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之我见郭树荣《红楼梦》一般认为前八十回是曹雪芹所作,后四十回是高鹗所续,我则认为,不仅前八十回是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也出于曹雪芹之原稿,只是前八十回是增删修改后的定稿,后四十回是高鹗在曹雪芹原稿基础上加工、整理后刊行的。让我们先...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后四十回的著作权,是近二百年来有争议的大问题。自从胡适考证以后,“高鹗续书”说已占统治地位。解放后我国出版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直接标着“曹雪芹、高鹗著”,说明已确认后四十回系出于高鹗之手。这其间虽时有异议,但大都语焉不详,也不受红学界的重视,似乎是铁案如山,莫可动摇了。人们要问:把《红楼梦》后四十回的著作权判归高鹗,是符合实际的吗?我以为,无论从史实根据或艺术分析上看,这种论断都是不全面、不科学的,即不是实事求是的。《红楼梦》后四十回的著作权仍应属曹氏。高鹗(还应当加上程伟元)的工作,基本上只是修补工作。 相似文献
3.
林语堂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楼梦》研究中一个重大的问题是,今日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其后四十回的作者究竟是谁以及如何评价的问题。至今,诸家分歧很大,难求一致。林语堂认为,高鹗后四十回不但未违背前八十回,而且是据曹雪芹八十回后的佚稿“修补”而成,并非“补作”,更不能够斥为“作伪”。高鹗续书思想艺术价值很高,他的功劳很大。林语堂之肯定后四十回,与别人不同之处是细致地研究文本,用后四十回文本的种种事例,证明完全抹煞高鹗后四十回有欠公平。特别是,林语堂关于此题的深入研究工作,完成于五十、六十年代,实属不易,值得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重视 相似文献
4.
一、续书人的线索 要研究《红楼梦》后四十回为何人所续,先要研究一下谁是前八十回的续书者。 《红楼梦》庚辰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惮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的《回末总批》说:“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叹叹,丁亥夏,畸笏叟。” 相似文献
5.
以胡适先生为代表"新红学",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完全不是出自原作者曹雪芹之手,极力贬损后四十回的艺术价值,制造近百年来中国文坛的一段大冤案.<红楼梦>在曹雪芹生前是一部相对完整的作品,现有的全部脂批都没有证明,"新红学"家的一个个附会也不足以证明其后四十回是高鹗的伪作.<红楼梦>这部奇书的生命在于它的完整性,后四十回是<红楼梦>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毗陵驿贾宝玉"悬崖撒手"更是令人回肠荡气. 相似文献
6.
我曾就《红楼梦》后四十回写过一篇专论:《关于<红楼梦>后四十回的著作权问题》(见本刊1982年第1期,简称《著作权问题》),概述了我对“高鹗续书”的若干不同意见。由于篇幅所限,有关“脂评”中涉及八十回后情节的,我在那篇文章里都没有谈到,更未加以分析。这里,想专就“脂评”再发表一些浅见,以求教于海内外研“红”学者。 “脂评”对《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提示 相似文献
7.
对于《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向来有不同的说法。现在比较通行的说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高鹗续书说,一是程伟元、高鹗合续说。前者已得到许多红学专家的赞同。虽然如此,也还有人认为,高鹗或程、高仅仅是《红楼梦》一书的加工整理者,而不是其任何一部分的作者。这种说法也许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前些时,我在阅读脂本系统的影印本时,偶然注意到“脂稿本”后四十回的文字歧异,似乎有助于探讨后四十回的作者这个问题。这里记下我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8.
对于《红楼梦》后四十回的评价,红学界已有了大致相近的看法,即认为除了少数章节较好外,大部分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只能算是平庸之作。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视角,以精神分析的眼光,从最能显现人物潜抑意识的梦幻描写入手作一番考察,便会发现其中也有耐人寻味的地方。必须说明,本文基本上是篇非文学的“红外”文章,当我得出与传统观点相悖的结论时,希望能得到专家学者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兰州学刊》1985年第6期,发表了夏荷同志的《<红楼梦>后四十回为何人所续》的文章。该文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是曹雪芹续弦杜芷芳所续,而且还认为“今天所看到、所知道的种种不同的<红楼梦>百二十回本,包括:<程甲本>,<程乙本>、<程丙本>的原稿、<容庾藏本>、<蒙古王府藏石头记>、扬继振旧藏<红楼梦稿>即<乾隆抄本百二十回红楼梦稿>等等就是杜芷芳一次次修改的、心血的结晶。它们曾像前八十回抄本一样在海内流传。”根据是,杜芷芳写过一首<悼亡诗>。其诗曰: 相似文献
10.
黄鹤乡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8,(3)
八十回后,曹雪芹是要怎样写史湘云这个人物,这一直是红学界众说纷纭的问题。人们重视这个问题,不但由于史湘云是十二正钗中的重要人物,应当有个结局,而且由于这牵涉到小说的中心人物贾宝玉的最后命运。贾宝玉是否出家当了和尚?和他一起过着贫困生活的是薛宝钗还是史湘云?这样的问题直接关系到《红楼梦》的整体艺术构思和思想性。关于史湘云的最后结局,主要有下列五种看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次认定<红楼梦稿>是曹雪芹的手稿,新版<红楼梦稿>展现了作者"增删五次,批阅十载"的创作过程,本文用不同的字体符号表示出来.<红楼梦稿>乃是各种抄本的母本,各种抄本在抄录过程中多经润饰,是"返抄"不出一部<红楼梦稿>来的.本文首次发现高鹗的具体加文,并用方括号加以明确的区分. 相似文献
12.
钱永利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
北京作曲家王立平的大型中乐作品《红楼梦组曲》的内容与小说《红楼梦》相比是一种非本质具象的“组曲”写法。从音乐与文学的比较研究出发,作者对音乐如何移植小说《红楼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本质具象的“组曲”写法,即设想《红楼梦组曲》应主要表现以下内容:太虚幻境、黛玉葬花、大出殯、元妃省亲、黛玉焚稿、宝玉哭灵和宝玉出走。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是改出来的杰作──试论《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与诸本的关系花美云《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简称《梦稿本》)的出现,是中国红学史上的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它不但为我们研究后四十回提供了确凿的佐证,证明它不可能为高鹗所写,也为我们从文学上研究《... 相似文献
14.
项仙君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4)
《红楼梦》前五回的尝试性拆解:第一回为叙事框架的设置与主题的暗示,也是作者给予读者的一种导读,或者说是设置一个圈套;第二回中冷子兴的超然叙述隐含醒世意味,为主人公性格提供了一种先验诠释;第三回由概述转为描述,由远转近,由虚转实,带出贾府主要人物;第四回以贾雨村与薛蟠的行动为中心,使叙事背景向全社会延伸,“护官符”与“判案”的出现代表着一种对时代背景与社会结构的政治诠释,为后来人物活动打下铺垫;第五回与第一回相对应,它既是宝玉向前缘的逆时性回返,又是一次对现实人生的全知性预见。在叙事结构上,前五回的套合结构形成了一种命运的循环,强化了作品的悲剧感。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古典名著《红楼梦》前80回中有关昆曲的描述,阐述了昆曲在《红楼梦》一书中贯穿故事内容,推动情节发展,参与刻画不同人物生活、性格、命运所起的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展示了昆曲在清朝的社会地位和文化价值,为了解研究昆曲提供了有益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16.
邓季方在《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载文认为,晚清谴责小说名著《文明小史》的后四十回并非出自李伯元之手。其主要根据是,书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联词,在前二十回与后四十回中截然不同。前二十回中的关联词主要是“同”字。使 相似文献
17.
对于<红楼梦>中王夫人这个人物的分析和评价,过去的论者或称庸懦无能,或云仁慈宽宏,或谓残忍冷酷.其实,王夫人首先是一个极端自私的利己主义者,是一个慈善外表下凶狠、残忍的刽子手,但她又并非一味的青面獠牙、无恶不作.只要没有触及到她的根本利益,她还是有向善之心和好施之举的.这就是人性的复杂和作家对王夫人这个人物复杂人性的把握与表现. 相似文献
18.
关于古代印度寓言故事集《五卷书》第二卷的骨干故事,季羡林先生在《再版后记》中有两种说法:一、“这一卷的骨干故事是乌鸦、老鼠、乌龟和鹿、结成朋友,共度患难”(P409)。二、“第二卷的骨 相似文献
19.
20.
<红楼梦>尽管不是一部教育专著,曹雪芹也没有明确系统地提出自己的教育观点,但从<红楼梦>中可以发现曹雪芹的一些教育思想,如重视读书明理,主张学以致用;批判地继承传统教育内容,主张教育内容多元化;提出了宽严相济的教育原则和开明自由教学方法,反对封建禁锢惩罚式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