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身为一代硕儒,王夫之对于军事问题也有广泛涉猎,在战争观、战略战术和兵制建设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探讨,并借此对明代灭亡原因进行深刻剖析和反省,试图找到反清复明的方法.就战争观而言,王夫之对"仁义"和"爱民"等论题有深刻阐释,表现出明显的兵儒合流的特点;在战略战术方面,王夫之并不拘泥于儒家传统道德的束缚,在攻守之策等问题上不乏真知灼见;在兵制建设方面,王夫之认为应当以历史的眼光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兵制,顺应历史发展和战争需要,及时对兵制进行变革和调整.出入兵儒的王夫之,其论兵之作留下了特殊的时代印记,也折射出一代学人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2.
杂户作为封建制度下的被剥削阶级中的一个特定阶层,始形成于十六国时期,它是当时各族统治者从被征服诸族中掳掠而来的,以军事方式管理并随军服役的一种特殊户口,时又称营户。到北朝,杂户转为隶属官府,供役于诸司,并被确定为“贱民”等级,同时其来源亦从被掳人口变为由罪犯充配。至隋唐时朝,杂户又有很大变化,特别是到唐代,作为“贱民”中的一个等级,它渐趋消亡。关于十六国和北朝时期杂户的情况,我已另文讨论,本文  相似文献   

3.
论曹魏屯田     
一屯田是历史上一个較复杂的問题,必須与軍队的历史和土地关系的变化經程一并考察。王嗚盛周礼軍賦說,大体上解釋了一些领主制时期的軍赋关系,和兵民(农)合一問題。但周官一書所存在的材料的复杂性,沒有获得应有的解决。錢文子《补汉兵志》,陈傅良《历代兵制》,是鍼对着宋代的現实問題的撰著,于兵役的基本問題,即土地关系,會有所推論,然关于兵农分合問題,受历史的制限,沒有获得結論。对于宋代的兵备,亦只能作空想的計議与叹慨。《馬氏通考》,对于屯田和兵制,援引历代各家論著,多所推論,亦依然滞留在兵民(农)分合問題上。  相似文献   

4.
从公元907年到960年,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最后一次大规模分裂割据的“五代十国”时期,割据者之间,“势均者交斗,力败者先亡”,充满着激烈的混战。他们深知要消灭对手,割据一方,进而扩疆拓土,攫取皇位,必须以军队为主柱。在全力扩军中,普遍重视推行牙兵制度,召募壮勇,精心扶植,作为依靠力量。研究牙兵制度,可以寻绎出五代十国兵制的脉络。本文拟根据常见的史料对五代十国的牙兵制度加以钩稽梳理(不涉及禁军),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北宋军队“衣食天子”、“不耕而食”,给国家财政造成极大负担,因而使“冗兵”问题成为引人瞩目的重大问题;由于士兵的职业化、终身化,军队有进无出,形成了一支由老弱残疾组成的非战斗兵种——厢军,是积兵成冗的基本原因。这一切正是唐宋之际土地占有关系和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在军事领域中的反映,是“兵农合一”的征兵制被“兵农分离”的暮兵制所取代的必然结果。透过北宋“冗兵”问题的种种现象,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衣物疏起初只是简单的随葬品清单,至迟在三国时期发展出了"署名"类衣物疏。其后由于南北分裂,河西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衣物疏各自发展,形成了不同文本格式的衣物疏。河西地区将衣物疏与过所文书杂糅,并融入了一些其他文书的因素,在十六国时期形成了"过所"类衣物疏;南方地区的衣物疏则进一步加强对所有权的强调,并在南朝时演变为"死人移书"。在当时丝绸之路河南道兴盛的大背景下,十六国时期南方与河西地区的衣物疏存在着一定的交流,高昌地区的衣物疏此时受河西地区影响较大;南北朝时,南方地区与西域通过吐谷浑河南国直接联系,高昌衣物疏受到了南朝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说与宇文融之争是唐玄宗时期政争的一桩重要公案.这两个人都深受玄宗的信任和赏识,分别主持了兵制改革、检括田户等重要工作,因此,深入探究他们之间的矛盾斗争和玄宗的态度,对于了解开元中期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问题是很有助益的. 张说和宇文融都是在开元九年(721)出任要职.这年正月,任监察御史的宇文融向玄宗提出检查色役伪滥、检括逃户和籍外田等三项建议,其核心问题是检括逃户.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女兵□周兆望魏晋南北朝战争频仍,自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该时期之兵制史一直是史家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且硕果累累。但在众多的论文专著中,却鲜有论及女兵者,这不能不说是件憾事。本文就该时期之女兵问题试作若干探讨,以期补兵制史研究不足于万一...  相似文献   

9.
南朝人民服役年限有缩短的趋向,宋比东晋短,梁、陈又比宋短。在法令上,妇女无徭役负担。南朝的徭役分为力役、兵役、吏役和匠役。“又率十八人出一运丁役之”的力役,类似北周的六丁兵、十二丁兵股役制度,即18人为一组轮番服役,每人每年役期为20日。南朝的世兵制已衰微,统治者多通过召募、征发、初兵制度强迫兵户以外的人服兵役。南朝的吏有文武之别,亦有上下层之分,下层的吏要为官府、官员服诸多杂役,吏的来源有多种途径。南朝的匠役主要由百工户和刑徒承担。百工户同吏户、滂户的来源一样,政府把一部分民户固定下来专服匠役。南朝徭役制度的特点是打上了浓厚的农奴化印记,但那时已逐渐推行番役制、雇借制和折钱代役制,说明国家徭役中的农奴制已开始动摇。  相似文献   

10.
袁祖亮同志继拙作《十六国北朝人口考索》之后,发表《十六国北朝人口蠡测》一文,(以下简称“蠡测”)就其中几个基本观点提出了完全相左的看法。为辨明是非,求得共识,因就分歧之处,再抒己见,以供商榷。一、十六国时期人口的前降后升十六国时期,北部中国陷于分裂混战的局面,延续达百余年之久。以淝水之战(383年)为分界线,在此之前的十六国前期,各族统治者在相互争战中,每有大规模的屠杀,时“羌胡相攻,无月不战,  相似文献   

11.
郭晓华  王锋平 《南方论刊》2008,(7):91-92,90
十六国时期,各少数民族政权迭相兴替,世局混乱。但是,在汉文化的影响之下,十六国时期的史学继续发展。并且,受民族、政治、历史传统等影响,这一时期的史学体现出了一些独特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十六国、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战事频仍,地方割据政权不断更迭。在这种形势下,偏居于甘、青、川交界的吐谷浑政权却能长治久安,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吐谷浑政权在诸多短命政权混战的时代之所以能长久存在(晋永嘉末,公元312—313至龙朔三年,公元663),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一个方面,是吐谷浑与周邻的关系问题。关于吐谷浑与周邻的一般关系,有的论著已有所论及。本文特别就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吐谷浑的周邻关系与其游牧畜牧经济的特色,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正> 传统观点认为,东晋十六国以来,在我国境内形成了江南、河西、辽东三大文化区。东晋南朝文化之繁荣远远超出十六国北朝文化之上,这点已为学术界所承认。但是,传统观念对北方文化区的估价却有不尽准确之处,尚未引起学术界关注。有鉴于此,笔者对十六国北朝文化区提出重新认识,以期学术界进一步讨论。以往人们对中原地区尤其是今河北地区在十六国时期所受战争破坏估计太高,而对关陇、河西、辽东地区文化发展则给予过高评价。诚然,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以后,黄河南北地区遭受了战火的茶炭,人民受到蹂躏和屠戮,社会经济和  相似文献   

14.
十六国时期的坞堡壁垒与汉人大姓豪族经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坞壁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自然经济和依附关系相结合的产物,坞壁主是乡里大姓豪族的代表人物。十六国时期,在社会动乱的时代,坞壁获得空前发展。坞壁不仅是军事组织与生产组织的结合体,而且兼具地方社会基层组织的职能。十六国统治者从坞壁攫取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故优抚坞壁主,承认坞壁主的合法身份和坞壁作为社会基层机构的地位,使坞壁经济得以继续发展,依附关系走向普遍化和完全合法化。因此,十六国时期大族坞壁经济及依附关系的发展,对十六国封建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清政府为挽救危局开始在全国推行"新政",拟按照西方近代化军队模式改革兵制。新疆在时任巡抚潘效苏的主导下,实行了与内地省份不同的兵制改革模式,即遣散内地湘籍为主防勇,改练本地世袭兵,其意在财政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开源节流,开发本地的人力与物力资源。但这种改革模式不仅未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徒增耗费,为边疆稳定与安全留下隐患。  相似文献   

16.
陈长琦  周群 《学术研究》2005,(7):95-100
北魏崔鸿所著的《十六国春秋》,是研究十六国史的重要文献。目前所看到《十六国春秋》,是明万历年间出现的残本。《十六国春秋》散佚的时间,清代学者多有猜测。王鸣盛认为,“盖当五代及宋初而亡。”钱大昕认为,“宋人已无见此书者。”然王、钱二位均未做深入考证。其实,《十六国春秋》于宋时仍存。如北宋初编成的大型类书《太平御览》,即是抄录《十六国春秋》最多的一部类书。北宋中后期司马光编就的史学名著《资治通鉴》,亦大量抄录了《十六国春秋》的史料。在南宋还是可以找到《十六国春秋》存在的痕迹。如南宋初孔传的《东家杂记》提到,他读过《十六国春秋》。号称宋代四部目录书之一的《遂初堂书目》著录有《十六国春秋》。甚至明中期学者杨升庵也看到过《十六国春秋》,这比此后万历年间出现的《十六国春秋》残本要早。这说明到明中期,《十六国春秋》仍存在。  相似文献   

17.
再论北魏宗主督户制李凭笔者曾经在《晋阳学刊》1986年第1期发表《论北魏宗主督护制》一文,认为宗主督护制是北魏前期实行的以宗法关系为其维系纽带的、具有部分行政职能的生产与自保相结合的基层社会组织制度;它的产生与十六国北朝时期北方社会中宗法关系的强化和...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十六国北朝各民族政权竞争下的西北经济李清凌一、以世族地主所有制为核心的私家地主所有制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军阀林立,战乱空前严重。酉北地区三国属魏,酉晋短暂统一,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鲜卑、氏、羌、吐谷浑上层和汉族豪强地主,先后在秦陇...  相似文献   

19.
以往研究多注意北魏、辽、金、元、清对中国大一统历史发展的贡献,对十六国与五代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讨论不够充分。在十六国与五代多个政权分立时期,各少数民族政权为维护“大一统”历史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大一统”思想的导引下,各少数民族政权自觉接续“正统”脉络,破除秦汉以来“大一统”论述中“夷夏”身份的限制,使中国历史以从未中断的形式延续至今。研究十六国与五代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国大一统历史发展贡献还可以为学术界讨论“何为中国”提供例证。  相似文献   

20.
十六国时期,由于五胡君主的“正统观”和“汉化”意识,使汉晋以来史官制度得以传承。因各国民族、政治、地域情况不同,史官制度出现异变,形成复汉型、魏晋型、诸侯国型三类。魏晋型居主导地位,其兴替盛衰构成了十六国史官制度发展的主线。官方史学仍是十六国史学的主流,所撰国书主要是前代史和本朝史,国史内容很注意反映本民族的情况,这不仅体现了他们的政治倾向,亦反映了他们的民族意识,此是十六国官方史学最有特色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