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氏规范》的家庭教化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被朱元璋赐以“江南第一家”美称并在此后屡受旌表的郑氏家族,因其孝义治家的大家庭模式和传世家训《郑氏规范》,奠定了它在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史上的重要地位。《郑氏规范》中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家规族训,以及极具特色的教化实践,对中国古代家族制度的巩固发展,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稳定和儒家伦理、文化的世俗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简论中国传统家训的文化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论中国传统家训的文化学意义张艳国(湖北社会科学院)传统家训,是指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形成和繁盛起来的关于治家教子的训诫,是以一定社会时代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内容作为教育内涵的一种家庭教育形式。传统家训,不仅在中国宗法─—专制社会是一种占主导地位的家庭教育形...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个体成长的第一社会组织,也是一个伦理道德教育的天然实体。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在发展中积淀了丰富的道德经验,其对现代家庭教育极具启示:有耕读传家的家训利于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孝亲忠君的家训有利于感恩品德和责任意识的养成;惩戒性规范教育有利于提升抗挫折能力;道德教育强调循序渐进的方法;教子成人的道德理想主义尤其应当成为现代家教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4.
王静 《家庭科技》2022,(4):41-42
<正>《颜氏家训》是我国传统社会里家庭教育的奠基之作,被称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其中论述的早期教育、严慈相济、以身作则等家庭教育原则对新时代背景下的家庭教育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颜氏家训》的家庭教育原则抓住时机,及早施教《颜氏家训》是我国南北朝时期颜之推创作的家训。颜之推提倡早期教育,他认为最好的家庭教育应从胎教开始。《颜氏家训》中提到“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可见,  相似文献   

5.
家庭是个体成长的第一社会组织,也是一个伦理道德教育的天然实体。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在发展中积淀了丰富的道德经验,其对现代家庭教育极具启示:有耕读传家的家训利于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孝亲忠君的家训有利于感恩品德和责任意识的养成;惩戒性规范教育有利于提升抗挫折能力;道德教育强调循序渐进的方法;教子成人的道德理想主义尤其应当成为现代家教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家训造端久远,自五帝时代发端,《周易·家人卦》是上古家训最早的文献,周公首开了帝王家训与仕宦家训的先河,自西汉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为形成发展期,明清为鼎盛期。古代家训从形式上可分为家规、家仪、家教、家书四个方面。从内容上看其深层主题都是在阐发中国文化儒释道的“道”、“仁”、“义”、“空”等核心范畴或概念。这些核心范畴或概念是古代家训的深层内蕴和哲学基础。历代家训的主要内容和精义都是从这些范畴概念生发开来,也是受训谕者即子孙们日常践履和体悟训谕的归宿点。对古代家训的创造性转化应从方法论上入手:要把握和理解“变与不变”之辩证法;辨明传统与当代的对立统一关系;打通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隔阂;由培养圣人、君子到培养当代公民;在中西融合中力求让古代家训“活”在当下,用以创新今天的家风、家教。  相似文献   

7.
家训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共享的家庭教育实践和信仰。家训文化通过家训得以体现和传承。中国古代家训文化历史悠久,成果丰硕,特色鲜明,与传承演进的过程相伴,影响深远,是极为宝贵的精神遗产,在提升中华民族家庭教育水平、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增益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亦对当下提高家长教育素养、营建良好家风、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传统“母训文化”与家庭美德的“爱幼”教育□葛彬传统家训,是中国封建社会形成和繁盛起来治家教子的训诫。母亲训诫子女,作为传统家训占主导地位的内容之一,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天,探讨“母训文化”的合理内核,剔除糟粕,吸收精华,对我国大力提...  相似文献   

9.
<正> 中国是一个有 几千年优良传统文 化的文明古国,勤劳 忠厚的中国人民,从 奴隶社会开始,就十 分重视培育人们的 “良知”、“良能”,以 提高伦理道德水准, 达到用正确的观点 和方法待人处世。 培育人的最主 要的途径是家庭教 育。 家庭教育是指 父母或其他年长者 在家庭里对儿童和 青少年进行的教育。 不同的社会制度有 不同性质的家庭教 育。我国古代的家 教,是在得不到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情况下,家长对子弟进行的以道德、礼节为主的礼法教育。司马光的《家范》、颜之推的《家训》、班昭的《女诫》、朱伯庐的《治家格言》以及《三字经》、《千字文》等,都是很重要的家庭教育文献。 中国的传统家教分胎教、幼教、少教和成人教育四个层次,其中幼教和少教是重点。 关于胎教。刘向著《胎教》是关于胎教的最早记录,书中讲到:“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于邪色,耳不听于淫声,夜则令瞽诵诗。正事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德过人矣”。隋唐时期出现的《颜氏家训》也提出了“怀子三月,用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的  相似文献   

10.
尹旦萍 《江汉论坛》2001,(12):57-59
中国家训文化是沟通精英思想与普通民众的媒介,承担着重要的教育职能,内容十分丰富。历代家训中的合理成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启示当代的家庭教育,即爱与教的关系、智与德的关系、气节与利益的关系、律己与教子的关系、为己与为国的关系,成为创建新的家训文化的背景和起点。  相似文献   

11.
铺陈简说     
铺陈简说张福德铺陈也称铺叙,是铺排陈叙之意。铺陈是文学创作和文章写作中的一种表现方法,在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使用。历代文论家对铺陈手法多有阐述,元人陈绎曾在所著《文筌》中把叙事笔法分为十一种,其中第五种为铺叙。他对铺叙作出解释说;“详叙事语,极意铺陈”。...  相似文献   

12.
雷立成 《船山学刊》2001,(4):101-104
在“家”即“小国”,“国”即“大家”的思维支配下,中国历来重视家庭教育。传统家训是一种以儒家精神为主导,以家庭宗法制为社会基础的承传性家庭教育媒介。其方式主要是通过家庭、家政、修身、勤勉、伦理等切入点,教育青年人如何成才,其中特别注重青年人的品德教育。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部分,弘扬其精华,对于我们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教育本质论的哲学思考陈正夫一、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意见与争议教育的本质问题,无论在中国或外国,在古代就有人开始讨论,在中国古代,在《大学》一书中,就明确地指出:“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学记》指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欲化民成俗...  相似文献   

14.
<正>《朱子家训》作为我国传统优秀家训之一,蕴含朱用纯对后世子弟在交友方面的谆谆教诲。本文挖掘《朱子家训》中的交友思想,即结友前做到修身洁行,择友时做到德才为重,交友中做到抱诚守真;分析当下青少年交友存在的问题,即择友缺乏原则性、结友具有功利性、交友含有羁绊性;探究《朱子家训》对当今青少年交友教育的启示,即发挥家庭教育的引导作用,强调榜样示范的隐性力量,挖掘传统优秀家训的教化内容。  相似文献   

15.
张君  欧雨云 《船山学刊》2015,(6):104-109
传统家训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教育形式,其丰富的德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近十五年来,关于传统家训中的德育思想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围绕传统家训德育内容、方法、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些研究挖掘了传统家训的德育精华,为家庭道德教育、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很重视家庭教育。主要是在德育方面,是用封建道德伦理规范家族中的子弟如何做人的问题。训示内容既包括家庭内部。同时亦扩展到社会如何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和行事准则,下面以朱熹撰写的《家训》为例,作点分析。  相似文献   

17.
古代家训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诚信教育的文化内容。传统家训中可以挖掘的诚信文化包括诚信立身、诚信交友、诚信为官、诚信经商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传统家训中记载了卓有成效的言传身教、上行下效和严慈相济的诚信教育方法。传统家训中关于创新诚信文化、注重教化功能、注重家庭教育、注重实践教育等内容,贴近生活实际,符合道德文化教育规律,具有文化共识性的特点。对传统家训中诚信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助于推动我国现代社会诚信文化教育的发展,有助于促进社会诚信风气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族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闽北现存的明清族谱中,可发掘出大量家训文化内涵,其中所蕴含的修身立德、励志勉学、治家教子、涉世从政等内容,对当代家庭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仍可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王志跃 《天府新论》2011,(3):133-136
由于我国古代各地列女所受教育内容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通过对某一地区列女教子的情况进行考察,即可以小见大,从而管窥我国古代所有列女的教子情形。探讨我国古代西南地区列女教子的环境、内容、方法和结果,可以发现,我国古代列女教子时,在教育环境上将出外就傅和在家学习相结合,在教育内容上有道德教育、职业教育和行为教育,在教育方法上严慈并举、教以勤奋以及言传身教等。但也存在闭门课子、教育职业狭窄等不足。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语:个体品德培育是社会普遍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原则内化为个体道德品质的过程,是一个以精神传播和精神再生产为活动内容的德性人格生成过程。在中国古代的这一道德教育实践过程中,社会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作为没有被古代官方正式教育系统纳入,但却对个体品德培育具有直接影响和习染作用的非正式教育制度———家训,就是通过家庭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环节将社会普遍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原则内化为受教个体的道德品质,亦即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