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认为,“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命题是不科学的。因为就物质和精神的本质来说,二者是根本不能互“变”的,物质既不能“变”精神,精神也不能“变”物质。“物质变精神”,歪曲了精神即意识产生过程的本质,“精神变物质”则夸大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这个命题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否定,从根本上动摇了唯物论。如果说“精神在一定条件下对物质也起主要的决定的作用”的观点,还仅仅是给唯心主义留下了一个缺口的话,那么,“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命题:则给唯心主义打开了一扇大门。  相似文献   

2.
物质和精神是人类社会中两个最基本的因素。社会和自然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发展过程有“两变”:一方面是物质变精神,另方面是精神变物质,自然演化过程只有“一变”:物质变物质。当然,在人类社会中,物质也是一切变化的主体。由于精神只是物质的派生物,在静态上,它是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反映或重述;在动态上,它是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贯彻或实现。因此,社会发展过程也和自然演化过程一样,是一个不以人们的意识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这些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变”学说的主要观点。“两变”学说对于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关于“桌子的哲学”的讨论中,我们和若水同志所讨论的是观念的来源问题,即如何正确地理解物质变精神的问题,桌子的观念是否来源于桌子的生产实践,在第一张具体桌子的生产实践以前能否形成桌子的观念。我们和黄林同志所讨论的是观念的作用问题,怎样理解人的自觉能动性和物质——精神——物质的公式等问题。把我们的意见集中到一点,即离开社会实践及其发展过程来谈物质变精神和精神变物质,不是陷入唯心主义,就是陷入形而上学。读了时鸣、康初文等同志的文章后,感到仍有必要再谈谈如何正确地理解物质变精神和精神变物质的问题,社会实践在物质变精神和精神变物质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省哲学界就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原理展开讨论,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意义。一九七二年,我参加广东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讲义》编写组,由我同另一位同志负责编写《认识和实践》这一章,是把“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作为认识论这一章中的一节来写的。一九七三年到一九七四年,我又参加该讲义的修改工作。张江明同志对该讲义的修改问题,从体系到一些具体观点提出了他的意见,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把“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作为讲义的第二讲,代替原来的“物质和意识”那一讲。张江明同志的观点就是要把“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这一  相似文献   

5.
近十几年来,人们一直把“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以下简称“两变”)的提法,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科学命题。一九七四年后,有同志还断定“两变”的提法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精辟概括和生动表述”。(张江明同志的哲学小册子《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毛主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发展》,以下简称《发展》)“‘两变’的命题,表述了辩证唯物论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完满解决。”(梁琼芳:《“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命题,可以理解为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一种科学的表述》,以下简称《表述》,载一九七九年第四期《学术研究》)这更远远超出了一个认识论命题的范围。然而,这种提法究竟是否科学,这种认识究竟是否正确,我认为都是很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6.
哲学界就如何理解和评价“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这一哲学命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有意义的。早在一九七四年,张江明同志就提出“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精辟概括和生动表述”,“既包括对世界总的看法的本体论,又包括正确反映物质世界的认识论”的看法,作为编写广东省高等院校哲学教材的指导思想。对此,我曾提出不同的意见。近一年多来,在讨论中又阅读了张江明同志写的《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  相似文献   

7.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光辉哲学著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总结了哲学斗争和三大革命实践的经验,提出了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科学理论,它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重大意义,这是大家一致承认,没有什么不同看法的。但是,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否也是唯物论的重大问题,是否也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则有不同的意见,从一开始就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8.
日前,购得一本广东省《学术研究》编辑部编的《一场哲学论争》文集。这是一本关于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同题的讨论文集,文集中按发表时间先后选编了十三篇文章。对我这一个曾经历过“语录仗”的枪林弹雨的人来说,购得这样一本文集后的高兴劲儿是自不待言的了!“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本是毛泽东同志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这篇著作中提出来的重要思想。一九七二年到一九七四年间,广东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讲义(辩证唯物主义部分)》编写组经过讨论和修改,把“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命题提到哲学基本问题的高度写入教材。接着张江明同志在《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毛主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发展》一书中提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它既是哲学的认识论,又是阐明世界本原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9.
张江明同志所著《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毛主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发展》一书(广东人民出版社一九七八年版),由于教学上的需要,在出版前我已看了打印稿,出版后又反复看了几遍。作者在前言中说,他学习了毛主席《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之后体会到,毛主席提出的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它既是哲学的认识论,又是阐明世界本原的本体论”。(第二页)他说他这本书就是从“本体论”方面来说明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书中约有十处反复强调了这一观点。我以为,正当党的十一大和五届人大提出了新的历史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动员亿万人民进行新的长征的时候,在思想理沦上阐述、宣传毛主席“物质可以变成精  相似文献   

10.
由《学术研究》编辑部编辑、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场哲学论争》一书,已于最近出版发行。从一九七八年开始,广东哲学界就如何理解“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这个哲学命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讨论的焦点是,“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全部哲学基本问题的精辟概括和生动表述,还是只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即指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回答?它既是哲学的认识论,又  相似文献   

11.
物质文明可以变成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可以变成物质文明,同“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简称“两变”)是有区别,又有联系的。 “两变”是两个文明互变的哲学基础之一。两个文明为什么能够互变,从哲学上说,就是因为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有辩证同一性,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两变”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命题。从两个文明互为条件、互为目的,也说明“两变”是一个科学命题。人类的认识史和科学史以及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无  相似文献   

12.
邹先松同志在《我对‘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一点看法》一文(见《学术研究》1980年第2期)中提出一个基本观点:“两变”不是认识论的科学命题。现在我就邹同志提出的几个论据一一加以分析,发表不同的看法,就教于同志们。一、“两变”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贯思想吗? 邹同志认为“两变”不是认识论的科学命题的第一个论据是:“两变”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贯思想。我认为这个论据是站不住脚的。我认为,毛泽东同志关于“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的思想的基本意思是:(1)客观物质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这一哲学著作中,提出了“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的命题(或“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以下简称“两变”)。目前,我省哲学界的同志们,就如何正确理解这个命题,展开了讨论。这些讨论有助于加深对毛泽东哲学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理解。现把我的一些想法提出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4.
《江淮论坛》去年第五期上发表了张启华同志的《“物质精神互交论”质疑》的文章,对“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这个命题是持否定观点的。其否定的理由的得出与他分析这一命题中“变”这一概念有直接关系。对于文中一些观点和有的论证方法,我们有不同的意见。而如何理解“变”这一概念则是一个重要的分歧点。 我们认为,这里“变”的概念就是“转化”的意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但是它能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相似文献   

15.
继一九八一年第一次“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下简称“两变”)命题学术讨论会之后,广东省哲学学会和华南师范大学哲学研究所于今年初在广州再次举行了这一命题的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六十多位哲学理论工作者参加了会议。现将有关主要论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6.
自从围绕着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问题(简称“两变”或“两从”)开展讨论以来,大体上有三种意见:一是认为“两变”既是哲学认识论,同时也是哲学唯物论,是哲学基本问题的概括和表述;二是认为“两变”只是讲认识论,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不包括关于世界本原问题;三是认为“两变”的命题是不科学的,既不是认识论,更不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概括,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唯物论。”这些看法对我很有启发,促进我思考,经过一再探索,我还是坚持和赞成第一种意见①,尤其是赞成这样的观点,即认为:从物质到精神,从精神到物质和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是既表现了物质和精神的第一性第二性的关系,又表现了物质与精神的同一性。“两变”确实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一种科学的表述,把它说成是“典型的二元论”,“必然要导致唯心主义”,这是很错误的。全面地准确地领会“两变”的观点,很有现实意义。下面把我的一些想法提出来,进一步向同志们请教、商榷。  相似文献   

17.
我省哲学界关于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以下简称“两变”)的讨论,已经持续了几年。至今,对于“两变”与哲学基本问题的关系大体上仍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是认为“两变”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精辟的概括和表述;另一种是认为“两变”只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回答;我则认为“两变”不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概括和表述,而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全面的、科学的回答。  相似文献   

18.
关于怎样理解“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这个命题,张江明同志在《要充分认识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在唯物论中的意义》(以下简称《意义》)一文中,针对一些与他不同的意见,重申了他认为这个命题“既是哲学的认识论,又是阐明世界本原的本体论”的主张。现在提出两点质疑与张江明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来,哲学界对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以下简称《两变》)哲学命题继续展开深入讨论。现将部分观点综合介绍如下:一、“两变”同哲学基本问题的关系一种意见认为,“两变”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概括和表述。他们认为,毛泽东同志的“两变”命题,是对  相似文献   

20.
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不仅适用于人类的认识领域,而且适用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它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哲学的依据和科学的方法。因此,认真研究“两变”学说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对于揭示人的思想发生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搞好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