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不应以知识、技能介绍为主,而应以价值观引领为主。其中,在充分考虑大学生已有的基本素质的前提下,引领大学生对人的生命进行全面、系统、根本性的认识是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基础内容。这种对人的生命的认识是将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融合起来,用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方法认识人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以及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的统一。这种认识会引领学生真正体会到人的生命是身、心、灵的结合,进而使大学生深刻意识到人的生命色彩在于责任和意义的融入。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生命教育是依据人的生命特征,遵循生命教育的规律,按照大学生心理特点,唤醒大学生生命意识,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质量,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其内容主要包括生命意识教育、生命价值教育、和谐人格教育和生命发展教育。高等学校应通过转变教育理念,设立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把生命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力作用等途径积极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3.
“生命”是池田大作思想中的核心概念。1972年,池田大作就开始对生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以后的研究中,“生命”一直是他讨论的中心问题。池田大作“生命”概念有三层含义:个体生命、宇宙生命和价值生命。个体生命是现实中存在的生命,是肉体和精神的统一体;宇宙生命是指宇宙蕴含着诞生生命的力量,宇宙本身是一个超越生死、永恒生命的实际存在,并与人的生命深处相契合;价值生命是指生命的尊严和人对生命的尊敬,是池田大作生命概念中的最核心内容。池田大作思想的各个方面都体现了生命的精神,生命的光辉是其思想体系的根本特色。池田大作生命思想是东西方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对21世纪人类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在<女神>的创作中,突破中国传统的感知天地宇宙方式,以现代人的生命体验表现了一种新的现代宇宙观:宇宙是奔腾不息、永恒创造的;宇宙是不断直线向前发展的;宇宙与人是和谐的.这种现代宇宙观为以后中国新诗发展提供了新的表现领域,为新诗的现代化注入了新的诗质.  相似文献   

5.
从中外教育发展改革模式来看,教育特别重视知识的工具性价值,而忽视了人是教育对象。人首先作为生命个体存在,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关注人本身的教育。在人生命存在的基础上,从人及人生命的特征出发,揭示出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关注人生命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生命的存在是教育得以进行的首要条件,而丰富、发展人之为人的生命力正是教育的本真所在,故此,只有把生命教育纳入教育活动的核心之中,才能使整个教育充满活力,更好地发挥教育之作用,实现教育"为何而生"的终极目的。当前我国高校关于生命教育的理论探讨渐趋深入,但存在着操作性、体系性不足的问题;在实践层面存在着生命教育体制不健全、高校心理咨询与干预能力有限等问题。应当重构一个以关怀为核心的完善的生命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的生命认知水平,加快生命伦理法律化进程,并把生命伦理教育纳入到高校德育内容和评价机制之中。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最具生命的事业,它不仅关注生命的发展,也基于生命的追求。人既有自然生命的属性,也具有价值生命的属性。池田大作的教育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倡导生命化教育的思想体系,他主张教育要关注生命的完整性;要凸现生命的灵动性;要张扬生命的独特性。只有这样,教育才能体现一个人双重生命的存在,才能达到个体生命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道家从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人与宇宙万物的关系来审视人类社会的生存问题,揭示了宇宙的起源、存在、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人与宇宙万物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同一性,提出了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尊重生命、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等思想,这些思想为我们应对当前教育领域中的教育危机,重新定位现代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现代教育应以自然人本主义的教育观为导向,确立关注人的精神家园的教育目的,选择人类文化和个体经验相整合的教育内容,突出直觉体验式的教育方法,从而实现个体生命价值和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命教育的核心在于生命态度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教育的特性不明确是制约当前生命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根本问题。生命教育的核心应该定位在生命态度的培育上,这种定位不仅概括了目前教育界关于生命教育内涵和目标的共识,比较准确地把握了现代生命教育的独特价值,而且内在地包含了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借助这一定位,可以对生命教育的独特价值形成一个合理的认识,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基点,生命的存在性、流动性及人的可教育性,是美在生命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础,关注生命存在和个性发展是实现美的前提,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实现美的基本原则,在教育教学中倡导"唤醒生命体验"思维方式,走向体验式课堂教学等都是实现生命教育的必由之路。构筑以美为导向的生命教育,将成为时代教育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命教育是回归生命本体的教育,其根本目的是激发生命潜能、创新生命价值、提高生命质量。生命教育的内涵包括敬畏生命、追问生命意义、彰显人文关怀和确立人生信仰。高校应从转变教育观念、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建设生命教育师资队伍和加强心理咨询等几方面开展生命教育,实现生命拓展。  相似文献   

12.
对生命教育的涵义、性质和主题等思考有多种角度与层面,基于生命本身特性是其中之一。生命具有多种品质与特性,如生命价值、生命潜能、生命智慧等,回到生命本身对生命教育基本问题的认识与理解有其特性。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中国许多省市都开始了生命教育的活动,以应对青少年出现的严重的生命困顿,如生活中的盲然和人生的无奈,以至陷入了网瘾、斗殴、吸毒、自残、自杀、凶杀等等对生命极不负责、极不尊重的行为之中,断绝了自我宝贵的生命。生命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体制化的生命教育则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澳大利亚,中国台湾地区纳入国民教育系统的生命教育是从1997年开始,而中国大陆由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如上海、辽宁、湖南等)的生命教育约从2004年始,至于云南省提出并实施的"三生教育"则是从2008年8月份启动的。从总体来看,中国生命教育的发展极不平衡,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也不统一,而各省市自治区在推广实施方面更是参差不齐。一般而言,生命教育当然是以"生命"为核心的教育,是作为主体的"生命"(教师)以"生命"的丰富性和发展性为教育内容,对每一个个体之"生命"(学生及全体社会公众)的教育。本期专栏编发了关于生命教育的几篇文章,重点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较深入地探讨了生命教育的一些重要的问题,期望引起学术界及教育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中国许多省市都开始了生命教育的活动,以应对青少年出现的严重的生命困顿,如生活中的盲然和人生的无奈,以至陷入了网瘾、斗殴、吸毒、自残、自杀、凶杀等等对生命极不负责、极不尊重的行为之中,断绝了自我宝贵的生命。生命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体制化的生命教育则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澳大利亚,中国台湾地区纳入国民教育系统的生命教育是从1997年开始,而中国大陆由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如上海、辽宁、湖南等)的生命教育约从2004年始,至于云南省提出并实施的"三生教育"则是从2008年8月份启动的。从总体来看,中国生命教育的发展极不平衡,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也不统一,而各省市自治区在推广实施方面更是参差不齐。一般而言,生命教育当然是以"生命"为核心的教育,是作为主体的"生命"(教师)以"生命"的丰富性和发展性为教育内容,对每一个个体之"生命"(学生及全体社会公众)的教育。本期专栏编发了关于生命教育的几篇文章,重点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较深入地探讨了生命教育的一些重要的问题,期望引起学术界及教育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中国许多省市都开始了生命教育的活动,以应对青少年出现的严重的生命困顿,如生活中的盲然和人生的无奈,以至陷入了网瘾、斗殴、吸毒、自残、自杀、凶杀等等对生命极不负责、极不尊重的行为之中,断绝了自我宝贵的生命。生命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体制化的生命教育则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澳大利亚,中国台湾地区纳入国民教育系统的生命教育是从1997年开始,而中国大陆由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如上海、辽宁、湖南等)的生命教育约从2004年始,至于云南省提出并实施的"三生教育"则是从2008年8月份启动的。从总体来看,中国生命教育的发展极不平衡,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也不统一,而各省市自治区在推广实施方面更是参差不齐。一般而言,生命教育当然是以"生命"为核心的教育,是作为主体的"生命"(教师)以"生命"的丰富性和发展性为教育内容,对每一个个体之"生命"(学生及全体社会公众)的教育。本期专栏编发了关于生命教育的几篇文章,重点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较深入地探讨了生命教育的一些重要的问题,期望引起学术界及教育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中国许多省市都开始了生命教育的活动,以应对青少年出现的严重的生命困顿,如生活中的盲然和人生的无奈,以至陷入了网瘾、斗殴、吸毒、自残、自杀、凶杀等等对生命极不负责、极不尊重的行为之中,断绝了自我宝贵的生命。生命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体制化的生命教育则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澳大利亚,中国台湾地区纳入国民教育系统的生命教育是从1997年开始,而中国大陆由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如上海、辽宁、湖南等)的生命教育约从2004年始,至于云南省提出并实施的"三生教育"则是从2008年8月份启动的。从总体来看,中国生命教育的发展极不平衡,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也不统一,而各省市自治区在推广实施方面更是参差不齐。一般而言,生命教育当然是以"生命"为核心的教育,是作为主体的"生命"(教师)以"生命"的丰富性和发展性为教育内容,对每一个个体之"生命"(学生及全体社会公众)的教育。本期专栏编发了关于生命教育的几篇文章,重点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较深入地探讨了生命教育的一些重要的问题,期望引起学术界及教育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人是由生命、生存和生活构成的有机体,生命、生存、生活是人成之为人的首要前提,也是人的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当今生命危机日益彰显、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生活精神日益消沉的时代背景下,开展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与生命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三生教育”可以从三个方面推进人的发展,即从人的生存性、社会性与超越性三个维度推进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生命本原说之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讨论和比较中医学的生命本原说与中国古代哲学的生命本原说。中医学认为人体生命源于父母之精,生命过程的维系依赖于一身之气。中国古代哲学认为人与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是存在于宇宙中的桥或气。因而在中医学中,不能说人体生命是由人体内之气生成的,而应坚持和发展中医学的精为人体生命之本原、气为人体生命之维系的理论,并逐渐淡化中国古代哲学的生命本原说。  相似文献   

19.
生命意识是初唐诗人群体思考的一个重要命题。其在对汉魏生命意识的总结中,继承了人类对生命长度的追求。这种追求因盛世的到来变得更为急迫,却往往因个人际遇而无法把握,从而流露出个体生命之悲。进而,他们将个体的生命和群体的生命放在历史的时间流中,与宇宙对话,探求并最终获得与永恒的同在感。  相似文献   

20.
生命意识是初唐诗人群体思考的一个重要命题。其在对汉魏生命意识的总结中,继承了人类对生命长度的追求。这种追求因盛世的到来变得更为急迫,却往往因个人际遇而无法把握,从而流露出个体生命之悲。进而,他们将个体的生命和群体的生命放在历史的时间流中,与宇宙对话,探求并最终获得与永恒的同在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