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20年国内首次从译介中接触西美尔到1921年国内学者的著作中首次出现关于西美尔的论述,国内西美尔研究已经走过90多年的历程,然而真正取得实质性成果却是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目前,西美尔的社会学、美学、宗教、哲学等思想以及西美尔关于现代性、都市、文化、时尚的论述都牵动着人们的兴趣。国内的西美尔研究正走向独立、全面和深入。  相似文献   

2.
反思现代社会是经典社会学理论得以形成的前提.马克思、韦伯和西美尔等经典社会学家都从各自的理论系统出发对资本主义社会展开了现代性批判.马克思围绕异化展开了人本主义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韦伯立足于合理化两种逻辑给出了意义丧失和自由丧失的时代诊断;西美尔批评资本主义文化的客观化趋势,把资本主义困境归结为客观文化与主观文化之间的悖论.马克思切中了资本主义现代性之根基,为韦伯和西美尔的现代性诊断提供了宽广的视野.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是认识与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概念,但是,就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而言,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与矛盾性,以启蒙运动为逻辑原点,通过对波德莱尔、西美尔、马克思、韦伯的现代性思想的梳理,试图尝试性的揭示现代性的内在逻辑及其基本精神,从而给予现代性这一概念,一种可能性的澄明,就现代性的基本精神而言,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理性精神、科学精神、主体精神、自由精神.  相似文献   

4.
西美尔是青年卢卡奇异化思想的主要源泉。西美尔指出,现代文化的分裂造成了文化悲剧,青年卢卡奇象西美尔一样对现代文化的危机作出了诊断,将其视为异化的表征。西美尔认为劳动分工是主客观文化分离的动因,虽然马克思等也曾对劳动分工有过精辟论述,然而青年卢卡奇却是透过西美尔的眼睛来认识劳动分工的。西美尔文化悲剧的本质在于生命与形式的冲突,青年卢卡奇同样将其视为自己思想的基础型结构,并试图在资本主义异化面前打破心灵与现实的壁垒,探索并建立新形式,以结束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悲剧。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中,有着丰富的现代性思想.大多学者认为,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主要包括两个基本维度:现代性批判和现代性超越.但实质上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是在对现代性作客观的“历史评价”的基础上所作的辩证批判.因此,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就其内容而言实际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现代性肯定、现代性批判和现代性超越.从马克思的“社会三形态学说”入手,具体阐释了这三重内涵.  相似文献   

6.
货币,作为中介和符号,是理解现代社会的重要枢纽。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当代性研究中,阐释马克思货币哲学,引入西美尔视角十分重要。以往研究常忽视西美尔的货币哲学的内在维度,也缺乏其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史效应的考察。马克思的货币哲学是一种基于对货币、所有制、生产方式等结构关系的阐释而形成的唯物史观及其批判理论范式。比较之下,西美尔对货币的分析更多是基于心理体验和互动交换关系的文化社会理论范式。西美尔理论是对马克思宏观结构分析的补充和拓展,并直接影响到卢卡奇对马克思哲学的阐释路向。这为卢卡奇思想来源提供了一种新的证据,西美尔货币哲学话语具有重要的思想史内涵,对当代中国的社会建设也有启迪。  相似文献   

7.
现代性、审美现代性与艺术审美主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理性原则和主体意识是现代性思想的重要标志,而审美现代性则是现代性思想在美学领域里的展开,审美现代性作为现代社会中审美关系的反映,与现代性存在着复杂的关系:现代性孕生了审美现代性,审美现代性又是对现代性的批判、重建和超越.审美主义所主张的美学与艺术的自律是审美现代性的重要原则,审美现代性也因此具有了反省和超越的救赎意义.  相似文献   

8.
西美尔把生命理解为不断超越自身的运动,在哲学上实现了深刻的变革,但他所理解的生命依然是以主体为核心的意识生命,他对时间和历史的理解也是不彻底的;西美尔为以恰当的语言和方法来理解变动不居的实际生活提供了方案,但他并未完全突破生命自身是无形式的这一偏见,故而找不到从生命自身来把握生命之流的恰当方法;西美尔从整体意义的角度来理解世界,为后来的哲学家们理解人与世界之间的关联机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但由于他把意识看作生命的本质,所以他的这一思想也不可避免地落入了理论姿态的窠臼;西美尔试图突显个体生命的整体性和动荡不安性,吁求个体生命能够承担起自身的责任,但他却没有走出心理学的分析套路。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作为影响现代人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审美等方面的因素,对当今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介入与干预是显而易见的.于是对现代性的研究与解释也应运而生,产生了层出不穷的理论.这些理论以现代性殊相的形式、本相的形式呈现出来,企图达到解读现代性真相之目的.本文通过现代性的殊相来讨论现代性的本相问题:现代性的本相则是借助韦伯、齐美尔的研究来说明现代性实质内涵:一方面,现代性是韦伯逻辑中追求理性与科技引来的宗教神本思想的消退,即,理性导致的世俗化;另一方面,则是齐美尔对韦伯现代性后果宗教神本消退后的人本主体世界的精神诉求给以心理主义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西方现代性源起的中国灵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形象曾经作为西方现代文化乌托邦精神的象征,参与构筑西方现代性经验.中国形象进入西方现代文化,先后出现了"大汗的大陆"、"大中华帝国"、"孔夫子的中国"三种形象类型,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三个阶段.马可·波罗时代强调的是物质上富强的中国形象,门多萨时代强调的是制度上完善的中国形象,伏尔泰时代强调的则是一个思想上具有深刻启蒙意义的中国形象.在西方现代性经验中纵深研究中国形象,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现代性是一个跨文化空间生成的概念,正如中国现代性离不开西方的启蒙,西方现代性中也有中国灵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