为中国长期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延续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10.
朱新山 《学术界》2023,(10):77-84
推动中国实现现代化,既需翻过传统中国历史之旧篇,又需在当代中国不断开拓出新局。然而,此两者任务都极为艰巨。传统中国是由小农经济、帝国政治、儒家文化、士绅社会组成的四位一体、互为强化的有机整体,决定了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是整体性的大转型,转型将极为艰难。传统中国既有的社会力量,无论是士绅、官僚,还是小农、商贾,无一能够肩负支撑中国社会转型的使命。中国艰难的社会大转型与实现现代化都呼唤有效的政治载体,即现代政党之诞生。而越是后发的国家,越需强大的现代化推动力量。中国要实现的现代化是世界上内外情形交织最复杂、人口规模最巨大的现代化,是需要具有最强推动力量的政党领导的现代化。历史证明,翻过旧篇与开拓新局均需政党主导,由此内在地塑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性特征,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印群 《殷都学刊》2023,(4):31-38
作为墓葬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墓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着财产乃至社会关系。与上马墓地所代表的春秋时期“邦墓”墓地相比较,二里冈战国墓地代表的战国时期平民墓地的墓地制度暗示出其亲族关系似出现了淡化迹象。三晋地区陵园制的出现是墓地制度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封建政体的一种折射,陵园制使得位居陵园中心的国君墓唯我独尊的氛围更浓厚,这恰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政体相适应。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是具有浓厚宗教传统的国家。无论是最初的多神教还是后来的东正教,均在俄罗斯得到生存与繁盛。宗教传播在带给俄罗斯宗教信仰的同时,与政治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以强势的姿态在俄罗斯君主专制政体的历史演变进程中打下深深的烙印。作为一种民族意识形态,宗教对俄罗斯政治结构和政治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并与君主专制政体具有内在的契合性。  相似文献   

13.
<正> 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皇帝的统治。但是,中国人民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中国社会性质未发生根本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民族工商业者人数大为增加。据1918年统计,国内商会与华侨商会会员近二十万人。近代产业工人由1913年的一百万人增至1919年的二百万人。“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了一个壮大了的阵营,这就是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所组  相似文献   

14.
经过汉末三国的酝酿期,士族制度在西晋逐渐形成和发展。而世族、势族和士族就是随着士族制度的产生发展而出现的三个不同社会阶层及其概念。但在文史研究中这三个概念经常被混用,实际上,它们是具有本质区别的。因此,具体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考辨区别这三个概念的本义,可以深入揭示其力量消长所体现出的政治制度特点。  相似文献   

15.
魏晋之际的党争继续存在于西晋社会,士族升降与党派分野息息相关。太原王浚家族是西晋党争的积极分子:有的王氏成员投靠贾充集团,有的则反之,呈现出分流的家族生态。《华芳墓志》丰富了以王浚为中心的士族网络的认识。王浚家族的政治动向是两晋之际士族生态的缩影:政治斗争的复杂多变决定士族生态的多元化。西晋末年以州郡为地理单元的士族交游圈呈现出分崩离析的样态。王浚都督幽冀诸军事的力量凭借与该地区各种族的居民结构密切相关,军事上采取以夷制夷的方针,依靠鲜卑段部和乌桓人,对付羯人的兴起;所依靠的汉人力量则立足幽冀二州,整合资源。王浚的力量构成体现出血缘性和地缘性的双重特征。刘琨、王浚在经营北部中国方面存在异同,关于二人的史料记载体现出史家笔法有意增删的特征。刘琨、王浚经营北部中国的失败,标志着胡汉力量强弱消长的重大变迁。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家天下"政体与封建君主专制政治的演变大体上同步的.在这种政体的长期影响下,人们的心态也发生畸变,突出地表现为三方面:天下乃一人的天下,臣民对其主子诚惶诚恐的绝对服从;君主被神化,受到国人虔诚的顶礼膜拜;天威难测,巨道趋卑而成奴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产生和长期存在的基础是什么?本文认为,其基础是小农经济。小农具有“原子”的特点,他们不能形成任何一种政治组织,以自己的名义来保护自己的阶级利益,需要高高站在他们的上面的权威来代表他们。适应小农经济的客观需要,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政体必然地产生和矗立起来。而专制政府的统治体系的建立、机制作用的正常发挥以及维系其生存的“生活源泉”,则都有赖于小农经济作为它的基础。惟其两者的关系如此,所以,在历史的进程中,他们的盛衰变化呈现为正比。而专制集权政府的兴衰与地主制经济的盛衰则成反比。不仅在中国,在中世纪欧洲的英国、法国,亚洲的朝鲜、印度,社会发展的事实都证明了小农经济是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封建统治中的“两君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封建社会以建立时间早、延续时间长、政权稳定而闻名于世。本文拟从“两君制”统治形式入手,探讨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政治制度的结构组成、统治机制和权力运行方式。一、“两君制”:封建家天下统治的基本政治形式。中国封建君主专制政体采取“两君制”的统治形式,封建政治思想家、史学家已有不同程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戊戌、辛亥时期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意义的事件。近代思想家最初用功利的态度理解西方文化中的民主,但却导致了对中国传统的君主专制政体的否定。近代民主主义思潮的精髓是思想家对于平等、民权的认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为近代思想家接受西方近代民主的价值观念,提供了理论的基点。受传统的民本思想的影响,近代思想家对于民主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误识。  相似文献   

20.
<正>武昌起义的胜利及随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建立,结束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统治。从武昌起义时期颁发的《鄂州约法》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一系列法规,确立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公民有参政权等资产阶级民主法则。从理论上说,在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制度已无可置辩地以宪法形式确认为国家的政体。封建专制的统治方式已被抛弃。武昌起义后清朝中央集权统治体系崩溃。如何构建一个符合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精神的新地方政制就摆在革命派面前,舆论界也作了不少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