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假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又是科学发展的重要环节和必经途径,也是科学研究中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科学假说经过科学事实和科学实验的检验后能够上升为科学理论,科学理论随着科学实践的发展,又将不断地接受新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假说的挑战和质疑。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和相互促进,有力地推动着科学不断地向前发展。科学假说在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导向性的作用,方法论的特性和阶梯性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王伯鲁 《东岳论丛》2003,24(1):105-108
技术是与人类相伴而生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 ,因而是理解人类社会及其发展的一把钥匙。技术源于主体智能的创造 ,是从实践活动中派生出来的。技术世界支持着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推进 ,反过来 ,实践活动又不断析出技术成果 ,促进技术世界的成长。二者形成一个互相促进、滚动推进的机制、技术世界是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指示器 ,它与知识世界一起是人类文明大厦的两块基石。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逐步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技术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旧的媒介数据不断被数字化,同时新的资讯信息也在不断地被加工创造着,"大数据"(big data)的概念也开始被不断地提及。面对大数据时代下传媒领域产生的一系列新变化,高校学报也开始向数字化、数据化以及网络共享的多元化发展,为了应对这些新变革,高校学报的发展更应该有自己的定位。  相似文献   

4.
<正> 人是来自于自然界的高等动物.但对于文明时代的一切人来说,与其说他们生活在一个自在的天然世界的“怀抱”中,倒不如说生活在一个由他们自己塑造过的越来越人化着的感性世界里.人类在世代相继的辛勤劳作中,既立足于天然的物质世界,又不断地为自已塑造着这个有别于天然世界的属人的、感性的对象世界.当然,人类在现实地创造着这个人为化的感性的对象世界的过程中.也同时,现实地创造和完善着人自身.离开了实践创造活动.既没有这个直面于人的现实的感性世界,也不会有作为文明人的人.现实的人,就是实际活动着的人,是不断实践创造着的存在物.  相似文献   

5.
在科技革命时代,科学不仅具有传统的综合、描述、说明、总结等职能,而且还出现了新的职能,即参与社会生产,为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开辟道路,推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生产职能。生产职能已成为现代科学的主要的、显著的职能。一、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科学的生产职能作用在不断增强首先,现代财富的创造,越来越多地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人类社会步入文明时代特别是步入机器生产时代以来,科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和变革作用日益显著,马克思认为,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①邓小平同志更明确地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②因为“科学这种既是观念的财富同时又是实际的财富的发展,只不过是人的生产  相似文献   

6.
王世进 《理论界》2010,(7):101-102
技术参与了人类的意义世界的建构,规定、预制、彰显和蕴含了意义世界的内容和形式。技术建构了丰富多彩的意义世界。近代以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一方面不断消解了原来的意义世界,另一方面又建构出新的意义世界,但是,现代技术的本质使得意义扁平化、单一化和虚拟化,人类意义世界出现巨大危机,因此,必须反思现代技术在当今意义世界构建中的作用和影响,寻求现代性技术下意义世界新的赋魅。  相似文献   

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根据实践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先进性,不断推进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再一次有力的证明马克思主义基本有理仍然是我们正确认识和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锐利思想武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要全面把握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特征,也要全面把握它在继承前人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文化中,艺术与科学都属于人类的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精神领域创造的两颗璀璨的明珠;反过来,艺术与科学又滋养着人的精神,滋养着人的感性与理性,培养着人类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创造能力的不断增强。艺术与科学的精神品格和真理价值是其本质的规定。但在现代和后现代社会,艺术在向技术性、娱乐性、情欲性、物质性滑落,其精神性、思想性、真理性被消解和冷落;科学被理解为技术、工艺、物质手段,科学的文化品格、理性精神、认识功能、真理价值被忽视和遗忘。西方学者黑格尔、文德尔班、雅斯贝斯、迦达默尔等对艺术与科学的精神品格与真理价值做过许多深刻阐述。今天我们深入思考和认识艺术与科学的精神品格与真理价值,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交往是主体与客体、主体与主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是社会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内容。从社会学的视野研究社会交往的形成与发展,特征与功能,社会交往与人的素质的关系,社会交往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对于提高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活力,培养劳动者的现代素质,完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推动改革和开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个不断走向开放的交往史。或者说,从封闭半封闭到开放是人类交往活动发展的轨迹。这种趋向本身是受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所制约的,而这种交往的性质又受生产关系所制约。现时代由于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国际间的联系、交流、合作越来越密切,整个社会处在不断的急剧变化之中。从封闭走向开放是当代社会交往的一个最重要的时代特征。一开放是当代社会交往的重要特征。这是人类社会生活发展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其原因深蕴于社会自身发展的必然性之中。按照现代科学的观点,我们把物质系统以其与周围世界的关系分为封闭系统和开放系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技术化虽然受到西方人文主义学者的拒斥,但它却是一个客观事实.逻辑上,从广义的技术视野,人类的技术化是人与其创造的技术世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人的技术进化与异化并存.历史地来看,人与技术相伴而生,共同发展.与技术发展史上的技艺技术、机器技术、信息技术三个阶段相对应,人类也相继经历了匠人、工人、信息人三种不同的技术化形态.  相似文献   

11.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最宝贵的两种精神。这两种精神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并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和升华。而且 ,人类创造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每时每刻又在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人类社会实践的每一个环节无不打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烙印。科学精神是人类在追求真理过程中所创造的 ,表现为世界观和方法论 ,并反过来成为人们追求真理时的科学指导。科学精神就是探索求真的理性精神 ,实验取证的求实精神 ,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 ,竞争协作的包容精神 ,执著敬业的献身精神。它有三个特点 :…  相似文献   

12.
现代传播技术与深度民主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峰 《社会科学》2004,(11):40-46
民主不仅要借助于制度,也要依托于一定的技术才能实现。文章揭示了深层民主的内涵和要求。认为人类社会的民主在从广度向深度的发展过程中,现代传播技术的特有功能将为深层民主的发展提供便利,使现有民主更加趋于民主化,要使现代传播技术向有利于深度民主发展的方向进化,既应当对技术拥有者提出自律的要求,又要由政府对这种技术的运用采取适当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劳动创造了美”的伟大思想第一次将美的本源问题移入科学的方法论中。劳动作为中介,它沟通的是人类与物质世界,使它们不断达成新的本质统一.主观目的与客观规律的统一.并不断地创造美.在审美发生问题上.西方近现代美学对审美主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但由于它们一般都忽视、或不能正确认识“物质世界”的作用,从而使其理论产生这样那样的失误.国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科学作为理论地把握外部对象本质、规律的观念活动,满足了人类追求真理、追求客观必然性的需要,更为人类改造外部世界创造人工世界提供了客观的尺度和前提,是人类从外部自然界求得解放、获得自由的重要方式和武器。但科学不是万能的,单纯的自然科学不可能昭示人生存的意义,提供安身立命的价值承诺、保证和根基,难以满足人多方面的精神需求,而且科学只有转化为技术并在实践领域加以应用时,才能使其实用的价值现实化。科学不涉及人的价值领域,难以保证其成果在实践领域的应用一定有利于、有益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科学技术对于人存在的意义有其历史性和有限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发展奇迹背后的辨证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馨宇 《理论界》2010,(5):6-7,162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持续增长,被国际社会公认为"中国奇迹"。促成中国奇迹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指导政府决策的发展理念。而发展理念背后所蕴含的正是马克思主义的辨证精神。马克思辩证法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以人类实践为基础的,必然随着实践主题的转换而不断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将辩证精神运用到国家发展战略中来:从生存智慧角度,注重整合与宽容的辩证统一;从发展角度,运用辩证发展观思考和解决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实践问题,凝练概括了一系列彰显时代精神而又具有中国特色的辩证发展范畴。正是在辨证精神的指导下,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方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人们所面对的客观世界是一个复杂的世界,也是一个非线性世界.为深刻提示这个世界的本质,科学也已从线性科学步入非线性科学领域.文章认为,非线性科学研究成果证明,不断演化着的大千世界,有线性相互作用,更重要的是非线性相互作用在起着支配的作用.在研究过程中,既要注重"实体",又要注重"关系";既要注重"线性",又要注重"非线性".只有这样,思维形式才能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理论创新拯救和发展了社会主义.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理论创新的巨大浪潮使中国人第一次对社会主义形成了真正科学意义上的全新认识,破解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史上的"两大危局":"文革"引起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潜在危机和苏东剧变引发的世界社会主义制度的空前危机;理论创新是连接人的思想解放和社会生产力的解放的关键链环,是实现精神向物质转化的根本条件;新的实践呼唤新的理论创造,迫切要求回答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般说来,人们的实践活动,通常能够而且总是尽最大可能地遵循着“利真善美”及其统一尺度,去能动而现实地塑造外界客体和主体自身,从而创造出一个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人化的现实世界的;但另一方面,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缺陷”,即有不符合“利真善美”及其统一尺度的地方,从而创造出一个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有害的现实世界的(现实世界的利害两重性)。因此,实践活动既有积极的正态效应,又有消极的负态效应。本文试图较全面地探讨一下实践活动的负态效应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以迅猛的速度向前发展。其特点之一,是新知识的增长率大,旧知识被更替的周期性缩短,不断涌现出一些新概念、新范畴和新的理论体系。促成这种高速发展的因素甚多,崭新的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研究艺术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现代自然科学在揭示自然界矛盾时,由于能考虑到客观事物的综合性、整体性和立体交叉的结构,因而,也就出现了科学自身发展的一些新的内在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把人与对象的审美关系的确立看作是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的。人的实践活动使对象具有了转化为美的可能性。是劳动实践使人获得了人的感觉 ,是实践塑造了审美主体 ,是实践造就了人的本质的多样性、丰富性 ,进而使人类实践创造的世界如此丰富多彩。人的劳动实践活动使对象、事物不断地转化为美 ,同时 ,人们对美的发现 ,又使人的感觉和审美意识得以塑造和升华。美在审美主体与客体的交互作用中不断辐射 ,在时间空间上张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